光明網輿情中心發布《2018年政法系統新媒體應用藍皮書》

2021-01-16 光明網新聞中心

  前 言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加速推進,網際網路與當前社會生活融入程度持續加深,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也給各級黨委政府工作提出新的挑戰。政務新媒體應用與建設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2018年,政法系統新媒體建設與實際應用中,充分體現「四力」要求,有力踐行「兩個維護」,在保障政治安全、社會穩定方面貢獻積極力量,促進將網際網路這一「最大變量」向「最大增量」轉變。近年來,政法新媒體矩陣建設成效明顯,平臺覆蓋力持續提升,「兩微一端」全覆蓋基本實現,並向其它新興媒體平臺逐步延伸;內容發布數量逐年增長,質量穩步提高,對各類突發事件、重大事件、熱點事件應對能力明顯提升;政務新媒體服務亮點頗多,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服務人民群眾等多方面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光明網輿情中心發布《2018年政法系統新媒體應用藍皮書》,旨在通過分析年度運營相關數據,對公檢法司新媒體建設情況進行評估,並選取優秀新媒體應用案例,以供交流。

  報告說明

  一、評估對象

  截至2018年底,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頭條平臺通過認證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省直機關,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市屬機關,市轄區、縣、縣級公檢法司新媒體帳號。

  二、評估範圍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三、評估指標

  新媒體綜合影響力分析

  一、公安系統政務新媒體排行榜

表1 公安系統政務新媒體排行榜Top10

  (一)特點分析

  1.短視頻加速布局成效明顯,中西部地區新媒體能力有所提升

  數據顯示,公安機關新媒體矩陣建設步伐領先,當前省市區縣「兩微一端」基本實現全覆蓋,並開始積極向短視頻領域加速布局,2018年,公安機關在抖音、快手等用戶受眾範圍廣的短視頻平臺積極開設帳號,成為順應社會媒介傳播形式變革的一大亮點。以抖音為例,截至2018年底,公安機關抖音號總數達922個,在政法類抖音號中佔比達54.2%,27.5%帳號發布內容數在50條以上,無「零發布」現象。其中,中西部地區公安機關布局短視頻平臺意願較強,抖音號數量在全國公安機關中佔比達63.4%,而內蒙古自治區公安機關抖音號數量達105個,為各省市開設數量之最。

  從整體影響力來看,東部地區依然處於頭部位置,尤其山東、廣東兩省,在綜合指數前50名中共佔18席。但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加速布局,帶動了中西部地區新媒體運營能力提升,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

  2. 發布內容量質兼備,各新媒體帳號職能特色明顯

  從微博、微信、頭條、抖音四平臺中公安類新媒體帳號各項數據可以看出,平臺帳號內容發布數量與內容質量情況較好。以頭條號為例,公安類頭條號2018年內容總發布數達120萬條,除「零發布」帳號外,公安類頭條號年均總發布數265條,整體保持較高的內容更新頻率。從反饋度上看,相關帳號發布信息被轉發分享2221萬次,跟帖評論量1014萬,其中有279個帳號信息全年獲轉發數達1萬以上。發布數量最高的「景德鎮南河公安」,日均發布數高達54條,年分享總量與評論總量達到百萬級別。

  從公安機關內部職能分類上來看,交警、網警、禁毒、邊檢等開設新媒體帳號較多,日常發布內容職能特色明顯。在平臺綜合指數前50名中,交警、網警新媒體帳號共佔29席,社會影響力較強。此外,這些職能特色明顯的新媒體帳號內容往往更貼近民眾日常生活,日常可發布信息量較為充足,成為公安新媒體矩陣中的重要力量。

  3. 新媒體政務屬性突出,服務群眾能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公安系統新媒體建設中政務屬性愈發得到重視,2018年,公安機關新媒體發布的內容中,本地警情通報、違法違規行為曝光等內容佔主流。多地公安機關還將一些審批服務事項上線微信服務號和小程序,實現「掌上服務、指尖辦事」,讓群眾「最多跑一次」的同時,也增強了所在地區公安系統新媒體平臺關注度、影響力。

  以「廣州公安」為例,其微信公眾號與小程序可在線提供服務151項,涵蓋出入境、交管、治安、監所四大警種,實現審批服務便民化,極大降低了民眾辦事成本。公安系統藉助新媒體平臺開展服務,有利於簡化辦事流程,提升辦事效率,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又如,蘇州公安在2018年已實現86.5%的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快遞送、不見面」。蘇州企業、群眾通過微信公眾號「蘇州公安微警務」渠道申報的事項信息,可流轉到蘇州公安內網審批系統,政務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二)公安系統政務新媒體案例分享

  1. 四平警事:創意短視頻講好警務故事

  概述:四平公安抖音號「四平警事」,以輕鬆幽默、通俗易懂的形式復盤各類違法犯罪案例,每期視頻專注突出一兩個法律知識點。如,演繹兩個「笨賊」私設路障,搶劫過往車輛被警察抓獲,以幽默的對話闡明了此類違法犯罪行為將付出的代價,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該短視頻點讚量高達310萬,評論量達7萬。這一系列的普法教育視頻在2018年引發了網民熱捧。截至2018年底,抖音號「四平警事」視頻累計播放13.8億次,累計粉絲數1070萬。

  點評:抖音號「四平警事」,以幽默的風格演繹故事,用輕鬆的手法普及法規,親民接地氣。短視頻形式易於理解,群眾喜聞樂見,這是其獨特品牌效應和強影響力的基礎。

  2. 溫州交警:緊跟地方熱點曝光地方違法違規信息

  概述:溫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微信公眾號「溫州交警」文章《首次曝光!溫州這幾個快遞外賣企業、騎手被點名!首張體檢單出爐!》,針對公眾較為關注的快遞外賣騎手交通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大數據對溫州市12家主要快遞外賣企業,10254名電動車騎手交通守法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公布各企業快遞外賣騎手違法情況,並對多次違反交通法規的騎手進行曝光,從而形成了一份行業「體檢單」。該內容發布後獲得社會較大關注,文章閱讀量迅速達到10W+級別。2018年 「溫州交警」生產的42篇10W+微信文章,從內容上看,亦多為當地交通信息、交通違規違法案件方面。

  點評:微信公眾號「溫州交警」發布的內容,往往是針對當地民眾關注度較高的話題做出示警、回應,從而使內容形成強大的傳播力。上述案例促進規範快遞外賣行業騎手強化交通安全意識的同時,也增強了社會公眾對新媒體帳號的關注度和認同度。

  3. 廣州公安:多維度展示警察親和形象

  概述:廣州公安微博在2018年中秋期間,發布警察「變裝」視頻《一秒變裝!換身馬甲警察蜀黍帥翻天》,內容聚焦特警、交警、水警和社區民警四種職業身份,從生活模式到工作模式的快速轉換,前後對比特色鮮明,輔之趣味視頻花絮,充分展示了公安形象,並結合轉發抽獎活動,引導網民進行轉發。該微博短視頻播放量達64.8萬,收穫900餘次轉發,單條微博下評論量297條。大量網民在評論中致敬公安幹警,肯定警察工作,如「人民保護神好帥啊,颱風來臨之際,冒著風雨上街保障百姓安全,不只是帥更多的是感動,社會因此發展美好。」「老廣的中秋節在平凡中度過。有警察蜀黍保駕護航,得以安然自若,這也是生活的小確幸。」

  點評:微博「廣州公安」利用微博,以視頻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將警察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產生出強烈的對比效果,生動展示警察形象,內容上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效增進公眾對警察工作的理解,有利於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檢察院系統政務新媒體綜合排行榜

表2. 檢察系統政務新媒體排行榜Top10

  (一)特點分析

  1. 借力小程序,「指尖上的檢察院」建設成效突出

  2018年,檢察機關充分運用小程序等新應用,創新技術手段,打造「智慧檢務」系統,助力檢察工作開展。如多地檢察機關上線微信小程序,通過內置各類功能模塊,實現檢察機關各類服務與微信小程序的深度融合,緊密銜接各項檢察工作,助力「智慧檢務」建設,打造「指尖上的檢察院」,有效強化了檢察類新媒體平臺的政務服務能力。此外,一些地方檢察機關利用微信小程序進一步暢通當地居民信息反饋渠道,通過「隨手拍」等功能,為公益訴訟提供線索、證據,對解決人民群眾生活實際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升檢察機關社會公信力,促進社會治理能力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2. 省級檢察機關新媒體建設步伐領先,民眾反饋積極

  數據顯示,省級檢察機關新媒體建設成效相對突出,影響力整體領先。綜合指數排名前十帳號中,省級檢察機關新媒體帳號佔據6席,與民眾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係。2018年,頭條號「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發文量4600餘條,跟帖評論達59萬;微博「雲南省人民檢察院」日均評論量354條,微博「河南檢察」日均評論量257條,其中河南省人民檢察院在魯山縣人民檢察院對尚在進行辦案程序的涉未成年人強姦案不實報導一事的情況通報,單條微博下評論量即達2.4萬。這些都體現出網民對省一級檢察機關新媒體信息的關注與認同。

  3. 新媒體運營能力分化較大,基層運營能力尚待提升

  通過對檢察機關總指數觀察發現,檢察類新媒體帳號間運營能力差距較為明顯。以公檢法司各領域前50名為例,檢察類新媒體帳號總指數在80以上僅為17家,相比公安、法院、司法領域數量相對較少,且第一名與第五十名間分差較大,這說明檢察系統內部新媒體運營能力存在較大差異。

  具體來看,基層檢察機關在互動度與穩定度兩方面相對偏弱,前50名中,基層檢察機關兩項得分集中在55-75之間,而省級檢察機關得分則集中在70-85之間。民眾參與度不強是基層檢察類帳號影響力相對偏弱的主因,與網友互動能力建設方面仍然有待提升。

  (二)檢察系統政務新媒體案例分享

  1. 江蘇檢察在線:以「熱點案件」說「法」,普法效果佳

  概述:2018年8月,「崑山反殺案」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江蘇檢察在線」發布文章《為什麼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 關於崑山「8.27」案件的分析意見》,以檢方的角度描述案件基本情況,同時引用法律條文,依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對正當防衛認定做出詳細解釋,給出了針對正當防衛認定的具體分析意見,有力說明了檢察機關對該案中正當防衛行為認定與公安機關撤案處理的法律依據,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文章閱讀量達10W+級別。

  點評:微信公眾號「江蘇檢察在線」,能從檢察機關職能角度出發,針對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案件,以案說法,回應民眾關切,闡明檢察機關對案件的處理依據,在維護法律公正、強化政法機關公信力的同時,也促進了相關法律常識的普及,提升了民眾法律意識。

  2. 浙江檢察:檢察官走向臺前塑形象

  概述:在2018年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周年之際,微信公眾號「浙江檢察」刊發《【浙檢40年】11位檢察長的走心告白,滿滿感動!》,浙江省11個市縣的檢察長走向臺前,回憶自身工作經歷,並結合當前工作形勢,展望未來檢察事業發展方向,對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周年發表了自身的感想,凸顯出11位檢察長對檢察事業的追求。同時,文章底部設置對各檢察長感言內容進行投票,吸引了受眾廣泛參與,該文微信閱讀量達到10W+級別,廣受歡迎。

  點評:微信公眾號「浙江檢察」這一活動積極協調省內各檢察機關,11位檢察長的「告白」真誠、感人,以自述的方式,生動展現了檢察隊伍的精神風貌,也提升檢察機關在公眾心中良好形象,增強了檢察隊伍的凝聚力。

  3. 阿榮檢察:「人格化」傳播打造跨平臺品牌節目

  概述:阿榮旗人民檢察院在新媒體帳號推出「檢shi尬聊」欄目,構建「阿檢郎」「阿檢妹」兩個既詼諧幽默又嚴肅認真的人物形象,充分應用音頻、短視頻等新型傳播手段講述檢察案例,普及法律常識,並根據微信、抖音、今日頭條等不同平臺特點發布風格統一、形式多樣的作品,通過各平臺內容構建從而形成傳播合力,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果。

  點評:阿榮旗人民檢察院新媒體帳號運營較為注重整體效果,通過構建「阿檢郎」這一人設,使得各平臺間內容構建得以相互關聯,從而形成傳播合力,有效提升了帳號主體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三、法院系統政務新媒體綜合排行榜

表3 法院系統政務新媒體排行榜Top10

  (一)特點分析

  1. 以新媒體為重點工作、熱點案件最重要的傳播載體

  法院系統新媒體發布內容話題較為集中,2018年全年圍繞「基本解決執行難」等年度重點工作,以多種形式詳細披露案件審理過程、判決結果、後續執行情況等相關內容,如通過新媒體平臺持續曝光大量「失信被執行人」相關信息,以震懾「老賴」,促進法院執行難問題的解決。

  在社會熱點案件當中,法院系統通過新媒體平臺積極應對,發布案件信息,展示法院工作細節,回應社會公眾關切,有力引導了社會輿論的正向發展。如在「湯蘭蘭案」中,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針對媒體報導的相關細節及質疑逐條予以回應,展示案件再審查過程中的部分數據,對駁回申訴決定做出了清晰的解釋。此類針對社會熱點案件的回應,彰顯了法律的公正權威,增進了社會安全感,促進了法院系統的公信力建設。

  2. 短視頻內容建設效果佳,「現場直播」爆款頻現

  2018年,各級法院機關積極布局短視頻平臺,截至年底,共開設抖音帳號631個,在數量上僅次於公安系統。在發布內容上,各級法院機關抖音號全年發布視頻數總數9916條,視頻累計點讚量達2728萬,相關短視頻內容傳播效果整體良好。

  通過觀察法院系統短視頻平臺運營情況較好、內容點讚評論量較高的內容可以發現,相比公安機關「抖音號」的「講故事開展警示教育」的風格,法院系統更多是「場景實錄」類內容,法院幹警執行工作、法庭庭審宣判等法院具體工作內容往往更易形成「爆款」。尤其是「解決執行難」、「抓老賴」、庭審等現場感的視頻,通常易收穫網民大量的點讚與評論。

  3. 借力「移動微法院」,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

  2018年,隨著「智慧法院」建設深入推進,法院系統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助力司法公開,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信息不斷增加的多種需求。當前,「司法公開」「訴訟服務」在各級法院微信公眾號菜單欄中基本成為標配,通過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平臺,為群眾提供線上提交材料、立案申請、查詢案件進展、聯繫法官、接收送達文書等多種功能,減少群眾往返法院次數,降低了群眾訴訟難度。同時,全國多地法院積極上線微信小程序,建設「移動微法院」,開設法律調解、案例查詢、法律知識庫、訴訟費用計算、立案、繳費、庭審直播等各中功能入口,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切實促進人民群眾在訴訟過程中「問累、訴累、跑累」等問題的解決。

  (二)法院系統政務新媒體案例分享

  1. 福建高院:直播執行攻堅現場,樹立司法權威

  概述:2018年,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組織全省法院開展了「亮劍八閩-福建法院院長帶隊執行攻堅」系列網絡直播活動,通過微博、視頻全程直播,直播過程中以文字、圖片等方式,對執行案件類別,查封、拘傳、移交等採用的執行方式做出說明,並邀請當地黨委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到場指導監督。活動共組織開展執行直播82場次,全省所有基層法院全部參與。微博話題討論量達1.7萬,閱讀量達1000多萬。

  點評:「基本解決執行難」既是法院系統2018年工作重點,也是政法領域中民眾關注度較高的熱點話題。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微博對法院工作進行直播,在回應民眾關切的同時,對「老賴」產生了較強的震懾效果。

  2. 山東高法:短視頻展現庭審細節讓司法更透明

  概述:抖音號「山東高法」,將酒後搶奪司機方向盤一案審理過程用短視頻的形式,通過庭審現場視頻、犯罪現場視頻、圖片解釋說明的形式發布,收穫網民大量點讚與好評。由於該案是山東省首例公交車司乘衝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且該案受理時,「重慶公交車墜江案」發生不久,網民對這一話題高度關注。該視頻點讚數達4.3萬,網民留言達1.1萬條,普遍對法院判決表示支持。

  點評:2018年,法院系統在社會熱點案件中,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庭審內容發布形式,對潛在的危害公共安全行為形成警示,有助於增強民眾守法意識,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此外,短視頻形式更易突出庭審過程中公眾關注的細節內容,有利於進一步推進司法公開,增強法院機關判決的權威性及公信力。

  3. 北京朝陽法院:靈活回應網民關切

  概述:2018年10月25日,網絡上一則「司法拍賣柴犬登登」的消息引起網友廣泛關注,部分網友對朝陽法院司法拍賣寵物狗的行為表示質疑。朝陽法院政治部宣傳工作組在監測到此輿情之後,迅速反應,積極策劃,主動回應網友關切,於當晚18點38分起,通過官方微信帳號「朝陽法苑」及官方微博帳號「北京朝陽法院」接續發布《我叫登登,我想有個家》等文章,就柴犬登登拍賣一事原委及網友關心的問題進行回應。相關文章發布後迅速燃爆網絡,網友紛紛轉發評論,點讚暖心拍賣,高呼「法院有愛」。文章微信閱讀量近6萬,微博閱讀量擊破160萬,數千網友轉發評論。

  點評: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這一案例,緊貼社會熱點,體現出較強的輿情應對能力,不僅解答了網友疑問,有效引導了輿論走向,還有助於促成案件順利執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文章以第一人稱的擬人口吻回應網友,極大增強了內容的感染力。

  四、司法系統政務新媒體綜合排行榜

表4 司法系統政務新媒體排行榜Top10

  (一)特點分析

  1. 新媒體帳號「頭部效應」突出,傳播整體性待強化

  從不同平臺各項數據分布上看,司法系統新媒體帳號間內容建設、運營能力差異較大,「頭部效應」尤為突出。司法系統6209個「頭條號」中,影響力前100的帳號的發布信息數佔所有帳號總發布數的50.47%;微信公眾號影響力前10名帳號的頭條閱讀數,佔前100名頭條閱讀數總和的87.93%;微博影響力前10名的粉絲量合計佔到前百名帳號粉絲總量的78.9%。司法系統前50名帳號的「認同度指數」較為突出,在整個政法系統中位居前列,但從所有帳號整體上看,影響力則相對靠後,傳播聯動性等均有待提升。

  2. 市縣級司法新媒體運營成效突出,傳播力向基層拓展

  從司法系統新媒體綜合排名上看,前50名中,市縣一級司法機關新媒體達42個,可見當前市縣一級司法機關新媒體運營能力相對較強,司法新媒體傳播力量基層縱深拓展明顯。此外,從各平臺帳號開設情況上看,市縣一級司法機關多專注其中兩到三個平臺帳號運營,如前50名中33家開設「頭條號」,26家開設微博帳號。

  (二)司法系統政務新媒體案例分享

  1. 上海監獄:展現服刑人員改造生活,主題新穎

  概述:抖音號「上海監獄」發布的一條展示服刑人員瓷刻手藝的短視頻,點讚量高達79萬,視頻內容是吳家窪監獄服刑人員認真製作瓷刻的畫面與瓷刻作品展示,以瓷刻製作時敲打的聲音作為背景音樂,在幾十秒的視頻中沒有任何話語,而是輔以「聲聲敲打,琢物雕心」「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找回迷路的靈魂」等文字作為說明,鮮明體現出監獄服刑人員改造生活與監獄管理工作亮點。

  點評:由於監獄與社會處於一種相對隔離的狀態,監獄中工作人員與服刑人員的日常生活往往難以為外界所知。此類短視頻體現監獄管理工作亮點的同時,也展示了服刑人員的「手藝」,有助於減少社會歧視,幫助刑滿釋放人員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

  2. 江蘇浦口監獄:反映獄警實際工作引發群體共鳴

  概述:微信公眾號「江蘇省浦口監獄」音視頻內容《原創視頻|監獄人民警察<我們不一樣>》,由幾位獄警共同演唱,視頻畫面內容大部分為獄警日常工作場景,填詞內容富有獄警特色,如詞中「每天奔走在巍巍高牆裡」「二道門開了又關閉」「更努力,只為了規正迷途中軌跡」等內容,直接反映出獄警日常工作生活的細節與獄警們所秉承的理想信念,引發了群體共鳴。視頻一經發布,一天內閱讀量即突破兩萬,隨後更是被各大網絡媒體及監獄相關領域自媒體大量轉載與評論,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點評:江蘇浦口監獄這一作品在內容上極富特色。從內容形式、整體策劃、素材選取等方面以強烈的現實感、使命感激發了群體共鳴,也向社會展示了獄警的優良品質,塑造了良好的獄警形象,獲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3. 法治西藏:圍繞重點工作展現地方特色

  概述:西藏自治區普法辦微信公眾號「法治西藏」,基於西藏自治區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各項要求,製作了「為西藏掃黑除惡打call」H5程序,程序內容包含藏漢雙語快閃視頻,極具藏區特色。快閃視頻通過「倉吉雪」「雲丹」兩個動漫人物,列舉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針對的具體行為,以及黑惡勢力的具體特點。同時附有在線舉報功能。小程序推出後在當地受到廣泛歡迎,參與人數達13.4萬,收集有效線索20餘條。

  點評:微信公眾號「法治西藏」新媒體在內容上,與政法領域重點工作緊密結合,內容製作中充分考慮當地少數民族受眾群體,有效擴大了新媒體平臺的受眾覆蓋面,有利於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助力「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開展。

  新媒體運營情況分析

  一、各平臺帳號運營情況

  (一)微博情況

  微博方面,2018年公檢法司各系統前百名微博帳號日均發布數量均在10條以上,整體頻度差距不大。從傳播效果上看,公安系統微博帳號最為突出,前百名中粉絲量十萬以上帳號數量達83個,日均評論量達266條,遙遙領先於其他類別帳號。檢察系統粉絲量十萬以上帳號19個、法院系統25個、司法系統10個。

2018年公檢法司前百名微博帳號粉絲數十萬以上帳號數

  (二)微信情況

  微信方面,2018年公檢法司各系統前百名中微信公眾號多保持兩天一次的發布頻率,其中公安系統每個帳號年均發布268次、檢察系統每個帳號年均發布275次、法院系統每個帳號年均發布203次、司法系統每個帳號年均發布195次。此外,公檢法司各系統「微信公眾號」均有10W+文章產出,各領域微信公眾號頭條文章平均閱讀數均在1000以上。

2018年公檢法司「微信公眾號」前百名平均發布次數

  (三)今日頭條情況

  今日頭條方面,2018年公檢法司各系統「頭條號」前百名帳號各類信息總發布數合計106.8萬條。各系統前百名帳號中,公安系統總發布數29.9萬條、檢察系統總發布數50.6萬條,法院系統總發布數10.2萬條、司法系統總發布數15.9萬條。此外,各系統前百名帳號發布內容受眾參與度較高,2018年各系統前百名帳號總評論數達1701.4萬。

2018公檢法司各系統「頭條號」前百名總發布數佔比

  同時,公檢法司各系統「引關圈粉」能力明顯較強。2018年公檢法司各系統「頭條號」前百名整體粉絲增長率均在10%以上,體現出平臺內容強大的吸引力。其中公安系統「頭條號」前百名全年粉絲整體增長量達234萬,整體粉絲增長率高達57.4%,在公檢法司各系統前百名帳號中,粉絲增量、增速均為第一。

2018年公檢法司「頭條號」粉絲增長量

  (四)抖音短視頻情況 2018年,抖音短視頻應用成為政法新媒體建設的一大增量。截至2018年底,公檢法司抖音號共1700餘個,發布短視頻累計達7.1萬條。其中,公安和法院系統短視頻平臺布局意願較強,公安系統短視頻帳號數量達922個,法院系統短視頻帳號數量達631個。檢察系統與司法系統短視頻帳號數量均不足百個。

2018年公檢法司「抖音號」數量佔比

  同時,短視頻平臺內容建設整體效果較為良好,普遍保持一定更新頻率,「零發布」、「殭屍號」等情況相對較少。其中,公安系統抖音號運營建設最為突出,各公安機關抖音號發布短視頻總數累計5.7萬條,12家公安新媒體帳號粉絲數量達百萬以上。法院系統短視頻應用與具體工作結合情況較好,法院庭審視頻剪輯、司法執行「抓老賴」等短視頻內容播放量、獲贊量普遍較高。

  二、運營建議

  (一)功能定位

  1. 政務公開信息及時發布,防範化解輿情風險。作為政務信息權威發布的官方平臺,政法新媒體在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上具有重要作用。政法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各類政務公開信息,對壓縮網絡謠言滋生空間,營造富有安全感的社會環境,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在針對涉眾型網際網路犯罪案件處置上,政法新媒體及時通報案情進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避免產生大面積社會恐慌起到了積極作用。以P2P金融類案件為例,2018年8月2日晚,上海靜安、黃浦、浦東、楊浦等10個區警方通過官方微博通報一批涉及P2P金融類案件,涉44家P2P平臺,並公布相關案情調查進展,對穩定公眾情緒、引導涉案平臺投資人配合警方辦案起到積極作用。

  2. 創新普法宣教工作形式,有效引導形成良好社會氛圍。政務新媒體兼具政務與媒體雙重屬性,在「萬物皆媒」的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平臺已成為開展普法宣教工作的重要陣地。政法機關通過新媒體應用,創新普法宣教形式,通過圖文結合、短視頻、微博互動等方式,對各項法律法規、熱點案件、政法機關當前工作重點進行分析解讀,有利於形成全社會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有效防範社會矛盾積聚所帶來的政治風險。此外,政法新媒體採用短視頻等創意化、場景化、平民化的表達方式,對社會中常見犯罪手法、新型犯罪手段進行曝光,有效提升了民眾防範意識,對違法犯罪分子形成震懾,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起到重要作用。

  3. 展示政法機關良好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務新媒體已成為傳遞黨和政府聲音、推動政務公開、聯繫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在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當下,在各類社會熱點事件當中,來自於網絡新媒體的批評質疑,極易點燃社會公眾情緒,弱化政府權威,削減政府公信力,加劇政務工作難度。政務新媒體作為政民互動的重要渠道,已成為當前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各類信息發布中應有力踐行「兩個維護」,展示政府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增進社會共識,消解對立情緒,引導社會公眾理解、支持政府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發布內容

  1. 注重優質原創內容發布,增強信息傳播效果。隨著各級政法機關新媒體平臺整體布局基本完成,未來政法新媒體建設更應注重創新信息傳播方式,講好新時代政法故事,提升信息傳播力,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在各大網絡平臺「眾聲喧譁」、「信息爆炸」的當下,專注優質原創內容製作發布,是塑造政法新媒體品牌,覆蓋更廣受眾群體的有效手段。通過觀察公檢法司抖音號可以發現,優質原創作品往往能夠快速提升帳號粉絲數與關注度,實現「引關圈粉」。未來,隨著各類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媒介形式不斷改變,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廣泛,優質內容所產生的頭部效應更加明顯,做好優質原創內容發布或成為做強做響政法新媒體的關鍵。

  2. 把握新媒體平臺特點,注重內容與形式匹配程度。政務新媒體內容發布應明確考慮平臺信息傳播特點與平臺受眾偏好。政法機關在新媒體內容建設的過程中,應注重信息內容與平臺傳播形式相匹配,避免跨平臺盲目搬運內容。如微信公眾號用戶粘性較大,適合發布政策解讀、案例剖析等深度內容;今日頭條、微博以快餐式閱讀為主,適合發布各類即時消息、情況通報、法律知識普及等時效性強、便於廣泛傳播的內容;抖音短視頻平臺年輕用戶較多,短視頻內容生動形象,易突出特色、形成熱點,適用於展示政法機關形象、曝光常見違法犯罪行為、創新普法宣教形式等。通過有針對性地在不同平臺發布內容,促進新媒體平臺融合創新,提升政法新媒體矩陣在網絡空間的覆蓋面、影響力。

  3. 明確信息發布底線,避免引發社會誤解。政法新媒體發布內容應適當考慮民眾情感需求與當下網絡輿論環境。針對涉民族宗教、未成年人、熱點案件等易引發社會意見分歧的內容,在發布時間、表達方式上應力求信息準確,用詞得當,避免引發社會誤解、增添不滿情緒,影響政法機關正常工作。此外,在創新宣傳方式,展示政法機關親民形象的內容製作上,不宜過度娛樂化,避免「只為流量、不看工作、不顧大局」情況的發生,應通過內容引導民眾正確認識各類政法機關職能,適當展現政法機關的嚴肅性、權威性,增強民眾內心安全感,提升政法機關公信力。

  (三)帳號運營

  1. 完善帳號信息發布機制,提升運營人員媒介素養。政法新媒體近年來積極進駐各大新媒體平臺,在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由於運營不到位,出現了部分「娛樂號」「殭屍號」「休眠號」。一些政法新媒體帳號存在發布內容脫離自身職能定位,刊發與工作職能無關的「雞湯文」「養生帖」,看似熱鬧,實則空洞無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機關公信力;一些政法新媒體帳號「只建不管」,無人運營,如今日頭條平臺中,一些政法新媒體「頭條號」建號至今各類信息發布數量為零;個別新媒體帳號運營能力不足,運營人員媒介素養較低,在信息發布、日常互動過程中,內容不嚴謹、缺乏應對網民質疑的手段,引發負面輿情。未來應通過多方面加強政務新媒體運營保障,完善帳號信息發布機制,配足配強運營人員,在保障各平臺帳號內容日常更新的同時,定期對運營人員進行媒介素養、輿情應對、新媒體運營等方面的培訓。此外,各級政法機關新媒體帳號開設前應制定相關運營規劃方案,明確信息發布流程規範,設立合理運營目標,避免平臺帳號「建號即休眠」情況發生。

  2. 積極與社會公眾進行互動,提升帳號主體影響力。回應社會公眾關切,暢通民眾表達自身合理訴求渠道,是政務新媒體影響力的重要來源。政法新媒體,尤其是基層政法新媒體,在運營過程中,往往直面群眾日常生活的各類問題,所面臨的社會矛盾挑戰形勢複雜,在與公眾互動過程中,極易產生相關負面輿情。導致一些政法新媒體帳號在運營過程中形成「畏難情緒」,一定程度降低了帳號互動頻率和互動質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眾參與感、認同感。政法新媒體帳號在運營過程中應積極主動與社會公眾進行互動,提升互動質量,使公眾在互動過程中感受政法機關的「溫度」,通過政法新媒體促進社會治理能力提高,增強帳號主體影響力。此外,政法新媒體也可主動出擊,利用新媒體平臺舉辦網絡活動等方式吸引網民參與,在實現宣傳效果的同時,有效提升帳號主體影響力。

  3. 把握職能定位,提升新媒體帳號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新媒體平臺在帳號運營過程中不應忽略其政務屬性,隨著各類新興技術不斷投入使用,政務新媒體對政務服務承載能力逐步提升,政法新媒體促進政務服務進入「指尖服務」時代。2018年,多地政法機關通過政法新媒體平臺為群眾提供服務,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未來,政法新媒體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開發新媒體平臺服務功能,拓展政法新媒體應用渠道,通過服務能力的提升,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提升政法機關服務能力,降低社會治理成本。

  (四)矩陣建設

  1. 完善多平臺政法新媒體建設,實現矩陣傳播全覆蓋。近年來,政法新媒體「兩微一端」布局基本完成,各級政法機關在面對社會突發事件、熱點事件中,廣泛利用新媒體渠道,及時發布相關信息,普及法律知識,引導網絡輿論正向發展。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新媒體平臺不斷湧現,如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抖音短視頻平臺,各大政法機關積極入駐,探索短視頻信息傳播形式,產生一批如四平警事、山西高院、四川監獄等粉絲量大、關注度高的抖音號。未來隨著5G、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發展,媒介傳播渠道必然會隨之改變,也對政法新媒體矩陣建設提出新的挑戰,可在明確自身功能定位的基礎上,探索如知乎、Bilibili等新媒體平臺,實現矩陣傳播全覆蓋。

  2. 促進多平臺間信息發布互聯互通,協同放大宣傳效果。政法新媒體矩陣建設過程中,應通過各級政法機關新媒帳號間融合發展,矩陣中各新媒體間做到各有特色,實現優勢互補,加強信息互聯互通。從本機關職能角度出發,在社會重大事件中及時、規範發布相關信息,增進信息發布與解讀回應權威性、及時性,協同放大宣傳效果。避免出現同一事件中,不同政法機關新媒體發布信息出現明顯矛盾,導致公眾對相關政法機關產生誤解。努力打造出一批社會公眾認可度高、使用頻率高、傳播範圍廣、影響力大的政法新媒體品牌。

  3. 鼓勵探索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保障矩陣發展生命力。政務新媒體矩陣未來的發展完善離不開各項新興技術的深度應用。從近年來新媒體發展變革的過程來看,技術應用逐漸成為各類新媒體生存的必要條件,從通信技術的迭代帶來傳播方式改變、大數據應用使用戶偏好更易了解、內容算法分發機制使信息推送更為精準。當前,5G、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不斷發展,將對未來媒體生態帶來新的變革,政法新媒體矩陣建設應順應技術發展趨勢,積極探索各類新技術應用,通過技術手段提升政法新媒體在網絡空間中的服務力、傳播力、影響力,保障新媒體矩陣未來發展的生命力。

  作者:光明網輿情中心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2017年政法系統新媒體應用藍皮書》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媒體特別是政務新媒體的建設和應用,被提升到了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高度,兩微一端等成為政務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改進公共服務的重要抓手。  作為維護政治安全、社會穩定的前沿力量,近年來,政法系統利用新媒體,秉持專業性,湧現了「江寧公安」「平安北京」「河南檢察」「山東高法」等一批網上「貼心人」、權威發布者,有力拓展了網絡問政的深度和廣度。
  • 藍皮書:微博等新媒體日益成為輿情熱點的首發媒體
    )7月13日,2011年《輿情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社會輿情與危機管理研討會在中國社科院舉辦。藍皮書指出,新媒體正日益成為眾多輿情熱點的首發媒體。在2010年138起社會輿情熱點事件中,新媒體首次曝光的為89起,佔比65%,比2009年的56%提高了9個百分點;傳統媒介曝光的為47起,佔比34%,相比2009年下降10個百分點。新媒體正與傳統媒體一道成為社會主流媒體。藍皮書認為,儘管新媒體首曝輿情事件的比重愈來愈大,但傳統媒體在輿情傳播中的作用仍舉足輕重。
  • 2016年政法輿情年度報告(上篇)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從2016年度收錄的1769起涉事主體明確的政法輿情案例中,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364起事件進行編碼統計和定性分析,歸納出2016年度政法輿情的六大總體特徵,評估政法機關輿情應對整體情況,深入分析公、檢、法、司各系統在輿情應對方面的突出特徵,並對2017年政法輿情風險進行研判預警,希望對政法機關開展輿情工作有所助益。
  • 2015年政法輿情年度報告 2015年政法機關輿情處置能力穩步提升
    在社會溝通能力建設方面,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政法新媒體在多起輿情事件中發揮巨大的信息公開、輿論引導作用,且隨著其進一步向智能政務新媒體轉型,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服務促溝通,以溝通贏民心」的良好傳播格局。略有遺憾的是,基層政法新媒體運營失當的案例時有出現,甚至有個別政法官微因此徹底停止更新。
  •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場發展研究報告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大學、光明日報、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北京電視臺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出席發布會。在隨後舉行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就新媒體藍皮書內容及我國新媒體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主持了新媒體發展研討會。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線總編輯單學剛出席會議並發言。
  • 《江西文化藍皮書:萬壽宮文化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布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張振/攝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振)2019年4月29日下午,江西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及南昌西山萬壽宮共同發布了《江西文化藍皮書:萬壽宮文化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
  • 新媒體和輿情工作怎麼幹?這些「實戰專家」如是說……
    日前,司法部召開司法行政新媒體和輿情工作座談會。中央政法委新媒體工作站17名司法行政系統學員、第六屆「政法系統新媒體應用案例」推選活動的「十佳新媒體案例獎」「最具影響力新媒體獎」的18家獲獎單位就進一步提升新媒體在新聞宣傳輿論引導中的能力水平獻計獻策。
  • 「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評選「大滿貫」得主曝光
    中央政法委第二屆「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評選的「大滿貫」得主是:中央政法委政法綜治信息中心、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安部大地陽光文化發展中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天津市公安局、深圳市公安局6家單位。近日,長安君獨家專訪了其中4家政法新媒體工作先進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請他們傳經送寶,向全國政法系統介紹、分享他們的成功之道和經驗之談——上榜號:京法網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寇昉長安君: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新媒體宣傳工作中亮點頻出
  • 傳播學八大經典理論在輿情實戰中的應用
    輿情顯示的是公眾在信息傳播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見,傳播理論不僅影響輿情的發生和發展,還在很大程度上揭示輿情生成發展的內在機制。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選取八個傳播學經典理論,結合實例分析其在輿情工作中的實戰應用,供輿情處置部門參考。
  • 2016年政法輿情年度報告(下篇)
    無論是日常普法,還是借熱點事件普法,司法行政系統都大有可為。 2.輿情回應超出預期 司法行政輿情佔比在政法機關中處於較低水平。2016年,司法行政機關對諸多輿情事件的回應力度大大超出公眾預期,獲得諸多好評。如燕城監獄兩度回應涉薄谷開來、芮成鋼事件,以快速、高效的應對處置,展現了積極主動應對輿情的良好面貌。
  • 未來新媒體發展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改變? 《新媒體藍皮書》提出十個...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潘子璇 攝影   【新民晚報·新民網】第九部《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8)》今天下午在京發布。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基於在目前國家新戰略引導下我國新媒體發展面臨的新要求和新變化,藍皮書對中國新媒體未來發展提出十大展望:   1、數字經濟引領「數字中國」建設走上新徵程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指數分值為5.60,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成為全球進步最快的十個國家之一。
  • 《2020國家能源網際網路發展藍皮書》發布
    網際網路發展藍皮書》在2020國家能源網際網路大會上正式發布。   「與2019年3月發布的《國家能源網際網路發展白皮書》有所不同,此次發布的藍皮書更多從技術發展角度,對能源網際網路涉及的理論方法、關鍵技術、實踐應用以及機制模式進行總結
  • 解讀:政務新媒體的發展優勢與問題對
    此外,近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政務信息公開、政府新聞發布、政務輿情回應和電子政務等工作,先後發布幾十份政策文件,支持、指導和規範政務新媒體的開通、運營和發展,以及具有前瞻性地抓住前沿趨勢和問題,及時解決政務新媒體發展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和不足。
  • 2019年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招聘公告
    2019年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招聘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熟悉,新華社,媒體,網際網路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藍皮書:輿情影響公共政策 記者意見領袖作用重大
    中國網8月19日訊 2013年8月19日,由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聯合主辦的「2013年《輿情藍皮書》發布會」在滬舉行,會上正式發布了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3輿情藍皮書《中國社會輿情與危機管理報告(2013)》。
  • 【重磅】洞悉行業先機 2018年中藥材行業藍皮書發布在即
    1、2018年中藥材整體行情將會觸底反彈還是拐點下行?  2、2018年我們的銷售增長點有哪些?  3、2018年需求端的格局將如何變化?飲片、配方顆粒、成藥等應用端將被如何爭奪?  帶著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使命感,中藥材天地網製作中藥材行業藍皮書(2018大勢版),為大家心中的疑問去尋找一個答案,同樣也是中藥材行業新的路徑。
  • 陳一新:政法新媒體在新時代應有大作為!
    7月24日,第二屆「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榜單發布儀式暨全國政法戰線抗疫精神宣傳展示活動在京舉行,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參加活動並致辭。陳一新強調,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應用迅猛發展,網絡業態、傳媒形態、輿論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政法戰線作為國家安全的扞衛者、社會安定的促進者、人民安寧的守護者,既要在網下打好法律仗,又要在網上打好輿論仗。
  • 聚焦法治建設實踐成就《山西法治藍皮書》發布
    12月9日,山西省委依法治省辦與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聯合發布了《山西法治藍皮書:法治山西建設年度報告 No.3 (2020)》。藍皮書記載了2019年山西全面依法治省的成就,聚焦山西法治建設實踐成果,凸顯了山西地方法治建設特色。
  • 黃楚新:2018年中國新媒體發展呈現五大特徵
    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燕帥 趙光霞 宋心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6月25日共同在京發布《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0(2019)》。
  •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短視頻與扶貧報告》
    論壇上,人民在線副總編輯、人民網新媒體智庫高級研究員劉鵬飛發布《短視頻與扶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深入分析5G時代短視頻平臺的資源優勢,研究探討「短視頻+扶貧」的可持續發展,為貧困地區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借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