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官窯瓷器投資指南
提起瓷器投資,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官窯;提起官窯,以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瓷器為代表的「清三代」優勢重中之重。清三代官窯瓷器在海內外各大拍場上頻頻以超過億元的高價成交,多件瓷器打破過當時的藝術品拍賣世界記錄。明星宮廷御用專場眾多的拍品種類中,清三代官窯瓷器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零一三年四月八日,香港蘇富比舉行「瑞蓮溢芳:張永珍博士雅藏康熙御製琺瑯彩瓷」專場,清康熙御製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盌在十一口叫價後,由香港著名古董商「永寶齋」創辦人翟健民以七千四百萬港元(九百五十萬美元)高價拍得,刷新清康熙瓷器拍賣記錄。清三代瓷器,再次主導拍場。
康熙瓷器收藏價位:200 萬元至 500 萬元
【鑑定特點】
清代康熙朝歷時 61 年 (1662—1722),這 60 多年間經濟、工商業興盛,海外貿易繁榮。康熙十九年景德鎮正式恢復御器廠後,制瓷業得到迅速發展,在規模和工藝技術上都有了很多創造和革新。官窯作為官家企業、皇家窯口,所燒制的瓷器與皇帝喜好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康熙時期,在瓷器發展上有兩項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恢復了景德鎮御窯廠,其二是設立了專門的督陶官。這些督陶官由地方官巡撫監管窯務,有的駐鎮,有的遙領,督造宮廷御用器物。康熙時期的著名督陶官有臧應選、郎廷極、年希堯。其中,郎廷極就是江西巡撫。代表康熙瓷器藝術頂峰的「郎窯紅」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燒製成功的。
由於康熙在位時間長達 61 年,其瓷器燒造水平有一個由粗辛到精細的發展過程。早期瓷器,雖然渾厚但比較粗辛。比如,很多瓷器底部會出現「火石紅」現象。此外,還有粘礦、跳刀、閃青等現象。這些都說明當時的胎土釉料淘煉不夠乾淨。不過,到了康熙晚期,這些工藝細節逐步得到改善,胎土、釉料的淘煉也就變得精細了。總體來說,康熙時期的瓷器特點是渾厚古拙、緊皮亮釉。具體表現在器形上就是古樸凝重,無論是青花、彩瓷、單色釉瓷,還是一些仿製宋窯、明窯的摹古瓷都具有這樣的風格。
這種風格和康熙皇帝本人的審美觀很有關係。在他執政時期,瓷器有很多創新。比如,創燒了琺瑯彩瓷。初時琺瑯料全部由國外進口,價格昂貴且數量有限,康熙便下令國內工匠自己研製,爭取實現「國產化」。
康熙時期青花瓷燒制比較廣泛,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藍,個別發色較灰暗,與順治青花特點相近。中期青花使用雲南省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提煉精純,呈色鮮藍青翠,明淨豔麗,清朗不渾,豔而不俗。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明嘉靖青花藍中泛紫的特徵有很大區別。人們往往稱康熙青花為「康熙五彩」「墨分五彩」。這種色彩變化主要在於分色的熟練掌握。康熙青花有 5 個層次的色階,有「頭濃、正濃、二濃、匯淡、影淡」之分。古人對康熙青花評價甚高,謂「其青花一色,見深見淺,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嬌翠欲滴」。器物畫面濃淡深淺,不同層次的渲染,完全是由於工匠們運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其裝飾效果富有層次的節奏感、立體感,結合暈染法的使用,使青花更接近和達到國畫題材的表現手法,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晚期青花,呈色趨於淡雅,有的泛暈散。
康熙朝除了燒造傳統的白地青花外,還有漿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窯青花、藍釉青花、藍地白花、豆青釉青花、青花釉裡紅、青花加黃、青花加紫、青花戧金、青花鏤雕等派生品種,雖燒造不是很多,但別有情趣。
康熙一朝瓷器上的款識也多種多樣。康熙早期的官窯瓷器,多半是沒有年款的。中期官窯款多以「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是三行青花楷書款,到康熙晚期,又出現少量的篆書款識。康熙前期,還常見幹支紀年款,「康熙辛亥中和堂制」便是康熙十年生產的瓷器。至於御用的琺瑯彩器,上面只書寫「康熙御製」四字楷書料款。
【市場價值】
康熙瓷器的價格一直不菲,拍場上康熙瓷器價格都在動輒百萬元,清康熙青花龍紋瓶在香港佳士得以 2342 萬元成交,清康熙青花暗刻雲紋綠龍碗(一對)和清康熙青花地綠龍趕珠紋盤在北京東正分別以 460 萬元和 218.5 萬元成交,而清康熙青花梅畫圖花神杯以 126.5 萬元在北京永樂拍出,清康熙青花海水瑞獸直頸瓶拍賣地則是北京保利,以 246.4 萬元被買家收入囊中。
【投資指南】
清康熙主要以青花分五色出彩,還有粉彩、鬥彩、素三彩、五彩和祭紅、豇豆紅、祭藍、郎窯紅等品種,其中青花、鬥彩、素三彩、五彩、豇豆紅和郎窯紅比較有時代特色。
【價格指導】
康熙年間瓷器價格在幾百元至幾百萬元不等,上千萬元的很少,大多區間在幾千元至幾十萬元中間,官窯一般在幾萬元至幾百萬元之間的比較常見,20 萬元至 50 萬元萬以內價格區間投資收藏比較佳,而收藏還是以精為主,價格基本在 200 萬元以上。民窯幾百元的收藏價值不大,而上千元的一些民窯有一定升值潛力。
雍正瓷器收藏價位:300 萬元至 500 萬元
【鑑定特點】
繼承了康熙帝位的雍正皇帝雖然執政時間只有短短的 13年,但其歷史地位卻無可置疑。作為一位傑出君主,雍正對康熙晚期的一些社會流弊嚴加整頓,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進行了多種改革。為後來乾隆盛世的開啟打下了重要基礎。在文化形態上,雍正同樣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雍正延續了康熙的景德鎮督陶官制度。雍正六年,他派出了現在人們熟知的督陶官唐英。但是,雍正時期的官窯一改康熙時期的渾厚古拙之風,代之以輕巧俊秀、雋永典雅。雍正官窯工麗嫵媚、秀麗端莊,制 作十分考究。其大器不顯厚重,小器雋巧玲瓏。不論是器形的比例關係,還是線條、畫工,都有嚴格的要求。這與雍正皇帝本人的性格密不可分。雍正為人孤高冷峻,同時個人在文學、繪畫、書法等方面造詣極深。由於自身品位極高,他要求燒造的官窯瓷嚴整、規矩。
雍正朝最名貴的官瓷是琺瑯彩瓷,傳世稀少,大多數藏於國內外幾家大博物館內。粉彩是本朝的主流,製作也為清代粉彩之冠,而鬥彩的製作實際上比粉彩更勝一籌,康熙鬥彩以五彩與青花拼鬥製作,雍正鬥彩用粉彩與青花結合,比前朝作品更顯精雅細膩。青花瓷不是本朝官窯最拿手的作品,但燒造量很大,以仿宣德青花為藍本,運用點、染、攤等繪彩方式,把宣德青花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作品亂真率為歷朝之冠。而顏色釉中的仿官、仿哥、仿汝、仿鈞等釉色開創了清代官窯仿製之先河,首次把宋代五大名窯瓷中的名品搬到本朝予以精心模仿,並結合本朝的製作特色,書以本朝官款。
雍正朝的粉彩素以精巧細膩著稱於世,具有高貴、華麗、豔而不俗、細而不繁的美感,達到了粉彩瓷器的頂峰。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堅硬潔白、結構細密,胎體輕重適度,達到了所謂「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體也是上下勻稱一致,不顯厚重,修胎規整。器物底足極為光滑滾圓,俗稱「泥鰍背」。
釉面光潔,釉質瑩潤,勻淨,多數為純白。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總體風格是秀麗精巧,無論是大小器皿都製作精工,講究細部處理,是清代官窯瓷器的重要代表,反映了當時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藝和非凡的創造力。從宮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時還有一定數量的陳設瓷。主要品種有:盤、碗、碟、杯、尊、罐、壇、缽、各式瓶、花觚、筆筒、各式茶壺、茶具、文房用具等。整體上以輕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體多種多樣。造型上注重線條變化,每件作品都特別富有生氣,做到比例協調,高矮適度,恰到好處,真可謂增一分則拙,減一分則陋,既有繼承傳統式樣,也有借鑑其他工藝品的器形,還有許多取材於自然界的花果形態等,可謂博採眾長。
雍正粉彩的顏色鮮而雅,粉而柔。色彩豐富多變,同一種色又有濃淡、深淺之分,色彩周圍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調色,釉色秀麗溫潤。紋飾上採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法渲染,突出畫面的陰陽、濃淡,富有立體感。紋飾題材內容廣泛,尤以植物花卉紋居多,雍正粉彩畫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細部描繪,千姿百態,出神入化。雍正時期清代官窯瓷器在描繪技巧上,多採用寫實手法,紋飾工整、細膩、層次清晰,運筆自然、流暢,其精美者達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雍正官窯粉彩瓷器主要是書寫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寫篆書款和四字楷書款極少。青花色調純淨,字體非常工整,筆法清秀有力,結構嚴謹,多為宋槧體正宗小楷,時代特徵明顯。畫意手法表現出宮廷裝飾,突出莊重、典雅、優美的「富貴氣象」。
【市場價值】
從 1997 年開始,隨著清三代瓷器逐漸佔據瓷器拍賣市場的主流地位,雍正瓷器就攜手康熙、乾隆瓷器在紐約、倫敦、香港及內地市場大出風頭,身價逐年看漲。尤其是在 2004 年,雍正瓷器更是大放異彩。在當年瓷器拍賣成交價前 10 位中,清瓷佔了一半,而其中雍正瓷器更是佔了 4 件之多。此外,在當年 10件成交價超 1000 萬元的清瓷中,雍正瓷器佔了 7 件。
此後幾年的瓷器市場,雖然乾隆瓷器大行其道,但雍正瓷器仍然不乏高價者,並屢屢在拍賣市場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據不完全統計,從 2000 年至今的拍賣市場,成交價在 1000 萬元以上的雍正瓷器就有 30 件之多。
【投資指南】
雍正時期創燒的爐鈞釉現在價格還是比較合適的,但是這個到乾隆時候技術成熟了,價格又非一般人所能企及。雍正官窯可以投資的選擇品相完好,最好是成對的器物,紋飾上選擇相對少見、繪畫精細的,單色釉的也可以適當關注一些。
【價格指導】
雍正時期官窯一般在十幾萬元至幾百萬元之間,大幾十萬元至百萬元比較常見,上千萬元的也有很多,建議投資價格在 100 萬元以內適宜。
乾隆瓷器收藏價位:500 萬元以上
【鑑定特點】
乾隆朝是清代最鼎盛的時期,不但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達到了盛世,在瓷器製造方面也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當時的景德鎮御窯廠匯集了大量名師巧匠,其生產變得自然化、產業化。同時,督陶官制度也變得高度穩定。
乾隆官窯與康熙、雍正相比,其風格既一脈相承,又獨具特色。說一脈相承,可以從工藝、畫法、紋樣以及一些歷經兩朝,甚至三朝的優秀工匠身上看出來;說獨具特色,則是因為乾隆不同於其父,也不同於其祖父,他喜歡繁縟熱鬧、華貴亮麗之風。所以,乾隆官窯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雋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華美多姿、繁華似錦的特點。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極盡工雅細麗之能事。比如,乾隆朝有一種瓷器叫「百花不露地」。這是一種將各種花卉極盡美態地鋪到一件瓷器上,不露一點底色的瓷器。乍看上去,給人一種密不透風的感覺,卻極能體現出這位皇帝的喜好。
乾隆瓷器整體上看,器物造型端莊規整,但雄渾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造型更加豐富,轉心瓶、鏤空套瓶、鹿頭尊等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器物胎體厚薄適度,器形規整,胎質細膩潔淨,早期保持前朝的細潤特點,晚期稍遜。釉色如雍正瓷,白釉及白釉地彩瓷釉色多較細白,帶有玉質感。青花瓷與雍正有所不同,以青白色居多,釉面光潤,偶有波浪釉出現,早期比晚期更細潤。
這時期彩瓷中大量出現顏色釉地器物,有高溫釉,也有低溫釉。低溫釉色地彩瓷多以湖綠色釉施於器裡和底部。「九江瓷」就是乾隆朝開始出現的。器足較前朝寬厚,早期基本保持雍正的「泥鰍背」特徵,中晚期器足部稍尖,但不十分明顯,足端平滑程度不及雍正。足端塗以黑色或黃色的器物比前朝顯著增多。不少小件顏色釉器物底部有支釘痕,民窯仿哥釉瓷盤底部有 7 個醬色的圓形支釘痕,俗稱「七星盤」,該朝燒造最多。器物裝飾工藝極為豐富,構圖及畫工嚴謹,但大多數圖案紋飾滿密、布滿器身,有繁縟感。
器物款識形式豐富,早期楷書、篆書兼用,以篆書為主。楷書款有雙方框四字款和雙圈四字款,前者多為琺瑯彩瓷底款,用紅、藍等彩料書寫,其他用青花書寫,少量紅彩款。篆書款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雙行(多無圈框)、六字三行雙圈、一行橫寫(外雙圈)。在茶葉末、爐鈞器上用「大清乾隆年制」篆書刻款,乾隆末年和嘉慶初多用紅字款。官款十分工整,民款書寫隨便。還有堂名款、紀年款、吉語款等。
【市場價值】
乾隆極力創新,在乾隆朝創燒了很多瓷器新品種。因此,這時期的官窯瓷器是明清兩代高價品最集中的板塊,瓷器的器形、釉彩、紋飾、製作工藝均名列前茅。據初步統計,中國市場成交價上千萬元的乾隆官窯瓷器就遠遠超過 50 件。紐約、倫敦、巴黎拍賣市場更長期是乾隆瓷一統天下,高價成交品以粉彩、黃地青花、金彩、青花、紅釉、青花釉裡紅以及各種仿釉瓷為主,器形有天球瓶、尊、梅瓶、轉心瓶、碗、供器、蓋壺、洗、玉壺春瓶、膽瓶、大盤、鹿頭尊等等。1995 年由香港佳士得秋拍拍出高 51 釐米的玫茵堂舊藏六字款「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是年度價格最高的乾隆瓷,以9026 萬港元拍出,此瓶次年在蒙地卡羅展出,被收入康蕊君主編的《玫茵堂中國陶瓷》。天球瓶的造型源自永樂時期,早期流行青花天球瓶,粉彩繪九桃瓶自雍正朝流行,雍乾兩朝製品最精絕,私人收藏中完整器數量不足 10 件。
2011 年北京保利秋拍以 5462.5 萬元成交的六字款「清乾隆粉彩山水樓閣如意萬代耳琵琶尊」,在1997 年北京翰海秋拍時就以 220 萬元的高價成交,有傳言此尊曾為晚清內務府慶寬家族舊藏。徐展堂舊藏六字款「清乾隆黃地青花折枝花卉梅瓶」,也在保利春拍拍出了 5980 萬元,此瓶高 33 釐米,1996 年在香港佳士得徐展堂收藏專場中釋出。香港蘇富比春拍以7010 萬港元拍出的「清乾隆胭脂紅軋道錦地洋彩纏枝花卉套爐鈞窯釉雙象耳轉心瓶」也是其乾隆官窯精品。北京翰海 15 周年秋拍推出的一件「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龍紋八吉祥如意耳葫蘆瓶」,成交價高達 8344 萬元。還有玫茵堂舊藏「清乾隆御製琺瑯彩題詩錦雞花石圖膽瓶」、佳士得上拍的「清乾隆粉彩時時報喜轉心瓶」其成交價格更是天價。北京翰海春拍以 2645 億萬元拍出的「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盤口尊」,是年度最貴的乾隆青花瓷。顏色釉瓷方面以兩件戈登舊藏最具代表性,高38.7 釐米的「清乾隆粉青釉刻博古龍紋壺」為 792.25 萬美元,「清乾隆霽藍釉鸚鵡耳扁瓶」為 545.85 萬美元。
【投資指南】
一般乾隆時期的青花、粉彩、茶葉末釉、冬青釉等,都是很有賣相的市場品種。
【價格指導】
乾隆瓷器從幾萬元到上億元的都有,一般都是幾萬元至幾百萬元的,上千萬元上億元的層出不窮,建議投資價格控制在兩三百萬元以下,這樣的升值空間相對大些。
本人專業從事古玩行業已數年,具有豐富的交易古玩經驗,若您有古玩交易需求請聯繫我,讓我們一起努力,弘揚古玩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弘揚歷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
——————————— 收藏典範、市場翹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