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是何意?為何娘家舅地位如此高?

2020-12-15 落幕的佩奇小豬

中國的文化傳承了五千年之久,可以說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名人事跡,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也有好多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東西,比如古董,字畫等東西,當然還有一些俗語,尤其是在我們當地的農村,會經常聽到一些老人說俗語,那這些話真的有意義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是何意?為何娘家舅地位如此高?

其實有一些俗語是古時候,當地的人根據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上總結出來的,這些對後人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句很經典的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

在過去,和老人一起同桌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會互相謙讓,這樣也是很有禮貌的一種行為。因為是在一個桌子上吃飯,那大家都知道,坐的位置是很講究的,有主位和副主位。所以在吃飯的時候就會謙讓好長時間,就算是坐好了,主位上的貴賓如果沒有動筷子的話,那其他人也是不能動筷子的。

大家都知道,在親戚中也分地位,而在所有的親戚裡面,關係最受尊敬的就是舅舅了。如果舅舅來到外甥的家中,那麼主位就應該是舅舅坐。而且所有人對待舅舅都很很客氣,這句「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也充分地體現出了兩者之間的尊卑分別。

在生活當中,如果家庭裡面出現了糾紛問題,一般也會是由舅舅出面來進行調解。就像大家知道的,夫妻吵架,丈夫打了妻子,娘家的舅舅可是會來給撐腰的。有了舅舅的撐腰,那妻子的腰杆子就會特別硬,特別的面子。在農村家裡面兄弟多的人,一般都不敢欺負,雖然這樣的思想不是很對,但在農村卻很適用。

除此之外,在所有的親戚裡面,舅舅和外甥的關係也是最好了,舅舅的地位可是除了父母以外最重要的了,地位也相當的高。舅舅地位高不是沒有原因的,在這裡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就是血濃於水,大家應該聽說過「外甥多像舅」這句話吧,因為舅舅和母親是親兄妹,同屬於一根血脈,外甥體內也有和舅舅一樣的基因。而其他的,姑父、姨夫、舅媽等都不存在血緣關係,如果沒有配偶聯繫,雙方將沒有任何聯繫。

第二就是關係最近,在一個家庭裡,只有母親屬於「外姓」,當在婆家受氣後,娘家就成了靠山。因為外公和外婆的年紀慢慢的老了,只能舅舅站出來幫母親撐腰。而且,舅舅從小和母親一起長大,感情也非常的深厚,關係最近。所以,舅舅對母親的孩子也甚是關愛。

「外甥坐上邊」又是咋回事?就像大家在過年的時候去走親戚,一般都是在大年初二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同時也會去舅舅家拜年,在舅舅家會受到很豐盛的招待。在吃飯的時候,我們作為晚輩是不能坐在上邊的,所以就有了這句外甥坐上邊」的待遇!

對於舅舅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天大地大,舅舅最大」、「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等等。甚至連剃頭都和舅舅有關係,「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為我孩子的舅舅感覺到「悲傷」,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舅舅的俗語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外甥為何能夠坐上邊?
    「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 」這句農村俗語,現在很多的人已經無法理解其中的民俗文化含義。這是我國部分農村非常有趣的傳統風俗,意思是說,娘大舅大,舅舅的地位再高,有時外甥與舅舅同桌吃飯時,舅舅坐下邊,外甥坐上邊。平時不是說,舅舅大似天,可在一些酒宴場合,舅舅與外甥的座位對斢了,這是什麼樣的民間禮數呢?現在的年輕人確實很難看懂。
  • 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為什么舅舅的地位這麼高?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和自己舅舅的關係很親密,覺得在舅舅家比在自己家還要自由。甚至有的到現在還因為「正月剪頭死舅舅」這個說法,正月裡都不敢踏進理髮店,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個迷信,但還是會被母親嚴格管著。大家平時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舅舅在很多場合都是重要角色,地位超然,甚至還有「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舅舅大似天,舅舅:整個正月就我最忙,還得看著外甥不能剪頭髮
    從這些上面看,都沒提到舅舅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民間有句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前一句「舅舅大似天」就說明了舅舅的地位有多高。舅舅,就是出嫁女兒的兄弟,代表的是出嫁女兒的娘家。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孩子要是有兩三個有出息的兄弟,嫁人後女兒生的孩子有兩三個有出息的舅舅,那心裡就有底氣,腰杆子硬。
  • 農村常言道:「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農村是十分重視禮儀往來的,家家戶戶的兄弟姐妹也比較多,認親戚都認不過來,其中舅舅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農村似乎尤其看重舅舅的關係,經常說道:「舅舅大似天」,而外甥因為和舅舅的關係親密,也能撈到不少的好處。
  • 在農村,辦酒宴時常常按排舅舅坐上座,有什麼講究嗎?
    在農村的宴席中一直有上席一說,一般是長輩或者德高望重之人才能坐的位置。也就是說這個位子是要留給最尊貴的客人的。在農村有一種說法「農村辦酒席,舅舅坐上席」。另外還有著「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的說法,那為何把舅舅看得那麼重要呢?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身處農村,總會聽到父母從小給自己的孩子灌輸著這種思想。
  • 兩句跟舅舅有關的俗語,為啥舅舅的地位這麼高?看俗語的來歷便知
    兩句跟舅舅有關的俗語,為啥舅舅的地位這麼高?看俗語的來歷便知農村是個「大俗大雅」之地,深入了解你會發現在這裡流傳著很多有意思的說法。值得一提的是,農村的親戚關係非常複雜,一般親戚間也容易出現矛盾。但是親戚雖然多,舅舅的話語權卻總是排在前面。這是為什呢?
  • 傳統社會中舅舅為何地位高?
    作者:走刀口導語:當下中國,獨身子女一代已經長大成人,娶妻生子,舅舅一詞對許多新出生的「獨二代」來說,已經是歷史名詞了,與「舅舅」這個詞一樣,舅舅地位高、權力大的說法也逐漸走入歷史,但這不能掩蓋「舅舅」曾經的作用,那麼,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舅舅到底起什麼作用呢?為何社會地位顯得高?
  • 辣子怕鹽鹽怕醋,外甥怕娘娘怕舅!這句農俗道出了農村親緣關係
    辣子怕鹽,鹽怕醋;外甥怕娘,娘怕舅這句農俗其實很好懂,在農村或者經常做菜的人都知道,當辣椒非常辣無從下口的時候,人們都會先在辣椒裡撒些鹽,讓鹽稀釋一下辣椒。半個多小時或者更長後,再來吃辣椒會發現原本無從下口的辣椒變得沒那麼辣了。
  • 俗語外甥怕娘娘怕舅上一句是什麼什麼意思呢真的很有意思
    全網追蹤】   農村有很多俗語,道出了人間真理,但是,有些俗語只能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那些習俗早已經被現代文明和風氣所替代。   流傳在陝西商洛一帶的一個俗語是這樣說的:「辣子怕鹽鹽怕醋,外甥怕娘娘怕舅。」這到底什麼意思呢?我在這裡說道說道:
  • 農村俗語「辣子怕鹽鹽怕醋,外甥怕娘娘怕舅 」是什麼意思呢?
    流傳在陝西商洛一帶的一個俗語是這樣說的:「辣子怕鹽鹽怕醋,外甥怕娘娘怕舅。」這到底什麼意思呢?外甥怕娘娘怕舅的意思源於古代留下來的習慣。孩子怕娘出於古代的家訓,見了爹娘必須應有的禮儀,該挨板子的就沒有商量的餘地,這一點可以從很多書籍上看得到。
  • 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老祖宗說的在理嗎?農村有些東西在現在的人看來顯得非常落後,讓人不理解。可這些遺留下來的習俗卻也是文化傳承的最佳表現,這是我國悠久歷史的一種表現形式。比如俗語,雖然它不像詩詞字畫那樣出名,也賣不上那麼高的價錢,可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遺產,而且看似簡單的話語中往往也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比如「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句俗語,裡面就說出了關於家人的一些習俗,不知道讀者們是不是對此有所了解呢?
  • 村裡老人常說,「娘親舅大」什麼意思?舅舅真的這麼重要嗎?
    在農村,我們常常聽到老人講過去農村的事,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這麼一句俗語,「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舅公在人們心中地位真的這麼大嗎?「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這句俗語的含義老農是這麼說的,「如果子女不孝,那麼會遭雷打;在親戚中舅舅會第一個去指責教訓!」
  • 舅舅與外甥情深似海:在毛主席心裡,八舅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由於蒙館是八舅文正瑩辦的,所以,那時毛澤東可以跟著表哥們一起去。八舅文正瑩特意叮囑三子文南松,一定要照看好表弟毛澤東。其實,表哥文南松也只比毛澤東大三歲而已。令人想不到的是,當文南松把表弟帶到蒙館後,小表弟居能安靜地坐下來聽八舅講課,甚至跟著其他人一起念書。八舅欣喜不已,因此,送給小外甥一個稱呼「小小陪讀郎」。
  • 老人說:「外甥結婚,舅舅最大」,憑啥舅舅地位這麼高?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老人說:「外甥結婚,舅舅最大」,憑啥舅舅地位這麼高?而在農村的酒席上,通常有著「外甥結婚,舅公最大」的說法,在酒宴開啟之後,舅舅需要坐在上座才行,如果安排在其他的位置上,那就會遭村裡人的笑話,舅舅也會生氣。當然在農村人的眼裡,他們對長輩十分的尊敬,輩分上的講究比較高,因此尊敬舅舅自然是應該的,那麼為啥其他的親戚地位反而沒有他高呢?其實舅舅就是娘家人的代表,在很早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說法。
  • 民間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啥意思?
    作為漢語成員之一的俗語,雖然通俗易懂,低調內斂,但其同樣包羅萬象,其中有講民俗民風的、修身齊家的、為人處世的等等。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咱們一起看一下。
  • 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老爺有什麼區別?哪個地位更高?
    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姥爺有什麼區別嗎?哪一個地位更高一些?馬上就要過年了,而在年底的時候,農村的酒席也比較多。無論誰家裡辦酒席都是熱熱鬧鬧的,能叫的親戚基本都會叫過來,大家一起來慶祝一下,相互也粘粘喜氣。
  • 所有親戚中為何說舅舅最大?「四個字」告訴你原因!
    所有親戚中為何說舅舅最大?「四個字」告訴你原因!有沒有人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就是所有親戚裡面,誰最大?年紀小的不知道也不怪你,但是年紀稍大一點的肯定知道,那就是舅舅最大,為什麼這麼說呢?怎麼不是丈母娘、丈人最大,怎麼會是舅舅呢?
  • 農村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通問」啥意思?有道理嗎?
    ,不值得借鑑,曾一度自輕,許多俗語可能已經被遺忘,只有上了歲數的老人還會講一些。但不可否認的老一輩對俗語的評價是:其言博大,其言玄妙,其言高深。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幾則農村俗語,大家聽說過嗎?你們覺得有道理嗎?外甥頭,舅家牛這句話說的是舅舅和外甥之間的親情十分近,外甥與舅舅的親切就等同於孝敬母親,乃中華傳統美德。
  • 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老祖宗為什麼這樣說?
    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其既描述了舅甥關係的深厚,也告誡叔嫂之間應該保持一絲尊敬,一絲距離。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我一一道來。常言道「娘親舅大」,作為母親的兄弟,其地位不可忽視。在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當中,以母權為主,氏族之內一般不知父親是何人,而舅舅作為母親男性親屬,這個時候其能力就顯現出來了,舅舅在平日中既要充當著父親的角色,還要打獵,更要保護氏族的安全。因此從那時候開始,舅舅就成為母系氏族社會中最有話語權的男性。
  • 外甥結婚,二舅送來菸酒,三舅炸糖糕,四舅寫對聯,全家歡喜萬分
    她的個頭高,為人樸實,繡花補鞋,種莊稼,栽園子樣樣都不輸給男人。她嫁給了鄰村的一個男人,夫妻倆開了個小麵館兒,一邊種田一邊賣面。翠萍爹娘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為了供三個兒子讀書,老兩口平時連個雞蛋都捨不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