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考上北京大學,但由於不喜歡護理專業就申請退學,在回到母校復讀後又再次考上北大,而且仍然還報考了護理專業,但這一次高中母校卻沒有兌現10萬元獎金,直到媒體介入後才答應兌現,此事也才得以曝光,從而引發了熱議。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和母校感情深,所以第二次繼續報考北大不喜歡的專業,但並沒有去讀書,很難不讓人質疑是為了10萬元才做出了荒唐的決定,浪費了一個寶貴的國家專項錄取名額。
一、首次考入北大不喜歡專業退學
據媒體報導,貴州畢節織金縣學生陳某連續兩年都考入了北大護理系,但卻因此和高中母校鬧翻,原因就時10萬元獎勵。
陳某告訴記者,2016年中考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進入該校,當時給的條件是學雜費全免,另外加每月700元助學金。因為家庭經濟困難,陳某就選擇了這所學校,另外該校招生政策上還有一條,凡是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校會獎勵10萬元。
陳某一直以優異的成績名列前茅,在2019年高考中考到了657分,全校理科第一名,但由於全省名次不好,只排在310名,分數根本進不了清北,但是可以享受國家專項優惠政策進入北大學習,只不過專業只有護理系有把握,最終進入了北大護理系。
但在進入北大後,陳某並不適應醫學環境,覺得和自己想像的差距很大,因此在2019年12月申請退學了。
二、退學後重新回到高中母校,為何第二次高考再次選擇北大護理系?
陳某說退學後,母校的老師利用感情攻勢讓其在母校復讀,但自己的目標是北大數學系,但考慮到和母校有感情,於是就決定回到母校復讀,相信自己有實力實現目標。
第二次高考考了666分,雖然分數比去年高,但名次居然還下降了,可以說和北大數學系還是無緣。但陳某說校長用懇求的語氣讓自己幫忙,學校壓力很大,如果2020年沒人考上北大清華,外面人不知道如何評價。還是讓陳某報考北大護理系,面對情感攻勢,陳某動搖了,於是決定幫助校長,錄取後再繼續復讀。
三、換學校復讀導致10萬元獎勵差點無法兌現
在幫助母校實現有學生考取北大的目標後,陳某還是決定繼續復讀,但不想再繼續在母校復讀了,想換個環境,可是在校長和老師知道後,獎勵金不給了。明明承諾的獎勵怎麼能沒有了呢?經過多次協商都是無果。
在感覺被騙後,陳某找來了記者,並提供了學校的2019年招生簡章,明確提到了2020年考取北大清華的學生將能夠獲得10萬元獎勵,這是公開的承諾,而且學校在2020年高考光榮榜上陳某是排在第一個,明確是被北大錄取了,成了學校宣傳的利器。
不過,最終在當地宣傳部的協調下,學校已經同意兌現這筆獎勵。但校長的一句話讓人深思:你考上北大和去北大讀書,到底讀沒有讀,大家是有分歧的,所以研究時間久一點也正常。
四、為了所謂的感情,浪費了一個寶貴的北大錄取名額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件事是如何理解的,我總感覺這裡面充滿了利益糾葛,根本就不純粹,如果說第一次考上北大是因為不喜歡那個專業而退學,那情有可原,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樣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但第二次為何還要繼續選擇上一次退學的專業?
第二次完全可以降低報考標準,換成其他學校喜歡的專業就讀,即便要再次復讀,那也沒有必要再次利用國家專項計劃,從而讓其他人失去了一個寶貴的機會。但從頭到尾,這裡面充斥著10萬元獎勵的身影,讓人不得不懷疑當初決定的利益性。
可見高考專業選擇的重要性,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荒廢了青春,建議所有的高中學生都要提前學習和了解高校的那些專業,推薦上方這本高校專業解讀給大家,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搞出退學的鬧劇。
對於這種現象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