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為引 以茶為介 穿越時空 以茶會友

2020-12-09 芳益說茶

近年來以穿越為主題的網文越發盛行, 身為時代級作者也應與時俱進順應流行, 嘗試配合是否能如網文般出現人品大爆發, 穿越過去, 尋找古牛人茶友, 同席而坐, 焚竹燒水, 烹茗泡茶, 暢聊人生。

淨身焚香後 , 取出一本欲往朝代的相關書籍 , 悠悠地喝下一口茶後, 口唸 「 以文為引,以茶為介,穿越時空 以茶會友 」 ~~ 穿 !! 嗯 …… 五分鐘( 沒動靜 ) ……十分鐘 …… 半小時 ……嗯. 啥事都沒發生 !! 可能方式不對...哈...尷尬了, 算了! 不管如何 ! 依舊透過閱讀方式來囉。

遙望星空, 歲月流轉, 古茶友們 我用心來尋你們喝茶來了, 以茶為伴, 靜心欣賞各位大神流傳百世的珍貴作品。

首先來到「治隆唐宋」、「遠邁漢唐」之明朝

其代表是號稱「的吳中四才子」, 我稱之為吳中四茶友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生活在江蘇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 分別來欣賞他們有關茶的詩、書法及畫作。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屬江蘇)人 。

其代表畫作《事茗圖》 圖中畫一小村,四周青山環抱,溪流圍繞。一屋中,一人端坐置茗,若有所待。村邊溪橋上緩緩走來一老者,後隨一抱琴小童,似來與屋中主人賞樂品茗。全圖動靜相間,人物傳神。圖上則是他自題的這首五絕「日長無所事,茗碗自賚持。料的南窗下,淺見滿鬢絲」。所意為 : 白天無所事事,整天抱著茶碗,在南窗下任憑清風吹拂。

其書法作品 《夜坐》 , 竹篝燈下紙窗前, 伴手無聊展一編。茶罐湯鳴春蚓竅, 乳爐香炙毒龍涎。細思寓世皆羈旅, 坐盡寒更似老禪。筋力漸衰頭漸白, 江南風雪又殘年。 為唐寅晚年作品。

唐寅 事茗圖

唐寅 夜坐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亦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江蘇吳縣人

其代表畫作《 惠山茶會圖》 描繪了一群文人雅士在「天下第二泉」 以茶會友的場景, 是當時茶文化的生動寫照。

其書法作品《 右題馬一首》天下房星原不動, 人間畫馬亦難逢, 當時筆下千金騄, 此是窗前八尺龍。

其茶詩作品《相城會宜興王德昭為烹陽羨茶 》: 地爐相對語離離,旋洗沙瓶煮澗澌。邂逅高人自陽羨,淹留殘夜品槍旗。枯腸最是搜詩苦,醉眼翻憐得臥遲。不及山僧有真識,燈前一啜愧相知。

所意為 : 詩人在異鄉與友人不期而遇,大喜過望,連夜以山泉水烹以友人家鄉產的貢茶陽羨茶,以待貴客,以助談興;又品茗賦詩,以志幸會,乃至通宵達旦。

文徵明 惠山茶會圖

文徵明 書法作品 右題馬一首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又自號枝指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其茶詩作品《暮春山行》小艇出橫塘,西山曉氣蒼。水車辛苦婦,山轎冶遊郎。麥響家家碓,茶提處處筐。吳中好風景,最好是農桑。

所意為 : 暮春三月詩人乘小舟出遊,舟離橫塘,晨霧瀰漫,可眼前卻是一派農忙景象:田頭是農婦們忙著車水,村裡是農夫們在碓麥;更有那漫山青翠欲滴的茶樹林中的採茶女正忙著採摘新茶。

祝允明 書法作品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屬江蘇)人 , 明代文學家,富有「吳中詩冠」之稱,雖與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其名四大才子,但徐禎卿與其他三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其他三者皆精通繪畫書法,而僅徐禎卿一人以詩歌名滿士林,因而並未有徐禎卿的畫作留世。其茶詩作品《惠山秋清水泠泠,煎具隨身潔小瓶》」所意為: 惠山的秋天水格外乾淨和清涼,煎茶者帶著煎茶的器具。

徐禎卿 書法作品

再來到 「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 」之宋朝

不得不說 , 並稱「蘇黃」 , 蘇軾與黃庭堅二位資深茶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蘇門四學士」之一。其書法精妙,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長於詩,開一代風氣,為江西派宗師。

其書法作品《題蘇軾寒食帖跋》釋文: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其茶詩作品《雙井茶送子瞻》「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為君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

這是黃庭堅送給蘇東坡自己家鄉產的雙井茶時所作的一首詩。其中,「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句,盛讚雙井茶的優異品質。

雙井茶,宋時名茶,產於分寧縣。雙井在分寧縣,其地屬黃氏魯直家也。元祐間,魯直力推賞於京師,族人交致之,然歲僅得一二斤。」是一種既珍貴、又稀少的好茶。黃庭堅不但自己特別喜歡此茶,還極力向友人推薦。歐陽修、蘇東坡都有詩讚詠此茶。

其書法作品《茶宴》

黃庭堅 題蘇軾寒食帖跋

黃庭堅 茶宴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字,書畫字。嘉祐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其代表書法作品《寒食帖》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

其茶詩作品《黃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 江夏無雙種奇茗,汝陰六一誇新書。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雪湯生璣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東南去,畫舫何妨宿太湖。

黃魯直即黃庭堅,其家鄉江西寧州(今修水)雙井所產「草茶」很有名(《歸田錄》:「草茶以雙井為第一。」)。雙井在修水縣西三十一裡,黃庭堅所居之南溪,土人汲以造茶,絕勝他處,世稱「雙井茶」。

宋時用團茶,即現在的茶餅、茶磚之類,用時要碾細,即「磨」。磨好了,親手烹。好茶烹出的茶湯為乳白色,即「雪湯」。講究喝茶,要候著水小沸即可,不要大滾大開。此處「璣珠」,即指水初沸時的小泡沫,就是烹茶術語中所謂的「蟹眼」。最後兩句,因茶好而想到產茶的東南去。

其書法作品《啜茶帖》道源無事,只今可能枉顧啜茶否?有少事須至面白。孟堅必已好安也。 軾上 恕草草。

蘇軾 寒食帖

蘇軾 啜茶帖

最終來到 「 大唐盛世、夢回唐朝 」 之唐朝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書法家。歷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與從兄顏杲卿皆是唐朝有名的忠烈之臣。

其書法作品《祭侄稿》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採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回掩抑,痛徹心肝,堪稱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元鮮于樞在《書跋》中稱:「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書。

其茶詩作品《月夜啜茶聯句》「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御史秋風勁,尚書北鬥尊。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此詩為顏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時,邀友人陸士修、張薦、李崿、崔萬、僧皎然六人月夜品茗時合作,同作者與陸羽、皎然、劉全白合作的醉語聯句一樣,表現的是一種名士風致。詩中反映出這些志同道合的好友,良宵美景一起飲茶論文的高雅情趣。

顏真卿 祭侄稿

顏真卿 書法作品

最後 不得不說這位才是真正的茶界大神

陸羽(733—804),字鴻漸,自稱桑薴翁,又號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性詼諧,閉門著書,不願為官,以嗜茶著名,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茶經》三卷。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種植、採制、烹飲、器具等皆有論述, 被歷代茶商尊為「茶神」。

其作品《六羨歌》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惟羨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來。

陸羽一生坎坷,三歲遭父母遺棄,由竟陵高僧智積禪師收養,待年稍長,因不知父母與姓氏,按《易經》佔卦取名,得到《蹇》之《漸》卦。卦辭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以陸為姓,以羽為名,以鴻漸為字。智積禪師嗜茶,陸羽常為煮茗,並學會了種茶和制茶的技術,對茶的烹飲方法及茶具、水質等都有深刻的研究與精闢獨到的見解。這首《六羨歌》,前四句講不羨富貴,不慕高官,主要用來烘託後面兩句,強調煎茶用水的重要性。(另一說,此詩是智積禪師圓寂後,陸羽滿懷深情所作的悼念詩,後面兩句是指像故鄉水一樣的大恩師的養育之情)。

陸羽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茶人之交醇如茶 , 交友如喝茶, 越喝越明白 ---

相關焦點

  • 以鬥為契,以茶會友,嶗山茶鬥茶大賽精彩紛呈
    為促進嶗山區茶企發展,激發茶企活力,不斷完善加工工藝,提升產品質量,搭建茶匠切磋技藝、提升技能的平臺,嶗山茶鬥茶大賽於5月20日下午舉辦了預賽,21日舉辦決賽。大賽由嶗山區總工會、嶗山區農業農村局、王哥莊街道辦事處聯合主辦,青島市茶文化研究會、青島曉陽工貿有限公司承辦。
  • 以茶會友,人生最高境界!
    隨筆︱以茶會友,人生最高境界作者:可人學人年輕時愛上文學創作後,有機會進入到文人圈子,便會經常聽到「以文會友」的說法。以文會友,是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看重的不是財物,而是彼此間的情誼和才學。以文可以會友,那麼以茶可以會友麼?回答是肯定的。近日,在一次文友聚會時,聽到一位文友的觀點:「以茶會友,表人品,交真心,讓人越喝越明白。」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他還用酒與茶相比較,說:「因為酒是孤獨的,而茶卻是清醒的。」
  • 以茶會友 弘揚雅茶文化
  • 鐵觀音茶文化節:以茶會友助推茶產業創新發展
    作為第五屆普寧梅花旅遊文化節活動內容之一,「茶韻·裡湖」第四屆鐵觀音茶文化節近日在普寧市裡湖鎮舉行。活動以茶會友,以旅為媒,吸引了眾多茶商、茶葉專業人士匯聚普寧,助推茶產業發展。普寧市是商賈名城,茶產業底蘊深厚,打造了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擁有包括裡湖在內的兩大茶葉市場。近年來,該市倡導成立普寧(潮汕)茶業商會,連續3年將茶文化節作為梅花旅遊文化節的一項重要內容來舉辦,為當地茶產業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 紫禁雅集 | 喝一盞穿越時光的茶
    8月7日,紫禁雅集-紫禁書院廣州分院體驗季-媒體專場在星河灣半島拉開帷幕,邀諸位媒體朋友,共飲一盞穿越時光的茶,在古典韻味的紫禁書院裡,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置身其中有一種穿越在千裡之外的故宮的感覺。
  • 以茶會友,是禮,是交道,更是一面鏡子
    喝茶的人,經常都會做這樣一件事情——以茶會友。 三五好友圍坐在茶桌前,品茗暢聊。越喝聊的越開心,漫無目的的在生命的長河裡穿梭,或說說年少無知,或說說近期趣事。無所不談,隨心所欲。茶,就是有這樣的包容性。可以包容各種各樣的人,也可以承載各種各樣的事情。
  • 以茶為媒,邀八方客丨即將消失的習俗「新娘茶」,你喝過沒?
    婺源是「茶鄉」,家家種茶,家家都是「茶館」。在這方綠意無邊的土地上,醉人的茶香已經飄了千年。特別是在四五月份,萬樹長新芽的時候,連綿的綠茶樹也吐故納新,翠綠清香,呈現秀麗壯觀風景。婺源又是「書鄉」,以茶為禮,以茶待客,以茶見情,蔚然成風。
  • 俄茶館以茶會友裝潢引中國古文 你知道對應的古文原文嗎?
    俄茶館以茶會友裝潢引中國古文 你知道對應的古文原文嗎?本文介紹的茶館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裝潢,引用了兩段古文,俄語直譯為:那些堅強或堅定的人,但是他又懂得變通順應形勢,這樣的人能夠取得成功。請在合適的時間開始行動。左邊「子曰」上方的俄語為:易經,周易。
  • 明前茶上市 福茗軒期待以茶會友
    明前茶上市  福茗軒期待以茶會友    懷化新聞網訊:近日記者從懷化市福茗軒茶葉有限公司了解到,明前荼上市,福茗軒期待以荼會友。公司以「以茶會友」為經營之道,歡迎廣大茶友蒞臨指導交流,共同為推動中國的茶文化傳播做出自己的貢獻。
  • 芯動態 | 以茶會友,借茶談芯,企業茶話會圓滿落幕
    茶在中國被譽為百草之首蘊藏的不僅是知識和禮儀,更是人生哲理一片葉、一盞茶、11月25日,一場企業茶話會在寧波微電子創新產業園路演廳如約而至,芯空間邀請了悟念茶館茶藝師為園區企業做茶文化分享,以茶會友。園區服務組主要搭建「以茶為媒,借茶談芯」的溝通平臺,致力實現園區企業更好發展和合作共贏。
  • 外交習語|在首個「國際茶日」,感受習近平如何以茶會友
    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目前,全球產茶國和地區達60多個,飲茶人口超過20億。茶之道,折射出中國與世界的相處之道。下面通過三個小故事,我們來感受習近平主席如何以茶會友,共話友誼。
  • 「中國茶,世界茶」微文 | 茶敘千年 和而不同
    「中國茶,世界茶」微文 | 茶敘千年 和而不同 2020-06-07 0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茶會友,品茗論道
    2020年9月8日,一向誠實守信、厚道內斂的福建泉州姑娘,徐州市鼓樓區茶之友茶葉店鄭麗珍,特邀各界朋友雅聚於茶之友茶葉店,以茶會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書畫茶相結合的紅茶品鑑會,這也標誌著元正品牌正式入駐徐州。
  • 網絡流行語科普 以茶會友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以茶會友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19-11-01 16:5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以茶會友什麼意思什麼梗? 是指利用奶茶將朋友從家裡吸引出來的交友方式。
  • 以茶會友,品茶論道,雅事自古始,器具與茶增色,有茶與友同飲
    中國是傳統的茶葉大國,以茶會友,品茶論道,文人雅士皆傾心於此。古語有云「好馬配好鞍,好茶需好器」,茶具在茶文化裡不僅是一個盛放的容器,更是品茶這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為了獲得品茶之趣,非常講究茶具的雅致、精美。工藝精巧的茶具,不僅可以用來提升品茶的情趣,也能讓茶香更持久。
  • 外交習語丨在首個「國際茶日」,感受習近平如何以茶會友
    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目前,全球產茶國和地區達60多個,飲茶人口超過20億。 茶之道,折射出中國與世界的相處之道。下面通過三個小故事,我們來感受習近平主席如何以茶會友,共話友誼。
  • 從「蘇東坡以茶會友」到「杜拜世博茶竹葉青禮敬世界」
    從獨自飲茶到以茶會友,從茶敘外交到連接世界,從蘇東坡到世博園,一枚小小的茶葉,承載了人類交流的歷史與今天。01 以茶明身 以茶會友古人品茶最是講究。觀其形,聞其香,賞其舞,品其味,用什麼器皿,配什麼茶點,水幾滾,怎麼兌……志同道合的人多了,喝茶便不是一個人的事了。
  • 以茶會友 青島市茶席設計大賽打造茶界盛會
    現場20幅茶韻濃厚的茶席作品進行評選,將嶗山茶飲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的結合起來,展現了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飲茶得禪意 為創意茶席點讚  三五好友相聚,坐飲席間一壺茶,須彌之間可得妙禪意。記者在初賽現場看到,1號茶席作品命名為《須彌》,除了用來表示煮一壺茶的時間外,還體現了佛家的茶禪悟道。14號作品為《紅荷頌》,用紅荷來比喻青島產的紅茶,在萬千綠葉中開放,表達江北瑞紅,濯清漣而不妖的寓意。該作品還創意性的將茶席製作成了圓形,與荷花盛開的形狀相似,使寓意更加傳神。
  • 阿里山原住民以茶會友 陸客雨中唱響「高山青」
    阿里山原住民以茶會友(李徽 攝)   中國臺灣網7月7日臺灣嘉義消息 臺灣阿里山山青水藍,姑娘美如水,少年壯如山。質樸多元的風景民俗讓首發團的大陸遊客讚嘆不已,遊姊妹潭,抱神木,拜受鎮宮……雨中唱響《高山青》,一盒高山茶伴手上,帶走阿里山人一片情。
  • 宋代以茶會友:有詩和詞的地方就會有茶的存在
    一.寄身於茶詩當中,表現茶之文化早在宋代之前中國人就已經形成了喝茶的習慣,還有人視茶如命,茶也成為大眾化的飲料之一,成為以茶會友的重要物件,茶也被看做事古代文人進行創作的一個靈感來源,宋代同樣非常喜歡喝茶,喝茶被宋代人看做一種修身養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