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到底有多孤獨,你真的看懂了嗎?

2020-12-04 約好書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當初年少輕狂的時候就急匆匆的去翻開《百年孤獨》這本書,然後很快便迷失在書中那些不斷重複的人名之中,接著就把它束之高閣。待到某個偶然的機會,眼睛掃過塵封已久的書架時,再一次被這個熟悉的名字所吸引,拿出來再一次開啟。

這一次沒有迷失,而是被書中瀰漫的那種刻在骨子裡的孤獨所俘虜,沉迷其中欲罷不能,一口氣看完,只覺得酣暢淋漓,不懂孤獨的年紀還是不要看它的好。

孤獨是與身俱來的,這種感覺在布恩迪亞家族人的身上顯得更加純粹;孤獨是可以蔓延到任何地方的,這種感覺在馬孔多變得越發惹眼;孤獨是作者對抗心中壓抑的不滿和委屈最有力的武器,這種感覺在白紙黑字的戰場中瀰漫開來。

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作為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他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使得他難以融入周圍的印第安村莊,在他殺死了譏笑他的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後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的腦海裡,攪得他日夜難安,於是只好帶著朋友和家人離開村子去尋找新的住所,就這樣馬孔多鎮誕生了。

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孤獨史開始了,而這一切都在沿著老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之中的預言進行著,「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只是此刻布恩迪亞家族還沒有人能夠解讀手稿,僅僅這一句話,就可以感受到那種融入血液中的孤獨,是那樣子痛徹心扉。

布恩迪亞家族延續了七代人,每代人以及每個人之間都沒有太多的感情溝通,無信任無了解,而心底的那種孤獨卻在時刻躁動著,這種躁動驅使著他們去尋找一種能緩解孤獨的東西,於是出現了各種稀奇古怪的行為。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最後導致精神失常,只好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孤獨死去;奧雷裡亞諾在家每天作兩個小金魚,達到25條時熔化重新再做,就這樣重複著一直到死;阿瑪蘭妲由於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奧雷裡亞諾·何塞熱戀著自己的姑母,從而陷入孤獨之中,最後參軍死於戰爭;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在孤獨中長大排遣孤獨發方式就是躲在吉卜賽梅爾基亞德斯的房間裡研究各種神秘的書籍和手稿,直到最後兒子被螞蟻吃掉。

以上所有的種種,無處不透漏著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從始至終都沒有能夠逃脫孤獨的掌控。

馬孔多的孤獨

馬孔多鎮從誕生開始就是孤獨的,它是因為布恩迪亞家族的到來才出現的。

馬孔多鎮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這就導致它狹隘、落後、保守,與外界文明格格不入。馬孔多人試著去接觸外界文明,可是卻被外來文明所入侵,工業文明的到來,給馬孔多帶來了虛偽的政客,殘忍的統治者,而盲從的馬孔多人們就這樣一點點被同化,被擠入孤獨的角落成為麻木的看客。

短短百年時間,馬孔多鎮便成為了另一個陌生的世界,當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結束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從此這個孤獨的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馬爾克斯的孤獨

《百年孤獨》被譽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更是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這就表明作者馬爾克斯也是孤獨的,他的孤獨主要是對拉丁美洲民眾孤獨的深切感受,這才是《百年孤獨》這本書能夠歷經歲月之後仍被人們追捧的重要原因。

拉丁美洲的百年歷史與馬孔多鎮和布恩迪亞家族融在了一起,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衝突一次次的上映,孤獨的拉丁美洲終究會用它強大而獨特的生命力完成這一轉型,擺脫那種無所適從的孤獨,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新道路,將那持續了百年的孤獨拋向遠處,獲得新生。

有人說這本書應該叫做《對抗孤獨的一百種方法》,也是不無道理,當你孤獨時,就看看這本書吧,但是切記要在你體驗過孤獨之後再來看,不然你會迷失的。

相關焦點

  • 你的孤獨有多孤獨
    #《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和小鎮馬孔多的興衰起落,在敘述「現實」時糅合了大量的神話、宗教和民間傳說,以所謂「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手法記敘了拉丁美洲的百年風雲變幻。雖然這本書有著很好的口碑,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2分。但是普通的讀者對對這本書的評價卻截然不同。
  • 十個八卦,告訴你《百年孤獨》到底有多牛?
    不說這本書的具體內容,而是用十個八卦,告訴你《百年孤獨》到底有多牛。1.跟《百年孤獨》這本神作聯繫在一起的,是一個詞: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詞,簡單來說就是講的事情非常魔幻,但又讓你覺得,哎呀好真實。這種感覺我們中國人其實挺熟悉。所以,魔幻現實主義也有自己的中國門徒,其中最著名的人你可能知道:莫言和閻連科。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濃縮成經典10句話,你真的讀不懂嗎?
    作者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也都非常崇拜這本書。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
  • 《百年孤獨》:他曾有十幾個情人,生下17個兒子,最後卻死於孤獨
    《百年孤獨》這本書我已記不清看過多少遍,但每次翻閱都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說《百年孤獨》的開篇讓人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那真正勸退大部分讀者的則是那冗長重複的人名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第一次讀,因為搞不清其中複雜的名字、離奇的情節,沒翻幾頁就擱置了。
  • 《百年孤獨》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閱讀這本書?
    前段時間我有一個朋友,她跑來找來,告訴我說她完全看不懂《百年孤獨》,那獨特的寫作手法,看得他非常的吃力,要不是別人推薦她讀,她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去讀這種書。我問她為什麼?過了幾天,我那個朋友又來問我,她說《百年孤獨》到底好在哪裡?我當時回答有些模稜兩可,她也沒有怎麼聽明白,以我個人來說,《百年孤獨》的偉大,在於它對於小說文本的改變,讓人們看到小說,不一樣的表現方式,人們在此之前,完全沒有見過這種小說,也不知道什麼是魔幻現實。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但當你再次拿起這本書,我悲哀地發現,所謂的百年孤獨就在這個大家族每一個人的心裡。你只看到這大家族繁榮昌盛,遊人友人來往不絕笙歌夜夜,卻沒看到熱鬧散場後每個人心中的荒蕪。其實這本書也並沒有那麼難懂,我們可以先從他經典的10句話開始讀起,看看你真的讀不懂嗎?
  • 《百年孤獨》的「孤獨」到底是個什麼孤獨?
    最近幾年我已經很難真正讀進去文學作品了,但是最近遇到《百年孤獨》放佛讓我重新找到了讀文學的快感,每每讀得不忍釋卷,有種特別的魅力吸引著我,其實我很難清楚的說出哪裡好。而核心主題就是孤獨。愛情的孤獨這種孤獨有幾層含義,最明顯的是,愛情的孤獨。主要是因為書中男性心裡沒有愛,只有自大。
  •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到底有多孤獨
    》作者谷川俊太郎,譯者田原孤獨是整個社會的通病,無論在那個時代,那個年齡階段,每個人都會感到孤獨的存在,所以從古至今,很多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孤獨。善琴的用琴音表達自己的孤獨,以求得到心靈的慰藉;善舞的用舞姿表達自己的孤獨,以求緩解內心的孤寂;善文的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孤獨,從文字從獲得一點一滴的安慰......有人醉裡尋歡;有人高談闊論;還有人獨行天地.....不管採用何種方式,都只是為了排遣內心的孤獨罷了。孤獨就像是空氣一樣,包裹著每一個人,沒有人能夠完全置身事外。單說這本書《二十億光年的孤獨》,這本書就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孤獨。
  •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到底有多孤獨?
    圖為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作者谷川俊太郎,譯者田原孤獨是整個社會的通病,無論在那個時代,那個年齡階段,每個人都會感到孤獨的存在,所以從古至今,很多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孤獨。善琴的用琴音表達自己的孤獨,以求得到心靈的慰藉;善舞的用舞姿表達自己的孤獨,以求緩解內心的孤寂;善文的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孤獨,從文字從獲得一點一滴的安慰……有人醉裡尋歡;有人高談闊論;還有人獨行天地……不管採用何種方式,都只是為了排遣內心的孤獨罷了。孤獨就像是空氣一樣,包裹著每一個人,沒有人能夠完全置身事外。
  • 《百年孤獨》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追捧?
    對了,就是大名鼎鼎的《百年孤獨》。我那個朋友對我說,這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它不僅在國內流傳很廣,而且在全世界也有廣泛的聲譽。這不僅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開始捧起來讀。可讀了一陣發現,自己完全被裡面的人物給繞暈,看著看著就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 什麼是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就有提到
    而在百年孤獨裡,這種孤獨——在我看來,不是所謂的落後封閉導致的,而是人的自我認知、自我成長所導致的。說人話就是:做得很多,想得也很多。很多事情,很多明明很日常的東西,被他們那迷茫的眼睛看著,似乎都蒙上了一層奇幻的色彩。魔幻現實不是真的魔幻,它是現實的另一面,是盲人摸出來的那隻象,是真實世界照向封閉世界的扭曲投影。
  • 關注孤獨——《百年孤獨》讀後感
    而孤獨是即使在人群堆裡仍感到寂寞,是不被理解的空虛。人不應該自我封閉,把自己和周圍割裂開來。但是,有許多人孤獨的存在自有它現實的社會的原因。他們陷入了無所事事的孤獨。那麼多老人鍾情於麻將攤、廣場舞,熱鬧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深深的孤獨。
  • 《百年孤獨》何以為百年孤獨?
    作者 | 舊時月色圖畫難足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讀書偶得# 《百年孤獨》這部小說,的的確確是世界性的經典。喜歡的人那麼多,那麼多,這是非常有道理的。或者讀之前多去了解一些巫術神靈之類的常識,或者掌握一定的知識,再來捧讀這本書,那麼對於這部書中間的一些隱喻,你才能夠有所了解,真正讀懂這部一定意義上深奧的書。
  • 讀《百年孤獨》有感
    《百年孤獨》《百年孤獨》中有這樣一句話:"生命中曾經擁有過的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這一生,沒有誰會永遠陪你,多半時光,需要自己度過。學會獨處,懂得如何沉入時間,修煉自我,才能在往後的日子裡,不留遺憾。去學習,去感受,去旅行,去提升,待枯木逢春,苦盡甘來,便是生命最好的饋贈。
  • 《百年孤獨》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讀不下去?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之前有在電視上有人說百年孤獨是本難懂的書,這點我到是很認同因為我真的覺得沒讀懂什麼,不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但看到很多人說讀不下去我就不明白了,因為光看情節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和看推理小說一樣想去看看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很想知道是不是譯本的問題?我看的譯本過於簡單?比起其他人看的版本沒那麼語句的通順度更適合於國人來看?
  • 《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熱鬧,但孤獨的底色大致相同
    ——加西亞·馬爾克斯這是馬爾克斯在他的經典著作《百年孤獨》中寫的《百年孤獨》是世界文學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這本小說他讓我們知道了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熱鬧,但孤獨的底色都大致相同。對於這本書,每個人都是愛恨有加,愛的是真愛,因為他從中讀懂了孤獨,恨得也是真恨,因為裡面複雜的人名、文化背景,讓他們看不大懂。其實簡單概括,書中寫拉美一個家族七代的命運就是為了告訴大家,活著本就是孤獨的。
  • 《百年孤獨》:他有過十幾個情人,生了17個兒子,卻死於孤獨
    《百年孤獨》這本書我已記不清看過多少遍,但每次翻閱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讀,因為搞不清其中複雜的名字、離奇的情節,沒翻幾頁就擱置了。很多朋友都跟我有相似的感受,將近90%的人最直接的讀後感就是:讀不下去。但當你真的看懂了、理解了,就會慢慢沉迷,發現它的偉大之處。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用十句話概括,讓你了解一下孤獨的真諦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大家人盡皆知的世界名著,就算沒有看過,但是也聽說過,尤其是裡面的經典名句: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更是讓無數人心靈震顫。《百年孤獨》讓作者馬爾克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瞬間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成為了「世界文學大師」。
  • 孤獨來自欲望——《百年孤獨》讀後感
    《百年孤獨》的書名源於梅爾吉亞德斯與奧雷裡亞諾第二講解世間萬物談及手稿時所說的那句話:「不到一百年,就不該有人知道其中的含義。「p164梅爾吉亞德斯是小說中預言家一般的角色,似乎也就是作家馬爾克斯自己在小說中的化身。
  • 《百年孤獨》20句經典語錄百讀不厭: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小四書單今天小四給大家推薦的的書籍是《百年孤獨》,也是小四放假以來看的一本書。 我們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