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山一水兩奇蹟
提到貴州,大多數人就會想到黃果樹瀑布,黃果樹瀑布當然是名副其實。在黃果樹瀑布「觀瀑亭」柱子上有一副對聯: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巖似火,未得薪助焰長存。此對聯中的「紅巖」就是位於貴州省關嶺縣東的紅巖碑天書。
紅巖碑其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碑,而是在一面長約百米,高約三十米的山崖上的一方區域。我們稱其為「天書」,那麼根據現在的資料我們還有什麼不知道呢?出現於那一朝代無從知曉;是什麼文字無從知曉;有多少字無從知曉;甚至是不是文字還是無從知曉。
02未解之謎的四種假說
山崖上的符號有人說是字,有人說不識字,眾說紛紜。字跡非鐫非刻,非陰非陽,故而古今中外的專家學者們費盡心機,甚至沒有弄清到底有多少字。曾經有許多人對紅巖碑天書進行過考究。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與其相關的文學作品是明朝嘉靖年間紹元寫的《紅巖》詩,旅行家徐霞客也曾遊歷關嶺,日本、法國學者也不乏其人,但都沒有對紅巖碑天書下過肯定的結論。
雖然沒有結論,但卻提出了各種假說:
①夜郎文化的遺蹟。
②殷高宗討伐鬼方後的紀念刻石。
③諸葛亮南徵時留下的文字。
④伐燕詔檄。
⑤巖石風化的自然紋路。
03兩種最有深度的假說
1983年貴州民族研究所的專家推斷此碑是彝族的火濟輔佐諸葛亮平定西南各民族結盟修好的紀念碑,而且還試著破譯碑文:
陋 侯駐兵的。出兵打糯,兵多且勇猛,虜獲很多婦女和羊群,聯合德餘部族,攻打南邊濮人的城池,佔領濮人的地方。住在各地的彝族和漢人,相互尊重,權利平等,共同在巖下打牛做大齋。很多男女在巖石下靜聽講述戰爭的勝利,招待前來慶賀的客人。
1999年,學者林國恩又提出了另一種看法:紅巖天書寫於1406年,是明初建文皇帝所頒的討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詔檄」。他破譯的內容如下:
燕反之心,迫朕(皇龍)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殘酷殺害(段、毆、牢、殺子民),致屍橫、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難書。使大明日月無光,變成囚殺地獄。須降伏燕魔做階下囚(斬首消滅)。丙戌(年)甲天下之鳳凰——允炆(御製)。
他同時認為紅巖天書可能是運用了鐘鼎文等篆隸書體,並對字形進行了肢解,亦文亦畫。其文是伐燕詔檄,其圖是御駕親徵圖。
04難解之謎
紅崖天書仍然是個迷,仍然吸引著中外無數的研究者。著名學者、文學家、甲骨文專家郭沫若生前翻閱了大量關於此碑的資料,但最終還是沒有拿出定論。甚至有人說該地區曾懸賞二十萬破解此碑文,不知消息真假,但迄今為止尚未出現能給出完美解釋的說法。
未解之謎還能解開嗎?這究竟是一個人的故弄玄虛,還是一個朝代的難言之隱,這是絕無僅有的語言遺蹟,是彰顯王權的勳章,亦或僅僅是千百年風霜所致的巖石皺紋——解開謎底還需要學者們的發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