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紅崖天書」求真相

2021-01-15 科學網

 《破解「紅崖天書」》,林國恩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4 年1 月出版
■本報記者 王俊寧

 

在遠近聞名的貴州黃果樹瀑布以西15華裡處,有一塊巨大的淺紅色絕壁,壁長100米,高達30多米,石壁上有20餘個深紅色的形似古文的符號,似篆非篆,若隸非隸,非鐫非刻,橫不成行,豎不成列,大者如鬥,小者如升,似文非文,似畫非畫,這就是被譽為「黔中第一奇蹟」的「紅崖天書」。

 

關於這部神秘的「天書」,自明代以來不斷有學者對其考察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破譯熱潮,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紅崖文化」現象。

 

系統工程學的研究方法

 

2014年初,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破解「紅崖天書」》一書,這本書記錄了作者林國恩破譯「紅崖天書」的過程和結果,獲得了「上海科普創作出版專項資金」的資助。

 

1990年的一天,身為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的林國恩偶然從《中國山水文化大觀》等書中了解到了「紅崖天書」,並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從此將自己的全部業餘時間撲到了破譯工作上。

 

「根據我的查閱,歷史上對『紅崖天書』的研究共出現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的代表人物是明朝嘉靖舉人邵元善;第二次高潮興起於清朝光緒年間,當時的人們紛紛拓印天書,或考證,或收藏,或以之送禮;第三次高潮是近十年的事了,其間更多的學者試圖從更多的角度對『天書』作出解釋。」林國恩告訴記者。

 

「破解『紅崖天書』是一項煩瑣浩大的工程,需要具備綜合知識儲備。」林國恩指出,「為此我與同濟大學地質學教授景學立一起,為了確認摹本採用了地質分析的方法,根據巖層下面的痕跡與二十多種摹本相比較,確認了原跡摹本作為依據。」

 

為了揭開「天書」神秘的面紗,林國恩可謂瀝盡心血。拿查字典來說,「天書」中有50多個字,必須把每個字從古到今的演變過程查找清楚,僅此一項,他反覆閱讀了《中國篆書大辭典》《古文字通典》等七部字典,作了數萬字的筆記。此外,他還要遍覽歷史、詩詞、地理、兵器、佛經等各類書籍,甚至把「天書」摹本放大貼在家中臥室,早晚躺在床上冥思苦想。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師的身份為他破解「紅崖天書」提供了很有力的支持。「優勢在於我對結構比較了解,在整體上也有把握。」林國恩告訴記者,「我可以將自然科學的理論與古代文史研究相結合,用系統工程學的研究方法,對掌握的各種歷史資料進行綜合的科學分析。其間三上貴州,實地考證。」

 

林國恩的推斷

 

1997年,林國恩認為已基本破解「天書」,並將研究結果寫成10萬字的論文。1999年,他正式發表研究成果。同年,貴州省文化廳和貴州省社會科學院聯合召開了林國恩破譯「紅崖天書」學術報告會,認定「紅崖天書」被林國恩所破譯。

 

林國恩對「紅崖天書」的破譯成果包括考證要點和譯文兩方面。考證要點是:確認清代瞿鴻錫摹本為真跡摹本;文字為漢字系統;全書應自右至左直排閱讀;全書圖文並茂,一字一圖,局部如此,整體亦如此。

 

而從內容上來分析,林國恩認為「紅崖天書」成書約在1406年,是明初遜國建文皇帝所頒的一道討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詔檄」。全文直譯為:燕反之心,迫朕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戮屍橫,罄竹難書,大明日月無光,成囚殺之地。須降伏燕魔,作階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御製)。

 

林國恩解釋說,建文帝在皇叔朱棣篡位之後,便在親信隨從的保護下,隱匿到了貴州的山谷之間。在躲避了數月後,建文帝很想號召臣民支持他東山再起,推翻朱棣,但苦於自己身單力孤,加上朱棣的爪牙眾多,難於應付,便想出了這麼一個討伐朱棣的檄文,讓隨從以金文的變體加上篆體、隸書、象形文字、草書以及圖畫的形義綜合成一種「雜體」,然後用皇帝詔書的形式寫於紅崖之上。

 

林國恩的破譯成果一經發表,立刻引起廣泛關注。

 

現在多數文史學者均認同林國恩的這一破譯。當然,這畢竟是一新鮮事物,也有少數人持質疑態度。即使這樣,林國恩的破譯,至少也是有一定說服力的一家之說,這其中凝聚了許多智慧的結晶,具有開拓、創新的認識價值。

 

文化與藝術價值

 

「紅巖對白巖,金銀十八抬,誰人識得破,雷打巖去抬秤來。」

 

這是貴州西南大山深處世代流傳的一首民謠,意思是說誰要是能夠識破紅巖碑上的「紅崖天書」,就可以打開它那玄妙的「天門」,兌現獲得十八抬金銀的獎賞。

 

關於破解「紅崖天書」獎賞的消息並不少。1995年,包括《中國青年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都報導了貴州安順行署專員「懸賞百萬元,破譯紅巖碑」的消息。2007年農曆新年,也有中國貴州省關嶺縣宣布「懸賞」100萬元,向全球徵集破譯解釋「紅崖天書」之謎的消息。

 

林國恩說:「至今還在宣稱『紅崖天書』沒有被破解掉,可能是為了繼續發展當地的旅遊業吧,繼續保持『紅崖天書』的神秘色彩,吸引遊客注意。」

 

痴迷於「紅崖天書」研究的林國恩說:「我現在對『紅崖天書』的研究仍然沒有停止。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無價之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出版這樣的書,對於重視文化傳承、鼓勵人們向未知領域勇於探索,無疑會起著積極的作用,也一定會促進古碑文、書法史、明史等科學研究的發展。我希望能夠好好宣揚中國文化,或者將其中的故事改編成歷史劇,繼續發現新的歷史資料。」

 

《中國科學報》 (2014-04-11 第18版 讀書)

相關焦點

  • 貴州的「紅崖天書」,這才是真相
    紅崖天書,位於貴州省關嶺縣一處山崖之上。位置神秘、符號怪異,引起古今學者文人極大的興趣,千百年來卻沒有一種解釋能得到認可。這後加的部分在我的另一篇文章「紅崖天書,全文解密」中有解釋。 「紅崖天書」包含四句詩和一幅圖,我下面儘量將其還原給讀者。 先把詩中每一個字找出來。
  • 紅崖天書很神秘,專家藉助仡佬文,終於破解了紅崖天書
    就在眾人深陷紅崖天書的謎團時,專家藉助仡佬文終於破解了紅崖天書。你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紅崖天書是深藏貴州省安順市的一處神秘景觀,位於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約十五公裡曬甲山半山。
  • 紅崖天書被破譯
    據介紹,天書研究出現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的代表人物是明朝嘉靖舉人邵元善;第二次高潮興起於清朝光緒年間,當時的人們紛紛拓印天書,或考證,或收藏,或以送禮;第三次高潮是近十年的事了,其間更多的學者試圖從更多的角度對天書作出解釋。 紅崖天書與明建文帝有無關係 「建文帝當時是出逃了,後流落到貴州,並在那裡出家。」劉樂一認為紅崖天書是建文帝的留言牌。
  • 圖解 紅崖天書
    位於貴州省安順市的「紅崖天書」,自明朝嘉靖年間被發現以來,引起了無數文人學者的關注。對「紅崖天書」的破譯和爭論,從來沒有間斷過。下面使用四張圖片,發表對「紅崖天書」的一種全新的解釋。
  • 紅崖天書揭秘(一)天書真偽考
    貴州最著名的未解之謎「紅崖天書」現存有許多版本,真偽一直有爭論,本文我們從能查到的資料來考證一下原始紅崖天書的本來面目。紅崖天書雖然有幾十個縮摹版本及好幾個現存的摩崖石刻,但我們如果認真分析比對就能大致總結歸納出三個版本。  其一就是下圖這個複製本,這個版本也是我分析後確認最接近真相的,下面我說說我的分析依據。
  • 「紅崖天書」是誰留下的佳話
    關索嶺地勢險峻,是古代兵家必爭地,"紅崖天書"隸屬關嶺縣,其內容至今無解,人稱"天書",因刻有"天書"的巖壁呈紅色,又被稱為"紅崖天書"。有人說,這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後的少數民族盟書,又說是討燕王檄,甚至還有人說是吳三桂寶藏的密碼。
  • 價值一百萬的「紅崖天書」,為什麼至今沒人能夠破解?
    「紅崖天書」,無疑是貴州最神秘的歷史遺存。明嘉靖時期的四川按察僉事邵元善途徑此地並目睹紅崖天書時有感而發,留下了這首《紅崖詩》。從這以後,紅崖天書的名聲傳遍大江南北,五百年來無數學者來到貴州探秘天書,希望能挖掘出天書背後的真相。
  • 林國恩破譯貴州「紅崖天書」
    本報訊(記者謝軍)在前不久貴州省召開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林國恩發布了對「紅崖天書」的全新詮釋。學術界人士普遍認為,林國恩對這一千古之謎所作的破譯,與其歷史背景、文字結構、圖像寓意相吻合,具有可信度、說服力。「紅崖天書」是指位於貴州省安順地區一處崖壁上的古代碑文。
  • 千年「紅崖天書」可破譯
    即紅崖所謂「天書」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徵時與當地少數民族結下的詛咒盟誓的石碑。於是,也有了貴州巡撫郭子章在明萬曆年間撰寫的《黔記》中關於「永寧有諸葛碑」的文字記載。    公元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永寧州團首羅光堂想要拓印一大批紅崖天書,送給頂頭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塗凸字面,使字變成陽文進行拓印,之後又命令工匠用錘鑽將桐油石灰剷平,讓人參照還殘留的某些筆畫,隨意亂刻上一些似文似圖的字,使紅崖天書的本來面目被徹底破壞。此後,許許多多的官員和文人便依照著自己的想法和猜測,模擬出了各種各樣的紅崖天書。
  • 紅崖天書被稱為被神秘的文字,破解出來後,原來是這樣一句話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我國的很多崖壁上,都有古人留下的文字圖案,其中最有名也是最神秘的,就是貴州黃果樹瀑布附近的紅崖天書。相信很多人通過名字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天書,一般被我們用來形容晦澀難懂的文字,既然這處石刻被稱為「天書」,是不是就說明這上面的文字無人能懂呢?
  • 一部「紅崖天書」,600年無人能破解,政府懸賞百萬後真相大白
    而在貴州省黃果樹瀑布旁邊有個懸崖,自明代初年開始,上面就被刻了一些字,而字體是紅色,沒人能認識,大的有人那麼大,小的卻非常小,而且排列混亂,根本不成字形,可能比甲骨文還要難懂,所以被譽為「紅崖天書」。天書的意思那就是人看不懂,只有神仙才能懂了。因此,紅崖天書誕生之後600年無人能夠破解其真正的意思,但是政府貼出百萬懸賞後,真相立刻就出來的。
  • 一部「紅崖天書」無人能破解,懸賞百萬後真相浮出水面
    在貴州省黃果樹附近的一座山崖上,有一些奇怪的文字,大者齊人,小者如鬥,錯落參差,排列整齊,這就是被人稱為「黔中瑰寶」的「紅崖天書」
  • 貴州紅崖天書 懸賞百萬破譯
    數百年來被視為不解之謎的貴州關嶺「紅崖天書」,儘管屢有「新解」,但到目前仍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謎團仍在期待權威破譯。  「紅崖天書」位於著名的黃果樹瀑布附近。數百年來,在一面崖壁上留下一處鐵紅色顏料書寫的碑文,其字似篆非篆,也非甲骨文,當地百姓世代相傳為「天書」。
  • 紅崖天書,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工匠的著作
    在貴州省安順地區的斷橋鄉龍爪村東南的曬甲山西側巖壁上,有一塊長約100米、高3米的土紅色的石壁,上面分布有20餘個鐵紅色神秘符號,因為讀不懂其含義,當地人稱它為紅崖天書。紅崖天書自明朝弘治初年被發現,500多年來尚無一人能夠真正地將其破譯出來。
  • 紅崖天書,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工匠的著作
    在貴州省安順地區的斷橋鄉龍爪村東南的曬甲山西側巖壁上,有一塊長約100米、高3米的土紅色的石壁,上面分布有20餘個鐵紅色神秘符號,因為讀不懂其含義,當地人稱它為紅崖天書。紅崖天書自明朝弘治初年被發現,500多年來尚無一人能夠真正地將其破譯出來。
  • 揭秘20年前安順懸賞100萬破解紅崖天書之謎,真相讓人大驚失色!
    紅崖天書位於貴州安順市紅崖山,天書刻在石崖上,過去這麼多年了,還很清晰,令人稱奇。事實上,關於紅崖天書誕生於何時,都沒有準確的答案,所以到現在也不能確定距今多少年。關於紅崖天書的來源,目前在學界中流傳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假說:紅崖天書——藏寶圖,公元2000年,美國的幾位考古學家來到紅崖天書面前,希望能夠解開這個謎團,經過了幾天幾夜的辛苦研究、論證,最後給出結果,此乃古代藏寶圖,包含著寶藏與地圖信息,而且回國還寫了一部書,名字為《紅崖天書藏著驚天秘密》,不過如此結論在國外很火,但國內很少有人知道
  • 貴州多奇物:誰來破譯紅崖天書?
    紅崖天書在貴州關嶺縣龍爪村曬甲山的一巖壁上,分布著20多個怪異而神奇的古文字,其內容無人能解,人稱「天書」,因刻有「天書」的巖壁呈紅色,又被稱為「紅崖天書」。天書似篆非篆,若隸非隸,非鐫非刻,橫不成列,豎不成行,大者如鬥,小者如升。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關嶺因境內的關索嶺得名。關索嶺地勢險峻,是古代兵家必爭地,「紅崖天書」隸屬關嶺縣,距黃果樹瀑布僅數裡之遙。
  • 「紅崖天書」之謎終於被解開
    壁上有不知何人寫在上面的「神秘天書」幾個字。「紅崖天書」直接寫在未經打磨的石壁上,寬|十米,高六米,計四十餘字(其中「虎」字是清朝人徐印川所加),參差不齊,大約分為十行,首行二字,末行十字,字大小不一,大者徑一米以上,小者二十至三十釐米。從巖下仰望,字青石赤,臨近細審,無斧鑿痕。字形奇異,非篆非 隸,不能辨識。
  • 真實的天書奇譚?貴州境內「紅崖天書」,至今無人能解其中奧秘
    真別說,還真有,在貴州關嶺縣境內曬甲山的一崖壁上,鑿刻著二十多個古怪而神秘的暗紅色古體字,其篆刻內容至今沒有人能知其意,所以被當地人稱為天書,又因為天書刻在呈橙紅色的崖壁上,所以又稱為「紅崖天書」。到底是何人在古代的荒郊野之處鑿平崖壁?又在崖壁上刻下了這麼令人費解的文字?文字又記載了什麼故事?難道真是天上的仙人下凡刻下了天書?
  • 紅崖天書難道是建文帝所刻,但也有專家說:這裡面有三點存疑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紅崖天書位於貴州省安順市的曬甲山半山。在這處的紅崖山上,有大面積赫紅色的神秘符號,沒人知道這些符號是什麼字體,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歷史上最早記錄紅崖天書的記載,出現在明朝,從明朝以來,有無數文人墨客為此神秘景觀賦詩感慨,也有眾多探險家、地理學家到此解密。但是大家都找不到具體答案,紅崖天書成了一處難解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