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謝軍)在前不久貴州省召開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林國恩發布了對「紅崖天書」的全新詮釋。學術界人士普遍認為,林國恩對這一千古之謎所作的破譯,與其歷史背景、文字結構、圖像寓意相吻合,具有可信度、說服力。
「紅崖天書」是指位於貴州省安順地區一處崖壁上的古代碑文。在長10米、高6米的範圍內,有一片奇特的用鐵紅色顏料書寫的古文字,文字大小不一,大者如人,小者如鬥,非鑿非刻,似篆非篆,神秘莫測。當地百姓稱之為「紅崖天書」。近百年來,「紅崖天書」引起了眾多中外學者的研究興趣,曾有「諸葛碑」、「古彝文」、「自然石花」等推斷,甚至有人推測這是外星人留下的遺蹟。據說郭沫若、丁文江等著名學者也曾嘗試破譯,但一直沒有定論。
林國恩於1990年從北京大學出版的《中國山水文化大觀》等書中了解到「紅崖天書」之後,對前人的破譯內容表示疑問,並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從此將自己的全部業餘時間撲到了破譯工作上。他祖傳三代中醫,自幼年起即背誦古文,誦讀四書五經。1965年考進上海交通大學後,課餘悉心鑽研文史、學習繪畫。分配到江南造船廠之後,他仍醉心於業餘文史研究。由於他是造船工程師,造船廠綜合性、系統工程學對他具有深刻影響,也為他破譯「天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對「天書」進行了多學科的研究。首先是對其眾多的各種摹本進行分析,確認了原跡摹本作為依據。接著從古文字、繪畫方面找出其中與歷史事件和人物相聯繫的基本特徵。為了揭開「天書」神秘的面紗,林國恩近9年來可謂瀝盡心血。光說查字典,「天書」中有50多個字,必須把每個字從古到今的演變過程查找清楚,僅此一項,他反覆閱讀了《中國篆書大辭典》、《古文字通典》等七部字典,作了數萬字的筆記。他遍覽歷史、詩詞、地理、兵器、佛經等各類書籍,寫下了幾十萬字的讀書心得。他把「天書」摹本放大貼在家中臥室,早晚躺在床上仍冥思苦想。他還三上貴州,實地考證。他的這項業餘研究得到了單位的理解和支持。
1997年,林國恩認為已基本破解「天書」,並將研究結果寫成10萬字論文。經申請版權登記,很快獲準通過。去年年底,他正式發表研究成果。這一成果包括考證要點和譯文兩方面。考證要點是:確認清代瞿鴻錫摹本為真跡摹本;文字為漢字系統;全書應自右至左直排閱讀;全書圖文並茂,一字一圖,局部如此,整體亦如此。從內容分析,「紅崖天書」成書約在1406年,是明初遜國建文皇帝所頒的一道討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詔檄」。全文直譯為:燕反之心,迫朕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戮屍橫,罄竹難書,大明日月無光,成囚殺之地。須降伏燕魔,作階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御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