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急需援手?「領導」叫你來一趟?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

2020-12-12 河北網警巡查執法

你曾經遇到過多年沒聯繫,突然加你微信的「老同學」嗎?他能準確地說出一些你的過往,和你熱聊幾天後,這位「老同學」突遭麻煩,苦苦懇求你出手幫忙……

「領導」或者「大Boss」打電話吩咐你:「小夥子表現不錯,明天來我辦公室一趟」。你滿心歡喜,以為升職有望。忽然「領導」說人在外面,帳戶出了問題,讓你先幫忙交個什麼錢明天找財務報銷……

話你知(告訴你),以上通通都是騙局!

點解?(為什麼)他們怎麼會那麼了解我?

因為都是你自己提供的呀!來源是求職簡歷!

近日,廣東雲浮網警重拳出擊,成功打掉一個從收集求職者信息到實施詐騙,再到洗錢的犯罪團夥。

現實版「萬萬沒想到」

你是否從未想過,你精心製作的簡歷信息,會被人隨意倒賣?

你有沒有想過招聘其實不是真招聘,只是一種以招聘為名,釣魚為實的精準收集公民信息的手段?

沒錯!現在詐騙團夥為了實施精準詐騙,通過與上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團夥勾結,由「侵公」團夥通過虛假招聘,精準收集各類求職者信息,再針對特定人群編寫劇本,實施詐騙。

你簡歷裡的種種信息,都會被犯罪分子加以利用,對你實施精準詐騙。

2020年4月,廣東雲浮110接到熱心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網際網路上販賣公民信息,警察隨即對此展開調查。

深入調查,端掉整個產業鏈

廣東雲浮網警經過縝密偵查,發現一條完整黑色產業鏈。

2020年6月18日,在充分掌握該團夥的人員信息和犯罪事實後,在廣東省公安廳網警總隊的統一指揮下,廣東雲浮網警展開收網行動,在廣東惠州和茂名、雲浮等地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15人,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深挖擴線中。

No zuo No die,why you try!

網警提醒

正值「畢業季」,初次踏入社會的畢業生切莫因為求職心切而亂投簡歷;簡歷內容要注意適當保護隱私,不要事無巨細全部如實填寫,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多年不見的「老同學」緊急求救,不要怕沒面子,想借錢?人來,當面借!

從來沒搭理過你的「領導」「大Boss」需要你幫忙支付?不好意思,你怕是想多了,這種借錢,通通都是假的。畢竟有詩為證:

求職路上套路多,邪魅齊唱騙人歌;

信息保護心頭記,套路陷阱奈我何!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

相關焦點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不僅快遞,你的簡歷也被賣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以上述六個維度的信息共同組成一條信息來計算,此次被洩露的信息數量實際超過40萬條。該人士透露,經過警方和檢察院確認,被洩露信息中,存在某個維度以「*」來匿去的「不完全信息」,例如發件人為「張三」,但發件電話卻為「*」。經過統計,六個維度完整的信息約為4萬5000條。據其中一名嫌疑人供述,他將收集到的信息打包賣出,每條信息單價約為1元。
  • 人臉照片三分錢一張、簡歷五毛一份 誰來為個人信息洩露負責?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人臉照片三分錢一張 應聘簡歷五毛一份 誰來為個人信息洩露負責作者:胡豔明「二手0.5,一手1.5。」對於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劉俊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給消費者造成嚴重損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並行不悖,並不是道歉或者賠償損失就可以免責,不構成犯罪要進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要追究刑事責任。」那麼,誰來為信息洩露負責?
  • 人臉照片三分錢一張 應聘簡歷五毛一份 誰來為個人信息洩露負責
    來源:經濟觀察報人臉照片三分錢一張 應聘簡歷五毛一份 誰來為個人信息洩露負責胡豔明「二手0.5,一手1.5。」對於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劉俊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給消費者造成嚴重損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並行不悖,並不是道歉或者賠償損失就可以免責,不構成犯罪要進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要追究刑事責任。」那麼,誰來為信息洩露負責?
  • 央視曝光求職者簡歷資料被洩露販賣!個人信息資料岌岌可危
    最近很多關於信息洩露的新聞,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900萬的高校畢業生。原本應是用於求職者求職和招聘企業招聘人才的招聘平臺,忽然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有信息販賣者稱:一天能掙幾千塊。
  • 簡歷慘遭倒賣,個人信息洩露,網絡招聘平臺能否信任?
    每到畢業季,各類網絡平臺如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就會收到成千上萬份來自大學生們等人群的各類求職者的簡歷。最近,有求職者向媒體曝光,他們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由此,他們懷疑自己的簡歷已經被倒賣。經媒體調查發現,簡歷倒賣已然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這兩種帳號都可以在BOSS直聘上發布招聘信息來獲取簡歷。如果購買企業帳號,購買者只需要準備手機號進行綁定即可,「我們這裡都是全套的,不需要你準備什麼。」這位賣家稱,買完企業帳號可以選擇代發招聘信息,「需要自己手動編輯招聘信息,一天最多發10條即可」。上述賣家稱,正常而言,只要日常更新,發布的崗位和崗位介紹的內容比較符合「大眾口味」,就能收到很多簡歷。
  • 快遞信息洩露背後:40元可買超4G簡歷數據
    被圓通快遞內鬼洩露的四十萬公民個人信息只是龐大信息販賣江湖的冰山一角。  11月16日,新京報貝殼財經獨家報導了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一事,引起大眾對於個人隱私安全問題的重視。
  • 成都:"明早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騙術:"猜猜我是誰"升級版
    被擋獲的詐騙團夥(圖片由警方提供)這種騙術叫「猜猜我是誰」升級版對方語氣熟絡,會直呼你的姓名或暱稱,但不主動說出自己是誰,直到你自己猜出是某位領導。會以上級口吻要求你第二天去他辦公室一趟。當你真準備去辦公室時,對方會突然打電話來,以給人送禮等理由找你借錢,並稱不方便見面而是讓你匯錢。■天府早報記者陳俊「××,明早到我辦公室來一趟……」6月17日,彭州市民廖某接到這樣一通電話,對方能準確說出廖某的姓名等個人信息,並隨後在電話中以領導身份向其借錢。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個人信息
    「雙十一」剛過「剁手」狂歡後大家從「尾款人」都變成「拆籤戶」這個時候,一條新聞簡直讓沉浸在拆拆拆裡的人炸了:聽說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了?被洩露的信息中包括發件人地址、姓名、電話以及收件人電話、姓名、地址六個維度。如果以上述六個維度的信息共同組成一條信息來計算,此次被洩露的信息數量實際超過40萬條。據嫌疑人供述,打包賣出的信息單價約為1元。
  • 簡歷被「倒賣」,24小時批量下載!誰來維護我們的詳細信息?
    這些下載下來的簡歷通過貼吧和QQ群銷售,以此來形成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曝光不斷 卻屢禁不止」其實,簡歷倒賣已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被人提及了,「不法商販可能就會消停點」,但一旦監督鬆懈,可能又會捲土重來。
  • 個人信息頻頻洩露,非法倒賣的「毒瓜秧」必須切斷!
    近日,#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話題上了微博熱搜(回顧>>>「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圓通回應)。一張快遞單能洩露你多少秘密?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你的信息值多少錢?
    現在有個現象:銷售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什麼時候該考證了,什麼時候要上保險了,什麼時候要買房了,什麼時候要租房了......是不是這樣的呢,簡直就是你的私人秘書了呢,多好,不花錢,還請了個私人秘書,比你自己還關心你...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本報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2月8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
  • 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風波」據稱「40元可買十萬條簡歷」
    這在51job的資料庫中屬於『沉默簡歷』,當前的企業收到簡歷的更新時間都在6個月內,企業根本看不到這些簡歷。」智聯方面則稱,將進行內部調查。「最大可能性是內鬼洩露,或者是用爬蟲把公開的簡歷都下載下來了。爬蟲是外部人弄的。現在有些網站會防爬蟲,很多也防不住。」一位資深運維人士告訴時間財經。
  • 廣西田東縣衛健局洩露執法人員個人信息,回應:會向領導反映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澎湃新聞曾於2017年底和2019年底兩度集中曝光過多地政府官方網站、學校官網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身份證號、家庭具體地址、電話號碼等)的案例,然而,這一洩露現象如今仍然存在。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反映稱,廣西百色田東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上公布的《田東縣衛生健康局執法人員名錄庫》存在洩露執法人員身份證號、私人聯繫方式等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 9月18日,澎湃新聞查詢發現,上述執法人員名錄庫除公布執法人員姓名、單位、職務、執法證號等信息外,同時還公布了這些執法人員的完整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 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
  • 別不在乎,你的個人簡歷也許被當成商品在販賣,一天能賺好幾千
    進入到年末,正是招聘和求職的旺季,然而有不少應屆生和求職者反映,在各大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自己頻繁收到騷擾電話,懷疑自己的隱私信息被洩露了。央視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揭漏了其中的貓膩行為,一條販賣求職者個人簡歷的灰色交易鏈已悄然形成。
  • 圓通「內鬼」洩露信息不可怕,出賣個人信息的「溫床」才可怕!
    近日,上海市網信辦發布最新消息,今年7月份圓通速遞有限公司河北省區內部員工與不法分子勾結,導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該事件引起了多家媒體的報導,「圓通內鬼租售帳號導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話題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 售賣個人簡歷成黑產,誰來設防?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元到5元不等,二手簡歷每份不到1元。(12月7日《新京報》)求職簡歷,是求職者給招聘單位發的一份簡要介紹,包含了大量個人信息,諸如真實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地址、聯繫方式、學習與就業軌跡等,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直接或間接保護的對象,任何用人單位都沒權力向外傳播。
  • 深度解讀|誰在洩露你只賣「1元」的快遞個人信息?
    律師指出,根據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個人信息的判斷標準就是身份識別性,即只要能夠直接或者間接識別特定個人的真實身份的信息都屬於個人信息。快遞單上所顯示的發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都屬於個人信息的範疇。 「此次案件,再次敲響了信息安全風險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