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20世紀50 年代鈞瓷燒制技藝亮點——鈞瓷「大火藍」

2020-11-04 李德漢翰煜鈞窯

每一個歷史時期,每一個行業範疇都會形成或誕生具有裡程碑性的產物。鈞瓷藝術也不例外,鈞瓷「大火藍」就是20世紀50年代的必然產物。

1956年開始,生活日用瓷市場興盛,當時以盧廣東為代表的鈞瓷藝人,大膽嘗試在燒制日用瓷的大窯裡搭帶燒制試驗,並且成功地試燒出了接近宋代天藍、月白色的鈞瓷。然而,這種釉色效果與清末民初的鈞瓷燒制效果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的是「大火藍鈞瓷」釉中添加了原料氧化鈷,使用高溫、經過氧化燒制技藝燒制而成。即,以形成藍色為基調、大窯搭配燒制、天藍色主色調,所以,藝人工匠們把它稱作鈞瓷「大火藍」。

50年代鈞瓷「大火藍」


緊接著,鈞瓷開始頗受海內外關注,這樣便大大提高了工匠們的創新和嘗試積極性 。在擴大生產量、改進燒制載體、突破「鈞不過尺」局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試驗,並得以突破性進展。比如,為了燒制大件鈞瓷器型,用其它耐火材料代替匣缽,創燒出大的異形件和一米左右高度的大器型。

1957年,工匠們又成功地改擴大窯爐,使窯爐容量達到數十立方;調製釉料配方來達到穩定釉色、控制釉的流動和擴大產量之效果。到了60年代,燒制窯爐改為了倒焰窯、直焰窯,鈞瓷燒制技藝步入了正規,追求宋鈞效果和豐富的窯變釉色又成了工匠們的主思路。從此,鈞瓷「大火藍」宣告一段落,並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這段短暫的燒制時期為鈞瓷燒制技藝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也記下了當時工匠們敢於創新的自豪。

50年代鈞瓷「大火藍」


現在,我們在市場上 很難見到「大火藍」鈞瓷的模樣,見到了就是你的榮幸。

(敬請朋友們關注、賞析,並提出探討意見。待續)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80年代鈞瓷燒制技藝亮點——「鈞瓷新工藝」(續)
    上篇文章裡我講了鈞瓷 「大火藍」這個20世紀50年代的鈞瓷藝術亮點,今天我們一起再來重溫一下20世紀80年代鈞瓷燒制技藝的又一裡程碑式的創新之舉——「鈞瓷新工藝」鈞瓷新工藝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產物。80年代隨著社會生產生活需要,鈞瓷生產急需批量化。工匠和藝人們為了適應形勢發展要求,著手研究怎樣提高鈞瓷批量生產問題。傳統鈞瓷工藝的燒制過程複雜、氧化和還原火燒制、呈色率低、次品率高。
  • 具有時代特徵的鈞瓷大火藍
    五六十年代鈞瓷大火藍作品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鈞瓷在國家的政策影響下開始復燒,在禹州神垕成立國營鈞瓷廠,進行鈞瓷仿燒試燒,由於長時間的技術斷層,鈞瓷燒制並不是那麼的順利。由於當時的試燒是在大窯內燒制,且色彩以天藍色為主,所以後人稱為「大火藍」,也有人稱為「大窯藍」。
  • 用心燒制 鈞瓷萬彩
    【絕活看點】對於製作鈞瓷的陶土和釉質,鈞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孔相卿,一看一摸,就能知其品質、成色和燒制後的效果;通過設計燒制鈞瓷的液化氣梭式窯爐,對鈞瓷燒制全流程進行改進,他創造出了銅系青藍釉乍一想,似乎只涉及釉料的配比和燒制的氣氛,但其實這一切從最初的選土、粉碎就開始了!」左手拿起一塊光滑如鏡的鵝卵石,右手一摸,孔相卿繼續說道,「就拿磨碎陶土來說,充當磨器的鵝卵石越硬越好。」孔相卿通過創新鈞瓷技藝,創造出了銅系青藍釉這種新的色系,開拓了鈞瓷發展的新境界。銅系青藍釉的創燒由孔相卿完成,卻並非由他而始。「我更多地繼承了父親的遺志」。
  • 了解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鈞瓷特徵,提高對鈞瓷的鑑賞能力(續)
    在上篇文章裡我講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鈞瓷的器型,今天我來說一下當時鈞瓷釉色的特徵。當時隨著鈞瓷原料加工趨於簡單機器化,胎質比人工做的要細;胎質的斷面顯示出深灰色、灰色、灰白色;胎質的瓷化程度較高;釉色質地渾厚,色澤自然,窯變豐富。胎子質地的粗細、顏色情況也決定著一定的窯變效果。
  • 華禹鈞瓷——當代鈞瓷的收藏
    當代鈞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變遷,其價值會逐步提高,但對於收藏品而言,關鍵是要看收藏的鈞瓷是否有藏點,一般的鈞瓷收藏起來升值空間不大,只有具有時代特色及藝術特色的鈞瓷才值得收藏,當代的鈞瓷有以下幾大藏點:禹縣鈞瓷一廠
  • 「禹州鈞瓷」如何判斷鈞瓷的收藏價值
    其次,可以根據其歷史發展選擇一些具有特殊時代意義的:1、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用風箱式小窯所燒制而成的爐鈞釉鈞瓷,所用的燃料是藍炭。這類鈞瓷的成品率非常低,但是窯變效果非常好,色彩、紋路等都十分獨特。2、20世紀70至80年代的煤燒產品。
  • 論鈞瓷種類和釉色,讓你收藏鈞瓷,不被忽悠?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20世紀50年代鈞瓷生產恢復試燒時期,產品以碗、盤、瓶等傳統器皿為主。60年代鈞瓷生產則以樽、爐、鼎、洗、盆、託等陳設瓷居多。70年代早中期,鈞瓷生產追求實用、日用,多產茶具、餐具、酒具、瓶等,工藝美術瓷產品質量有待提高。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鉤瓷產品呈現多樣化發展,工藝品實用化和實用品工藝化為主要趨勢。
  • 了解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鈞瓷特徵,提高對鈞瓷的鑑賞能力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鈞瓷的主要器型大體分為日用品類、陳設品類和人物造型三類。日用品類主要以碗、盤、洗、檯燈、顏色盒等為主。20世紀七八十年代鈞瓷「酒具」20世紀80年代鈞瓷「活環瓶」到了20世紀80年代,鈞瓷在器型上又大量附加上了龍、鳳、瑞獸等耳飾,比如雙鳳尊、異獸瓶、雙龍尊、象鼻尊等。人物像和動物像的器型也進一步增多。特別是隨著北京一些著名專家的介入,給鈞瓷造型增添了許多亮麗的藝術元素。比如後來的韓美林大師,他的抽象藝術手法在人物和動物像的表現上,給鈞瓷器型增加了一條不可多得的風景線。韓美林大師也為鈞瓷發展做出了具有創造性的貢獻。
  • 大師小匠:鈞瓷楊志劉富安師從新中國鈞瓷恢復第一人盧廣東
    他8 歲就跟隨父輩學習燒制鈞瓷技藝。其後,由於時局的動蕩,盧廣東於1945 年砸毀爐子,扔掉窯具,隻身到陝縣(今三門峽市陝州區)一家粗瓷廠做苦工。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河南省於1955年成立了恢復鈞瓷委員會,神垕鈞瓷生產合作一社派人請回盧廣東。1957年,他應邀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朱德委員長等領導人的接見。
  • 用柴燒制鈞瓷的歷史背景
    追根求源,鈞瓷的最初燒制方法是柴燒,在古代資源豐富但採集和運輸技術落後的情況下,古人們就是以最簡單的方式方法維計生活和生產勞動。柴是當時最好的燃料,運輸方便,易取易燃。據記載考證,我國煤的採集是從西漢文帝年間開始的,這說明在西漢文帝之前瓷器都是用柴燒的。
  • 鈞瓷燒制技藝大師楊曉鋒收徒儀式在禹州神垕舉行
    2020年9月3日,鈞瓷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曉鋒收徒儀式在禹州神垕鎮開發區西段楊志鈞窯隆重舉行。省市工藝美術屆的領導專家和新聞媒體記者、以及鈞瓷藝術愛好者共同見證了這一鈞瓷屆的喜事。,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輕工業學院兼職教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禹州市楊志鈞窯總設計師。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鈞瓷
    北宋藍釉帶紫粉盒 大英博物館33號展廳,陳列著世界上收集最全、最精美、展覽最豐富的中國瓷器,總共有1700多件展品,時間垮度從公元3世紀到20世紀,一些展品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件
  •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鈞瓷有哪些特徵?
    我是鈞瓷TV《禹州鈞瓷》欄目主編,擁有鈞瓷,汝瓷,龍泉青瓷,景德鎮瓷器,紫砂壺等方面專業知識和20多年工作經驗,請關注我,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留言,我會及時回復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鈞瓷處於剛剛復燒時期,當時主要以仿燒為主,其主要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制坯當時得作品主要是手拉坯,隨著復燒進行工藝逐漸熟練掌握,逐漸使用石膏模具注漿成型。
  • 用煤窯燒制鈞瓷的歷史背景
    前面我在談及鈞瓷柴燒的歷史背景的時候已經提到,在宋代官窯之前,基本上都是用柴做燃料。禹州鈞官窯遺址已經足以證明,並且在宋代官窯時期同樣是用柴燒鈞瓷,從遺址的兩個窯爐的考證中,沒有發現任何使用煤做燃料的痕跡,比如煤炭渣、窯箅子什麼的。根據後來的考古以及明、清時代煤窯燒制的歷史記載,肯定性的推斷,煤窯燒制鈞瓷是從金、元時代開始的。並一直持續至今。
  • 鈞瓷《三羊開泰尊》歷經200道工序,苗家父子揭密頂級鈞瓷燒制工藝!
    (原標題:鈞瓷《三羊開泰尊》歷經200道工序,苗家父子揭密頂級鈞瓷燒制工藝!)
  • 鈞彩釉瓷與鈞瓷有哪些區別呢,作為鈞瓷愛好者的你,知道多少呢?
    (2)鈞瓷瓷器中使用的大多數粘土輪胎是鐵含量較低的鐵輪胎(俗稱「精細陶瓷輪胎」)而鈞瓷中使用的粘土輪胎大多是含鐵量較多的灰色輪胎(俗稱「粗陶瓷輪胎「)。 。但是鈞瓷也適用於精細的瓷胎,而鈞瓷也適用於粗瓷。
  • 鈞瓷生產的恢復與發展時期(從明清到新中國成立)
    明代是鈞瓷生產的一個小衰退期,到了清末又開始復甦起來。光緒皇帝年間,也就是1875年至1908年,當時禹州神後的鈞瓷工匠盧振太、盧振中兄弟等人開始了鈞瓷的再研製生產,他們是當時鮮明的鈞瓷工匠代表,從此以後鈞瓷藝術開始復甦。
  • 進一步了解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鈞瓷特徵
    本鈞瓷作品屬於當時的酒壺或者茶壺,在七八十年代一般都是作為酒具使用,配有十個左右的小酒杯。不管從器型、胎質或者釉色上看,都具備當時的特徵:白胎子,老造型,雞血紅釉色。特別是這種深淺不一的、以雞血紅為主調色的效果,用現在的原料或者技術,要刻意燒制出來,是比較艱難的事情。
  • 一個鈞瓷世家的鈞瓷情結
    他的鈞瓷理論和見解,猶如古鈞臺上的歲月遺痕,歷久彌新,閃耀著鈞瓷的光輝。雖然榮譽加身,但回想起當年和志同道合的同志們恢復鈞瓷燒制的艱難,苗錫錦先生還是百感交集。是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陶瓷藝術是歷史悠久的中國特色文化,卻遭遇窯火斷燒、技藝失傳的尷尬境地,所以鈞瓷復興是重建項目中的重中之重。
  • 鈞瓷治印人——傅振華
    20世紀90年代,北京一友人贈傅振華南宋瓷印一方。他深受啟發,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老師,了解到景德鎮窯和龍泉窯在宋代就有瓷印的燒造,當代景德鎮窯亦有瓷印製作,而鈞窯自古無瓷印,近現代無人製作。作為鈞鄉人一種情愫油然而生,「創作鈞瓷印,一定要改變鈞瓷無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