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電影《天才捕手》描寫了美國大作家託馬斯·沃爾夫與他的圖書編輯麥克斯·珀金斯之間的友誼。上世紀20年代末,默默無聞的託馬斯·沃爾夫懷揣文學夢來到紐約,而他冗長的自傳體小說被曾一手發掘過菲茲傑拉德、海明威等作家的文學編輯麥克斯·珀金斯看中。珀金斯大刀闊斧地為沃爾夫刪減文章篇幅,最後該書出版時大獲成功,沃爾夫也成為了文學界新星,而這本書正是他流傳後世的著名小說《天使,望故鄉》。
作家與編輯的關係,是彼此滋潤、互相成全的精神知音,同時又不乏功成名就後的微妙張力。那麼如何當一個好編輯,不斷發掘培育出文學新星,成為大編、名編,做一個「天才捕手」,這是一門大學問。
11月2日,由四川省作協主辦,《四川文學》雜誌社和四川文學報刊聯盟秘書處承辦的全國知名文學期刊主編論壇暨第二屆四川省文學期刊聯盟年會在成都舉行。《小說選刊》副主編李曉東、《中華文學選刊》主編徐晨亮、《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主編楊曉升、《鐘山》雜誌主編賈夢瑋、 《十月》雜誌副主編宗永平、《文學報》主編陸梅、《散文選刊》主編葛一敏、《湖南文學》主編黃斌、《長城》雜誌主編李秀龍、《雨花》雜誌副主編育邦、《天涯》雜誌副主編林森、《青年作家》雜誌主編熊焱、《星星》詩刊副主編幹海兵,《當代文壇》副主編趙雷、《長江文藝》副主編喻向午、《中篇小說選刊》編輯部主任劉曉閩、《四川文學》主編羅偉章等全國近20家文學名刊主編、副主編相聚府河之濱,分享文學發展最新動態,分析成就新時代文學的精神建構,如何提升文學期刊的品牌效應和影響力等等。在年會上,四川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侯志明在全國知名文學期刊主編論壇暨第二屆四川省文學期刊聯盟年會上發表了一番致辭。他提到,「守好陣地,壯大隊伍,是文學期刊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不斷增強聯繫,拓展交流空間,提高文學期刊聯盟的輻射力」等問題。
《鐘山》雜誌主編賈夢瑋
作為年會的重要部分,來自南京的《鐘山》雜誌主編、文學評論家賈夢瑋做了一場演講。他的觀點獨到精闢,給大家上了一場精彩的文學課。現場聽眾紛紛稱好。他的演講話題涉及到編輯與作家的關係,如何與一流名作家達到精神境界的有效溝通,如何通過新媒體發現文學生長點,如何練就退稿藝術,文學編輯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文學刊物與當下時代的關係等等。「眼高手低」通常是帶有貶義的詞語,但賈夢瑋認為,這個詞用來形容文學編輯,「是挺適合的。文學編輯就是要有高的文學審美判斷眼光,這叫『眼高』。但是文學創作上,好的編輯往往自己不寫,或者寫不好。這叫『手低』。但是這個『手低』,是指文學創作,在文學評論領域,編輯還是要眼高手高的。」
「一個文學雜誌,沒有大編輯、沒有名編輯,是可憐的。」當今信息社會,對任何一個行業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賈夢瑋看來,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文學編輯,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養。比如溝通的素養。「文學編輯要能跟作家溝通,跟媒體溝通 ,跟讀者溝通。跟作家、高級知識分子溝通,是需要你有足夠的人文儲備的。要達到有效溝通,精神意義上的溝通,不是噓寒問暖的社交的那種溝通 ,文學編輯必須跟作家同等精神高度,要有理解作者、懂得作者的能力。優秀的文學編輯,要清楚作者在創作遇到的問題,甚至比作者本人還更清楚。這樣才能給作者提出真正好的建議。也就是說,有效溝通是建立在理解和懂得的精神基礎之上。當然,有些人或許認為酒肉和發高稿費也可以交朋友,但是這樣的溝通往往是無效的,友誼也是不牢靠的。」《鐘山》雜誌2000年設置非虛構文學專欄,在全國範圍是最早的。在賈夢瑋看來,這是好的文學雜誌、文學編輯對文學發展態勢精準判斷的表現。「一些報告文學作品喪失了文學的基本精神,變成了一些企業家的傳記,喪失了文學的基本態度。一個編輯要始維持一個好的文學態度,要認清文學作為獨立的精神創作,不應該是被定製的。由此,文學雜誌、文學編輯要有重新喚醒文學精神的志向。」
在賈夢瑋看來,非虛構文學的優點很大,「傳統史學記錄的是歷史的硬成本。比如巨鹿之戰死傷多少人、損害青苗多少畝。但是,歷史上還有很多『軟成本』,比如人心的敗壞,人性之美是如何損失的,人是如何變壞的,這些是文學擅長表達的重點 。非虛構文學就擅長打撈歷史的真相,計算歷史的軟成本。」
一部作品創作出來,走向社會,擁有更多的讀者,獲得應得的反饋,光靠作者往往是不行的。好的文學編輯會跟作品一起成長,他要負責推薦、評價,做文學的保姆,讓作品得到更多的知音,得到更多的讀者。賈夢瑋提到,很多文學作品獲得文學大獎,背後都離不開編輯在背後默默的付出,比如催生、品鑑、推薦。總之,作家與編輯互相滋養、互相培養的關係。」
一部作品有它自己成名或者不成名的命運。由此出現的人性面貌也耐人尋味。有的作者,成名前會喊編輯「老師」 ,成名後喊編輯「小哥」,這也讓賈夢瑋提醒文學同行們,「對此類現象淡然處之。編輯的作用再大,文學作品歸根結底是人家作者的。所以編輯要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