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小楷《道德經》
一、天分與勤奮
老子開篇即說:道可道,非常道。天分就是這個「道」,是靠悟的,不是恆久可言說的。那麼學書法除了勤奮外,天分也是要有的。但這也分兩面來說,假如只是把書法當作業餘愛好,只要方法得當,那麼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在正確方法的指引下努力用功,還是可以寫出一手好字的,但可能會離專業書法藝術家有點遠了。因為書法真的包含太多東西,不進去,永遠不會知道。
王羲之《蘭亭序》
二、臨帖與創作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途徑,任何不臨帖的學習都是在耍流氓。沒經過長期的臨帖過程拿起筆來說要創作書法作品,那更是耍流氓了。
書法創作是很嚴肅的事情,不是常人說的「大筆一揮」就可以完成的。創作的背後有長期的訓練,細緻的思考和規劃。即使大家拿起筆來在看似「大筆一揮」,其實別人是長期艱苦訓練的結果,你沒經過系統的訓練,想上臺就來一段,那是在耍流氓。
所以,創作之前,好好用功坐冷板凳,用心臨帖吧。當然我們也提倡臨創結合,但那一定是臨帖到一定程度後的事情。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三、修養與讀書
書法在外人看起來之所以簡單,就因為他們沒讀過多少書,修養不夠,只會對著作品指指點點。甚至以醜為美,這種現象實在太普遍。
所以要學書法,不單要把字寫好,還要把心修好,把書讀好,深入探究,才能有所收穫,否則只能在門外晃蕩。
《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後》
四、見識與遊歷
俗語說,見多識廣。一個人無法理解他沒見過的東西。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內含豐富,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特別是歷朝歷代以來書法菱與碑帖眾多,你可不能只抱著《顏勤禮碑》說我學過書法寫得很好了,那會讓人笑話的。至少西安碑林總得去逛逛的吧。
蔡襄《暑熱帖》
五、表現與宣傳
最近常看到書法協會主席級別人物的醜聞,要麼貪汙,要麼賄選,要麼能力低下——,所以在根基還沒紮實時不要想著表現與宣傳這事,板凳先坐十年冷,然後再看看。
米芾《臨沂使君帖》
六、參展與獲獎
有了一定基礎,參展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手段,可以通過參展找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也可以與同道多交流學習,但對獲獎就不必太放在心上,文無第一,百花齊放,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張旭《古詩四帖》
七、作品與市場
參展了,獲獎了,或許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但這時要注意的是德需配位,不要急著做批發,還是要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寫字。市場是檢驗作品的唯一標準,有些人靠著別的名氣自己不會寫字,拿起筆了就到處提字,大把鈔票收入口袋,可是連簡繁體都還沒搞懂,常寫錯別字,鬧出大笑話來。
趙孟頫《吳興賦》
八、人際與社交
學習書法,有同道共修是好的,參加一些書法圈的活動也是好的,但別把這當名利場就好,否則會死得很難看。因為社交上雖然你好我好,但市場卻是殘酷的,大浪淘沙,只有好的東西才會留下來,其它的都是灰飛煙滅。
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