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法的這些關係,學書之前要先弄明白

2020-12-19 騰訊網

趙孟頫小楷《道德經》

一、天分與勤奮

老子開篇即說:道可道,非常道。天分就是這個「道」,是靠悟的,不是恆久可言說的。那麼學書法除了勤奮外,天分也是要有的。但這也分兩面來說,假如只是把書法當作業餘愛好,只要方法得當,那麼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在正確方法的指引下努力用功,還是可以寫出一手好字的,但可能會離專業書法藝術家有點遠了。因為書法真的包含太多東西,不進去,永遠不會知道。

王羲之《蘭亭序》

二、臨帖與創作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途徑,任何不臨帖的學習都是在耍流氓。沒經過長期的臨帖過程拿起筆來說要創作書法作品,那更是耍流氓了。

書法創作是很嚴肅的事情,不是常人說的「大筆一揮」就可以完成的。創作的背後有長期的訓練,細緻的思考和規劃。即使大家拿起筆來在看似「大筆一揮」,其實別人是長期艱苦訓練的結果,你沒經過系統的訓練,想上臺就來一段,那是在耍流氓。

所以,創作之前,好好用功坐冷板凳,用心臨帖吧。當然我們也提倡臨創結合,但那一定是臨帖到一定程度後的事情。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三、修養與讀書

書法在外人看起來之所以簡單,就因為他們沒讀過多少書,修養不夠,只會對著作品指指點點。甚至以醜為美,這種現象實在太普遍。

所以要學書法,不單要把字寫好,還要把心修好,把書讀好,深入探究,才能有所收穫,否則只能在門外晃蕩。

《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後》

四、見識與遊歷

俗語說,見多識廣。一個人無法理解他沒見過的東西。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內含豐富,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特別是歷朝歷代以來書法菱與碑帖眾多,你可不能只抱著《顏勤禮碑》說我學過書法寫得很好了,那會讓人笑話的。至少西安碑林總得去逛逛的吧。

蔡襄《暑熱帖》

五、表現與宣傳

最近常看到書法協會主席級別人物的醜聞,要麼貪汙,要麼賄選,要麼能力低下——,所以在根基還沒紮實時不要想著表現與宣傳這事,板凳先坐十年冷,然後再看看。

米芾《臨沂使君帖》

六、參展與獲獎

有了一定基礎,參展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手段,可以通過參展找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也可以與同道多交流學習,但對獲獎就不必太放在心上,文無第一,百花齊放,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張旭《古詩四帖》

七、作品與市場

參展了,獲獎了,或許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但這時要注意的是德需配位,不要急著做批發,還是要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寫字。市場是檢驗作品的唯一標準,有些人靠著別的名氣自己不會寫字,拿起筆了就到處提字,大把鈔票收入口袋,可是連簡繁體都還沒搞懂,常寫錯別字,鬧出大笑話來。

趙孟頫《吳興賦》

八、人際與社交

學習書法,有同道共修是好的,參加一些書法圈的活動也是好的,但別把這當名利場就好,否則會死得很難看。因為社交上雖然你好我好,但市場卻是殘酷的,大浪淘沙,只有好的東西才會留下來,其它的都是灰飛煙滅。

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書法要進階,先學古漢語
    掌握了古代漢語,它就能促使我們書法學習的進程更快一些,學習的範圍更寬廣一些,學習的興趣也更濃一些。打好了古漢語這個基礎,你會覺得學習書法也更有信心一些。而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掌握這個工具,那麼我們在書法學習的道路上,將會感到行進起來是比較費力的,因為你會覺得哪兒都弄不明白。很多需要自學理解消化的書法學習內容,由於古漢語不行,我們也就無法很好地去完成。
  • 青年書家魏波 | 學書感悟(廣西青年書法提名展)
    這些年裡我從沒放鬆過對專業的追求和學習,但由於天資有限、後知後覺,錯失了許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至今也沒做出像樣的成績來,但教學相長,也形成了自己的一點學書感悟或是書法觀,現寫出來以求教於方家。做學問必須要有老師,書法這門學問當然也不能例外。事實上,書法是一門傳承性很強的藝術,其筆法、字法、章法中的道理必須要有人點破才能明白,歷史上關於筆法就有蔡邕傳文姬,文姬傳鍾繇,鍾繇傳王羲之,羲之傳獻之,直至智永、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張彥遠、張旭、顏真卿、烏彤、懷素的故事。
  • 怎麼樣寫出書法的骨力?啟功:要不用力才行,很多人沒弄明白
    書法的骨力,一直都是評價書法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筆畫寫得精美,但整體看上去柔弱無骨,也不能稱得上是精品之作。那麼,怎麼樣寫出書法的骨力呢?啟功先生說:要不用力才行,很多人沒弄明白。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就會問了:不用力,怎麼體現骨力?
  • 書法秘笈:選帖要準確、臨帖要到位、練筆要持久、學書要變通
    現代的書法學習雖也離不開紮實的臨帖功夫,但生活節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劇增,即使專業學習也不可能下到古人的功夫。所以,書法學習中亟需省時、高效的臨帖方法。 選帖的準確與否,與學書者有很大關係。如果對一種帖有較濃厚的興趣,你臨帖的熱情就會高。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有篆、隸、行、草、楷諸體,又因各體風格迥異,使古今書帖如群星燦爛。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字帖就得下一番功夫,不僅要感興趣,還應因人而異,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有沒有發展。
  • 「文質彬彬」與「盡善盡美」——關於人格修養與書法藝術的關係
    「質」與「文」、「仁」與「禮」的關係,反映出孔子所推崇的君子的理想人格。關於「文質彬彬」在書法藝術中的體現,清代文藝理論家劉熙載指出,書法以「筆」為「質」,以「墨」為「文」,「文」不能離開「質」而單獨存在,脫離「質」的「文」是缺乏內涵的。劉熙載認為,藝術應該「尚實」,而不應「尚華」,「孤質非文,浮豔亦非文」。
  • 書法中「小篆」難學,是你沒掌握這些方法
    因此說,大篆和小篆井非指字形之大小,而是按時代劃分的,秦統一文字之後的叫作「小篆」,秦統一文字之前的篆書統稱「大篆」,它包括甲骨文、金文等。那我們怎樣學寫小篆呢,首先要識篆,而要識篆,就要有文字學知識,要掌握六書,並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六書」是關於漢字造字結構的基本理論。「六書」一名,最早見於《周禮》。
  • 書法入門為什麼要先學楷書,學楷書為什麼先要學顏體!
    可是現代人不明白,為什麼要非要學楷書呢,學隸書不行嗎?楷書是有隸書演變而來,再到小篆,再到大篆,再到甲骨文,再到古文字等等,如果這樣說的話,我們豈不應該從原始文字學起?純屬扯淡。漢隸同樣經歷了更漫長的時代,為中國書法開創了新的局面,特別是魏晉以來,隸書更有開放的一面,書法的線條更自由,結構也不再那麼拘謹。這和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把魏晉書法和當時的文人學士、文學作品、道家玄學等放到一起來看,就更加顯而易見。我們會得出結論,越是自由的時代,越容易產生一些強大的文藝作品。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隸書慢慢演變出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
  • 學書為樂—木木書法工作室線上課程招生
    的確,這些都是大家心目中關於書法的一張張「名片」。而在這些「名片」之外,書法,似乎是熟悉而又陌生的。 「熟悉」的是她和漢字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使用漢字記錄生活,以漢字為基礎的書法無疑是最「親民」的藝術形式。「陌生」的是我們常常面對一幅書法作品而不知如何欣賞,看著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而不知其涵義,筆在手中而一時想不起字的形態。
  • 硬筆書法與古碑之間的關係
    1.學書法碑帖的選擇碑帖選擇的好壞可否,直接影響學習書法的質量。在選帖前,第一你要弄清楚所學的書體,是楷書還是行書。普通學習鉛筆字和鋼筆字,選用小楷碑帖比較好(傳統方法是先學大後學小,由於書寫工具的不同,這種觀點應該糾正過來)。由於小楷碑帖的字的結體緊湊嚴謹,同鉛筆字鋼筆字的大小差不多,從視覺角度看更適合臨摹。2.學習書法要學會讀帖在學習碑帖中,讀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它是臨帖的前奏曲。
  • 米芾學書,告訴我們寫字不僅要觀其形,還要悟其神,更要心領神會
    ,而是千百年前被人們稱之為「米顛」的米芾,即使之前筆者所介紹的書壇領軍人物曹寶麟也是一生專攻米芾的當代傳統書家。米芾學書說到米芾,筆者自然不用多說,即使小學時我們也學過一篇關於米芾學書的文章,敘述了他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所以在私塾裡學書三年,其書法也不見有任何長進,後來恰逢一位趕考秀才路過村裡,於是他就去請教秀才怎樣才能練好一手好字?
  • 書法要想真進階,先把古漢語學好
    掌握了古代漢語,它就能促使我們書法學習的進程更快一些,學習的範圍更寬廣一些,學習的興趣也更濃一些。打好了古漢語這個基礎,你會覺得學習書法也更有信心一些。而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掌握這個工具,那麼我們在書法學習的道路上,將會感到行進起來是比較費力的,因為你會覺得哪兒都弄不明白。
  • 2020年,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學書之路,繼續前行!
    ,在這四個月裡面,學到了很多關於書法的知識。從開始的不會用中性筆,現在也能掌握一點點了;從開始的不懂書法只會寫字,到現在為止對書法這門傳統文化藝術,也略知一二了;從開始的筆畫亂寫亂塗,現在也比之前穩多了是;從開始沒有書友的「小強」,現在變成有了很多書友的「強哥」了。
  • 學習毛筆書法必須要知道的知識點
    書法在文化和藝術領域的偉大地位,我們這裡就不做討論了,這裡著重講一下在我們學習書法中,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點,以免在學習的道路上出現不必要的差錯。甚至,很多人學書一輩子,一直都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還是野路子!
  • 學書的感悟
    學書先學古人,從臨帖開始,學習古人的作書方法。臨習古帖,模仿古帖,一步一步的走出來,寫出自我。學書需要時間,要經過長期的練習,一步一步深入,而不是停留在一個點上。學書臨帖必須先讀貼,學現代人,模仿時人書法,這樣學,只會走彎路!
  • 學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都會有這個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臨帖?能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只有從思想方面理解了臨帖的重要性,才能起到由被動到主動的學習動力,學習書法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法則,我們只有通過臨帖才能掌握法則神韻。
  •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關於臨帖的問題都在這了
    一個網上的學生剛剛學習書法,覺得臨帖太痛苦了,不如自己寫著玩痛快,就問我關於臨帖的的問題,回答完他的問題,我總結了一下打了出來,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關於臨帖的問題都在這了。什麼是臨帖?臨帖其實就是模仿,一項技能你自己不會,想要學習它,就要先去模仿它,這是一種學習方法。就比如相聲有很多經典的老段子,初學相聲就要先從模仿這些開始。我們小時候寫作文,老師也讓模仿某作家的文章寫一段話,這和臨帖的道理是一樣的。
  • 初學書法,「臨」和「摹」的區別要先搞明白
    初學書法的朋友,在進行書法學習的時候,最常用的方法是:買枝筆,弄點紙,在找本唐代楷書法帖,或者歐陽詢,或者顏真卿,學習柳公權的都少,其他的更不用說了。這麼做當然你沒有錯,可關鍵是準備好了之後怎麼練的問題。怎麼練?當然是一遍又一遍地臨摹了,學習書法的都知道臨摹的重要性。
  • 讀《書法雅言》之「辯體」,辨析人心與書法的關係
    那麼心和書法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書法雅言》的這一篇《辯體》就辨析了人的心靈、人的秉性和書法之間的關係。;雄偉的人,其書法缺乏於從容和緩;委婉暢快的人,又缺乏端莊厚實;莊重厚重的人,又太鈍拙;風流華麗的人,又華而不實;迅捷活潑的人,似乎缺乏精深之妙;多弄纖巧的人,多有鬆散遲緩之態;爽健者,其書法涉及剽悍張狂的面貌;穩重成熟的人,其書法又欠缺新意奇趣。
  • 趙孟頫書法集字《唐詩》!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趙孟頫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何況《蘭亭集序》是王右軍滿意的書法。如果不停地學習,怎麼會擔心書法勝不過別人。」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 耑廬《學書日誌》摘抄
    餘鍾情書法久矣。齠齔之年,便喜弄翰。發蒙入學,吾父即以宋代邵雍之《山村詠懷》五言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書就楷書仿格,日課習書,不以為苦,樂此不疲。小學四年級,鄰村有解放軍部隊駐紮。春節慰問部隊,村上給軍隊送社火,學校承擔寫慰問信的任務。蒙師懷中先生垂愛,慰問信的內容和書寫任務,一概由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