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秘笈:選帖要準確、臨帖要到位、練筆要持久、學書要變通

2020-11-29 騰訊網

"筆禿千管,墨磨萬錠"是古代書家理想而有效的臨帖方法。現代的書法學習雖也離不開紮實的臨帖功夫,但生活節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劇增,即使專業學習也不可能下到古人的功夫。所以,書法學習中亟需省時、高效的臨帖方法。

首先,臨帖要到位!

選帖的準確與否,與學書者有很大關係。如果對一種帖有較濃厚的興趣,你臨帖的熱情就會高。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有篆、隸、行、草、楷諸體,又因各體風格迥異,使古今書帖如群星燦爛。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字帖就得下一番功夫,不僅要感興趣,還應因人而異,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有沒有發展。考慮所選的字帖與自己平時的書寫習慣、特別是與自己的鋼筆書寫習慣有沒有衝突,要儘量減少這種衝突。

其次,選帖要準確,即"擬之貴似"!

只有模仿的程度惟妙惟肖,逐漸消蝕掉自己先前的書寫習氣,書寫技巧才能逐步接近或達到原帖書家水平。在學書伊始,暫時不理解的"生吞活剝",也比偷懶式的"變通"更有意義。弘一法師的臨帖就是力求準確到位。他曾說:"朽人於寫字時,皆依西洋畫圖案之原則,竭力配置調和全紙面之形狀……。故朽人所寫之字應作一張圖案畫視之,斯可矣。"弘一法師若沒有早年酷似原帖的臨寫功夫,便不會有他晚年獨特的書法風格的形成。為此,學書者應力求對原帖臨準、臨像、臨到位,養成良好的臨帖習慣。每臨一帖,可按"讀-背-臨-校-改-記"六字繩之,其中校帖與改帖是寫到位的關鍵。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日畢萬字"已不可能。學書者還應樹立這樣一個信念:每臨習一遍要有一遍的收穫。臨寫前明確任務,臨寫後檢查效果。每次臨寫前要明確:這一遍臨習重點突破哪些難點,臨寫一遍後檢查哪些已得,哪些未得。已得的逐漸強化成書法技巧,變為書寫潛意識;未得的再次臨寫尋求解決。

再次,練筆要持久!

要耐得住寂寞,始終保持臨習的興趣,臨帖的功夫是準確性的積累。因為,一些技巧一時寫準確了,但不一定能掌握住,這就需要反覆臨寫來鞏固成果。大致說來,臨帖中常遇到如下分心處;或帖中一些高難度的筆畫一時難以寫像;或有某處數十日不合轍,學書如觸牆壁,仿佛全無進展;或受別人說法或隨流行書風影響,對所臨字帖的合理性產生懷疑;或好高騖遠,淺嘗輒止;或為世事所累、興趣轉移……。凡此種種主客觀原因,皆可使臨帖的信念降低,甚至半途而廢。因此,應做到:立志高遠、意志堅強,堅持到底,形成強化訓練的習慣,自我規定每天必寫的最少字數,無論何種原因決不間斷。長此以往,臨帖便會由"被迫"變成"自覺"。

最後,學書要變通!

學書者在臨帖一段時間或臨過幾本帖後,要不滿足於極似原帖,臨寫中要求與原帖有"不同"之處。臨習一帖相當一段時間後,可從以下途徑找變化:

一是先挑出帖中所有感興趣的"字",反覆臨寫尋找感覺,再把這種感覺放入原帖,以此改造所不喜歡"字"的寫法。

二是把原帖字放大寫或變小寫,通過改變筆法尋找改變。

三是改變原帖章法臨習如:把"空靈"的寫"茂密",反之亦可。在學過兩本以上字帖後,可通過"複合法"求變通,或看著甲帖臨乙帖;或把甲帖筆意與乙帖結構相結合;或以甲帖章法改造乙帖;或把甲帖中自認為不喜歡的筆畫,換成另一帖中運用熟練的筆畫,然後注意檢驗效果。

以上方法,在學帖的較高階段運用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對臨帖的深化,也是初級創作向高一級的過渡。

相關焦點

  • 書法乾貨——最有效的臨帖方法!
    選帖的準確與否,與學書者有很大關係。如果對一種帖有較濃厚的興趣,你臨帖的熱情就會高。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有篆、隸、行、草、楷諸體,又因各體風格迥異,使古今書帖如群星燦爛。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字帖就得下一番功夫,不僅要感興趣,還應因人而異,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有沒有發展。
  • 學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都會有這個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臨帖?能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只有從思想方面理解了臨帖的重要性,才能起到由被動到主動的學習動力,學習書法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法則,我們只有通過臨帖才能掌握法則神韻。
  • 學書法切忌盲目臨帖!這個步驟是臨帖之前必須要做的
    學書法首先要做的就是選帖和臨帖,但是許多人在拿到一本字帖的時候,迫不及待就開始臨寫,這樣是盲目的,也是事倍功半的。,首先要做的不是上手臨摹,而是要讀帖。,觀察就是讓我們仔細的觀看揣摩,看的是字帖的用筆,揣摩的是古人的書寫狀態,我們也可以把觀帖和臨帖這一步同時進行,可以從臨帖的每一個字,按照臨寫的順序進行觀察,讓我們觀察每一個細胞組成結構,每一個字的書寫方式,然後再進行觀察其中的筆畫,運筆,行筆的形式。
  • 如何選帖和臨帖呢?選帖和臨帖到底有多重要?不說你還真不知道
    無論是從練字的角度,還是從學習書法藝術的角度,均需得其要領。古往今來學習書法的目的,可以概括為8個字,選帖、用帖、養性、修身。此時要虛心多問,不可固執己見,又不可盲從。 2.多看 慎選 在決定購買之前,一定要儘量多看一些種類的字帖,以便有充分比較、鑑別。以免買後後悔或經濟上的浪費。 3.根據自己的性格、書寫程度去選帖 由於個人的審美趣向所致,對字帖常會有個人的偏好。一般來說,應選購自己喜愛的字帖,因為這樣可以激發自己的興趣,也易於練習。
  • 想要學會書法,要掌握哪些技能?
    對於初學書法而言,要弄通書法,簡直難乎其難。 保持自有定力,堅持自己正確的學書方法。如果點畫筆法不夠細膩、到位,結體的嚴謹性和筆勢的關係還不夠準確,但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臨帖加以糾正。只要方法對路,比起誤入歧途要好許多。
  • 臨帖到底要不要臨的一模一樣?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古往今來無論是才華橫溢還是學富五車,能成為大書家都必須繼承傳統,在其基礎上發展創新,而學習繼承的手段之一就是臨帖。那麼臨帖到底臨什麼,怎麼臨,臨的到底需不需要一模一樣,這始終是一個話題或者說是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持不同觀點,有人認為臨帖一定要臨的像,最好一模一樣才好,理由是學習就要不斷的接近,要麼學什麼。
  • 張坤山丨書法臨帖也要講究思辨方法
    現代人學書法和古人相比較,有不利的地方,也有有利的地方。不利的地方是書法的實用功能逐漸消退,藝術屬性凸顯出來,客觀上失去了很大一塊書法土壤。有利的地方是我們處在信息社會,能夠得到大量的書法資料,足夠提供我們學習借鑑。古代,好的碑帖都藏在皇宮密室、藏家箱櫃裡,世面上基本看不到,其學書的途徑主要靠師承傳授,如果老師好也就罷了,如果差一些的可能耽誤你一生。
  • 書法臨帖,要不要像?看看祝允明臨寫的王獻之行書《廿九日帖》
    「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曾說過:「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模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者所為耳。」大體意思就是說啊,學習書法,神採大於形似,如果單有點畫形態,而缺少精神頭的話,稱不上是好的書法。可是呢,很多朋友光記住了神採大於形似,在具體臨帖的過程中,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光去想著表現神採了,不怎麼看重形態上的相似程度。對於初學者來說,這麼想是很難學好書法的。蔡襄之所以強調神採,是因為人家的功力已經到了層次,我們呢,基礎都沒打好,又有什麼資本去談神採呢?就像明代王履說的那樣:「取意舍形,無所求意。失其形,意云何哉?」
  • 臨帖要堅守一家一碑一帖,要學會「舉一反十」甚至「舉一反百」
    很多有一定影響的名家,現在水平下滑得厲害,我想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視臨帖了,總感覺我現在已經形成我的風格,可以在當代書壇立足。其實不是這樣。中國書協舉辦臨帖展,完全可以讓這些重點書家、名家都來臨帖,要起一個帶頭作用。同時學術上跟進,讓專家學者對歷史上這些經典臨帖作一個科學的分析,看看究竟怎麼臨帖。
  • 書法零基礎也能入國展——毛國典傳授選帖臨帖「秘訣」
    隸書中堂 曹操《觀滄海》 5月13日上午,2019江西文化發展巡禮展「名家講堂」在省美術館開講,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毛國典,就如何選帖定位、如何臨帖、如何臨創結合他說,如果學習得法,書法零基礎者,也能在幾年內入國展。 選一本最喜歡的帖,給自己定好位 當今學書法的人很多。評價一個人書法水平高低,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入國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書法展覽的統稱)。因此,毛國典說:「我們學書法要與國展的要求、標準對接。要想入國展,就一定要學傳統,精臨歷代經典的書法碑帖。什麼是傳統?
  • 學好硬筆書法,怎樣選擇字帖和臨帖
    前面給大家講了學習硬筆書法怎樣選用書寫工具,也就是筆和紙的選擇,但是對於初學書法的童靴,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寫出自己好的書法作品或者怎樣才能使字看上去漂亮,下面分兩個部分給大家講一下選帖和臨帖的問題。選帖如何選擇一本好的範帖?
  • 書法之法: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階段,要先做到形似再追求神合
    與我同住一小區的老同事和老朋友賈兄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但他同我的審美情趣卻截然不同,他喜歡的是我堅決反對的「醜書」。昨天上午,他到我的書齋喝茶,見我又在板板正正的臨帖便大發高論,說「臨帖是書法的死路」、「要想使書法成為藝術而不是寫字,就得脫離字帖」。這當然同我的觀念相悖,於是我們二人一上午就圍繞這個話題直喝得那壺老茶寡淡無味也沒有爭論出個結果來。
  • 毛主席:書法臨帖也要有自己風格
    中國書畫郵 今天||毛主席:書法臨帖也要有自己風格臨帖是不是要照原帖寫?毛主席說:「當然,最初要照原帖寫,以後練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毛主席曾說:臨帖既要臨,要勤奮毛主席說:「第一要多看帖,第二要多練習,寫多了就熟了。」看帖時要注意什麼呢?
  • 學書法,一定要記住——選帖很重要
    學書法,選帖非常重要,甚至影響到你的書法前途。學書法的都知道,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但是怎麼選?成了初學者的難題。我的觀點是看你所處的學習階段,什麼階段就選什麼帖。這有個前提,如果你是初學者,我建議你還是先從楷書類的字帖選。
  • 學會董其昌的臨帖秘笈,你也能成為書法高手
    筆者略作歸納,大約有七:一、實臨:幾無遺恨所謂實臨,就是在臨帖時要求筆法、結構、章法等都儘量接近原帖,爭取最大程度的相似。這是我們學習書法最初採取的一種臨帖方式,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臨帖方法。董其昌也不例外,曾自信地表示他臨某帖「幾無遺恨」。他在回憶少時臨帖時說:「餘少時學虞書,忽於臨寫時得其用筆之訣,橫斜曲直,無不合者。」
  • 學習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學好書法唯一的辦法就是臨帖了。臨帖是書法的專業術語,臨的意思就是接近、像,比如在單詞「臨近」「面臨」裡臨就是這個意思,帖是古代書法家留下來的書法作品,是古代書法作品裡的經典,是經歷了時代和歷史檢驗的大師級的作品
  • 關於書法的這些關係,學書之前要先弄明白
    那麼學書法除了勤奮外,天分也是要有的。但這也分兩面來說,假如只是把書法當作業餘愛好,只要方法得當,那麼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在正確方法的指引下努力用功,還是可以寫出一手好字的,但可能會離專業書法藝術家有點遠了。因為書法真的包含太多東西,不進去,永遠不會知道。
  • 為什麼有人臨帖不多,但書法進步神速?一定要學會讀帖
    於是馬上拿出自己幾天前臨的帖,進行比照,發現自己原以為還寫得不錯的字,根本沒有一絲原帖的神採,差得太遠了!一下子就明白了,頓悟的感覺,也明白了老師曾說過的學書法往往會經歷眼高手低的階段的意思。這次,自己的進步,就是得益於這幾天的「讀帖」。分享自己的小故事給大家,是想說明為什麼要讀帖,分享自己對讀帖的體會。
  • 愛寫書法:初學書法,要學會選帖子
    初學書法的人,在選擇字帖上要慎重。1、按原跡或原拓影印的比如顏書《告身帖》、柳書《神策軍碑》《張猛龍碑》等。這類用原跡原拓影印的本子是最理想的本子。它不但保持了比較準確的結構、用筆風貌,而且還保持了原作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