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夫妻一方,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自己的子女,是否有效?

2021-01-12 半島晨報

最近,槐城律師在接待當事人繼承糾紛諮詢時,發現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

一對夫妻再婚後共同生活近 30 年,雙方婚前各自有子女,雙方婚後各自保管和使用自己的存款。男方在去世前將自己銀行存款全部贈與自己的三個孩子,現在男方去世,三個子女要求對女方名下一半的存款作為男方的遺產進行分割。

老人慾哭無淚,萬般無奈之下來到律所尋求幫助。現實生活中,老人對子女的"貼補"大多時候是沒有太大爭議的,但是一旦到了再婚家庭,就成了矛盾。那一方在未取得另一方的同意的情況下,私自將自己銀行帳戶的錢贈與子女是否有效呢?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在法院的審判實踐中已有定論。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則案例。

男方將再婚後房改取得的

房產贈與親生女兒

夏某玉與餘某昌系夫妻關係,雙方於 1995 年 1 月 25 日登記結婚,系再婚。餘某昌與餘某麗系父女關係。

1997 年 9 月 17 日,餘某昌通過房改政策以 10 萬元價格購得其婚前承租的單位公房一處,即本案訴爭房產。

2013 年 4 月 27 日,該房屋辦理產權證,登記所有權人為餘某昌一人。

2014 年 4 月 9 日,餘某昌與餘某麗籤訂《贈與合同》。餘某昌將上述訴爭房屋的 1% 份額贈與給餘某麗,並辦理產權變更手續,訴爭房屋所有權人變更為餘某昌、餘某麗,其中餘某昌佔該房產份額 99%、餘某麗佔該房產份額 1%。

2014 年 6 月 23 日,餘某昌與餘某麗再次籤訂《贈與合同》,餘某昌將本案訴爭房屋的 99% 份額贈與給餘某麗,並辦理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房屋所有權人為餘某麗,產權來源為贈與。

本案訴爭房屋過戶至餘某麗名下後,餘某麗(乙方)與第三人浦口建設公司(甲方)籤訂了《浦口區上河街地塊房屋收購補償協議》,上述協議籤訂後,餘某麗協助第三人將涉案房屋產權過戶至第三人名下,第三人支付餘某麗補償款。

2014 年 7 月,夏某玉在得知房屋被處置後,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訴爭房屋為夫妻共同財產,確認餘某昌對餘某麗贈與行為無效,餘某麗對其予以賠償。最終支持了夏某玉的訴訟請求。

女方申請法院確認

贈與合同無效獲支持

本案的爭議焦點主要有兩項。一是,本案訴爭房屋是否夫妻共同財產;二是,贈與行為是否有效。根據法院的判據依據及結果,可以總結出如下裁判規則:

首先,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 19 條規定,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後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雖然訴爭房屋系餘某昌婚前個人承租,但由於訴爭房屋系在雙方婚姻關係存續期間,通過房改政策購買所得,故訴爭房屋雖登記在餘某昌一人名下,但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其次,由於訴爭房屋系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依法享有平等的處理權,非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作重要處理決定,雙方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在未取得財產共有權人的同意,或事後追認的前提下,餘某昌擅自將訴爭房屋贈與餘某麗,雙方所籤的贈與合同屬於無權處分。且餘某麗作為餘某昌的女兒,對訴爭房屋的性質應當明知,餘某麗無償取得該房屋,並非屬於善意第三人,該贈與合同侵犯了夏某玉的財產權利,應屬無效。

律師建議

針對文章開頭提到的老人家諮詢的,再婚夫妻一方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他人的問題,律師結合法院審判實踐,提出如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對於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兩位老人雖然各自管理和使用各自手中的銀行存款,但是在未做特別的約定的情況下,這些存款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女方可以請求法院撤銷男方的贈與行為。

第二,對於一些年紀較長的再婚夫妻,雙方在財產上可能仍希望相對獨立,建議雙方對於財產的分配進行協商達成一定的共識,寫下書面字據,並在此基礎上分別訂立形式有效的遺囑。

最後,若是在離婚期間擅自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子女,依據《婚姻法》第 47 條相關法律規定,擅自處置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可被認定為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可以少分或不分。

來源:槐城律師

相關焦點

  • 夫妻一方擅自使用夫妻共同財產支付非婚生子女撫養費是否有效?
    法律索引:若要對「夫妻一方擅自用夫妻共同財產支付非婚生子女撫養費是否有效」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我們需要先了解有關生父母對非婚生子女的撫養義務以及夫妻共同財產處分原則的法律規定。一、生父母對未成年或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非婚生子女具有法定撫養義務。
  • 父母贈與房產給子女算夫妻共同財產
    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成年或者準備成婚的時候,給孩子準備一套房子,這樣方便孩子擁有自己的生活。許多父母會使用贈與的方式,將自己的房子贈與給孩子,那麼如何辦理房產贈與孩子的手續?三、父母贈與房產給子女算夫妻共同財產嗎1、父母贈與房產給子女算夫妻共同財產嗎?根據我國《婚姻法》第17條第(四)款規定,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
  • 再婚夫妻一方怎麼證明婚前財產,如何處理婚前財產?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加大了對於個人財產的保護力度,包括婚前個人財產的保護,婚前財產屬一方個人所有,在離婚時歸夫妻一方所有,那麼再婚夫妻一方怎麼證明婚前財產?網友諮詢:如何處理再婚一方的婚前財產?山西正麒陽律師事務所李勇律師解答:判斷是否屬於婚前財產的關鍵在於財產權的取得時間系在結婚之前。如果財產權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後才實際佔有該項財產,其性質屬於婚前個人財產。比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繼承,遺產在婚後才分割,該遺產雖然是婚後所實際得到,但其所有權在婚前就已經取得,所以應認定為一方婚前財產。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不因婚姻關係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 再婚夫妻財產分割的原則
    再婚也是有可能離婚的,此時夫妻就需要對財產進行分割。那麼再婚夫妻財產分割原則是什麼呢?  一、再婚夫妻財產分割原則是什麼  再婚財產分割時要遵循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進行:  1、照顧無過錯一方的原則。離婚不僅終止了婚姻關係,還涉及夫妻及子女等家庭成員的利益,在離婚財產分割時適用公平原則,一方面合理分割夫妻現有的共同財產;另一方面還應清算夫妻的經濟利益,在公平的前提下進行分割。  3、尊重當事人意願,財產約定先於法定的原則。
  • 夫妻共同財產的範圍包括哪些
    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除雙方約定有特別約定外,一般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由夫妻雙方共同處分,離婚時平均分配。那麼夫妻共同財產的範圍包括哪些?下面由法律快車的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夫妻共同財產的範圍包括哪些?
  • 這些,不都是夫妻共同財產
    比如,具有理財性質的分紅型保險和養老保險,該類保險在購買時,一般都是以夫妻一方名義作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後也以夫妻共同財產定期繳納保費,目的則是為了將家庭財產達到增值保值的效果。如果認定為個人財產,對另一方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將該類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 夫妻之間工資條算不算隱私?法定夫妻共同財產範圍有哪些
    6.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應當均等分割。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財產的來源等情況,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7.夫妻一方死亡,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夫妻共同財產的一半分歸另一方所有,其餘的財產為死者遺產,按照繼承法處理。
  • 女兒為得贈與財產起訴後媽,法院認定贈與合同合法有效
    父親與母親籤訂了一份《贈與房產協議》,將一家鋪面贈與女兒,因父親再婚後死亡,後媽不願意進行財產分割,女兒與後媽之間產生矛盾,為得到這部分贈與財產,女兒把後媽告上了法庭。為當初籤訂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原被告及其代理人在法庭上唇槍舌戰、針鋒相對。
  • 再婚後父親死亡,母親與兄妹將房產贈與,配偶另一方有份額嗎?
    甲與乙系再婚,再婚後甲父親因病死亡,留下一套125平方米的房產,甲母親與其他兄妹同意將父親留下的房產贈與甲,如果將父親房產過戶至甲名下,該套房產甲的配偶的份額嗎?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該條第四項前部分雖然規定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但是該項後部分出現了但書,即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除外的情形。該條中「繼承」,是指自然人死亡時,其法律規定範圍內的近親屬,按照死者生前所立有效遺囑或者法律的規定,依法取得死者所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的法律制度。
  • 夫妻財產「約定與贈與」到底有啥區別?注意這6個法律要點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當事人可以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約定歸屬,一方也可以將自己的財產贈與給另一方。由於夫妻關係非同於社會其它關係,有些人在二者關係上存在著許多誤區,因此,釐清二者的關係,有助於當事人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利。▌一、關於婚內財產約定的問題:所謂婚內財產約定是指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 普法| 「嫁妝」到底是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這條終於講清楚了!
    小李認為這50萬元的嫁妝,應當屬於夫妻共有財產,自己當然可以動用;小楊表示這錢是母親在自己和小李結婚登記之前給的,並非夫妻共同財產,丈夫小李並不能擅自使用。由此而起,雙方發生了爭執。要分情況討論~ ▲如果是在結婚登記前給的,那麼一般會被認定為是女方父母對於女方個人的贈與,屬於女方個人的婚前財產。根據《婚姻法》第18條第一項的規定,一方婚前的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 夫妻共同財產的範圍是什麼?哪些屬於個人財產?
    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
  • 再婚夫妻雙方財產如何分配與繼承?
    法妞網友諮詢:再婚夫妻雙方財產如何分配與繼承?黃學先律師解答:婚前財產屬於去世一方的遺產,而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在已故者沒有遺囑的前提下,配偶有權依法繼承已故者的婚前財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4條第1款明確規定:「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作為專門調整繼承關係的法律規範,第10條更是將配偶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婚前財產大多來源於父母贈予。
  • 夫妻口頭約定財產AA制冇得用,白紙黑字寫明白才有效
    夫妻財產AA制,男女雙方是初婚的,一般難以接受,但是男女一方再婚,或者雙方均再婚時,還是有很必要約定AA制。但是,許多人認為,只要夫妻雙方口頭約定了財產AA制就會有效,其實不然。
  • 再婚夫妻進行財產約定,離婚後能否得到補償
    2001年,馬先生單位分的房子響應房改政策,個人出錢可以買到自己名下。馬先生女兒私下跟馬先生說,這個房子如果現在買了,就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了,以後就不能完全由自己來繼承了。馬先生架不住女兒的幾次遊說,決定要與常女士籤訂夫妻財產約定。常女士覺得很傷心,結婚二十年了,自己還是沒有獲得馬先生女兒的認可,在關鍵的事上,還在防備自己。馬先生幾次三番折騰,如果常女士不肯籤,自己就跳樓,要麼就離婚。
  • 女方陪嫁的嫁妝,是不是夫妻共同財產?
    女方親屬陪送女方嫁妝的行為在法律上應認定為是贈與行為。陪嫁的錢和物品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還是要看該贈與行為發生在婚前還是婚後。在這裡強調一下,法律認定的結婚是男女雙方進行結婚登記,取得結婚證。在結婚登記前陪送的嫁妝應當認定為是女方的個人財產,在離婚時應當認定由女方所有。在結婚登記後陪送的嫁妝一般應認定為是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共同財產原則上夫妻均分。但雙方若有夫妻財產約定,對嫁妝做了特別規定,則應按照約定進行處理。夫妻對該嫁妝有特別的約定,那麼應依約定來認定財產的權利歸屬。
  • 再婚家庭的悲哀?贈與與遺囑之爭
    案情如下:父親在去世前將部分財產贈與與前妻所生的大兒子,隨後又通過律師立了遺囑將自己的遺產全部留給現任妻子及與現任妻子所生的二兒子。這種情況下,該父親的贈與行為是否有效?遺產部分又該如何處理?有板磚的,請輕拍~~~父親再婚後的財產贈與行為是否有效?言歸正傳,從問題入手,我們一般都會先分析:父親再婚後將財產贈與兒子的行為是否有效?首先,何謂「贈與」?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 網貸凍結金額怎麼解凍:離婚協議約定將財產給予子女的性質不是贈與不可撤銷
    、子女撫養、共同財產分割等內容的一攬子協議,其中將財產給予子女的約定性質上為利益第三人條款,而非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建立贈與合同關係,因此,負有給付義務的一方不得基于贈與合同關係行使任意撤銷權。 一、離婚協議中給予子女財產約定的性質 (一)並非在父母與之女之間形成贈與合同關係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據此,贈與合同形式上需要贈與雙方的意思表示,即贈與人作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的意思表示,受贈人作出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
  • 夫妻共同財產是否平分?2021年,夫妻離婚共同財產分割有新規
    受到了欺負,直接拿出《民法典》,總能找到維護自己權益的條款,身邊有本《民法典》,底氣十足。在《民法典》中,夫妻最關注的莫過於「婚姻家庭篇」了,其中增加的「離婚冷靜期」的規定引發關注,也有很多夫妻對離婚後的夫妻共同財產分配有困惑,不清楚在《民法典》的規定下應該如何分配財產,下面我就詳細講一講。
  • 再婚家庭提前安排好財產 選擇公證方式非常必要
    隨著老年人再婚情況的日益普遍,老年人再婚已經不再是個新鮮事。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財富的迅猛增長,再婚老人個人及婚後共同財產如何分配卻越來越成為家庭矛盾的焦點,一件件一樁樁的慘痛家庭財產糾紛案例告訴我們,如果再婚家庭對財產處理不慎,那麼帶來的不是相濡以沫的白頭偕老,而是無休止的家庭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