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出塞》王昌齡

2021-01-16 古詩詞文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裡長徵人未還」,「萬裡」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裡,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奇襲匈奴聖地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只是選取了徵戍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心世界。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劃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裡,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講解


  本詩被人們稱為:「唐朝七絕之首」。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徵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塞當作求取功名的一種出路。一些大都有邊塞生活經歷的知識分子,他們的詩歌以描寫邊塞生活為主要內容,這就形成了所謂「邊塞詩派」。 王昌齡是這個流派中的重要成員。

  詩從寫景入手。「秦時明月漢時關」,皓月當空,照耀著萬裡邊疆的關塞,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加以修飾,使意境更加高遠,把我們引到了遙遠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漢以來邊防戰爭連續不斷,一直持續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這是從時間上描寫邊塞的悠久。


  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自然聯想起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至死未歸的人們。「萬裡長徵人未還」,又從空間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這裡的「人」,既是指已經戰死的士卒,也指還在戍守不能回歸的士卒。「人未還」,一是說明邊防不鞏固,二是對士卒表示同情。這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因,後者是果。這是從秦到漢乃至於唐代,都沒有解決的大問題,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第三、四兩句就是詩人的回答。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直接抒發了邊防士卒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只要有衛青李廣那樣的名將,敵人的馬隊就不會度過陰山。這兩句寫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說:由於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徵人不還的局面。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只是選取了徵戍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心世界。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畫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裡,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首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鍊明快。

相關焦點

  • 王昌齡《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盛唐詩歌的星空之下,佳作迭出,星光熠熠,萬象爭輝。然而在這其中,有資格被評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卻只有鳳毛麟角的幾首詩,而王昌齡的《出塞(其一)》就是其中的一首,可謂是詩中的詩、七絕中的七絕了。
  • 唐詩鑑賞:王昌齡·出塞·其二
    出塞·其二 王昌齡 01 賞析 出塞·其二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 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 騮馬:黑鬣黑尾巴的紅馬,駿馬的一種
  • 王昌齡的一首《出塞》,為何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軸之作」?
    而今天想和大家談論的是被稱為「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的王昌齡。王昌齡被世人尊稱為「七絕聖手」,其詩句壯美,有著大氣磅礴的意蘊。在其詩中你會感到包羅萬千,王昌齡有一首《出塞》被明代詩人李攀龍評為唐詩七絕的壓軸之作,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一首詩為何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 王昌齡的《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而王昌齡、王之渙就是七言絕句的重要的開創性人物。 詩一直是伴隨音樂發展的。而七絕用在送別歌詠是非常合適的,短短四句,後味無窮,又不拖沓纏綿,所以七絕中的送別詩特別多。王昌齡自負「七絕聖手」,送別詩大概佔了他所有作品的四分之一,而盛唐七絕四百多首,王昌齡一個人就貢獻了七十多首,將近六分之一。他以一人之力,扛下盛唐七絕一角。
  • 未來講堂|王昌齡《出塞》 誦讀:田連元
    未來講堂|王昌齡《出塞》 誦讀:田連元 2020-10-3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出塞》:秦漢明月龍城將,唐詩七絕第一,縱酒長歌王昌齡
    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他的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前赴西北邊塞所作的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王昌齡的稱號不是「詩家夫子」而是「詩家天子」,畢竟兩個字那麼像。
  • 廈門硬筆華哥隸書作品賞析:王昌齡《出塞》是你喜歡的風格嗎?
    硬筆華哥隸書作品賞析-王昌齡《出塞》>廈門硬筆華哥隸書作品賞析:王昌齡《出塞》 是你喜歡的風格嗎?硬筆華哥隸書作品-書寫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視頻
  • 古詩詞賞析:王昌齡《出塞》
    王昌齡的《出塞》從千年以前、萬裡之外的明月、邊關切入,淡淡兩筆,勾勒出徵人、壯士的剪影,它所呈現的不僅是現實的圖景,也是歷史的畫面。
  • 《出塞》,唐詩中七絕的壓卷之作,出自著名王昌齡邊塞詩人之手
    今天,我推送的是第第15首古詩《出塞》。學古詩,重在積累,如果學有有餘力,就按照這3步來學,堅持下去,積少成多,會慢慢喜歡上古詩,對應的考題也不怯,反而成了加分項呢!★聊體裁《出塞》是一首七言絕句,而且是唐詩中最好的七絕,被稱為七絕的壓卷之作。前邊,通過這個簡單的思維導圖來複習好好幾詩律詩和絕句,大家應該都能區分七律、五律、七絕和絕了。
  •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詞文本從《唐詩鑑賞辭典》
  • 幼兒學唐詩之名詩欣賞:出塞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名詩欣賞:出塞 2013-02-05 16:57 來源:網際網路
  • 唐詩三百首 | 34王昌齡《塞上曲·其一》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賞析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 田英章硬筆書法集字王昌齡《出塞》一首
    吳玉生硬筆書法集王昌齡詩《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重點注釋①出塞:古代樂府中的一種軍歌。塞,指邊境上險要的地方。②關,關塞。③但使:只要。④龍城:地名,又稱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ロ一帶。⑤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漢武帝時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戰,匈奴稱他為「飛將軍」。⑥不教:不讓,不使。⑦胡馬:胡人的兵馬。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通稱。⑧度陰山:度,越過。陰山,指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
  • 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這首《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
    前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前言關于格律詩與樂府詩的問題,以前寫過類似的文章 。一、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王昌齡的《出塞》兩首,都是七言的絕句,不過這兩首有區別,第一首是近體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周慧珺 行書王昌齡《出塞》欣賞
    周慧珺行書 王昌齡《出塞》周慧珺行書 王昌齡《出塞》周慧珺行書 王昌齡《出塞》>周慧珺行書 王昌齡《出塞》《出塞》唐 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裡長徵人未還。
  • 唐詩中最好的七絕,王昌齡代表作,3步學第15首古詩《出塞》,
    今天,我推送的是第第15首古詩《出塞★聊體裁 《出塞》是一首七言絕句,而且是唐詩中最好的七絕,被稱為七絕的壓卷之作。詩人王昌齡★溫故知新第1首學的詩《從軍行》,也是王昌齡的代表作,把這兩首詩對比一下,感受一下王昌齡在邊塞詩的高超造詣。背過的古詩很容易一下子就忘了,要多複習,學新詩時,聯繫之前學過的古詩對比著學,這是鞏固的一種好方法。
  • 王昌齡的《出塞》,是樂府詩還是七絕?
    有朋友問: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什麼是樂府詩?樂府是古代音樂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為什麼朝廷會專門設置一個音樂機關來管理詩歌和音樂?是不是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廣電總局?
  • 「七絕聖手」王昌齡《出塞》被譽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明明是自己懷念兄弟,卻偏要從兄弟那一方來寫,更顯出他的思鄉之切。王昌齡這首詩,和王維那首詩,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王昌齡尤其擅長七絕,所以獲得了「七絕聖手」的稱號。七絕聖手,多麼響亮的名號。由此可見,他的七絕在唐詩中有多麼的牛。
  • 唐人絕句的4首壓卷之作,每一首都能與王昌齡的《出塞》一爭高下
    詩歌評論家們各有各的看法,一般都認為成就最高的是李白,其次是王昌齡。王昌齡詩歌的總體成就比不上李白、杜甫,但七絕的藝術成就卻非常高,有「七絕聖手」的稱號,最著名的是經典邊塞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一首七絕被贊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 王昌齡《出塞》深度解讀!
    《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題解】詩, 唐·王昌齡作。王昌齡系唐代七絕聖手,而其「蓋言師勞力竭, 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 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息」的《出塞》(其一) 則被明代詩人李攀龍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詩一開篇就寫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裡長徵人未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