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習社 |
格物
清 紅木靈芝花卉紋百靈臺一桌四凳
在中國的語境中,圓,是天圓地方,是花好月圓。處世為方,處家為圓。尤以居所之處,以圓為伴。
明代時,圓桌還很少見,多是以月牙桌拼起來的圓桌;及至清代,圓桌開始流行起來。
像《紅樓夢》中,再如何講究尊卑的人,在過中秋都是用的圓桌圓凳,取意團圓。
清人繪 是一是二圖軸 紙本設色
圓桌亦是為宮廷所喜。
在這張有名的《是一是二圖》裡,畫面右側便是一張獨腿葵花式圓挺桌。由於是畫中器物,具體材質不詳,但足可見其圓面、單腿的制式。
也正是因為其上放置的諸多珍寶,被傳為古代皇帝喜歡把寶物放在圓桌觀賞,且百寶有靈,因此喚其百靈臺;也有另一種說法是這種造型是模仿百靈鳥鳥籠中供百靈鳥休息鳴叫的圓形臺面而成,故別稱「百靈檯」。
其實,這種造型在雍正朝就有了,還可能是雍正本人發明的新樣式。
在雍正八年《養心殿造辦處活計檔·漆作》裡記載:「(雍正八年)十月三十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奉旨:爾照年希堯進來的番花獨挺座方面桌,或黑漆或紅漆的做一張。桌面不必做方的,做圓的,座子中腰安轉軸,要推得轉。欽此。」
雍正 紫檀紅漆彩繪描金螭龍花卉紋葵花形圓轉桌
像這張雍正朝的轉桌工藝繁複,桌面為十二瓣葵花形,花瓣分為大小兩種,彼此相間,6個大花瓣是抽屜,小花瓣是固定的。
葵花形面板上攢框鑲板心,以紅漆為地,繪有寶花,彩雲、金龍。冰盤沿上是浮雕的卷草紋,花牙上雕螭龍紋為飾。
下承如意雲頭圓束腰式須彌座,中腰為寶瓶形蓮花紋挺柱,柱頂為轉軸,柱頂與底輔以螭龍站牙,線條秀美,底座也是葵花式,外沿有描金彩繪,更顯皇家富貴。
雖然不確定雍正八年所制的到底是不是它,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件桌子是雍正本朝的,而且特別受乾隆喜歡,在《是一是二圖》中每次都會畫它。
與之相比,另一張紫檀波羅漆卷草紋圓轉桌則更顯簡素。在乾隆十八年的時候,九江海關唐英還進了紫檀波羅漆圓桌兩件。
兩代天子的慧眼點撥之下,百靈臺也成為了一派獨特的宮廷賞玩類家具。而在以皇家所好為風尚的官宦士紳中,也開始興起使用這樣的圓桌。
介祉堂內的紅木鑲大理石面圓桌
與八張紅木鑲大理石扇式凳
由於它還可以與和圓凳或座墩組成一組,使用的時候組裝起來,不用了就拆開存放,作為一種實用效果強大的活動性家具,成套的圓桌圓凳更是日漸風靡於社會各層。
▽
研習君為你推薦
清代 紅木花卉紋百靈臺
一桌四凳
大料精工 成套難得
此套一桌四凳,均是以紅木為材製成,木色沉靜,華貴內斂,歷經歲月打磨,包漿自然潤澤,品相完整。
桌凳成套,風格協調且所用木料色紋均一,足見選料的用心考究,避免以木料差異而喪失其統一性。
圓桌用料厚實,以弧形圓材攢框鑲嵌面板製成,榫卯嚴密,桌面光潔平整;適當留有的伸縮縫則很好的考慮了木性的縮漲。
邊抹素混面,打磨仔細,觸碰圓融,其下接浮雕花卉紋牙板;對稱的蘭花紋飾,雕刻細膩,花瓣脈絡、葉片翻轉栩栩如生,連綿環繞,精美絕倫。幾筆之間可見匠人的雕刻功底。
圓桌面下正中裝六邊形柱式獨腿,中部安光素仿雙層式樣的轉軸,將其分為上下兩節:上節立體圓雕四個靈芝紋花牙,伸展支撐桌面,下節則三個靈芝紋花牙與三個旋紋站牙相間,共同抵夾中心的稜柱,為圓桌提供足夠的支撐力。
下部腳塵處,則同樣以攢框鑲嵌扇形絛環板的方式,其內鏤雕雕千姿百態的花卉紋。
腿足之間,工不厭細,雕不厭精,從光素與雕飾的比例即可看出繁簡適當,有張有弛;既不是一味的堆砌雕飾而成繁縟,也不是全然求簡素而失之於簡陋。
這種把握拿捏的功力才是最為難得。
圓凳同樣以弧材攢框鑲座面,但稍有變化,作落堂踩鼓式樣。素混面下設高束腰,下有託腮。
牙板正中則以簡潔回紋裝飾,腿足以插肩榫與凳面連接。三彎腿踩珠而落,捲曲利落明快,腿足間以短橫棖攢冰裂紋,增添穩固性的同時,也帶來審美上的清新體驗。
整套桌凳造型精美,色澤古雅,無論是從用料還是做工上來說,都是成套圓桌之中的上上之品。擺放家中可使室內生輝,既具有整體美感又有收藏價值。
- END -
讓最好的家具傳承有序
明清家具研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