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

2020-12-20 於今在思想


作為中國文化之母,《周易》是一部偉大的經典。

《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易經》是算卦書,《易傳》是哲學書。

周,第一個意思是周代,或周人、周民族。《周易》是周人的作品。第二個意思是周遍,或說周到、周密、周全。就是說《周易》講的事情無所不包,嚴絲合縫,非常全面。第三個意思叫做周轉,即周而復始。就是說《周易》講世界宇宙的原理,從一個起點出發,講了一圈後,又回到這個起點,一切從頭開始。

周人、周遍、周而復始,這就是「周」字的三個意思。

易,也有三個意思:

第一,簡易。非常簡約,也很平實,還很容易。《易經》的內容,只有六十四個符號,比如乾卦、坤卦。再就是這六十四個符號的名稱和解釋,分別叫卦名、卦辭和爻辭,確實簡易。簡約平易,是《周易》主張的風格和提倡的精神。


第二,變易。易,就是變。易這個字,它的起源也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認為上面是一個日,下面是一個月,日月為易。白天太陽,晚上月亮,走了太陽,來了月亮。第二種,蜥蜴,即變色龍。蜥蜴會變顏色,易就是蜥蜴,所以也是變。第三種解釋,就是倒水。甲骨文的「易」,最早是兩隻手抓住一個杯子,把這個杯子裡的水倒到另一個杯子裡去,也是變。或說,易位。總之,日月、蜥蜴、倒水,意思都是變。


易既然是變,那麼,《易經》就是關於變易的真理。

第三個意思,不易。不易不是不容易,是不變。也就是說,易是變,同時又是不變。這也是中國古文字的一個特點,往往同一個字,代表著正反兩個方面的意思。比方說「亂」(亂),在上古就同時是「治」。

周武王伐紂發表演說,「受(紂王)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這個「亂臣」,就是「治臣」,不是「亂臣賊子」。此話話意思是說殷紂王人很多,但不跟他一條心;我雖然只有十個人,卻都能治理國家,而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際上,治理的「治」,本來是「亂」(亂)這個字,這個字(亂)的本義也是「治」。

「亂」的字形,是上面一隻手(爪),下面又一隻手(又),中間是絲。絲容易「亂」,所以必須用一隻手在上面抓著,又一隻手在下面託著,才有可能「理順」。理順就是「治」,不順就是「亂」。所以,亂,本義首先是「治」,其次才是「亂」。現在我們寫的治國的「治」,原本是治水的「治」。治絲的治,治國的治,都是」亂「。

後來,大家覺得治和亂都用一個字,也太亂了,這才用治水之「治」代替理絲之「亂」(治)。治就是亂,亂就是治。沒有亂就沒有治,沒有治也沒有亂,這就是中國文字表現出的辯證法。

同樣,易,就是變,也是不變。沒有變,就沒有不變;沒有不變,也沒有變。

「易」,到底是變還是不變呢?這一點,《周易》的思想非常明確。《周易》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有變有不變,也變也不變。

什麼變,什麼不變呢?

事情變,現象變。事物和現象背後的規律不變。也就是說,變化的是現象,不變的是規律。而且,現象不斷變化,也是規律。因此,我們這個世界,永遠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變是不變的。變化的規律(怎樣變),也是不變的。

變(易)既然是不變(不易)的,那它就是可以認識、可以掌握的。

《周易》講的就是變化之道。事情是發展的,變化的,這裡面有一個規律存在。周易給我們提供一種分析方法,幫助我們知曉事物變化的法則,總結出應對不同變化的態度和對策。

相比小商小販小生意人,《周易》為企業家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思想支持。經商有不變,仁德不變,義利不變,這是中國企業家的靈魂。

經商又有變,思維要因時而宜。窮則變,變則通,通則富。適當的及時的改變會讓你永遠挺立潮頭。

所以,有志於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功的人士,都有必要從「易」法則尋找終極答案,這會讓我們在商場,在人際交往方面,避繁就簡,少犯錯誤,把握真諦。


「易」有變,稱為變易。有不變,稱為不易。有變化的形式,稱為簡易。變易就是變化,不易就是變化中也有不變的規律,而簡易是變化表現的形式。

什麼是變化的?是市場的表象,它一直在變。股價,房價,油價,車價,一切的能源和商品物價,這些一直在變。物價的變化導致交易的變化,人們有盈有虧,有利有損。

什麼是不變的?市場變化所遵循的那個規律,它一直不變。

認識了《周易》的「易」,也就讀懂了中國歷史和中國社會,就找到了一個最樸實有效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法。「易」法則直達人生本質,囊括世間萬物。最高明的商人和成功者,都是在按照「易」法則做人做事,比如古時範蠡,白圭,胡雪巖,還有現代的企業家。

高明的企業家、投資者,市場低迷的時候不會失去信心,因為《周易》講:物極必反。到了底,必會反彈。市場興旺的時候也不要盲目樂觀,還有句話「盛極而衰」。一件事物盛到了極點,肯定就有一個衰落的過程。

股市也是此理。它始終以一種螺旋狀的軌跡向前發展。有波峰,有谷底,有漲有跌,但沿著一根主線成長。這根主線是市場價值,市場規律,它是不變的,同時也是不停地在發展。

所以巴菲特才說,短期看,一隻股票的價格是有可能下跌。但長期看,在三五年甚至十年內,它的價值必然是上漲。

所以@董藩 才說,短期看,中國的房價波動劇烈,很多大城市都在下跌,縮水,房子會賠。房價下跌,其實是去泡沫,但是在未來的三五年內,它的價格一定會高過你今天的買入價—— 至少賺四千萬。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有三樣東西永遠不會貶值,一是房子,二是糧食,三是黃金。幾千年來,一直是如此,道理很簡單,這是關乎生存和發展的三種物質。

看清什麼是變,什麼是不變,在機遇和陷井面前,就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相關焦點

  • 非常霸氣的句子,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
    3.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所謂以不變應萬變,其實是對善良的人們一種欺騙4.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戰勝恐懼後迎來的是某種安全有益的東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懼,也會增強你對創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開恐懼,它們會象瘋狗一樣對我們窮追不捨。此時,最可怕的莫過於雙眼一閉假裝它們不存在。
  •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我們一直在變——《誰動了我的奶酪》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我們一直在變。我們活在這個世上,要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即便是我們最熟悉的東西,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在這本書中,奶酪代表著我們想要的東西,能夠帶給我們幸福的事物。在我們得到這些東西時,我們要留心,給予我們幸福的,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改變,或者消失。我們很難去阻止事物的變化,我們能做的,只有去適應它。
  • 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這世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存在,而正是因為這份孤獨,讓你我彼此心靈相通,彼此感同身受。孤獨讓人懂得了理解,更讓人懂得了珍惜。唯一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孤獨不孤獨!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
  • 大王椰經銷商「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改變」
    林建偉深知「世上唯有變化才是永恆的」,發展階段總會在不斷更新當中,不改變便跟不上時代步伐,就會被市場所淘汰,所以他始終緊密關注市場形勢,把握行業尖端發展方向,並抓住最佳時機進行轉型升級。  「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它的視野總是不斷變化的。」
  • 從恆卦看人生中的變與不變
    人生中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這是個大家都知道和深有體悟的道理。「一個人不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流。」我們每天在日常感覺不變的事物有很多。每日的白天和黑夜,白天,早晨起床,洗漱,吃早餐,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吃飯,洗漱,睡覺,日復一日。
  • 1949-2019新舊對比 看上海的變與不變
    70年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畫面中的許多地方已經完全變了樣。同時在這些畫面裡我們也發現了許多熟悉的印記,許多東西似乎從未改變過,它們保留了這座城市的文化和發展的脈絡。我們的上海就是在這種保留歷史的過程中不斷的發展變化進步的。
  • 變與不變
    工作崗位雖然變了,但不變的是我對郵政工作的熱忱,「情系萬家,信達天下」這句話在這裡體現得更加深刻。     郵電分營後,郵政在發展上面臨著諸多困難,郵政員工也處於困惑與迷茫之中,傳統的郵政業務和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郵政持續發展要求,急需尋找新的發展重點。
  • 孫悟空有七十二變,什麼都能變變變,但他為何不變這兩種東西?
    在西遊記裡,孫悟空有七十二變,並不意味著《七十二種變化》,孫悟空只能變七十二種,而是泛指變化的藝術。事實上,不只有72種可以變,他看到的一切都會變。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孫悟空的七十二變能夠改變一切,改變許多事情,但他卻堅定地保持不變兩種東西。為什麼會這樣?這兩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在原著隱霧山地區,豹子精想吃唐僧肉,但他害怕孫悟空等三兄弟會把唐僧帶走,用假頭欺騙三兄弟,使他們誤以為他死了,解散了隊伍。
  • 陳旭麓:變與不變的哲學
    它把中國的出路寄托在因勢以變之中,其鋒芒已經觸動了靈光圈裡的「成法」。無疑,這已經不止近代化一小步了。隨之而來的,是變與不變的矛盾空前激化,發展為一場帶血的鬥爭。 一、變的哲學 變與不變,是對時代推來的問題作出的兩種相反回答。
  • 《易經》簡介(三)變與不變
    易有三義,第一個就是簡易,第二個叫變易,第三個叫不易,這是一般的說法。 簡易,就是你不要把這個東西搞得太複雜。教小孩懂《易經》從筷子開始,你看兩個筷子一陰一陽,合起來就是一個太極。用筷子的時候,一個不動一個動,馬上就夾到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筷子的功能是什麼?夾得起來我就夾,夾不起來就用叉的。
  •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創新才是生命源泉
    ■策劃:林波 統籌:駱智冕 執行: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
  • 春節三種代表「吉祥物」的變與不變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三種吉祥物既有不變的傳承,也有變化的新意。  春聯:「吉言」寓意不變,形式和內容在變  春聯又稱「對聯」,最初是一種避邪的東西,後來與文學、書法對接,成為春節期間家家院門、屋門必貼之物,表達喜慶吉祥。鄭一民說,中國人喜歡紅色,到處貼滿用紅紙寫的春聯,也是用吉言教育後人。
  • 「畫虎村」的變與不變
    畫作越變越精彩  走進「畫虎村」唯一一名女「虎王」王春麗的畫院,已過正午,可畫院裡依然忙碌,7名來自廣東、遼寧等地的學生正在她的指導下認真作畫  變的是意識,不變的是精神  從「騎著老虎奔小康」到「扛起招牌闖市場」,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到
  • 《易經》智慧:簡易、變易、不易、三種人生境界
    《周易》有「三易」,就是簡易、變易和不易;也可稱為三大原則,可以說包含了中華文化的全部智慧。簡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複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慧達到,就可以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就是道,道也是簡單的,所謂「大道至簡」。《易經》告訴我們,宇宙間萬物並存,各式各樣,千姿百態,五彩繽紛。
  • 硯邊的變與不變
    「就是隨便聊聊天,您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沒關係的。」再次見到夏湘平老,我換了一種方式,省卻了冗餘的客套,「拔除」了交流的圍欄。一如往常,夏老露出謙和的微笑:「我真是沒做準備,不知道說什麼好……」「從宏觀的視角來看,中國書法史就是一部不斷『求變』的歷史。」看來夏老的思考與實踐並非無源之水,與書法史的發展有著密切關聯。既然以「變」作為目的,對古人、對經典的臨習,其實都是前期準備,「追摹經典,能解決技術層面的問題,卻達不到藝術的層面。書寫意在書『藝』,實為書『情』,是要有藝趣和情趣的,不能『寄人籬下』;時空變幻,今人與古人的心境不盡相同」。
  • 世界是「變」和「不變」的統一
    以下例證說明東方文化中「變」是世界最深刻的本質:1)作為中國文化最重要根源之一的《易經》本質上就是對「世界最深刻本質就是『變』」這個思想的系統闡述。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道德經》---的一個核心思想是:「無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萬 物 之 母 。」那種對終極存在的模糊感、不可把握感,表達了老子對「清晰不變的終極存在」的根本懷疑和否定。
  • 變與不變中的哲學追問
    ■ 辛鳴  萬物皆變,  關於變,有兩個側面的內涵,一個側面:變是必然的,不變是不可能的;第二個側面:變是必須的,不變就不可能存在。但具體到某一個有特定內涵或質的規定性的客體來說,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變中必須有不變,必須有相對的穩定性,特定階段變化中的質的規定性是不能變的。如果把不能變的給變了,就會喪失根本。
  • 中國畫的變、不變、怎麼變
    原標題:中國畫的變、不變、怎麼變 陸儼少課徒稿 20世紀以來,在中西繪畫並存的歷史條件下,不同取向的畫家,不管是要更多的融合西法,還是要將傳統出新,在吸收融合西方畫法之長上,幾乎沒有任何爭議,但是,重視中國畫民族文化價值和獨特語言方式的有識之士卻主張「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即中國畫可以吸收西畫元素為己有,但必須體現民族本色,潘天壽就是「拉開距離說」的代表。針對此種情況,黃賓虹曾指出:「變易人間閱滄海,不變民族性特殊。」
  • 琉璃:人心會變,妖心會懷疑,唯一不變的只剩下副宮主的事業心了
    人心會變,妖心會懷疑,《琉璃》劇中唯一不變的,貌似也就是副宮主的事業心了!由成毅、袁冰妍主演的《琉璃》已經開啟了超前點播,劇情走向了最高潮,離澤宮所有人被暴露,被發現全是是妖,璇璣和司鳳終究還是走向了對立面。
  • 我還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靈魂
    前段時間我在抖音上看到譚維維翻唱的一首特別火的歌《晚婚》,其實歌火無非就是別人的歌,述說著自己的痛苦經歷,譚維維在演唱中頭披著婚紗,深情演繹了對"催婚"的反抗,她的這一行為真實反映了大部分女性在被催婚時的無可奈何.我特別喜歡裡面的幾句歌詞:情讓人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