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首謎語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謎底卻千年沒人猜得出

2021-01-14 解憂文史

作為唐代詩壇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應是過於低調了。提起李白,我們會將鴻鶱鳳立、酣暢淋漓、驚天地泣鬼神等一眾華麗的成語拋過去;提起杜甫,那怎麼也是感民間疾苦、挽大廈將傾的暮雲春樹,其沉鬱頓挫的詩風吹冷了千年的孤獨。可一旦提起白居易,人們往往回憶起的卻是語言平易通俗,甚至是俚俗。

「老嫗解詩」的典故流傳開來,到了宋代蘇軾都不忘這茬兒,寫下:「元輕白俗,郊寒島瘦。」元稹輕佻,白居易俚俗,孟郊清寒,賈島瘦峻。看來白居易寫詩很「俗」這件事兒,在人們心中是輕易抹不去了。然而,這對於詩魔而言,是極不公平的。

樂天的詩還有另一重大特色,那就是寫實,畢竟現實主義不是白吹的,出自他筆下的人物皆獨具個性,極具典型性。當然,這也與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悲鬱格格不入,成為評判白詩之俗的依據。同時擁有通俗、實在兩大特點,白居易還能寫出朦朧縹緲的詩歌嗎?

必須能。樂天還有一個稱號「詩王」,王者,便能駕馭各種類型的創作風格。在流傳下來的三千多首白詩之中,就有一首極為獨特的謎語詩,它兼具上述兩種特點,卻與其餘作品大相逕庭,所呈現出的意境非常之唯美,卻讓讀者像摸不著頭腦的丈二和尚一樣,不解其意,更不知其所以然。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這是一首經典的謎語詩,開篇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至今都廣為傳播。著名導演高希希曾以此為名拍過電視劇,還有多位歌手以此為歌名出過曲子,可見其流傳度之廣。這首詩沒什麼生僻字,也沒什麼難以解讀的手法,字面意思都明白,可就是搞不懂意象所指,千百年來難倒無數人。

白居易不具體交代所指,而只留下一股少有的「朦朧味兒」給讀者想像,這在白詩中的確是一個特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的令人不解之處。首先,以首句為題目,相當於無題,這是第一個點。

其次,「花非花,霧非霧」的正確解讀方式應是:花,非花;霧,非霧。與我們正常的描述手法不同,白居易採用先肯定再否定的方式,先講這種事物像花像霧,但與之又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更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

雖然這是兩個否定句,但同時也是兩個極為精巧的比喻。蘇軾曾仿照寫下「似花還似非花」的句子,在否定它不是花的前提下,卻早已肯定了它像花。白居易本意也是如此。

「夜半來,天明去」,咦,只在晚上來,莫不是說的夢?夢虛幻迷離,說它像花像霧也沒不妥。但下一句「來如春夢幾多時」就否定了這個謎底,因為「夢」本身也是比喻的一種。春夢短,它來得無聲無息又快捷,它離開得也是迅速而悄無蹤跡,像朝雲一般倏忽消散,無處尋覓。

這種連續使用比喻的手法叫做博喻,看似是給出了更多線索,但實際上像的東西多了,卻令人更難猜測。有人說,這是對人生易逝的感嘆,時光便是如此,雖極度美妙,但無情流逝;有人說,這是對美好愛情的追憶,愛情似花似霧,來去無蹤,讓人難以把捏。

有人說,白居易是在歌詠一位美妓,如花美麗,如霧迷離,她只在夜晚來,天明即離去,給人春夢了無痕的感覺,離開後又讓人過分感傷。但這些終歸只是猜測,沒有十足的證據,至於這首詩所寫究竟何物,或許唯有樂天知。

相關焦點

  • 這首謎語詩開篇就是千古佳句,謎底卻無人知曉
    白居易的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用詞通俗、直白易懂。據說,白居易每一首詩,都會讀給不識字的老嫗,如果老嫗能夠聽懂的話,那麼才算成功的詩,如果老嫗聽不懂,白居易就會改詩,一直改到老嫗能夠聽懂為止。可是,如此注重詩詞通俗易懂的白居易,卻寫了一首謎底至今無人知曉的謎語詩。
  • 三首著名的謎語詩,題目就是謎底,僅有一字,千年來讓人傷透腦筋
    謎語詩,顧名思義,即是以詩歌內容作謎面,以詩意作謎底,引讀者去思去猜。正因為詩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與象徵性,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所以,以詩作謎,更有韻味。《A》唐·王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 白居易最豁達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看破貧富值得一讀再讀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一座高峰,出現了很多名傳千古的大詩人,瀟灑飄逸如「詩仙」李白,沉鬱如「詩聖」杜甫,別具禪理如「詩佛」王維等。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另外一個詩人和他的一首七言,他就是「詩魔」白居易,可能很多朋友都很好奇,為什麼白居易會被稱為「詩魔」呢?
  • 一首如同謎語的小詩,趣味盎然,讀過之後讓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只有二十個字,卻如同一個精心編制的謎語。詩人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引導讀者們探尋謎底,當人們讀完全詩立刻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柳絮》既是詩題,也是謎語的謎底。薛濤「二月楊花輕復微」說的就是柳絮這種特有的性狀,然而,薛濤只說了楊花的輕,卻沒有說明為什麼輕。雍裕之從風的角度入手,分別描寫了柳絮在「無風」和「有風」時兩種不同的狀態,只用了十個字,既寫出了柳絮輕靈的特徵,又交代了柳絮輕的原因,讓讀者不得不佩服詩人細緻的觀察力。這種巧妙的構思成功的營造了謎語一樣的意境,引導讀者展開思索,繼續探尋謎底。
  • 賀知章的一首謎語詩,謎底人人皆知,背後深意卻少有人知!
    詩謎是謎語的一種,通常以詩為謎面,以題為謎底。如白居易的「烏鳶爭食雀爭窠,獨立池邊風雪多。盡日踏冰翹一足,不鳴不動意如何」,謎底是「鶴」;蘇軾的「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待到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謎底是「橄欖」;于謙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 李商隱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李白的標籤是浪漫,杜甫的標籤是沉鬱,白居易的標籤是通熟易懂,王維的標籤是空靈,李賀的標籤是奇絕,而到了李商隱身上,卻被掛上了一個「情聖」之名。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商隱的另一首絕美情詩,詩名《無題四首。其一》。這是李商隱最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更是神來之筆,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無題四首。
  • 最有意思的謎語詩,精巧有趣,你能猜到謎底嗎?
    謎語詩,就是以詩的形式作為謎面的謎語。謎底指人或物或字。一起來猜猜,看你能猜對幾個呢?王安石看後頻頻點頭,但又在模型的後花園牆壁正中處題了首詩:倚闌幹柬君去也,霎時間紅日西沉;燈閃閃人兒不見,悶悠悠少個知心。老木匠思討片刻,恍然大悟,立即修改了模型。王安石再看,果然更加滿意。原來這是一首謎語詩,每句的謎底都是「門」字。意思是請老木匠在後花園加個門。
  • 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起來讓人唇齒留香
    說起唐詩宋詞,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無非是一些文學大咖,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賀、蘇軾、李清照等人,他們的詩詞藝術成就光耀千古,被後人永遠的銘記。但是要說起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非《秋夕》莫屬,這首詩文藝氣息十分的濃厚,又彰顯了杜牧「哀而不怨」的寫作精髓,開篇就是千古佳句,讀後讓人唇齒留香,其詩文也是驚豔千古,堪稱是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情聖」思念遠方愛人,竟寫了一首唯美情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唐朝有名的詩人有很多,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維、李賀等等,可這眾多的詩人當中,只有李商隱被後人稱之為「情聖」。 這種感覺是苦澀的,也是帶有憧憬美好的,既殘酷又婉轉,每一次品讀都有不一樣的感覺,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李商隱的這首 無題四首.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 白居易的《暮江吟》,從紅日西沉寫到新月東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前一陣買了本講中國二十四節氣知識的小冊子,翻到白露那一章,開頭就放了一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我們小時候曾經學過這一首詩。作者聖手妙筆,以詩作畫,全詩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畫面感極強的風景圖。開篇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更是千古名句。白居易詩風平易近人,表面上看,這首詩的內容理解起來全無困難。但是《毛詩序》曾有云:「詩者,志之所之也」。然而,《暮江吟》背後所言的「志」卻不容易弄明白。
  • 張九齡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稱讚不已!
    既然是「望月懷遠」,說明張九齡寫這首詩的時候,遠離了故鄉和親人。事實上,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以後。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張九齡勢必因複雜的心情而徹夜難眠,從而寫下了這首望月懷遠的千古名篇。
  • 蘇軾很高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卻被俗人理解得一言難盡
    在大多數人眼中,蘇軾是名副其實的宋詞一哥。但事實上,蘇軾存世的詞作共362首,與他的2700多首詩相比,數量其實並不算多。這2700多首詩雖無法與其《念奴嬌》、《水調歌頭》等經典詞作的知名度相比,但其實也是不乏千古名作的。
  • 王維17歲寫下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是千古名句,讓遊子潸然淚下
    王維17歲寫下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是千古名句,讓遊子潸然淚下每年春運回家過年,雖然票很難買;車做起來不舒服;回家還要給小朋友包紅包,如果還沒娶妻生子,還回不了本!但是我們中國人還是樂此不疲的要回家過節。
  • 曹操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你一定會背
    公元210年到217年,曹操就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了一些有才能的人。此舉打破了世族門第觀念,抑制了豪強,加強了集權。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短歌行》,亦是曹操為求得賢才所寫,也是為了配合「求賢令」。
  • 十首謎語詩,你能猜對幾個?
    謎語是謎語,詩歌是詩歌,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把謎語與詩歌結合起來便是謎語詩。1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小學生必背古詩之一,如果你還記得它的題目,自然也就知道謎底,即便忘記了題目,根據內容來猜,應該不是難事兒。
  • 曹操水平最高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你一定熟悉
    公元210年到217年,曹操就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了一些有才能的人。此舉打破了世族門第觀念,抑制了豪強,加強了集權。《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首《求賢歌》。而以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曹操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無疑更能起到感染作用,達到最終求得賢才的目的。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十首謎語詩,精巧又有趣,你能猜對幾個?
    謎語是謎語,詩歌是詩歌,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把謎語與詩歌結合起來便是謎語詩。這是王安石寫給老木匠看的一首謎語詩,每句都暗示了謎底。這首詩的作者是王恭,詩的名字就是謎底。第一句,提起「衡陽」,有沒有想起某位詞人的某句詩詞?
  • 張九齡初看廬山瀑布,興奮地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便是與廬山有關的一首寫景詩,確切的說是與廬山瀑布有關。它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之手,是張九齡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寫於張九齡出任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時。對於張九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不僅是寫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人,還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名相,有著「嶺南第一人」之稱。唐玄宗開元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23年,時為宰相的張說很賞析張九齡的才華和能力,便擢任張九齡為中書舍人。但三年後,張說因遭人彈劾被罷相,張九齡也受到牽連被貶冀州刺史。
  • 唐伯虎這首詩其實是一個簡單的謎語,你能猜出來嗎?
    比如唐伯虎,有這麼一首詩,其實是一個簡單的謎語,你能猜出來嗎?且看: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這個謎語,打一個動物。多數人不用等看到最後一句,就應該能猜得出來了。這首詩的題目是《畫雞》,這幾句古詩的謎底也就是雞。這首七絕,是詩人唐伯虎為自己的畫所題的詩歌。雖然是為了題畫而作的詩篇,但是依然顯露出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這個詩人,一生坎坷,卻又不願同流合汙,內心世界的掙扎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即便是掙扎,也渴望自己能夠「一叫千門萬戶開」。
  • 白居易充滿禪意的一首詩,開篇的兩個比喻耐人尋味,讀懂已是中年
    與李白、杜甫的各種求官不得和半身漂泊相比,白居易雖也有被貶生涯,但總體算得上是順風順水,安享晚年。在唐宣宗李忱親自寫的《吊白居易》中,有一句「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道出了白樂天在唐代的風靡程度。一言以蔽之,白樂天是一個既能讓民間百姓喜歡,又能讓皇帝欣賞,還能過好自己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