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買了本講中國二十四節氣知識的小冊子,翻到白露那一章,開頭就放了一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我們小時候曾經學過這一首詩。
這一首詩是白氏七絕力作,被《唐宋詩醇》贊為「作色秋江圖」。作者聖手妙筆,以詩作畫,全詩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畫面感極強的風景圖。開篇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更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詩風平易近人,表面上看,這首詩的內容理解起來全無困難。但是《毛詩序》曾有云:「詩者,志之所之也」。然而,《暮江吟》背後所言的「志」卻不容易弄明白。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詞作意譯:
一道落日的餘暉,徐徐自江面上鋪開,把江水染成了一半珊瑚紅,一半碧玉綠。我愛這九月初三夜晚江面上的風景。月光照耀下,草叢中掛滿了珍珠般的露水,天上的月兒像一把精緻迷人的彎弓。
這一首詩寫於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外放杭州刺史的途中,在九月初三的夜晚,他乘船行至長江下遊某地時,有感而發。
這一首詩和白居易的詩風略有不同,比較注重「煉」字,並且末句連用比喻,顯得十分精緻。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第一句中的「鋪」,第二句中的「瑟瑟」以及第三句中的「可憐」。
夕陽照到江面上,他不說「照」而說「鋪」,顯得動作十分輕柔。更襯得這日沉月升之間的風景畫,一派寧靜柔美。「可憐」的意思是指「可愛」,它直接吐露出作者的心聲,表達了這首詩的情感傾向。
至於「瑟瑟」,原來是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風聲,另一種是指碧玉的色彩。因為有這兩種不同的意思,所以「半江瑟瑟半江紅」的解釋,也出現了一點分歧。一些人說「瑟瑟」在這裡是描寫顏色,半紅半綠,在視覺上來說更有美感。
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瑟瑟」在此處應當是指風聲。並且舉了白居易自己的《琵琶行》為例來說,詩中「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瑟瑟」就是描寫風的聲音。
因此「半江瑟瑟半江紅」有可能是指:太陽照到的一半江水被染紅了,而沒有染紅的另一半,被微風吹動,泛起了波紋。不過這一說法,大多數人都不認同。
白居易這一首七絕描寫的風景,時間跨度比較大。開頭從傍晚寫起,第四句已經是明月當空了。當中的色彩描寫,借代與比喻等修辭手法,運用非常出色。
同時,因為「可憐」二字的存在,讓讀者能明顯感受到白居易遠離朝堂後蕩舟五湖的逸志閒情。由於心情太過愉快,他竟然從傍晚看日落,一直賞玩到了皓月當空。
落日餘暉,江上殘照,草叢中的露水和天上的彎月,本來都屬平常之物,卻被他用丹畫妙筆,繪成了一座精緻的七寶樓臺。
中國的古詩是言志的。那麼,白居易這一首《暮江吟》到底在言什麼呢?有學者運用現代文學理論對它進行了解析。《暮江吟》這首詩裡面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太陽」,另一個是「月亮」。
這首詩先從太陽講起,再到月亮結束,中間包含了一個月升日沉的交替過程。要知道詩背後所言的「志」在哪裡,就應該先弄明白在這一首詩中「太陽」和「月亮」各自象徵著什麼。
在西方文化當中,太陽和月亮是「二元對立」的。一個是光明,另一個是黑暗;一個是主動,另一個是被動。而在中國神話中,太陽代表的是熾熱、光明和希望,它是奮發向上的,積極進取的,而月亮則代表溫潤、貞潔、美麗與永恆。
中國神話裡有《羿射九日》的傳說。故事裡面天帝的九個兒子就是九個太陽,它們一齊出動時,帶給人間是巨大的災難。因此,太陽在中國思維裡面帶有一定的「攻擊性」。
而中國神話中的月亮總是和嫦娥這樣的女性,以及「團圓」意象聯繫在一起。因此它象徵著一段關係的恆定,與態度上的保守。
中國的月亮別號「太陰」。那麼一個日月交替的過程,就是一種由陽向陰的更迭過程。從光明走向黑暗,從熾熱走向溫潤,從進攻走到保守,就是這一過程。
於是,我們結合《暮江吟》的創作時間和背景就知道: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因上書言事不被採納,主動要求外放杭州當官。
這個時候他已經五十歲了,早已經厭煩了朝廷內的黨爭。「一道殘陽鋪水中」中的「殘陽」是指代他中年以前那種激進的政治態度,現在已經所剩無幾。
從前,他以杜甫為榜樣,在朝中當諫官,努力創作了像《賣炭翁》、《觀刈麥》這樣的「敏感」作品,後來又和激進派宰相武元衡交朋友,結果遭到政治報復,吃足了苦頭。
但是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理想,於是我們看到在他眼前的江水是「一半碧綠一半紅」,這正象徵著他眼中時事的陰陽兩極。
但是,經過了許多事以後,他再度回到了權力中心,卻發現一切都沒有改變。黨爭還在繼續,他的主張也不被皇帝所接納。然後他主動請求外放,說明他內心已經豁然開朗了。
他不再執著於在朝廷裡當一名諫官,而是要到地方為人民幹一點實事,比如到杭州為老百姓修築水堤。
他在九月初三這個日子想通了這個道理,他感覺自己依然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但是不再選擇像開始一樣積極的方式,而是選擇了一種溫和的辦法。
所以,他筆下的月亮最後變成了一把弓箭,它可以幫助他繼續實現治國的理想。於是這個日子,就變得十分「可憐」(可愛)了。
中國古詩是言志的,就像古人常說:文以載道一樣。好的詩,一定要表達作者的志向,但是如今的人並不這樣看。
《暮江吟》言的是什麼志,上面只是一種猜測,未必一定是正確的。白居易這一首七絕,因為描寫技法傳神,「煉」字得當;即使並不言志,依然是一首絕妙的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