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年的昌盛,解析中國陶瓷史代表的八大窯系

2020-12-09 胡生生文化瑰寶鑑賞

祝各位國慶假期開心!祝祖國69周歲生日快樂!

我們本章節是教大家認識「瓷」,瓷器精美,具有收藏價值,一件國寶級的瓷器動輒價值上億,它們代表著我國的文化底蘊,物有價而其精神無價!

部分內容參考至範冬青女士所著《說瓷》,範冬青女士是古陶瓷研究領域著名專家之一。

隨著喜愛收藏古董的人越來越多,收藏界也免不了魚龍混雜。一份可信度較高的權威讀物,透露箇中玄機,其重要意義就不言而喻了。

前面幾章我們已經介紹完了五大名窯,接下來呢將介紹八大窯系。

遼是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族),年代與五代、北宋相交疊。金代(女貞族)與南宋對峙,北方為金代,南方是南宋。蒙元擊敗了金、南宋,完成統一。遼、宋、金、元(公元907年-1367年)是中國制瓷業繁榮昌盛的時期。

這段時期,中國制瓷業的狀態是百花齊放、名窯迭出,各地窯場以及不同的品類,精彩紛呈。關於這段時期的窯業總結,有兩大說法:一是「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這種五大名窯的說法,源自古人,有文獻記載。遼、宋、金時期中國最好的瓷器出自五大名窯。第二種說法是「八大窯系」,八大窯系是現代說法(最早見於1982年版《中國陶瓷史》,謂六大窯系)。

有學者提出,從考古用語來說八大窯系的說法並不妥當,用八大類型更好。八大類型和八大窯系含義雖然類同,但用「類型」更為科學、嚴謹,當然用「窯系」也無不妥。五大名窯的提出源於古文獻記載,八大窯系的說法則是基於考古發現和窯址考察。

八大窯系中,南方四個景德鎮青白瓷系、龍泉青瓷系、建窯黑釉系、吉州窯系;北方四個一鈞窯系、定窯系、耀州窯系、磁州窯系。

景德鎮青白瓷
龍泉青瓷
建窯黑釉
吉州窯
鈞窯
定窯
耀州窯
磁州窯

「窯系」是指民窯中的佼佼者,就是創出了瓷器品牌以後,在這個窯口附近或其他地區競相仿燒。我們將這一類品種、工藝都相似的歸為一個類型或一個窯系。因為民窯生產的是商品瓷,凡是商品就會有市場競爭。比如在宋代,就有很多詩文讚美定窯,如此,仿效的定窯產品也會比較受歡迎,且有市場。被稱為「窯系」的,一定是民窯。如果不是民窯而是作為為宮廷燒造的器用或禮器,如官窯、汝窯、哥窯等窯口,有官方派人管理,這類窯口燒造出來的不是商品,不能在市場上流通。因此,同時期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仿效品。所以汝窯、官窯、哥窯等貢御瓷不可能形成窯系。可以歸入窯系的定是民窯。但有名的民窯,也有貢品。如五大名窯中有定窯和鈞窯,性質屬於民窯,但亦有土貢。耀州窯瓷器也有進貢朝廷。

一、定窯系

定窯的特徵:1.白瓷、覆燒工藝、金屬扣。2.花瓷(有刻花、印花)。3.胎薄釉柔,釉色白中閃黃,稱「象牙白」。4.因為胎質好,所以不用化妝土(相對比的磁州窯,則粗料細作,會用化妝土)。

綜上所述,白瓷釉呈牙白色,有芒口(只有盤、碗覆燒),有刻花、印花裝飾。不用化妝土的白瓷器,就屬於定窯瓷系。遼代已經有了仿定白瓷。宋、金時期,河北的井涇窯、內丘邢窯(五代後衰弱,北宋後名聲已不如定窯,所以開始仿定),山西介休窯燒白瓷。元代文獻有:山西霍縣戧金匠彭均寶燒仿定器的記載(以地方命名,稱霍窯;以人命名,稱彭窯)。彭窯屬於定窯瓷系,時間上到金,晚到元。定窯系形成的時間,從五代一直到元。定窯進貢御用是在北宋的中晚期。

二、鈞窯系

鈞窯天藍釉為主的,特徵為:

天藍釉及點綴紅斑。2.厚胎厚釉。3.有釉色青綠的品種,稱為綠鈞。4.鈞窯少裝飾因為釉厚,所以刻花等不易表達。僅有貼花裝飾,如鋪首、花朵等,這種貼花裝飾在元鈞上有,之前不見)。

鈞窯系在北方地區,河南禹縣是鈞窯的故鄉,禹縣周圍如臨汝、郟縣、寶豐、魯山,還有河南省西面的新安、宜陽,豫北的輝縣、淇縣、鶴壁、林縣、安陽,河北省的磁縣,山西省的渾源,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僅有一處位於南方(近年才發現),就是浙江省的金華鐵店窯,但金華鐵店窯鈞瓷的燒造時間在元代,相對較晚。鈞窯系形成時間較晚,基本到金、元時期才形成(金代鈞窯器內外及足均上釉;元代鉤窯器足底裡面不上釉,器外上釉不到底)。

三、耀州窯系

耀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窯。以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為代表,包括陳爐鎮、立地坡、上店及玉華宮等窯在內。銅川過去叫同官,宋代時,同官屬於耀州管轄,因此稱耀州窯。銅川產煤,同時這裡出坩子土(成分相當於瓷土)。煤加瓷土是燒瓷的基本條件。

宋初文人陶轂《清異錄》:「耀州陶匠創一等平底深碗,狀簡古,號小海甌。」這是關於耀州窯的最早記錄。南宋時,陸遊的《老學庵筆記》中也有「耀州出青瓷器,謂之越器,似以其類餘姚縣秘色也」的描述。

介紹一下越容和耀州窯的實物比較。考古發現耀州窯從唐代開始創燒,但當時不燒青瓷,青瓷是從五代時期才開始燒的。五花口是五代瓷器的特徵,同時晚唐及北宋早期也都可能有五瓣花口器。

浙江越窯和耀州密的比較:五代時期,耀州窯胎體的含鐵量較高,呈深褐色,而越窯胎色相對要淺,呈淺灰色。越窯滿釉支燒,底足支釘痕比較多,形成一圈。耀州窯亦是滿釉支燒,底足卻只有三個支釘痕。耀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的青瓷產地古人稱其「越器」,後人稱其為「北龍泉」,今人稱其為「耀州窯。

越窯、秘色瓷、耀州窯青瓷,我們怎麼區分這五花八門的瓷器呢?下一章我們將說明,記得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宋瓷「八大窯系」
    宋代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個名窯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啟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在我國陶瓷史上作出了傑出貢獻。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創出豐富多採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說,並不誇張。有碗、盤、碟、洗、硯滴、盞、託、瓶、壺、罐、缽、尊、盆、奩、唾壺、渣鬥、爐、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純色或駁色單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紋。
  • 自古以來 窯口眾多 空前絕後
    事實上,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形成了瓷業「窯口」的格局,但是從唐代開始,在文獻中才出現「越窯」、「邢窯」等窯口名稱,它們各以青、白二種釉色顯示特徵,遂有「南青北白」之說。轉型於五代、成於兩宋的中國瓷業之「窯口」達到昌盛階段。
  • 磁州窯系(八大窯系)
    磁州窯系(八大窯系之)磁州窯系是宋元時期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窯場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重要窯口有河北磁縣觀臺窯、河南鶴壁窯、禹縣扒村窯、修武當陽峪窯、登封曲河窯、江西吉州窯等。記憶:鶴壁窯窯廠很大,產品及技法豐富。扒村窯相比色度要鮮亮一些,白如臘 、黑如漆、 綠如翠、 紅如朱 、瓷如畫 。另紅綠彩繪瓷非常著名。當陽峪窯產品非常精美,攪釉器非常有特色。登封窯以珍珠地產品著稱。
  • 景德鎮窯系(八大窯系)
    景德鎮窯系(八大窯系)景德鎮窯系形成於宋代,主要窯口除景德鎮外,還有江西豐白舍窯、吉安永和鎮窯、安徽繁昌柯家衝窯,福建德化窯、閩清窯,廣東潮安窯、湖北武昌金口窯和泉州碗鄉窯等。繁昌窯是中國古代最早燒制青白瓷的窯場和南方地區最早燒制白瓷的古代窯場之一,其「二元配方」制瓷工藝,比傳統認為景德鎮於元代發明這一工藝早了300多年。白舍窯產品有白瓷和青白瓷,還有少量薄胎瓷。造型、釉色與景德鎮窯大體相似。
  • 收藏宋瓷:切別老想著「五大名窯」,「八大窯系」收藏機會別錯過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宋代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個名窯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啟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在我國陶瓷史上作出了傑出貢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創出豐富多採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說,並不誇張。
  • 鈞窯系(八大窯系)
    鈞窯系(八大窯系)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創建於北宋初,在北方諸窯中最晚形成一個瓷窯體系。到金、元時期才形成窯系。它影響甚大,不僅在河南屬縣境內發現窯址100多處,且在河南臨汝、峽縣、新安、鶴壁、安陽、內鄉、魯山、林縣、濬縣,河北磁縣、隆化;浙江武義、鄞縣、金華、寧波、東陽,廣西柳州、永福、興安,山西渾源等地都有仿其風格的瓷窯,形成一個遍及四周的龐大鈞窯系。宜興窯所謂宜鈞釉就是宜興仿鈞釉的簡稱。
  • 宋代瓷器中的五大名窯和八大窯系的瓷器有哪些特點?
    「鈞、汝、哥、官、定」五大窯出產的陶瓷是後世人們提起宋代陶瓷時一個繞不開的界碑。如果哪個愛好收藏的人手中有一件這些窯裡生產的物件,那絕對是名聲遠揚的。無數的人有著無數的憧憬,都是希望有一個可以拿得出手的陶瓷物件。寶物呢,既然作為寶物,人家就有一個寶物的自覺性,不光精美絕倫,還量少難求。
  • 收藏瓷器,你必須要知道的五大名窯,八大窯系!
    在我國瓷器的製作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陶器誕生那天起至今有數不清的窯口在誕生、在製作無數的精美瓷器,不能一一例舉,縱觀歷史在我國瓷器歷史上有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窯最令世人注目。八大窯系是越州窯系、耀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磁州窯系、建陽窯系、定窯窯系、鈞窯窯系。但後來又有德化窯、醴陵窯。
  • 四大陶瓷窯文明史
    我國陶瓷歷史悠久,陶瓷深受世人青睞,國內外傾其畢生精力搜集、珍藏、探索和潛心研究者不乏其人。近幾十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研究和保護力度的加強,有關部門對一些歷史名窯相繼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發掘與整理,所掘精品迭出,彌補了陶瓷鑑賞中歷史資料之不足。
  • 中國當陽峪窯 華夏古陶瓷瑰寶——寫在中國陶瓷《焦作當陽峪窯古...
    可謂古陶瓷藝術瑰寶,是中國古陶瓷文化的一枝盛開的奇葩。」  我國著名的老一輩古陶瓷專家陳萬裡、馮先銘、葉喆民和現任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孫新民、原副秘書長趙青雲,這樣評介河南焦作當陽峪窯古陶瓷。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原會長、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福建省考古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廈門大學教授葉文程載文稱,這不僅是作者收藏、研究當陽峪窯陶瓷結出的碩果,也是河南省乃至我國陶瓷界的盛事。本書的出版,為業界了解和掌握宋、金、元時期民間著名大窯群當陽峪窯的燒造歷史和成就,以及研究這一窯口陶瓷的生產狀況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意義。
  • 艱難前行 終得碩果——《中國民間收藏陶瓷大系》發行
    2012年至2016年開展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國文博系統的可移動文物情況,但流散在民間的文物有多少,目前尚未有人說得清。所以能掌握民間文物收藏情況,哪怕只是一個門類的,也是功莫大焉。幾年前,就有這樣一批人墊付費用開展工作、艱難聯繫藏家、上門拍照建檔、組織文博專家鑑定藏品、整理圖文資料、排版校對,編撰了《中國民間收藏陶瓷大系》(12卷本)。
  • 高巖: 關於「淄博窯系」的探討 成於北魏盛於宋
    在陳、葉兩位學者的對我國南北方的古窯址的調究查研究過程中,為了說明在相同區域內,燒制相同類型的眾多窯場的狀況,就把這些生產同類產品的窯址稱為某某窯系,於是「窯系」的概念開始逐步形成。  馮先銘先生在1979年第十期《文物》雜誌上發表了《三十年來我國陶瓷考古的收穫》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七大窯系的主張,他在文章中寫道:「各地發現窯址屬於宋代的最多。
  • 祝賀「耀州窯陶瓷」入選《專精特新品牌名錄》
    銅川同官秘色藝術陶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4月,註冊資本600萬元,選址於耀州窯遺址之側,坐擁古代耀州窯的文化地氣和文脈精華,以宋代「耀州窯」係為依託,
  • 陶瓷新品「東窯·浦東陶瓷」亮相上海
    觀眾為喜歡的陶瓷拍照    東方網記者展翔10月21日消息:中國陶瓷的一個新品種——「東窯·浦東陶瓷」在東方明珠上海問世。10月21日,「東窯·浦東陶瓷展」在上海浦東新區隆重開展。  「東窯·浦東陶瓷」,是相對於我國北方的汝窯、鈞窯、磁州窯,南方的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窯口而言,用上海本地原料為主製作的陶瓷,是地地道道的我國東部的「上海陶瓷」。  上海是國際大都市,也是文化厚重之地。
  • 中國陶瓷簡史—一文看懂中國藝術瓷
    中國陶瓷簡史一文看懂中國藝術瓷隋以前陶瓷商朝殷虛的遺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有灰陶、黑陶、紅陶、彩陶、白陶,以及帶釉的硬陶,釉色青綠而帶褐黃,胎質比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時已經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應用範圍較廣,大略可分為日用品類、建築類、殉葬類、祭祀禮器類。
  • 打開時間膠囊:沉在海底的中國陶瓷
    正因如此,南宋至元代,中國陶瓷外銷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長沙窯青釉褐斑貼塑執壺 宋元時期中國的陶瓷格局是百花齊放,眾多名窯層出不窮,後人常將這一時期的陶瓷生產總結為五大名窯、八大窯系。「五大名窯」的歸納著眼於宮廷趣味,八大窯系的總結偏重於瓷器面貌,這些取向並非海外市場的消費標準。在經濟活動的運行準則中,對成本的考慮在很多時候都跟隨對文化審美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東南地區的窯場顯然更具優勢。
  • 「了解」神秘窯火過千年、「彩泥窯」攪胎陶瓷
    彩泥窯品牌特別適合這種尺度。那種小巧的低自耗的資源和消費方式,或是大多數手工藝真實的需求。彩泥窯攪胎陶瓷品牌以茶器滿足茶生活的藝術,以食器提升飲食文化的情感需求。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順應自然」和「取用有度」,產品應該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攪胎陶、攪胎瓷、攪胎紫砂三種陶瓷材料,開拓無限的價值空間。彩泥窯攪胎陶瓷以文化語言、裝飾語言、藝術語言去提高它的附加值,變成更有價值的創造,就是突破每件作品唯一性的方向。
  • 千年吉州窯 陶瓷俏天下-吉安頻道-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今年,該工作室將吉州窯陶瓷產品搬上了網絡平臺,舉行了約60場網絡直播,北上廣等城市的訂單紛至沓來。11月工作室銷售額達20餘萬元,預計年銷售額300萬元。嘉瑞陶莊負責人羅仲華表示,目前陶莊的多口窯正加班加點趕工,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春節市場需求。隨著井岡山綜合保稅區的確立,他對海外市場有了更多的期許。  走進吉州窯景區,一個個陶瓷生產現場,讓人感受到了這裡陶瓷產業發展的脈動。
  • 八閩千姿:「中國陶瓷重鎮」延續千年陶瓷文化
    中新網晉江3月29日電 題:「中國陶瓷重鎮」延續千年陶瓷文化  中新網記者 孫虹  早在一千多年前,福建晉江磁灶出產的陶瓷就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今天,伴隨建陶行業多輪洗牌,有著「中國陶瓷重鎮」之稱的磁灶重煥新生:數以萬計的磁灶人外出經營建材生意,磁灶陶瓷又大量銷往海內外。
  • 仇猶匠人復燃千年窯火 傳承盂縣陶瓷文化
    黃河新聞網陽泉訊(記者張福鎖、秦銘明)千年窯火今復燃,傳承陶藝續前行。2020年9月5日,陽泉市博物館和盂縣南婁鎮黨委政府分別向盂縣仇猶藝術館館長高飛頒發「陽泉博物館文創合作單位」及「轉型發展文化產業先鋒——高飛文創工作室」榮譽牌匾,這標誌著盂縣陶瓷文化將重拾昔日榮光,讓盂縣千年窯火再現異彩,薪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