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宋瓷:切別老想著「五大名窯」,「八大窯系」收藏機會別錯過

2020-11-23 騰訊網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宋代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個名窯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啟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在我國陶瓷史上作出了傑出貢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創出豐富多採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說,並不誇張。有碗、盤、碟、洗、硯滴、盞、託、瓶、壺、罐、缽、尊、盆、奩、唾壺、渣鬥、爐、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純色或駁色單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紋。

釉色有多種深淺不一的白、藍灰、紫灰、鮮紅、暗紫、青綠、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產生的光怪奇麗、變化如行雲流水的窯變色,絢爛如霞,美不勝收。

裝飾方面有劃花、繡花、印花、錐花、堆花、暗花、琺花等。紋飾題材極其豐富,常見的有花卉、龍鳳、鶴、麒麟、鹿、兔、遊魚、鴛鴦、鴨、山水紋、回紋、卷枝、卷葉、曲帶、雲頭、蓮瓣、錢紋等。

北宋的瓷器,胎質較厚,釉上有蠟淚痕。至大觀政和之時,所燒瓷器胎薄如蛋殼,釉薄如紙,胎釉結合緊密,尤如相溶,輕敲可聞聲如玉磬,可謂美不勝收。

宋代瓷窯眾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窯,八大窯係為代表,最能突顯沉靜素雅的美學風格。

五大名窯大家都太熟悉了,今天小編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八大窯系。

八大窯系——是指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和吉州窯系(另一種說法為 越窯系)!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定窯印花螭龍紋盤

宋代瓷窯的八大系統,恰好以長江為界,北方四個,南邊四個。

北方是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四個窯系;

南邊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吉州窯,四個窯系。

1,定窯系

定窯係為宋代八大瓷系之一。北宋時河北曲陽的定窯以其精密的製造,驚人的裝修竅門和高雅的品格冠絕當世,更創始覆燒法,進步產值並節約燃料,對中國瓷業發生了嚴重影響。一時之間,引得各地瓷窯效法,遠至遼國的官窯和四川的彭縣窯,近則山西渚窯皆望風步趨,如平定窯、盂縣窯、陽城窯、介休窯等,都歸於定窯瓷系。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定窯孩兒枕

定窯瓷系商品多為仿曲陽定窯白瓷,在瓷質、焙燒技術、外型、裝修上都與之適當挨近,尤其江西景德鎮窯在南宋期間的仿定成品,精巧文雅,贏得「南定」之名。

定窯瓷系以白瓷為代表,在宋代各窯中出類拔萃,獨領風騷,「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佳人來」可略表其高雅韻致之一二。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白地黑花花卉梅瓶

2,磁州窯系

磁州窯系是宋元期間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系統。窯場散布於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重要窯口有河北磁縣觀臺窯、河南鶴壁窯、禹縣扒村窯、修武當陽峪窯、登封曲河窯、江西吉州窯等。

磁州窯系,首要燒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繪瓷,其胎質粗松,胎色也較深,因而施化裝土,再罩以通明釉。裝修技法區分品種有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綠釉釉下黑彩和低溫鉛釉三彩等,紛亂競妍,各具特色。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嬰戲枕

裝修技法方面長於利用在化裝土與胎質色彩的反差,加以彩繪、刻剔等多種方法,令比照強烈,個性明快。紋飾體裁多為花蝶、龍鳳、滿意頭、人物等,線條流通,細膩傳神,情味盎然。亦有不少以書法和詩詞作為裝修體裁,平添許多高雅。

器形豐富特別,凡日子器皿皆多種多樣,同一類商品亦有數種改變,滿意大家紛歧樣的日用需要和審美偏好。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耀州窯青釉刻花嬰戲碗

3,耀州窯系

耀州窯始於唐代,其時燒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較大開展,北宋末為鼎盛期。其窯址坐落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舊稱同官,宋代時屬耀州,故名「耀州窯」,包含陳爐鎮、登時鎮、上店鎮及玉華宮等窯在內。

耀州窯宋代晚期以青瓷為主,胎薄質堅,釉面亮光勻靜,色澤青幽,呈半通明狀,非常淡雅。裝修有刻花、印花,構造謹慎豐滿,線條自在流通。紋飾多滿布器表裡,品種繁多,有牡丹、菊花、蓮花、魚、鴨、龍鳳等,個性粗豪健美,生動天然。器形有碗、盤、瓶、罐、壺、香爐、香燻、盞託、注子溫碗、缽等。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耀州窯藥王塑像

耀州窯在宋時北方的青瓷窯場中最負盛名,可謂俊彥。於神宗元豐(1078-1085)至徽宗崇寧(1102-1106)的三十來年間,曾為朝廷燒制貢瓷。其非凡的制瓷竅門和灑脫活潑的個性對其時各地窯場發生了很大影響,得到廣泛推行,由此構成了一個自北而南的範圍寬廣的耀州窯系。

耀州窯系以黃堡鎮為基地,襄括了河南宜陽窯、寶豐窯、新安城關窯、廣東西村窯、廣西永福窯、內鄉大窯店窯等多個窯場。各窯成品均與銅川窯類似,僅因為所用質料有不同,胎質與釉色也有些微紛歧樣。

故宮博物院藏宋鈞窯天藍釉紅斑花瓣式碗

4,鈞窯系

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創建於北宋初,在北方諸窯中最晚構成一個瓷窯系統。到金、元期間才構成窯系。它影響甚大,不僅在河南屬縣境內發現窯址100多處,且在河南臨汝、峽縣、新安、鶴壁、安陽、內鄉、魯山、林縣、濬縣,河北磁縣、隆化;浙江武義、鄞縣、金華、寧波、東陽,廣西柳州、永福、興安,山西渾源等地都有仿其個性的瓷窯,構成一個遍及鄰近的巨大鈞窯系。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鈞窯玫瑰紫釉尊

鈞窯系瓷的獨到之處在於釉為乳濁釉,更新創銅紅釉(均紅)及窯變釉,藍色紅斑,豔麗如霞,格外有誘人魅力。鈞窯系絕大多數為民間窯業,首要燒制一些民間日子日用百貨,但不管何種器物,均共同大方,釉色可人,個性典雅宛轉。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龍泉窯三足爐

5,龍泉窯系

龍泉窯為南青瓷的一大產地,鼓起於北宋中晚期,鼎盛於南宋至元期間,明中葉開端式微。它地處今浙江省西南部龍家縣境內,包含大窯、金村、溪口、梧桐口、小白岸、松溪等300餘處窯口,數量驚人。

龍泉窯瓷器胎為灰白色,堅緻細膩,釉色乳濁有豆青、淡藍、蟹殼青、青灰等,以粉青和梅子青最具魅力,潤澤亮光,凝厚潤澤有玉質感,可比美翡翠。裝修以刻、劃紋為主,常用波浪、雲紋、蕉葉、團花和嬰戲等紋飾。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器形豐富,有碗、盤等日用日子器皿,有筆筒、硯、盂等文房用器,也有一些香爐、燭臺等供器,還有仿銅禮器如鬲、觚、尊等,皆外型憨厚,端莊大方。至南宋晚期,龍泉窯規模擴大,影響涉及鄰境的慶元、景寧、麗水、遂昌、武義、永嘉、元和等縣,江西吉安的永和窯,福建泉州碗窯鄉窯亦開端效法,構成一個巨大的龍泉窯系。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景德鎮窯系倒流壺

6,景德鎮窯系

景德鎮窯系構成於宋代,首要窯口除景德鎮外,還有江西豐白舍窯、吉安永和鎮窯、安徽繁昌柯家衝窯,福建德化窯、閩清窯,廣東潮安窯、湖北武昌金口窯和泉州碗鄉窯等。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景德鎮窯雙魚碗

景德鎮窯首要出產青白瓷,其器胎體皎白細膩,既輕且薄,釉色似雨後初霽,瑩潤素雅,時名「影青」。器身多以刻花、劃花、印花裝修,紋飾品種極多,豔麗豔麗。器形美麗共同,多為碗、盤、盒、枕、壺、瓶、塑像等,於宋真宗景德年間的影青瓷,光致精巧,深得帝心,所以「景德窯」之名不脛而走,全國皆聞。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建窯黑釉盞

7,建窯系

宋代因為飲茶風尚的鼓起,令陶瓷茶具備受寵愛,為烘託茶色,更是以黑釉瓷為佳。建窯就是其時最負盛名的黑釉瓷窯,窯址在今福建建陽縣吉水鎮,亦稱「建安窯」「烏泥窯」。

建窯黑釉瓷胎為黑紫色,器全表施釉,潤澤亮光,因釉水下垂而口綠色較淺。釉面有成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者,稱「兔毫盞」,是建瓷中名品。另還有「鷓鴣斑」,「銀星斑」等,亦特別美觀。多燒碗、盞外型,樣式紛歧。有大、小、斂口、敞口等,圈足小而淺。器底刻「供御」,「進盞」等銘款,為宮殿御用茶具。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建陽窯黑釉兔毫盞

建窯黑瓷影響到鄰近各縣及福建北部一大批瓷窯,如南平、建甌、松溪、浦城、崇安、光澤、邵武、寧德、閩清、閩候、連江、福清、福州、泰寧、羅源等地,乃至江西、浙江、四川、山西等地亦望風追慕,紛起效法,構成一個別具特色,專產黑釉瓷的建窯瓷系。

8,吉州窯系

吉州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作為江南地區(江西吉安)一座舉世聞名的綜合性瓷窯,它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與漢民族藝術特色。吉州窯的豐富燒瓷,經驗和名工巧匠對江西地區瓷業的發展提高,曾起過相當重要的促進作用。

吉州古窯興於晚唐,盛於兩宋,衰於元末,因地命名,因當時永和又為東昌縣治,故又名東昌窯、永和窯。吉州窯產品精美豐富,尤以黑釉瓷(亦稱天目釉瓷)產品著稱,其獨創的「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飲譽中外。灑釉、虎皮天目等也是吉州窯的標誌性品種。

卞向和在對中國陶瓷發展中對吉州窯有過認識,他指出:吉州窯在中國陶瓷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吉州窯不僅將中原的制瓷工藝溶於之中,還將吉州本地的人文情趣繪於瓷器上,並在造型,瓷的機理上有新的變化,使吉州窯成為中國瓷的重要品類,才使古代的歐洲、中東各國的王室貴族愛上吉州瓷。

(圖文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收藏瓷器,你必須要知道的五大名窯,八大窯系!
    在我國瓷器的製作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陶器誕生那天起至今有數不清的窯口在誕生、在製作無數的精美瓷器,不能一一例舉,縱觀歷史在我國瓷器歷史上有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窯最令世人注目。八大窯系是越州窯系、耀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磁州窯系、建陽窯系、定窯窯系、鈞窯窯系。但後來又有德化窯、醴陵窯。
  • 宋瓷「八大窯系」
    宋代瓷窯眾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窯,八大窯係為代表,最能突顯沉靜素雅的美學風格。五大名窯大家都太熟悉了,今天小編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八大窯系。八大窯系——是指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和吉州窯系(另一種說法為 越窯系)
  • 夢回宋瓷:五大名窯的獨特魅力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一詩中對越瓷的生動寫照。越瓷釉色淡清、光澤晶瑩, 猶如平靜的湖面清澈碧麗, 其清幽之美向與宋瓷相提並論, 為唐宋陶瓷藝術風格的嬗變起著承上啟下的鋪墊作用, 開創了陶瓷名窯、御窯之先河。
  • 稀世珍品 宋五大名窯之首:汝窯瓷器 全球僅存67件 歷代皇家收藏
    宋時瓷器窯口幾乎遍布全國,分為六大窯系,五大名窯,八大窯口。可見當時制瓷業之興盛。六大窯系:北方地區的定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和磁州窯系;南方地區的龍泉青瓷系和景德鎮的青白瓷系。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八大窯口:柴窯、磁州窯、耀州窯、越窯、龍泉窯、吉州窯、景德鎮窯、建窯後續小編將分幾期為大家介紹這些著名的窯口瓷器。
  • 460年的昌盛,解析中國陶瓷史代表的八大窯系
    隨著喜愛收藏古董的人越來越多,收藏界也免不了魚龍混雜。一份可信度較高的權威讀物,透露箇中玄機,其重要意義就不言而喻了。前面幾章我們已經介紹完了五大名窯,接下來呢將介紹八大窯系。遼是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族),年代與五代、北宋相交疊。
  • 宋代的「五大名窯」制瓷業繁榮
    其中,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窯」,流傳至今的瓷器價值連城。 宋瓷: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從北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傳世瓷器極為稀少,主要藏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集美博物館等博物館。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國和美國居多,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精品。日本對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國的僧人對於建陽窯天目釉茶碗的迷戀。今天日本博物館裡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數量,在中國之外可能是最多的,並且涵蓋了眾多窯口。
  • 默默談收藏——別只追五大名窯,這些地方窯口也值得收藏
    很多人喜歡名窯、御用窯,而不重視甚至看不起地方窯口。當然,重器確實很重要,皇帝們怎么喝茶、怎麼用瓷器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們應該更多地留意地方窯口,注意普通人怎么喝茶、飲酒。一方面,地方窯口離我們的生活更近,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窯口的瓷器表現更自由,飽含工匠的個人特色、愛好,也更能反映當時的地方色彩。
  • 宋「五大名窯」雖珍貴,但我獨愛「民窯」
    在今天宋「五大名窯」一直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喜愛,排名前三的汝、官、哥三窯存世量更是非常稀少,導致價格昂貴。財力有限的藏友只能望而卻步。為什麼我要說不愛「五大名窯」,愛民窯呢,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工藝上說,北宋五大名窯因為是宮廷用瓷,所以必須要迎合皇帝的喜好,大多以釉色取勝。作為宮廷用瓷,對於瓷器本身的製作有很高的要求,不達到標準基本就會砸碎掩埋。所以給瓷器的製作設置了很多框框架架,雖然規整精緻,但卻少一些工匠自身對美的理解。
  • 宋五大名窯的前世今生:天青色釉源於宋徽宗一夢
    哥窯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之一,存世量極少。故宮宋瓷受損事件讓宋代五大名窯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焦點。本報記者專訪了瓷器研究人員,以圖還原出叱吒陶瓷史上宋五大名窯的前世今生。在漫長的中國陶瓷史上,古代工匠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瓷器傳奇,宋瓷便是其一。唐五代時,宮廷就有收藏陶瓷之好,宋朝統治者也不例外。最初,宋代朝廷先是指令幾個燒瓷質量較好的窯場如定窯等燒造貢瓷,後又專門設立汝窯、鈞窯等官辦瓷窯,專門燒造宮廷用瓷。令後世垂涎的宋瓷由此誕生。
  • 收藏中常提起的宋代五大名窯的說法,到底經不經得起推敲?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聊一聊關於宋代五大名窯的問題,這是我們在瓷器收藏中所熟知的一種概念性的說法,但是這種說法它到底經不經得起推敲呢?宋代五大名窯指的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因為它太有名氣了,哪怕你不了解收藏、不了解文物,也應該都聽過五大名窯。小編記得第一次接觸五大名窯還是在中學的歷史課本裡,老師為了能讓我們記住,還編了一個順序額口訣,叫「汝哥定鈞(軍)官」,取的就是你哥哥一定是軍官的意思。
  • 中國最美八大瓷器名窯,你知多少?
    繼唐代 「 南青北白 」 的格局確定之後,到了宋代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歷史上最出名的莫過於「八大名窯」。這裡我們說的 「八大名窯」指的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五大名窯,以及景德鎮窯、耀州窯和磁州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1.
  • 宋瓷五大名窯,各領風騷百年,你知道這幾大名窯都有什麼特點嗎?
    而宋瓷,更是歷史上各朝代公認的瓷器頂峰。收藏家馬未都亦曾有言:宋瓷是中國瓷器的頂峰,甚至是中國美學的頂峰。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宋朝經濟繁盛,人們都樂於追求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而投射到整個時代,即成就了宋瓷「色出天青、釉成開片」的獨特之美「宋瓷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
  • 定窯、鈞窯、哥窯、景德鎮窯……有關宋代名窯,這裡有清晰的解讀
    有關宋代名窯,我們或許聽過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建窯…許多名詞,如不了解其中內涵,聽多了,人也被繞暈了。名窯有兩個說法。一則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二則八大窯系:北有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南有景德鎮窯系、龍泉窯系、建窯系、越窯系。五大名窯之說,源於古文獻記載,始見於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
  • 宋瓷為何能成為收藏熱,宋代瓷器的鑑賞知識解析
    宋瓷收藏之熱  兩宋時期,中國陶瓷的覆蓋面積不僅廣大,而且在工藝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銅紅釉發現並應用,釉上紅綠彩也出現了,覆燒工藝得到推廣,刻花與印花以及白地黑花等富有民間美術趣味的裝飾技術被大面積採用
  • 樸素雅致之美:宋瓷收藏與鑑賞
    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國人的審美追求是一種意境的表達, 而將這種自然風韻之美發揮到了極致的就是宋瓷。如鈞、汝、官、哥、定等五大名窯,還有磁州窯系、龍泉窯、吉州窯、越窯、建窯等。宋朝瓷器從胎釉上看,宋北方窯系的瓷胎以灰或淺灰色為主,釉色卻各有千秋
  • 北宋五大名窯:瓷器收藏的最高巔峰!
    果說元青花是一統江山君臨天下,明青花是各領風騷火光炸天,那麼宋瓷,就是高山仰止卓越千古。
  • 宋五大名窯的前世今生:天青色釉源於宋徽宗一夢(組圖)
    哥窯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之一,存世量極少。故宮宋瓷受損事件讓宋代五大名窯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焦點。本報記者專訪了瓷器研究人員,以圖還原出叱吒陶瓷史上宋五大名窯的前世今生。  在漫長的中國陶瓷史上,古代工匠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瓷器傳奇,宋瓷便是其一。  唐五代時,宮廷就有收藏陶瓷之好,宋朝統治者也不例外。最初,宋代朝廷先是指令幾個燒瓷質量較好的窯場如定窯等燒造貢瓷,後又專門設立汝窯、鈞窯等官辦瓷窯,專門燒造宮廷用瓷。令後世垂涎的宋瓷由此誕生。
  • 五大名窯瓷器市場價值
    專家指出,能夠流通於收藏市場上的五大名窯瓷器便是鳳毛麟角。每每出現,必會驚起頂級藏家的一番「廝殺」。   收藏:汝窯瓷器存世量最少   「汝、官、哥、鈞、定」,從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的傳世器極為稀少。
  • 宋代「五大名窯」瓷器:憑啥價值連城
    其中,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窯」,流傳至今的瓷器價值連城。日本對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國的僧人對於建陽窯天目釉茶碗的迷戀。今天日本博物館裡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數量,在中國之外可能是最多的,並且涵蓋了眾多窯口。日本博物館尤其熱衷於建陽窯、吉州窯、龍泉窯、耀州窯、定窯和磁州窯器的收藏。
  • 五大名窯研究會邀請國寶級大師周國楨以《五牛納福》再創宋瓷輝煌
    五大名窯研究會集中了五大名窯原產地最優秀的藝術家,多年以來致力於五大名窯的搶救工程和原產地的保護,通過不斷努力完全破解了五大名窯的燒制技藝,使五大名窯的恢復性技藝不斷得到提升。值此辛丑年到來之際,五大名窯研究會邀請中國當代瓷壇領軍人物、中國瓷雕第一人周國楨大師領銜,偕同五位對恢復五窯工藝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藝術家,聯袂創製國寶級文創產品《五牛納福》。仿汝釉的朱金奇大師、仿官釉的何世忠大師、仿哥釉的胡利民大師、仿鈞釉的白偉峰、仿定釉的韓民壇大師都是公認最早破解五窯絕技的藝術家。六位大師強強聯手,再創宋瓷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