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產生於中國的東漢時期,那些流傳至今能成為經典器型的瓷器中,琮式瓶由於傳承了良渚玉琮[cóng]的造型,我覺得可以稱其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器型。
最大眾化的認知,瓷器的經典器型應該首推梅瓶。這裡就說說為什麼這個看上去沒什麼曲線美、中規中矩的琮式瓶才是最中國的器型:
1、琮式瓶的設計原型來自玉琮。在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常聽說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與同是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相比,玉器的開始製作和使用的等級規矩、玉琮的工藝及賦予玉琮的圖騰象徵和精神意義,只有良渚的玉琮體現了「使用最早、工藝最精、融入禮制」的高層次。「良渚文化」用我的理解,它不同於其他的「文化」,而應該稱作是「良渚文明」。源於此的琮式瓶肯定就是最中國的了。
2、玉琮源於良渚,「玉琮」這個名字是光緒十五年才被金石學家吳大澂先生命名。您如果對良渚文化和玉琮的含義有興趣,可以專門檢索資料。這裡我想說的是,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中華文明5000年」的說法,就是源於此的。看看下圖,誰是「文化」、誰稱做「文明」,差別出來了吧:
3、隨著階級社會的產生發展,玉琮對後世王朝禮制的影響逐步擴大。由此也能看出經典的「玉琮」有著與其他「文化」的石器、玉器、陶器相比,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繼續成為一種圖騰精神被世代傳承著。
4、上圖可以看出,到了宋代,琮已經被用於銅器和瓷器上,製作成本降低、製作工藝多元,有了後來更多精美的琮式瓶。
5、再後來,玉琮和琮式瓶除了作為禮器之外,還被皇家作為花器、賞器等更多的功能。
6、時至今日,除了現存的古代文物玉琮,琮的形式主要是被各個朝代作為瓷器的器型而傳承著,雖然工藝各有不同。
當然,喜歡標新立異、大膽創新的乾隆皇帝除外!
乾隆年間,曾用掐絲琺瑯工藝製作過琮式瓶,漆器的儲物盒也有琮式型的;皇帝還任性地將自己為清宮傳世的良渚玉琮而題的詩,責匠人刻在了玉琮上。
7、到了清朝,宮廷燒造了很多「大運瓷器」,主要的器型比如有賞瓶、琮式瓶等,用於日常、節令和賞瓷使用。而且,作為入選大運瓷器的琮式瓶與賞瓶不同,一直保持著色彩清淡素雅、器型莊重威嚴的風格,雖然琮式瓶沒有了玉琮在皇家權利和祭祀圖騰等方面的象徵,還是能感受到御窯廠對琮式瓶本質內涵的理解和敬畏。
8、到了民國時期,御窯廠停燒了。那些制瓷匠人們沒有了皇家規制的約束,把各種器型的瓷胎僅僅當做發揮精湛技藝的載體而已,於是,民國的琮式瓶沒了那份約束,卻有了豐富的紋飾畫面,民國時期的琮式瓶具有了很強的時代特色。
回想一下,琮式瓶的端莊、內斂、淡雅,千百年來一直在延續著良渚玉琮最初的氣質,其實比起儲酒起家的梅瓶和玉壺春瓶來講,琮式瓶還是更令文人雅士感到人格的貼切,原因大概就是良渚這深入骨髓的中華文明帶來的滲透。
雖然說的是琮式瓶,以下還是趁此欣賞一下精美的良渚玉琮王,是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故宮藏良渚玉器
幾個琮式瓶大圖:
宋 龍泉窯琮式瓶
明 宜興窯灰白釉八卦紋琮式瓶
清乾隆 霽藍釉象耳琮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