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怎麼罵人的,言辭犀利不帶髒字,但是讓被罵的人想吐老血
要說中國歷史上,那個文壇的人物最活躍,魯迅先生肯定是要佔據一席地位的。民國年間被魯迅先生罵過的人不說太多,一百餘個還是有的。管你什麼手持重兵的軍閥大員,還是頗有聲名的文壇才子,我魯迅看你不爽,覺得你的事情做得不地道,我就要在文章裡罵你。正如魯迅先生在自己的日記裡寫的,看到有的人做的事說的話寫的文章實在是有氣,就像罵他,不然心裡覺得過意不去。魯迅先生雖然將唾沫噴遍了一眾有頭有臉的人物臉上,但是他的文字裡卻沒有半個髒字,但字字誅心,讓人忍不住吐三口老血。
曾經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裡,魯迅先生在文章裡指名道姓嘲諷罵過的人是不分階級的,上到軍閥吳佩孚段祺瑞等,下到一眾文人胡適郭沫若等,連自己的親弟弟周作人都罵了一遍,共有百人上下;那些不忿被罵要罵回去的,也有二三十人。如此之多,在中國現代文壇和學界,不說絕無僅有;也是十分罕見的。許多人當時是名人,不少人後來成了名人。許多人當時是那樣,後來卻變了一個樣。中國人尤其愛面子,中國文人則酷愛面子,被「罵」之後,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於是,在一場又一場的論爭中,你來我往,你爭我鬥,批評,反駁,辯解,聲明,反思,諸如此類的文章,魯迅生前身後,不絕於文壇,雖有是非曲直、利害功過,但是文壇罵戰,一旦開火,往往是無差別打擊,魯迅先生數次以一己之力掀起大半個文壇的戰火。當然了,這裡也有幾個比較無辜的,純粹是被躺著也中槍的倒黴蛋,比如梁實秋被魯迅罵作資本主義的喪家犬,胡適是魯迅罵的比較多的,但胡適向來是逆來順受,很少反駁。魯迅先生死後,曾經一起被魯迅罵的人幸災樂禍的寫信給胡適。
胡適看完之後比較沉默,最後還是冷靜的說魯迅也有很多長處,他的工作是上等的工作,大加讚揚。最後胡適好像想起了魯迅罵自己的時候那些不帶髒字但是惡毒的詞彙,一口老血差點噴出,可能是胡適在魯迅活著的時候不敢反駁,怕惹來更多的罵,現在魯迅離世了,勢必要出一口氣的。思來想去,胡適給這位同僚的回信裡說到人何必理會犬吠呢?寫完這句話後胡適先生長出了一口氣,這麼多年受的窩囊氣一掃而空,神清氣爽。畢竟在文壇大多跟魯迅對罵的人都沒什麼好果子吃,大多以自身灰頭土臉收場。
就比如說葉靈風,魯迅的《吶喊》剛一出版,葉靈風就在文章中寫道:照老例撕幾頁《吶喊》去擦屁股。魯迅知道後說:好像我那一本《吶喊》(葉靈風)還沒有在上茅廁時候用盡,倘不是多年便秘,那一定是又買了一本新的了。葉靈風看到後沉默不語,握著筆的手微微顫抖,想著怎麼才怎不失體面的懟回去,在身邊人的勸誡下,才忍住了一口惡氣,跑大街上吹冷風去了。倘若魯迅先生生活在現代,開通了微博,少不得有一大批人要被臭罵,偏偏不帶半個髒字,讓這些人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