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重塑嶺南水鄉風貌 探索鄉村經濟新模式

2021-01-14 讀創

在日前結束的順德區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中,得票率超90%的書記佔67.3%。杏壇鎮逢簡村黨委書記劉向榮就是其中之一,以93.8%高票通過。

從「鞋廠老闆」到村黨委書記、從自己做生意到為村謀發展,紮根鄉村12年的劉向榮實現了華麗變身。「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村民的認可和滿意都是一件件小事匯聚而成的。」這是劉向榮紮根鄉村一線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逢簡村實現發展蛻變的一把鑰匙。

「依託嶺南水鄉的優勢,逢簡村探索出一條集養殖、娛樂、食宿、觀光為一體的旅遊經濟模式,創造的旅遊產業產值約5000萬元。」劉向榮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逢簡村將繼續加快鄉村休閒旅遊業發展,帶動產業興旺,保障農民增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活化古村落重塑嶺南水鄉風貌

一河蜿蜒前行,兩岸古屋古樹交錯分布,石板街道沿河邊布局,大大小小的石橋橫跨水上。偶有遊人泛舟蕩漾碧波之中,沿著曲折迂迴的河道探秘逢簡村。這種遠離都市喧囂的「歸園田居」生活,對於逢簡村村民來說,已經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住龍門路2號的吳顯榮,將自己的小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院內院外都種上杜鵑、桂花、松樹等植物。吳顯榮認為,近年來通過各種活化、保護措施,村裡的古祠堂、古廟宇、古橋、古樹等寶貴的文化遺產重獲新生。對於逢簡村水鄉環境的維護,每個村民都有責任。

始建於宋朝的明遠橋、巨濟橋,始建於明朝的劉氏大宗祠,清朝康熙皇帝賜建的金鰲橋,清朝光緒皇帝御賜的金桂樹……其實,逢簡村早在西漢時期,就有居民在此勞作生息,直至唐朝發展成村落。在清朝末年達到鼎盛,人口上萬,有3個繅絲市場,300多張織布機,產業工人1500餘人。村裡的河岸兩旁,古榕、蕉林、石榴等林木一字排開,河道步道一側是由民居、宗祠等鄉土建築組成的聚落群體。

近年來,逢簡村持續推進古村落活化工作,相繼對和之梁公祠、梁氏大宗祠等古祠堂進行修繕,並對一些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民居進行活化。截至目前,逢簡村古村落活化升級工作仍在進行,嶺南水鄉風貌得以延續。2020年,逢簡村入選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成為佛山唯一入選的村落。

從旅遊到文創助力經濟發展提質增速

作為順德首批探索旅遊經濟的鄉村,依託嶺南水鄉這一名片,逢簡村被譽為「廣東周莊」。「除了直接的經濟利益,村中旅遊業的發展還帶動了一批村民就業創業,1000多個新崗位讓村民實現穩定就業。」劉向榮表示,旅遊業也激發了村民的創業熱情,逢簡村200餘名村民正在自主創業,例如開辦民宿、飯店、手工製品專賣店等。

其中,一批返鄉創業的村民成為逢簡村旅遊經濟發展的「新主力」,他們聚焦民宿產業,通過修繕、重建一批具有傳統嶺南水鄉建築特色的鑊耳屋,為往來遊客提供住宿。在逢簡村的高翔路、永興路、逢源路、聚福路等保留著嶺南傳統建築的老街老巷內,一家家民宿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來。今年25歲的李曉晴,自小在杏壇逢簡長大,大學畢業後,她選擇回鄉創業,與父母共同運營著一家名為青雲客棧的民宿。

瓦牆是青雲客棧的一大特色,層層疊疊的瓦片疊加在玻璃幕牆上,現代與傳統完美融合。李曉晴認為,民宿可以成為一個宣傳逢簡水鄉文化的窗口,讓更多的人了解逢簡、愛上逢簡,而這也是自己創立民宿的初心。

目前,杏壇鎮以逢簡入村路口工業區為試點,通過對現有村級工業廠房進行改造,引入鄉藝陳列館、青年設計師之家、文創研究院、國際交流平臺等文創產業,打造文化創意設計產業基地。據悉,作為「村級工業園改造+鄉村振興+水鄉旅遊+文創設計」的村級工業園改造新思路,該項目用地面積約78畝,將水鄉文化和創意工業園結合,為逢簡村的鄉村振興提質增速。

來源:佛山日報(記者郭東霓、王偉楠)

審讀:孫世健

相關焦點

  • 佛山打造醉美嶺南鄉村遊,奏響鄉村振興樂章
    為認真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持續推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4月1日,佛山迎來了一場文化旅遊盛事,「最嶺南之佛山鄉村遊啟動儀式」在佛山高明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探索王國正式拉開帷幕,奏響了鄉村振興樂章。
  • 嶺南水鄉漁獲忙 千年古鎮腊味香
    依託生態、農業、文化底蘊、鄉村振興發展成果等資源優勢,蘆苞的產業業態也正悄然發生變化,嶺南水鄉風貌正在重塑中煥發光彩,文旅品牌效應更顯張力。撰文:李周秦 王伯樂 羅驥從魚到漁推動漁業新業態發展秋風起,食腊味。作為世界美食之都,佛山擁有眾多美食元素。
  • 嶺南水鄉傳統農耕基塘申遺 保護助推鄉村振興
    嶺南水鄉傳統農耕基塘申遺 保護助推鄉村振興 2019年03月19日 14:08   來源:廣州日報
  • 佛山堅持城市歷史文化傳承保護 建設嶺南風貌名城
    煙橋村四面環水,是珠三角典型水鄉,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清朝時建成木橋,因早晚霧鎖,如煙霧繚繞,素有「煙橋」美稱。隨著村民先後外出,古村漸漸衰敗。2012年,佛山啟動古村落活化工作後,村民重新修建古木橋,「長橋煙鎖」的美景再次重現。這是近年來佛山市委、市政府開展城市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建設工作中的縮影。
  • 這幅嶺南水鄉風景畫...
    位於三水南部的嶺南水鄉片區,西江十裡畫廊在昆都山森林公園、三江花海、七彩花田、創意良倉、糧食博物館的基礎上,不斷增添餐飲、民宿、商業街、創客空間等新元素,「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內外兼修 古村煥發新光彩  思賢滘畔,昆都山下,是西南街道江根村。
  • 順德杏壇杏韻湖片區將大變樣:打造灣區嶺南水鄉文化坐標!
    杏壇鎮杏韻湖片區現階段的狀態,以基塘水鄉風貌為主。/佛山日報記者郭東霓攝杏壇鎮杏韻湖片區,總用地約3000畝,東北側臨近嶺南明珠逢簡水鄉,南側毗鄰杏壇老城,它既是杏壇鎮城區北擴的重要區域,也是銜接城區與北部七鄉的重要節點,更是杏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載體。
  • 佛山這些最美鄉村,簡直人間仙境!假期打卡!
    國慶小長假,不如去佛山的鄉村吸氧?約上親朋好友,一起打卡佛山最美鄉村,追逐嚮往的生活吧!紫南村長街深巷、小橋流水、影蔭碧波……位於北江之畔的紫南村景色正好,風光宜人。而紫南人則把這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水鄉風貌,結合民俗文化、藝術活動,改造出了與古村風貌相得益彰的原生態旅遊項目——紫南文化旅遊區。
  • 佛山嶺南天地
    官方網站:點擊查看門票參考:免費所在地/隸屬: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東華裡中心地段建議遊玩時間:3~4小時基本介紹佛山嶺南天地以祖廟、東華裡、歷史風貌區為發展主軸,用現代化的手法保護和改造片區內的22幢文物建築及眾多的優秀歷史建築,延續歷史街巷
  • 佛山順德逢簡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佛山順德逢簡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金羊網  作者:歐陽志強  2020-09-24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的推介結果,共有246個村入選,廣東省有8個村入選,其中順德區杏壇鎮...
  • 一河兩岸藝術牆繪,盡顯嶺南水鄉風情!佛山這條鄉村變身文藝打卡點
    一花一世界,一牆一風景在佛山順德容桂紅星社區一河兩岸的藝術牆繪賦予了這條美麗鄉村新的面貌戳視頻,帶你感受水鄉人家>近日順德容桂紅星社區新添了許多美麗鄉村牆繪香蕉樹、田野、醒獅、遊龍…淋漓盡致地展現水鄉的風情特色原本斑駁灰黑的屋牆在藝術家的手下化身一幅幅美畫
  • 佛山不但有黃飛鴻的「佛山無影腳」,更有獨特嶺南韻味和民俗特色
    其實,佛山更是一座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嶺南特色水鄉,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美食之鄉等美譽,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可以說是嶺南文化的一張名片。祖廟:老佛山的精神祖屋,見證佛山的歷史佛山祖廟位於佛山老城禪城區,是一座具有濃厚嶺南特色的廟宇建築,和廣州陳家祠、肇慶悅城龍母廟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
  • 佛山積極推動文化建設 打造文化導向性城市
    根據「文化佛山」三年行動計劃,佛山一方面要加強城市規劃,將嶺南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建築、公共空間整體規劃和建設管理,體現歷史沿革,強化城市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加大歷史文化建築保護力度,加緊推進仁壽寺擴建、梁園及周邊環境改造提升、東華裡片區改造、塔坡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瓊花會館復建等工程項目,恢復佛山老城歷史風貌;打造10條特色文化街,選擇快子路、福賢路等特色老街進行恢復改造;繼續推進嶺南天地、石灣歷史文化街區、平洲玉器街等6個文旅街建設,讓充滿嶺南文化特色的建築、街道成為體現城市文化底蘊的活名片。
  • 杏壇鎮逢簡村:以水為脈 繪就美麗水鄉畫
    它還是中國最美村鎮、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獲得過「2017中國(銀川)都市景觀大賽暨亞洲都市景觀獎中國區選拔賽——美麗鄉村營建優勝獎」。「隨著近年來遊客不斷增多,網紅打卡點的知名度逐漸擴散,我們也正在大力推動民宿、夜間經濟的發展。
  • 功夫、陶藝、龍舟、非遺、粵菜……在佛山探尋嶺南文化,驚喜不斷
    方案提出,佛山將籌劃建設集武術博覽、競賽表演、學術研究交流、高端人才培訓、功夫產品研發、功夫文化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功夫中心,並將之逐步打造成國家級甚至國際級武術文化產業園區;全市將新建或改建10個功夫主題廣場;籌建佛山功夫博物館和嶺南武術文化研究中心。
  • 用藝術修復水鄉老屋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團隊,在渠巖教授的帶領下,在佛山青田村開展藝術鄉建,修復古宅,復興鄉村禮俗和鄉村文化,這種對鄉村振興的助力模式逐漸在全國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記者了解到,廣州不少高校都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有很多有益探索。
  • 三水藏著這般美如畫的嶺南水鄉風景線
    位於三水南部的嶺南水鄉片區,西江十裡畫廊在昆都山森林公園、三江花海、七彩花田、創意良倉、糧食博物館的基礎上,不斷增添餐飲、民宿、商業街、創客空間等新元素,「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 打造水鄉文化IP杏壇鄉村振興添活力
    今年3月,「青田範式」作為全國三大典型鄉建案例之一,赴北京參加「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中央、地方媒體持續跟進;7月,「明星村」逢簡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這是佛山全市唯一入選的村居,逢簡又「逢喜」。 鄉村振興,文化為魂。可喜成績的背後,離不開杏壇對水鄉文化的呵育、傳承與創新。
  • 南海區丹灶鎮有為水道凝聚鄉村芳華
    在推介中,丹灶鎮鎮長陸文勇用「四個一」介紹了有為水道的獨特之處:「它是一方靈秀的風水寶地、一幅嶺南的水鄉畫卷、一處民俗的風情藝苑、一條歷史的精神大河。」有為水道邊有葛洪煉丹的遺蹟,仙崗村內的「蟹眼仙井」水質清冽,慕名取水的人絡繹不絕。這裡的景色具有嶺南水鄉的濃重特色,水道河湧蜿蜒,水域開闊,桑基魚塘綜合交錯,「鑊耳」大屋屹立百年。
  • 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三水拿回3個大獎
    12月19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舉行。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三水拿回3個大獎。其中,蘆苞鎮獨樹崗村獲得廣東特色產業名村,西南街道江根村獲得廣東省農房風貌提升名村,西江十裡畫廊獲得廣東美麗鄉村精品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