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十年就業大數據:海歸就業優劣勢明顯

2020-12-16 湖南民生網

翻看近十年的教育大數據,留學當屬變化最快的領域之一。

教育部數據統計,2015年,我國出國留學總人數為52.37萬,較去年增長13.9%;而留學歸國人數達40.91萬,比上年增長12.1%。有專家預言,三年之內,海歸人數會基本與出國人數持平,甚至反超。

專家的語言並非毫無根據,一方面是海歸的主動性,這源於對國內的情感歸屬與文化認同;另一方面則是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吸引力與歐美國家的政策收緊。

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僅為3.1%,創2009年以來最低增速,歐美國家就業形勢嚴峻。而相比之下,則是國內安定的社會大環境和相對寬鬆的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同時,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正面臨結構轉型。變化即機遇,尤其對在國外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而言。

對此趨勢,最明顯的數據結果就是從2006年到2015年近十年間,我國年度出國/回國人數比例已經從3.15:1下降到了1.28:1。

1歐美國家就業壓力較大,回國就業成為主流

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3.1%,低於普遍預期,創2009年以來最低增速。雖然中國留學生主要關注的發達經濟體增速繼續回升,但回升勢頭減緩。歐盟、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沒有明顯改善。而這些國家均為我國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國,其緩慢的經濟增長和嚴峻的籤證政策和就業形勢使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相比之下,國內社會穩定,就業政策環境整體較好,發展潛力大。對海外留學生而言,在國外學成後回國就業成為不錯的選擇。

2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就業進入新趨勢

自2012年開始,中國的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階段。「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也迎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新變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比重繼續增加;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增大;推進「新五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使經濟發展水平向中高端邁進;經濟動力從要素驅動、政策驅動轉為創新驅動,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這些新變化中蘊藏著無限的新機遇。經濟轉型過程中,對於海歸求職也是新趨勢,高科技、環保、新型工業、信息化企業不斷成立、崛起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遇與挑戰,如何順應經濟大局調整選擇就業行業領域成為了新的命題。

3「中國製造2025」對應中國就業新時期新特點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提出的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的戰略規劃。除了要求加快培養國內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國家還需要引進大量製造業方面的海外人才來補充人才缺口。

計劃中所提到的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根據麥可思-中國的《2010-2014屆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調查》,近五成的本科畢業生留學選擇STEM專業。

「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給這些學生回國就業提供了良好契機。中國海歸就業已經從之前扎堆金融、市場、網際網路等熱門專業轉變為涵蓋更為豐富的專業範圍,海歸同學們在新時期就業更加從容、選擇餘地更為豐富,可以合理配合自身專業背景與期望從事行業進行就業選擇。

海歸就業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

1海歸擁有國際化視野以及優秀的綜合實力

根據此次調查,約45.2%的單位表示其在職人員中海歸比例不高於10%。這些單位主要為部分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等規模較大的企業或事業單位。此外,19.4%的單位表示其海歸員工比例為30-50%,25.8%的單位表示其海歸人員的比例為10-30%。而約9.7%的單位表示其在職人員中海歸比例高於50%。在當下全球化市場進程中,無論國企、民企、或跨國外資公司對於擁有留學背景經歷的海歸都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由於海歸群體擁有語言優勢、全球化視野、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會幫助企業在開闢全球化市場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這個全球化市場當中各類企業對於軟硬條件紮實的海歸員工是有著非常明確的剛需。

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企業在招聘時更傾向於使用海歸,僅39.5%的企業在招聘時沒有明顯區別。這表明海歸群體在回國就業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優勢。

從不同類型單位對招聘海歸的傾向性來看,如圖2所示,事業單位在招聘時對海歸人士沒有任何偏好,這也意味著事業單位等含編制的單位,在一定程度上更偏好國內畢業的學生。而隨著單位性質的變化,國企、外資/合資企業、民企、海歸創業民營企業和其他單位如NGO對海歸的偏好逐漸增加。尤其是社會組織等機構,對海歸人士的傾向性非常明顯。

2各類型企業對海歸提供了更有競爭力的薪資以及其他待遇

根據受調查單位的反映結果顯示,除了17.5%的企業未對海歸員工提供特殊待遇,82.5%的單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採取了傾斜性待遇。如20%的單位認為海歸員工在本單位的晉升途徑更快捷,17.5%的單位本單位海歸員工的工作崗位更核心,15%的單位對海歸員工的實行更高的起薪制,10%的單位為海歸員工提供更優越的福利待遇。同時,海歸人員所享有的培訓機制也更為完善。

大部分單位對海歸提供特殊待遇也說明,雖然海歸在招聘時間、就業信息獲取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劣勢,但大部分單位對海歸員工十分重視,海歸在其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後發優勢明顯。

劣勢

1不了解國內就業形勢,自身定位錯誤

被調查者在分析自身回國就業劣勢時,半數人認為自己「不了解國內的就業形式和企業需求」以及「回國時間晚,錯過校招季」。還有三成被調查者認為「崗位海投效率低」和「缺乏完善的職業規劃」是自身的回國劣勢。

2單位招聘時間不固定,明顯對海歸求職不利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約44.7%的受訪單位表明一年中持續保持招聘,相比之下,23.7%的單位表明一年中只在特定時間招聘,31.6%的單位表明只在業務需要時招聘大學生。這一情況也側面說明,單位招聘的時間存在很大的變化,對於留學海外的學生,要參加國內的招聘明顯存在信息不對稱、地理等外部因素局限性明顯的問題。

不同類型的企業的招聘時間差異明顯。其中事業單位主要在業務需要時進行招聘,這對想在事業單位就職的海歸留學人員明顯不利。很多海歸留學人員由於信息獲取不及時,或因為留學認證等手續,而無法在第一時間完成投遞。相比之下,國營企業(含集體)的招聘相對透明,會在招聘季時釋放崗位需求,同時也會就部分崗位在一年中持續招聘。而另一個較為特殊的單位為海歸創業民營企業。該類企業基本保持全年招聘的狀態。這主要因為企業屬於初創階段,一方面對人才的需求大,另一方面其入職人員的流動性也大。其他類型的單位,如外資/合資企業、民營企業、其他單位等都會在全年保持招聘,尤其在招聘季或崗位空缺時會進行重點招聘。

3各類型單位的現有招聘渠道相對有限

據調查,單位現有發布招聘信息的渠道主要通過國內的媒體、本單位的網站、本單位的社交媒體、國內的大學、員工的人際網絡、海外媒體等媒介。其中,國內的媒體和本單位的網站為最主要的兩個選擇,比例高達52.5%。其次為本單位的社交媒體和國內的大學,比例各為40%。而通過國內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海外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行招聘信息發布的單位比例相對較低,比例分別為30%和5%,這也說明我國企事業單位在招聘的過程中,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信任和利用不足。

4超過半數的海歸缺乏職業生涯規劃

清晰、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職業發展的「指南針」,對個人職業的順利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調查結果並不樂觀,擁有清晰職業規劃的海歸不到一半,只有47.6%非常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剩下的人中,42.2%尚未確定今後的發展方向,10.2%持無所謂態度。

相關焦點

  • 海歸的「就業時差」:畢業時間與國內高校不同步
    在情感因素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因素下,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成為「海歸」。但當這些即將畢業或者剛剛畢業的留學生回國找工作時,他們才發現,與國內高校不同步的畢業時間、海外高校的招聘信息差異、身在外國而無法及時跟進的招聘流程,都讓他們體會到了無法跨越的「就業時差」。
  • 西安海歸人員增多 缺乏從業經驗就業優勢不再明顯
    核心提示  近日,一檔求職真人秀節目讓留學回國人員的就業問題被很多人關注。教育部2月份發布的2011年度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顯示,去年有超過18.62萬各類留學人員回國,比上年增加了近40%。隨著人數的增加,本科和碩士留學回國人員相對優勢不是太明顯,缺乏工作經驗甚至讓他們放下了身段,和國內許多畢業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 留英海歸如何衝破就業寒冬 專家建議:放下身段
    作為人才市場「香餑餑」的英國留學生們也逃不過大潮的衝擊——在某招聘網統計的求職留學畢業生中,英國留學畢業生人數最多,佔了28.9%;美國和澳洲緊隨在後,分別佔留學畢業生總數的15.2%和11.47%。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提供的一份2013年的數據顯示,英國海歸中,近6成為碩士研究生,而這群高材生中,60%以上因留學前無任何工作經驗而被英國就業市場拒之門外。
  • 2016年留學熱度下降,海歸就業進入「青銅時代」
    中國留學生佔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留學生的比例超三成,佔日本和韓國比例更高達半數及以上。中國約有550所英語國際學校,成為全球擁有國際學校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在我國低齡留學現象明顯的同時,通過就讀國際學校得以增加進入世界名校的機會,也成為很多家長對於子女教育的投資方式。
  • 海歸就業求職深度分析
    論諾獎、頂級的導師、QS排名,海歸不輸國內很多985,家長為之掏盡腰包,但家長不會理解,這背景回來還會找不到好工作。抱歉,這些,只是學校的榮譽,你只是普通的你,國內名校學生就業壓力也是非常大。很多人經常問我,我去了這個學校以後能去哪裡?
  • 跨文化使海歸就業更具優勢
    在第一屆海歸職業發展論壇上,陳愉的亮相吸引了在場眾人的目光。在第一屆海歸職業發展論壇上,眾多職業發展領域的專家給海歸學子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其中,31歲當選美國洛杉磯市副市長,之後出任獵頭公司高管,為全球500強公司網羅高端人才的陳愉的觀點吸引了眾人關注。
  • 海歸就業與留學性價比無關 留學生成分真的變了?
    諸如「留學到底值不值」、「海歸就業難」等討論也隨之升溫。事實究竟如何、留學回國就業會面臨哪些「不適應」?記者採訪了幾位海歸,來聽聽他們就業找工作的經歷和感受。除了薪水有落差,薛永璐感慨,如今留學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在就業上跟國內學生差不多。唯一優勢是語言,其他方面不是特別大。」薛永璐說,回國找工作才發現,很多企業都把實習經歷、資格證書、工作經驗等當做參考因素,「像我們在海外,證書這一項就沒法跟國內學生比,也欠缺跟社會溝通上的積累。」與薛永璐類似,在加拿大留學回國的蘇芸也屬較快找到工作的人。
  • 疫情下,上海留學生回國就業不容易?留學護航計劃了解一下!
    疫情下,上海留學生回國就業不容易?留學護航計劃了解一下!……各位留學生們你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煩惱?小李是加州大學的一名留學生。他原本的計劃,是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海外疫情蔓延下,不少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他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 海歸就業進入「青銅時代」? 產業化衝淡學位含金量
    海外留學市場亂象叢生 產業化衝淡學位含金量  海歸就業進入「青銅時代」?  「為完善我國的海外學歷評估體系,教育部將規定國外學位修業年限不能少於兩年(碩士),一年碩士和半年碩士將不予承認。」近日,網上一條教育部新規讓一些一年制碩士陷入恐慌。
  • 從費用、就業、競爭難度,分析日本藝術留學「優勢」與「劣勢」!
    日本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都與中國有比較相似,近年來去日本攻讀藝術專業的國際留學生陡然劇增。是什麼吸引了全球的學生到日本學習藝術專業呢?今天留學雲小編通過總結近年日本藝術留學的升學數據、留學費用、就業情況,同時比較國內對於藝考生升學就業情況,為大家分一下2020年日本藝術留學前景。
  • 大變局時代區域創新發展如何抓緊海歸人才
    在由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海歸調查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受訪海歸居住的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佔比21%)、上海(佔比11%)、成都(佔比7%)、深圳(佔比5%)和廣州(佔比5%)。結合海歸就業大數據來看,這種集聚性發展的情況更加明顯,且集聚趨勢仍有進一步增強的可能。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在此境況下,海歸群體如何應對?在此背景下,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呈現2020年海歸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的回國趨勢,以及海歸就業、創業情況。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57%的海歸薪資不及預期。海歸就業首選城市仍是京滬,深圳、杭州和廣州位列三到五位。
  • 留學生回國就業工資大不如前,國內學生為什麼還會選擇出國留學?
    後來這個老師和他的學生說,這種情況太正常不過了,今後只會越來越多,因為現在國內就業市場對留學歸國人才已經越來越理性。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最近幾年來留學回國人才的薪資水平已經接近國內普通本科畢業生的水平。有研究機構對海歸人員作出調查研究,2015年到2018年三年來,歸國留學生的畢業期望薪資逐年下降。
  • 海歸就業進入"青銅時代"? 順利求職還須端正心態
    一年制海歸碩士面臨就業難  「為什麼你的碩士只有一年時間?一年時間能學到什麼?」這是最讓張航尷尬的面試問題。每逢此刻,他的心裡都會浮現出一種「被質疑的不適感」。  「去香港讀一年碩士,原本是為了提升自己,現在卻被用人單位質疑。」張航有些無奈。
  • 真實數據告訴你赴法留學哪些專業就業好!
    每個人出國留學的原因不同,但是「為了更好的就業」的學生不在少數,那麼目前海歸的就業真的更好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海歸就業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海歸整體薪資情況。《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調研數據顯示。
  • 去年有意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較前年猛增67.3%!疫情管控效果更好...
    智聯招聘今天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著手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較2019年猛增67.3%。 2020年,有71%的受訪留學生表示將回國發展,28.3%的留學生改變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計劃,在疫情蔓延情況下緊急回國。
  • 去年 全國4.2%的海歸人才選擇了成都
    在此背景下,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呈現2020年海歸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的回國趨勢,以及海歸就業、創業情況。數據顯示,海歸期望就業的城市與其等級成正相關。依託區域經濟水平發達、基礎設施完備、國際化程度高等優勢,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與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更具有海歸人才吸引力。
  • 新時期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研究
    外部政策環境的變化,促使高校不斷完善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文章以此為背景,對推進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必要性、現狀等進行闡述,並對來華留學生在校群體進行調研分析,勾勒當前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以期對高校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策略性建議。
  • 新時期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研究_神州學人
    外部政策環境的變化,促使高校不斷完善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文章以此為背景,對推進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必要性、現狀等進行闡述,並對來華留學生在校群體進行調研分析,勾勒當前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以期對高校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策略性建議。
  • 數據·背後:7.5%的經濟增速背後的就業機會?
    有的政策雖然與就業不直接相關,但卻能創造很多新的就業機會。  數據背後·支持:7.5%背後的有多少就業機會?圖片來源:網絡  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5%左右。在國務院參事胡本鋼看來,這樣的增長預期,包含了經濟增長對吸納就業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