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蘭州9月29日電(王文嘉)29日上午,世界最長篆刻《金剛經》百米長卷亮相金城蘭州,展開這幅長卷,1000餘枚篆刻印章,十八幅工筆繪製的羅漢像和5000多字的楷書經文赫然在目,蔚為壯觀。
據記者了解,該篆刻《金剛經》百米長卷由甘肅旭東書畫研究院敦煌分院院長王淑萍女士斥巨資打造,於2014年7月21日創作完成,2014年8月18日,世界紀錄協會認證該長卷創世界最長的篆刻《金剛經》真絲長卷和世界最長的篆刻《金剛經》皮紙長卷兩項世界記錄,此次創造世界紀錄的篆刻《金剛經》真絲長卷長100.83米,寬0.8米,篆刻《金剛經》皮紙長卷長100.01米,寬0.6米。
為了區別於其它的《金剛經》藝術品,王淑萍選擇用篆刻的方式打造該長卷,分別由篆刻家張濟華、畫家李永軍、邢登科、書法家孫志遠、楊延文等5位知名藝術家歷時3個多月聯合打造而成。
王淑萍說:「世界的文化看中國,中國的文化看敦煌。作為我是土生土長的飛天兒女,打造篆刻金剛經百米長卷是我應該做的。」
參與本次創作的敦煌本土著名畫家李永軍介紹:「本次創作十八羅漢主要以莫高窟唐代創作手法和表現手法表現。神採各異,用色處理方法都是經過多年臨摹莫高窟的壁畫來處理的這個手法,和其它不一樣」。
記者了解到,該長卷採用篆刻方式,先將《金剛經》全文篆刻在大小不等的壽山石印章上,再將印章按照經文順序印在真絲絹上。每一句經文刻一枚印章,僅刻章用的壽山石就達一噸有餘。
負責篆刻經文的是敦煌本土年逾古稀的著名篆刻家張濟華先生,他家世代研習金石篆刻,有很深的藝術造詣,他告訴記者:「我從十二歲開始學刻章,已經六十年了,這是作為我來講最大的工程。刻完《金剛經》全文之後,再刻別的作品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篆刻《金剛經》是我今生的收山之作。」
《金剛經》是一部影響非常大的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此經採取對話體形式,說一切世間事物空幻不實,實相者即是非相,並以金剛比喻智慧之銳利、頑強、堅固,能斷一切煩惱。
千百年來,不知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頓悟成道。
為了讓人們讀懂《金剛經》,甘肅旭東書畫研究院、中國國畫院西北畫院推選了兩名優秀書法家將篆刻翻譯成現代文字,再用小楷書寫篆刻印章之旁,經文開始和各個段落間還印有「釋迦牟尼佛像」和若干「小佛像」。
篆刻《金剛經》百米長卷的橫空出世,是對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和佛法的傳承和弘揚,是一部金石篆刻藝術的千古絕唱。
據悉,篆刻《金剛經》百米長卷還將作為特邀作品參加2014年10月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舉辦的首屆「朝聖敦煌」全國書法大展暨「敦煌書畫論壇」。
(責編:王彤、周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