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龍力遊:畫著畫著就捨不得離開怎雷村了

2020-12-12 天眼新聞

龍力遊在怎雷村寫生

人物名片

龍力遊,湖南湘潭人,1984年至1987年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讀本科、碩士研究生,曾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任教,現就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展覽中獲獎,出版畫冊《畫界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選·龍力遊》《中國寫實畫派·龍力遊》《龍力遊·中國現當代美術大系》油畫卷,主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高年級色彩靜物教學報告》《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高年級素描人像教學報告》《在附中成長──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優秀畢業生》。

「龍教授,這次活動的寫生點有很多,您為什麼選擇了三都自治縣怎雷村?」

「在去踩過點的4個地方中,總體觀察下來,我發現,怎雷村更吸引我,因為它有山,有雲,有村莊,還有梯田,視野也比較開闊,這樣的話,無論是平視、仰視、俯視,都有可以寫生畫畫的地方,可以選擇的角度很多……」

9月29日,在主題為「綠水青山新畫卷·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寫生創作」活動接近尾聲之際,記者採訪了參加寫生活動的油畫名家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龍力遊,聽他講述他與怎雷村的故事。

美麗的怎雷村

記者:在怎雷村寫生,您有什麼樣的體會?

龍力遊:用3個詞形容這裡——雲山霧罩,青山綠水,細雨濛濛。還有,這裡的生活像神仙過的日子一樣。在我們畫畫的地方,雲都在我們的腳下,我忍不住在朋友圈跟朋友分享這裡的美景,告訴他們,這裡就是雲在山腰走,人在村中行。實際上,人是在雲的上面走,因為村莊在雲的上面,而雲是在山的中間走,所以,人就在雲的上端,那不就是神仙過的日子嗎?我的寫生集中在怎雷村,我已經被這裡的景色迷住了,畫著畫著,就捨不得離開怎雷村了。

記者:怎雷村的人給您什麼的印象呢?

龍力遊:感覺他們非常樸實。我今天回來的時候,就碰到他們有部分村民在打掃村裡的主要通道,我後來就問他們,多久掃一次,他們說每個星期二,他們還告訴我這是義務清掃道路。這個習慣非常好,給他們點讚。在寫生的過程中,我也經常跟一部分讀小學、初中的孩子聊天。見過一次面了,第二次見面就老遠跟我們打招呼,他們非常懂事、非常禮貌。

龍力遊跟怎雷村的小學生交流

記者:您在這裡畫了幾幅畫?

龍力遊:6天,我畫了4幅畫。第一幅畫的是怎雷村村口,第二幅是梯田,第三幅是糧倉,第四幅是全景。這4幅畫都是要留下來,在10月18日至11月18日在都勻清鷗·教育天地「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展覽中展出。

記者:您對怎雷村的鄉村旅遊發展,有什麼建議嗎?

龍力遊:我認為,要保護完好的原生態,不要把一些水泥房、紅磚瓦房等現代化元素放到村裡面來。從藝術的角度看來,水泥房、紅磚瓦房都沒有吸引力,很多遊客也會產這樣的共鳴,他們在鄉間更願意看到城市裡面沒有的東西,他們更期待原生態和原住民,就是幾百年前延續下來的房子等這些傳統的東西。這也是怎雷村吸引我的地方。

怎雷村美景被龍力遊畫在畫布上

記者:如果用幾句話向您的親朋好友推薦怎雷村,您會怎麼推薦?

龍力遊:這是一塊寶地,像神仙住的地方,如果是藝術家來了呢,他有畫不完的地方。如果是遊客來了呢,他有看不盡的美景。怎雷村表面上是一個村,實際上是一處不斷變化的美景,它總在變,一會兒起霧了,等霧散開後就是一片雨霧繚繞的境界。那個雲朵的移動,一會是平行移動,一會兒是上下移動,就是不同方向的移動,於是就產生一種千變萬化的感覺。這個村子就在這裡,動靜結合,哎呀,簡直妙極了。

據了解,龍力遊選擇寫生的怎雷水族文化村,2010年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怎雷村的民族文化保留得較為完好,現有200餘戶人家,現仍保存南方民居幹欄式建築。村寨背靠青山,前臨深澗,層層梯田由山腳壘級而上,氣勢恢宏。民居隨著山勢起伏,巧妙地分布於青松翠柏之間,組成了一幅「入村不見山、進山不見寨」的山野村居圖,人居環境十分優美。

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孫梅梅

文字編輯/陸青劍

視覺/實習生 陳薇

編審/李纓

相關焦點

  • 「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寫生、創作、展覽活動啟動
    展覽海報為慶祝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在貴州省黔南州召開,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與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並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擔任藝術總顧問,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兼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林茂擔任總策劃的「綠水青山新畫卷 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寫生、創作、展覽活動,於9月23日在黔南州都勻市啟動。
  • 「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採風、寫生、展覽啟動儀式在都勻舉行
    9月23日,「綠水青山新畫卷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採風、寫生、展覽活動啟動儀式在黔南州都勻市舉行。啟動儀式現場 此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與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並邀請了四十餘名老、中、青三代中國油畫名家參與活動。
  • 「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採風、寫生、展覽啟動儀式今日舉行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王曉)9月23日,「綠水青山新畫卷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採風、寫生、展覽活動啟動儀式在黔南州都勻市舉行。、中、青三代中國油畫名家參與活動。屆時,油畫名家們將走進黔南的綠水青山和少數民族村寨,通過不同的視角,以油畫藝術獨有的魅力去展現黔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及人文內涵,傳承紅色文化,深化綠色發展,弘揚時代精神!採風、寫生結束後,將於10月18日-11月21日在都勻清鷗·教育天地進行「綠水青山新畫卷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作品展。
  • 中國油畫名家走進黔南採風創作
    啟動儀式現場 王曉 攝9月23日,「綠水青山新畫卷 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採風、寫生、展覽活動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啟動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與黔南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邀請了老、中、青三代中國油畫名家四十餘名參與。藝術家們將走進黔南進行實地採風,以油畫藝術獨有的魅力展現黔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及人文內涵。黔南位於貴州最南端,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
  • "綠水青山新畫卷 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油畫展在黔南州都勻市開幕
    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與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並由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誼先生擔任藝術總顧問,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兼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林茂先生擔任總策劃的"綠水青山新畫卷 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
  • 全國油畫名家都來黔南了
    9月23日,主題為「綠水青山新畫卷·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寫生創作」啟動儀式在黔南州都勻市舉行,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及其他地區的中國當代油畫名家出席了活動。
  • 中央美院林笑初:青山綠水繞人家,黔南美不勝收
    林笑初笑言,黔南的山水是真的美,山高得挺拔,綠也綠得沉穩,很有水墨山水畫的味道,所以為了表現出水墨畫與油畫的有機融合,我也嘗試著用兩塊畫布拼接作畫,試圖在體現油畫味道的同時又展現出水墨畫的韻味。自9月20日,跟隨「綠水青山新畫卷·生態文明新標杆——『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黔南』」寫生創作活動到黔南至今,林笑初已經到綠博園、饒家寨、瑤山、貴定縣進行了高效的創作,此行的平塘縣則是她的第五個創作地點。要說此行的感悟,黔南的淳樸民風和乾淨整潔的農村則讓她頗有不吐不快之感。
  • 農民畫工撐起深圳油畫村42億年產值
    今年,是深圳大芬油畫村誕生的第30年。30年間,大芬形成了規模性的名畫臨摹產業鏈,大量畫工、材料商、畫框商和物流店讓這裡與世界藝術市場緊密相連。據媒體報導,2005年時,世界70%的油畫來自中國,大芬村以一己之力貢獻了其中80%的份額。
  • 10幅黔南平坡農民畫進入中國最高美術殿堂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今天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作品550餘件(套),表現了脫貧致富、生產建設、教育醫療、扶貧救災、抗疫與復工等主題,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
  • 川音成都美術學院郭維新:黔南處處皆美景,採風創作好地方
    「畫畫的時間可長可短,有時候一幅畫可以畫個三四天。今天的這幅畫,我準備再花一天時間。」郭老對於眼前的畫作,有著很高的要求。郭老完成後的作品「這幅畫裡面有新房子和舊屋子,我希望通過房子的新舊對比,能將黔南脫貧攻堅以來的成效展現出來。」
  • 三位名家筆下的竹畫,真美!
    黃幻吾畫作 竹子在中國有著特別的象徵和寓意,更是受到很多畫家的喜愛和致力表現的題材,但要畫好竹,畫得雅而不俗、雅俗共賞卻很難,因為竹子是最為大眾熟悉的素材,入手容易,象牡丹一樣很容易一畫就俗,一畫就媚,一畫就油。
  • 大芬油畫村:家家開畫坊,人人是畫師,個個是儒商,藝術氛圍濃鬱
    原題:《大芬油畫村 | 楚客》韓老師、二丫頭和我三個老夥計,是自小一起光屁股長大的髮小,退休後,我們三個人又分別從老家來到了深圳。我和二丫頭在孩子家當後勤部長,韓老師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他在深圳一家大酒店謀得了一份差事。
  • 大芬油畫村:家家開畫坊,人人是畫師,個個是儒商,藝術氛圍濃鬱
    原題:《大芬油畫村 | 楚客》我遊歷過吳冠中筆下那具有濃鬱巴蜀風情的龔灘古鎮,那裡的畫作幾乎是烏江上的薄霧包漿而成的;我也參觀過畫壇鬼才黃永玉藝術博物館,那裡珍藏的一幅幅老先生的真跡墨寶,仿若是沱江那溫婉的湘西風情吟誦而來的。而今,我來到了大芬油畫村,來到這大都市裡一方靜謐的藝術聖地,我深深感受到這濃烈的藝術火焰,仿若是從高架橋上滾滾的洪流裹挾而來的,那樣大氣恢宏,那樣包容萬象。
  • 【遇見·冬季貴州】別樣冬遊小眾地 溫暖愜意黔南行
    是一個融中國古典建築、園林藝術、荔波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展演為一體的,休閒娛樂、商業等旅遊度假綜合體。以自然做背景,返璞歸真的田園風光吸引人。一彎清澈的漣江水,將山間平壩子一分為二,特色民居聚集在一片花海之中,木質的人行步道沿河岸向遠處延伸,連通河兩岸的廊橋古色古香,渾然一幅天成的「田園風景畫」。
  • 這竟是油畫!他筆下別具一格的中國風油畫,簡直太撩人了
    所繪, 油畫竟能畫出如此中國風的作品, 沒見過吧? 酣暢淋漓的筆觸,古韻十足, 這別具一格的中國味油畫, 這獨特的西方筆下的東方語言,
  • 走進世界油畫第一村,全世界的牆都掛著這裡的畫
    這個深圳外圍的小村子正成為中國藝術的中心之一。大芬村原本是深圳眾多客家村落的其中一個,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油畫生產和出口基地。走進深圳布吉大芬村,仿佛走進了油畫的世界。圖為在深圳大芬油畫村的村口有座銅製雕塑,是一隻手握著畫筆,筆尖劃向天空。
  • 旅遊:大芬油畫村——中國行畫第一村,深圳的油畫集合地
    大芬油畫村最早只是普陀的一個村落,一位香港畫商將油畫產業帶到了這裡,後來有越來越多的油畫畫家和畫工聚集,成為了深圳的油畫集合地。村內都是油畫做坊,街邊就可以觀看現場畫油畫的過程。 ·這裡還可以買到各式油畫或定做,單純去裡面走走也是一次藝術之行。
  • 中國水墨畫名家作品,沈子琪先生墨竹圖
    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文化展現,與歐美的油畫相比,中國的水墨畫是我們傳統字畫作品中的經典分支,從古到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重視,欣賞中國水墨畫名家作品,對人們的身心有很高的陶冶效果。隨著時代在進步湧現出一批新的水墨畫作家,她們在傳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形成更符合現代人喜愛的風骨墨竹圖。
  • 他是中國畫壇大神,畫值幾十億,卻「窮」極一生
    有人統計,僅近些年,其作品拍賣總額就高達十幾億,前不久,一幅2.36億港元的布面油畫,更是刷新了中國油畫的拍賣世界記錄。,而不僅限於江南水鄉:登過黃山、翻過雪山、爬過武夷、遊過桂林……野外寫生是件很艱苦的事情,但吳冠中專注起來可是不要命的。
  • 從油畫流水線畫工到藝術者,大芬油畫村的轉型之路
    大芬村,只是深圳龍崗區布吉一個不到0.4平方公裡的小村,這裡卻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油畫村。自1989年設立第一家油畫工廠開始,30年時間,大芬村成為中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和交易基地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被譽為「世界油畫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