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名饌---素八珍

2021-02-14 皇家御膳飲食文化發展中心

中國皇家御膳飲食發展中心

繼連載《古代宮廷飲食文化發展史》之御膳文摘資料


宮廷名饌---素八珍

宮廷名饌---素八珍

宮廷素菜,是素菜中的精品。在宮廷中,御膳房內專設「素局」,負責皇帝「齋戒」素食,能調製出好幾百種素饌。皇帝在祭祀先人或遇重大事件時,事先要有數日沐浴,更衣獨居,戒酒、食素,使心地純一誠敬。南朝武帝蕭衍,當了48年皇帝,此人長於文學、樂律、書法,篤信佛教,素食終身,為天下倡,曾四次捨身入同泰寺,皆由國家出錢贖回。


宮廷素八珍:清宮御膳房名師高手薈萃。慈禧太后每頓用膳都是上百道菜,既有山珍海味、雞鴨魚肉,也有各種小菜和幾樣素食,而實際上她吃不了多少,素菜就更難吃上一、兩口。素菜本是以甜為主的南方菜,慈禧是北方人,南菜不適合她的口味。廚師們就「南菜北做」,除用糖、鹽調味外,還加用醬油,注意調配色澤,千方百計迎合慈禧的口味。一次,素菜廚師做了一道素八珍(主料有猴頭、羊肚菌、竹蓀、口蘑、胡蘿蔔、銀耳、冬菇、蓮子、金針花等),做法五顏六色十分好看。


引起了慈禧的注意。她指問菜名,太監討好地說:「它叫御品素八珍,是御膳房專為老佛爺特製的。」慈禧嘗了一口,感覺味道還不錯,便吩咐賞給御膳房一桌酒席。從此,異味棗果就改稱素八珍,並成為御膳中的常備菜,而慈禧也逐漸喜歡吃點素食,使素菜在御膳中有了些地位。


素八珍是一道傳統的宮廷名菜,屬於素菜。

素八珍在宋朝的宮廷做成八珍湯,之後在流傳中加入了冬蟲夏草。經過驗證是一種非常有效果的脫髮用藥。中醫認為脫髮是由於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血脈不同所致。宮廷八珍生發是從氣血循環入手,填精補氣,養血活血,祛風固表,從根本上改善頭髮的生長環境,從根源上解決脫髮。


素八珍,清肝明目,理理腸胃吧:雪耳可以滋陰潤肺,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加強細胞新成代謝,有美白皮膚的功效;胡蘿蔔含有大量胡蘿蔔素,益肝明目、通便防癌;金針花具有安五臟、補心志、明目的功效;山藥能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和中下氣、通利小便等功效;

口感特點:食材豐富、綠色健康、口感清爽、適合夏天食用。


素菜營養豐富,別具風味,吃起來入口生津,有利於人體健康。味道鮮美,富有營養,容易消化。從營養學角度看,蔬菜和豆製品、菌類等素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水,以及少量的脂肪和糖類,這種清淡而富於營養的素食,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更為適宜。特別是素食中蔬菜往往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還可及時清除腸中的垢膩,保持身體健康。


我國素菜發展到現在,品種已達8000多種。按其製作方法,大體可分為三類。

一是卷貨類:用油皮包餡卷緊,澱粉勾芡,燒制,如素雞、素醬肉、素肘子、素火腿等;

二是滷貨類:以麵筋、香菇為主,燒制而成,如素什錦、香菇麵筋、酸辣片等;


三是炸貨類:是過油煎炸而成,如素蝦、香椿魚、小松肉、咯炸盒等。 素菜中,還有一道羅漢全齋,把髮菜、冬菇、冬筍、素雞、鮮蘑、金針、木耳、熟慄、白果、菜花、胡蘿蔔、豆腐、腐竹等在砂鍋中燴作一鍋,色彩斑斕,滋味獨特,口感香醇,食而不膩。


菜餚流派之一。通常指用植物油,蔬菜,豆製品,麵筋,竹筍,菌類,藻類和乾鮮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製得菜餚。素菜以其食用對象分為寺院素菜,宮廷素菜,民間素菜。素菜得特徵主要有:時鮮為主,清爽素淨;花色繁多,製作考究;富含營養,健身療疾。


宮廷素菜,是素菜中的精品。在宮廷中,負責皇帝"齋戒"素食,能調製出好幾百種素饌。皇帝在祭祀先人或遇重大事件時,事先要有數日沐浴,更衣獨居,戒酒、食素,使心地純一誠敬。南朝武帝蕭衍,當了48年皇帝,此人長於文學、樂律、書法,篤信佛教,素食終身,為天下倡,曾四次捨身入同泰寺,皆由國家出錢贖回。


宮廷素食起先發展於宮廷,主要供帝王享用,後流傳於民間。清宮御膳房曾下設葷局,素局,飯局和點心局。其中素局專門負責烹調素菜。其特點是製作極為精細,配菜規格繁雜。


宮廷素食來源於民間,發展於宮廷,最後亦流傳於民間。因御廚最先選拔於民間,年老退休後也回到民間。如清朝的御廚年老要退休離宮,退休後他們也開飯館或傳藝他人,使御膳也流傳於民間。辛亥革命後,清朝滅亡,更是有一批御膳房素局的名廚流落於民間,開創了各自的素菜事業。如劉海泉創立了「全素齋」曾名噪京城。


食用菌是指可供人類食用的:能形成大型肉質、膠質、膜質、革質、木栓質。食用菌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還含有人體免疫活性物質—真菌多糖,具有防病抗癌的功效,為此,食用菌已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綠色健康食品。



請:各位專家指正!
中國皇家御膳飲食發展中心

相關焦點

  • 周代八珍 -中新網
    周代八珍 2013年05月08日 15:32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漢唐以來,美味佳餚多半被叫做「八珍」。宋代八珍指八種珍貴的烹飪原料。到了清代,各系列的八珍主要指八種珍稀原料組合的宴席。「滿漢全席」中的「四八珍」就是指四組八珍搭配的宴席,分為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追根溯源,這些都是從周代「八珍」演變而來的宮廷菜餚。  《禮記內則》中列出的周代八珍包括(一)淳熬:肉醬油澆早稻米(香粳米)飯。
  • 宮廷宴遇之從海八珍到滿漢全席
    海八珍 燕窩、海參、魚翅、鮑魚、魚肚、乾貝、魚唇、魚子,被視為宴席上的上乘佳餚,俗稱「海八珍」。燕窩:燕窩是生活在南洋群島及我國南海諸島的金絲燕所吐的粘液腺壘築成的窩巢,其顏色潔白,呈半透明。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錯,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隆。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留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
  • 孔府佳宴,詩禮美饌
    以魯菜為基礎,兼具宮廷菜與淮揚菜精華,傳承2000年中華文化與烹飪精髓的孔府家宴,近日來到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六藝冷菜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中餐行政總廚陳國雄師傅,特邀來自「東方聖城」曲阜的孔府佳宴大師劉海洋師傅,在榮膺米其林餐盤獎的夏宮,共同開啟一段詩禮美饌的探索之旅
  • 享譽中外的「鹽城八珍」中的「八」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一聽鹽城八珍!肯定就會認為是鹽城的八種珍寶,也就是八大特產,但鹽城張文聰不這麼認為,因為……鹽城夜景「鹽城八珍」為鹽城媒體主辦,生產廠家參選,而評選出來的,鹽城轄區內的名優土特產。並不能片面理解成「鹽城八大土產」。
  • 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分別是什麼
    (二)元代八珍。迤北八珍(又稱蒙古八珍或北八珍)。見於元末陶宗儀《輟耕錄》。即山八珍:駝峰、熊掌、猴腦、猩唇、象拔(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娃娃魚);禽八珍:紅燕、飛龍(產於東北山林中的一種叫榛雞的鳥)、鵪鶉、天鵝、鷓鴣、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鳩、紅頭鷹;草八珍:猴頭(菌)、銀耳、竹蓀、驢窩菌、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信(香菇中的一種)。另據舊時南貨老人曰:「海味八樣」、「動物八珍」。
  • 八珍究竟是哪八珍?
    年輕的時候,街上偶爾會看到「八珍XX」或「XX八珍」的滋字樣,這八珍倆字確實高大上,讓人一看就不明覺厲,我潛意識就覺得,八珍就是八種珍貴的食材,但具體是啥,咱也不知道。八珍豆腐後來隨著我走南闖北,又讀了好多沒啥用的書,關於「八珍」的事兒也知道了那麼一點點,今兒咱們就聊聊關於八珍的一些事兒。寫在前面的話本文主要介紹歷史上的八珍,其中涉及到的很多野生動物是瀕危或極危物種,不要吃不要吃不要吃!
  • 上海媽媽教你做「八珍海鮮豆腐煲」,八珍鮮美可口,豆腐入口即化
    八珍,不僅僅是過年時討個口彩,這八樣有葷有素,各有各的鮮氣,放在一起相得益彰,海鮮的鮮香、菌菇的鮮甜、豆腐的鮮嫩,這幾種超級「鮮」的食材匯成一鍋八珍海鮮豆腐煲,這道菜湯汁不多,因為勾過芡所以都掛在食材上,海鮮類是剛好的嫩度,炸過的豆腐吸飽了海鮮的鮮味,好吃得差點咬到舌頭
  • 南北朝開始推廣食乳,宋孝宗是個蟹痴——歷朝歷代的宮廷美食
    而祭祀需要祭品,祭祀以後周王要設宴,就得打獵獲得禽、獸,如此便得殺牛宰羊、羅列百味,這是宮廷宴飲的最早由來,後宴飲的種類增多:農事御膳是因重視農耕,私舊御膳又稱「燕飲」,是君臣相宴,有勞者、聘者、還者,皆可為宴飲;競射御膳起於國家重武事,在宴飲之中舉行射禮,多在諸侯國相互往來時舉行,有外交的意味;慶功御膳則是在王師凱旋時,這類筵席場面宏大,規模隆重,美饌紛呈,載歌載舞,氣氛熱烈,盛況無比
  • 天津名菜——八珍豆腐:豆腐外焦裡嫩,八珍鮮美可口,各具特色!
    大家吃過八寶粥,那吃過八珍豆腐嗎?對於我作為一個東北與四川人來說,第一次聽說,不過吃過一次就愛上了它的美味!八珍豆腐是一道天津名菜,色香味俱全,因為採用了8種高檔食材入菜,所以才有了「八珍」之名!最開始的八珍,指的是蹄膀、刺身、乾貝、鮑魚、玉蘭片等一些相對高檔的材料。
  • 南說—「寺廟道觀中的素齋」
    到明清時期,寺院素饌已形成一個獨特的菜餚譜系,許多名品成了所在寺院的代表作,為世人所稱譽,與尚在形成階段的我國四大菜系,幾乎可以並駕齊驅。六朝時期,由於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提倡素食,建康城(今南京)內外,不論是宮廷、寺院或民間,「吃素」之風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實際上當時建康地區的佛教寺院已經超過五百處之多,各個寺院都講究製作素齋,並形成攀比之風。相傳,建康城的建業寺,就有位僧廚以製作素饌而聞名,用一種瓜,可做出幾十種菜。
  • 補脾養胃,八珍糕
    八珍糕的8種原料,既是食物又是藥物,飢時可以食用,病時可以治病,藥食同源,有健脾消積的和增補元氣之功效八珍糕是浙江紹興地區漢族傳統名點之一,歷史悠久。有補中益氣,開胃健脾,肥兒消疳等功能。中藥八珍糕是由黨參(去蘆)60克,茯苓60克,生白朮60克,扁豆60克,蓮子肉60克,生苡米60克,生山藥60克,芡實60克,白米麵3千克,白糖2.4千克,江米麵3千克,共研為細粉過羅,攪勻蒸糕,每塊重30克。每服15克,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具有補脾養胃的功效。八珍糕分「男八珍」和「女八珍」。
  • 赫赫有名的「草八珍」為何有七珍是食藥用菌?
    其中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皆為葷,僅有草八珍為素,而草八珍中又有7珍皆是食藥用菌。滿漢全席中的草八珍,分別是猴頭菌、銀耳、竹蓀、羊肚菌、花菇、驢窩菌、雲香信、黃花菜。因而先後出現了所謂的「參翅八珍」、「動物八珍」、「山八珍」、「水八珍」、「海八珍」、「禽八珍」和「草八珍」等。
  • 「飲饌史趣」 漫話宴會
    由此可見,「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正是昔時筵席的寫照,「筵席」由此而得名。俗話說,無酒不成席。我國自古辦筵席就很重飲酒,商代尤甚,如傳世禮器中的俎、豆、簠、簋、觚、爵等器,都是擺在席上的。至於筵席之食序,從《禮記》中的「公食大夫禮」「鄉飲酒禮」「大射禮」「燕禮」等篇的記載看,大抵都是先酒次肉而後飯。這個食序,後世無多大變異。所以,歷代把筵席又稱為「酒席」「酒筵」。
  • 色彩豐富八珍豆腐,食慾爆棚!
    其中天津有一道著名的八珍豆腐,是人們去天津下館子必吃的一道菜。本來就很好吃的豆腐遇上了其他七種食材,味道又提升了好幾個層次。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青豆、黑色的木耳、白色的蘑菇再配上金黃的豆腐,作為主角的豆腐君吸收了每一種配菜的味道,種類豐富的配菜倒也不會喧賓奪主,這八種食材放在一起真的是好吃到爆炸。
  • 羊肚菌,被譽為「草八珍」之一,富含胺基酸多蛋白質含量高
    羊肚菌,被譽為「草八珍」之一,富含胺基酸多蛋白質含量高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哦。無論動物或植物,有些名字取得挺有意思。例如食用菌中的牛肝菌、鵝膏菌、樹蠣菇、鮑魚菇、猴頭、羊肚菌之類。前兩個主要從口感而來,中二者源於風味,後面的純粹從外形得名。
  • 古方不變匠心傳承,溯古養今邀您共品八珍糕!
    舉一個更直觀的例子,清宮除了帶給我們《甄嬛傳》、《如懿傳》以外,還帶給了我們「八珍糕」,一塊小小的八珍糕,看似四四方方平平無奇,但卻著著實實地把中華民族做事之嚴謹、考究之嚴密的氣質凸顯出來。談到八珍糕,人們大體會馬上想到兩個層面的東西。第一:八珍糕是個好東西,小小一塊糕點,入口鬆軟,甘甜回味,對身體卻有很大的益處。
  • 健脾八珍糕的故事
    「老佛爺」一高興便將「健脾糕」改稱「八珍糕」。從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不管有病無病,總要讓御膳房為她做「八珍糕」食用。現在大部分人都在注意養生,養生也成為了時下越來越受人們關注的熱點。健脾八珍糕是有名的中藥食療方,它療效多多,有益無害,男女老少皆可使用。注重養生的人群不可錯過。用於老年、小兒及病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黃,腹脹便溏。
  • 解密慈禧與鍾介福八珍糕的不解之緣
    「老佛爺」一高興便將「健脾糕」改稱「八珍糕」。從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不管有病無病,總要讓御膳房為她做「八珍糕」食用。    說起八珍糕,還要說說在嘉興地區名氣最大的西塘鍾介福的八珍糕。當古鎮西塘還不像現在這般成為「全國名頭」時,鍾介福的八珍糕早已隨著始創於清代光緒十一年(1885)的鐘介福堂,而名聲四揚。
  • 傅山與防暑八珍面
    當地百姓根據傅山在松莊居住時名號「松僑」,就管它叫松僑防暑「八珍面」。八珍面的就是大家常見的抿圪鬥,亦稱蝌蚪或稱抿面還稱圪蚪面,用抿床抿壓入鍋而成。傅山認為,「青青之穬,最宜」。青青之穬,即新熟的大麥,其色略透青色。傅山稱讚這種麵食:有「時新第一,鮮潤斯今」之新鮮,有「冰蠶初蠕,雀舌方鴒」之美形,有「青珠色重,碧玉光沉」之光澤,有「香飫寸心、齒頰生慧」之香味,可謂是色香味形俱全之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