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清平樂》,才知道北宋有那麼多文人墨客,像晏殊、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還有斷案天才包拯,以及龐太師,這些都是歷史上的名人。我也是因為追了這部劇,才更加了解北宋的歷史。
《清平樂》原著小說名為《孤城閉》,宋仁宗在位期間,政局穩定,百姓過著安樂的日子。身為天子,宋仁宗的一生卻孤苦悽涼,生下三個皇子都夭折了,小公主們都來不及享受皇家的尊榮,就離開了人間,唯一長大並出嫁的公主,婚姻不幸,結局悲慘。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英年早逝,忠心耿直的臣子被貶出京,他最信任的侍衛離開了他。
宋仁宗以「仁」治天下,他很反感死刑,以一顆仁慈之心對待別人。他是帝王之尊,卻寬厚待下人,當下人犯錯時,他總認為「罪不至死」。
張茂則為了守護曹皇后,步步緊逼賈婆婆和許蘭苕,最終導致賈婆婆下毒害死了許蘭苕,以及她肚中尚未出世的皇子。張茂則犯了謀害皇子的罪名,心中十分愧疚,自覺無臉再見官家,就服毒自殺。但是官家覺得死是最容易的事,他讓太醫把張茂則救醒,告訴張茂則,戴罪立功。
張茂則帶著宮女碧桃離開皇宮,在山上開了學堂,給農村的孩子啟蒙,教他們認字,算帳。即使是女孩子裝扮成男孩,他也很樂意接收。
宋仁宗給了張茂則第二次生命,是他的「仁」感動了張茂則,促使張茂則離開京城也能為民做事。從小一起玩大的張茂則離開了官家,官家身邊少了一個忠心耿耿的人。
宋仁宗寬厚待人,獲得朝內朝外一致稱頌,連契丹王子都對他產生仰慕之情,成為他的小粉絲。但是他的仁,讓他經常猶豫不決,處理國家大事不能當機立斷。
宋仁宗寵愛張貴妃,面對年輕貌美的張貴妃,他所有的深情都給了她,她提出的任何要求,他都不忍心拒絕。他明明知道賈婆婆心計很多,卻拗不過張貴妃,答應讓心術不正的賈婆婆伺候貴妃。
賈婆婆跟夏竦裡應外合,製造一出宮變,試圖嫁禍曹皇后,把曹皇后拉下馬,讓張貴妃坐上皇后之位。賈婆婆下毒害死了許蘭苕和她腹中的皇子,順便栽贓給曹皇后。如此惡毒的賈婆婆,宋仁宗不僅讓她陪伴張貴妃身邊,還讓夏竦回京擔任要職。
別的宮女只要跟外官有染,就被處死,但是宋仁宗一直容忍賈婆婆和夏竦的黃昏戀,哪怕他對他們的惡毒心知肚明,也仍被他們的愛情感動。他們不僅沒有感念官家的仁慈,還不斷給官家製造麻煩,賈婆婆毒死了未出世的皇子,夏竦鼓動其他官員上劄子,停止新政,貶黜範仲淹、歐陽修、韓琦等人。
宋仁宗心懷天下黎民百姓,心裡卻只愛張貴妃一人。他一直都把張貴妃當作小孩子,儘管張貴妃已經生了三個孩子,在他眼裡,她依舊是個還沒有長大的小女孩。所以,他容忍張貴妃的任性和囂張。
他跟曹皇后說,後宮不得幹政,對曹皇后的建議不置可否,導致西邊將士戰亡他鄉。而張貴妃一次又一次地幹政,他雖心中不悅,仍然答應了貴妃的請求。張貴妃請求把王拱辰留在京中,官家答應了。張貴妃請求直接升為貴妃,他答應了。張貴妃請求升她的伯父為節度使,他也答應了。
宋仁宗總想平衡前朝與後宮,實施新政受到很多大官小官的抱怨,他擔心朝局動蕩,就採納言官的建議,外放所有新政的核心人員。對官家最忠誠的範仲淹、晏殊、歐陽修、富弼、蘇舜欽,都被貶出京城。晏殊、蘇舜欽、範仲淹客死他鄉。
儘管張貴妃穿著華麗,與皇后撞衫,但是官家只是斥責一兩句,過後依舊寵愛她。官家寵著張貴妃的性子,張貴妃根本不把曹皇后放在眼裡,甚至起了要取而代之的念頭。
曹皇后從來沒有向官家提出過升曹家人的官,小心謹慎地伺候官家,把出嫁前活潑機靈的性子收了起來,盡力做好皇后的職責。但是她的行為舉止被官家厭惡,官家更偏愛一心只想談戀愛的張貴妃。張貴妃死後,宋仁宗追封她為「溫成皇后」,以皇后禮儀下葬,在她死後圓了她的皇后夢。
前朝官員爭執,後宮張貴妃對抗曹皇后,宋仁宗要前朝後宮都平衡,沒有哪個人能夠一枝獨大。
宋仁宗要時時操心國家大事,他的身被無處不在的規矩束縛著,他不能做一回自己,時刻謹記他是官家,一言一行都被別人緊盯著,他肩負治理天下的重任,不能灑脫恣意,即使身處人群中,他也不能真正地開心。他得到了天下,卻失去了自己,所以,他才會不管不顧地寵愛任性囂張、目無法紀的張貴妃。
若有來世,宋仁宗不願再生於帝王家,只願生在平民百姓家,侍奉生母,與妻妾快活過一生。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