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8省高考改革新方案 「3+1+2」模式有何不一樣

2020-12-13 人民網教育

只要與高考改革有關,總能引來公眾關注。

4月23日,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發布本省市實施方案,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高考綜合改革,正式進入了向中西部推廣的新階段。而考生與家長最關注的,依舊離不開「考試怎麼考」「成績怎麼算」「高校怎麼招」等關鍵問題。對此,記者在梳理政策的同時,採訪了多位考試招生專家。

考試怎麼考:選考科目實行「3+1+2」模式

【政策深解析】

根據公布的實施方案,8省市的方案為「3+1+2」模式,即「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福建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3+1+2」的選考科目方案是8省市在借鑑先行改革試點省份的經驗基礎上,充分考慮本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礎教育發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學科專業布局等因素的結果。

從2015年啟動調研至今,江蘇省舉行了近80場調研和徵求意見會議,針對方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專門聽取多位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的意見和建議,並請華東師範大學、廈門大學、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研究院以及相關教育和測量領域專家對「3+1+2」方案進行可行性、科學性論證。

【考生想知道】

為什麼要採用「3+1+2」模式?這種模式有啥不一樣?

【專家這麼說】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瞿振元:

從總體上看,「3+1+2」方案與先行試點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時,進一步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大類人才選拔和培養中的基礎作用,結合本地實際提出學生的選考科目組合,使改革更加精準地對接地方實際,更好滿足當地學生成長和人才培養需求。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

從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開始,彰顯「選擇性」的教育理念就始終體現在各項舉措實施和完善的過程中。在選擇性的維度上,我們既要保證個體選擇的自主空間,又要顧及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局部上的剛性限制,更要體現國家整體和長遠的利益。「3+1+2」模式雖未給予考生在六門科目內完全充分自由選擇,但可以在物理和歷史兩門,及其他四門中進行有條件的選擇,且後者4選2,是文理完全打通的,選擇組合達12種,比改革前僅文綜或理綜兩個組合的選擇性大大提升,也比較符合8省市的實際情況。同時,雖然在選考科目中物理和歷史只能2選1,但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合格考中,物理和歷史都是必修必考科目,學生都必須達到高中基本教學要求,基本知識結構是完整的。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

與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相比,「3+1+2」模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和高校之間的相互選擇提供條件和動力,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成績怎麼算: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

【政策深解析】

從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據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

同時,從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後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依據實施方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考成績是學生畢業、普通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考成績計入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8省市均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選擇性考試安排在6月統一高考期間一併進行,並且將考試次數確定為1次。選擇考由省裡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組織閱卷、統一公布成績。

【考生想知道】

再選科目為何實行等級賦分?

【專家這麼說】

遼寧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

由於再選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實行等級賦分,主要是基於學生選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試題難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績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從教育考試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舉例來說,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化學,兩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高考成績,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轉換後考生選考科目成績排隊順序不變,以解決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重慶市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

第三批進入改革的8個省市在教育部統一指導下組成聯合專家組,邀請國內頂級數理統計分析領域的專家學者,借鑑前期試點省份經驗,在對8省市歷年高考成績、錄取數據進行分析、演算的基礎上,通過數學建模,在接受度、區分度、擬全度、提升度以及穩定性和適應性的評價標準框架內,確定的8省市共用等級賦分辦法,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副理事長韓寧:

8省市基於過往數年的大數據,對高考錄取中的各種潛在可能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和模擬,選擇了最適合本省市的參數設定方案,遵循「不讓考生的單科排序改變」和「確保選考科目的合適權重,確保轉換分數的良好區分度」的原則,保證了最大多數考生的利益,給考生和家長以充分的安全感。

高校怎麼招:錄取實施「兩依據,一參考」

【政策深解析】

此次8省市公布的實施方案,高校錄取實施「兩依據,一參考」模式,即不僅依據三門統一高考學科科目成績和三門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成績,還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從單純「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根據實施方案,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採用真實記錄方式,客觀記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各項內容。高中學校通過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為每一名學生建立個人成長電子檔案。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記錄個人日常活動情況;按照各省市教育廳統一要求,學生在每學期末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記錄材料形成評價記錄表;高中畢業時,根據評價系統原始記錄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生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學分和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等,由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等相關單位統一導入。

此外,8省市在實施方案中明確,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分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也將按照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分兩個序列排隊錄取。河北、遼寧、重慶等省市的考生志願填報採取「專業(類)+院校」模式,即一所院校一個招生專業(類)為一個志願,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

【考生想知道】

報志願,為啥要採取「專業(類)+院校」模式?

【專家這麼說】

鄭慶華:

過去的培養模式使大多數高中生習慣了埋頭學習,只追求成績,對於高校學科、專業的內涵缺乏了解,對於報考要求和規則缺乏了解,對自身的興趣、特長和專業意向缺乏挖掘和培養。在新高考模式下,將倒逼學校從中學階段開始,就必須著手幫助學生發現自身興趣和特長,進行職業生涯引導的工作,將高考改革與初高中課程教學改革同步推進,讓學生將生涯規劃、專業選擇和學習動力統一起來,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業與將來進入高校選擇的專業貫通起來,把未來的專業同以後安身立命的職業聯繫起來,把安身立命的職業同一生建功立業的事業聯繫起來,最終引導學生把事業同最後能夠襟懷天下、造福人類、安頓靈魂的志業聯繫起來,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真正的棟梁之材。

高中咋教學:選課走班教學 加強基礎保障

【政策深解析】

可以說,實施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學是普通高中教學適應新高考的重要舉措,是適應高考綜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依據8省市公布的有關解讀文稿,對如何開展選課走班教學有了明確安排。比如,學校不得為了增加選擇考學科的課時而擠佔其他非選擇考學科的課時,要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努力開發精品選修課程;探索與選課走班教學相適應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班主任和導師制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

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玉清說:「可以預見,對基礎教育而言,推行選課走班,由於選考各門學科的考生比例不盡相同,其將對學科教師的規模和結構產生直接影響。」

正因如此,在加強隊伍建設方面,8省市均明確要通過購買服務、返聘優秀退休教師、探索「縣管校聘」等多種措施,緩解部分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同時加強教師培訓,加大對富餘學科教師的轉崗培訓。此外,還要著力改善辦學條件,通過新改擴建部分高中、嚴格執行招生計劃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

【家長想知道】

對於家長而言,最關心的是新高考能不能平穩實施、公平公正?

【專家這麼說】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

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實施新方案的8個省份與浙滬等教育發達地區的教育基礎條件均存在差距,要重視研究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協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要形成政府與學校、考試招生與人才培養、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協同聯動、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推進高考綜合改革穩妥實施。

遼寧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

積極應對高考綜合改革,要落實好主體責任,建立協同推進機制,真正做到落地、落小、落實。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前期設定的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突出重點,加強考試機構能力建設,改善普通高中基礎設施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抓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一系列配套工作,確保高考綜合改革平穩推進。(記者 晉浩天)

(責編:李依環、熊旭)

相關焦點

  • 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爐:2021年起實行「3+1+2」模式
    4月23日,8省市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方案將於2021年正式實施新模式、新分數、新組合正式上線總分750分,採取3+1+2模式宣布從2018年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啟動新高考改革,並公布具體的改革方案,與之前已經啟動新高考改革的6個省實行3+3科目組合不同,這兩省均採用3+1+2方案。「3」即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數外,「1」是由考生在物理和歷史兩門中選擇1門,「2」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中選擇兩門。據報導,另外6個從2018年啟動新高考改革的省市,也將採用3+1+2方案。
  • 8省份公布2021年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實行3+1+2模式
    2020年12月29日,記者從全國第三批高考改革的8個省份(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教育廳或教育考試院了解到,以上8省份發布了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排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  8省份新高考採用「3+1+2」模式  2021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實行「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為750分。
  • 2021新高考方案!一文徹底理清「3+1+2」模式!
    三、河北、遼寧、湖北、湖南、重慶、江蘇、福建、廣東等8個省份將推行「3+1+2」模式 (1)2021年,河北、遼寧、湖北、湖南、重慶、江蘇、福建、廣東等8個省份將作為第三批「新高考」試點省份,將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
  • 高考改革新方案2014_全國高考改革方案_高考改革_中國教育在線
    教育部將出臺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5個配套實施意見。要求各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於今年上半年出臺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改革試點省份要在上半年出臺試點實施辦法。"我省是生源大省,推進改革既要積極更要穩妥。"
  • 遼寧明年高考啟動「3+1+2」模式 語數英三科八省聯考統一試卷
    字號 12月3日,記者從遼寧省招考辦獲悉,2021年高考,我國共有8個省首次正式啟動新高考改革,分別是遼寧、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福建、重慶。明年實施新高考的遼寧省將在1月23日至25日迎來統一考試: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語數外由教育部統一命題,2021年高考報名考生需全部參加。
  • 2021新高考進階100問,「3+1+2」「3+3」一網打盡!
    5、目前有哪些省份實施了新高考?答:目前實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包括浙江、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海南、廣東、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14個省市。6、實施「3+1+2」新高考模式的省份有哪些?
  • 福建高考新方案:「3+1+2」!不分文理,語數外用全國卷
    來源:福建日報、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重磅!「3+1+2」福建新高考實施方案公布!2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1年開始,我省將試行「3+1+2」的普通高考新模式。什麼是「3+1+2」模式?
  • 2021新高考適應性8省聯考,教育部命題,明年1月開考!江蘇考生...
    適應性考試的閱卷將和高考一樣,全省統一改卷,此外,還要模擬高考進行適應性錄取工作,即考生也要像高考一樣模擬填報志願,模擬錄取。 因此,這次考試不僅對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未實施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而已,也是必須要關注的。這就是新高考的一次預演。但是,是否適應性考試怎麼考,新高考也將這樣考,還沒有定論。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上期我們說了2021年湖南新高考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今天我們來了解在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湖南、湖北、江蘇、福建、廣東、重慶、遼寧、河北8個省市高考改革方案已經落地。從2021年開始,高考總成績的組成科目由「語數外+文綜/理綜」變成「3+1+2」。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高考不分文理科,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偏科的痛點!
  • 2021年新高考方案
    2021年高考,除臺灣省、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外,31個省、市、自治區高考模式如何?請看下文詳細分析!  一、上海市、浙江省將執行新高考政策  1.上海市:  (1)實行「3+3」和「6選3」考試模式,即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必考。
  • 2021新高考8省高三將大聯考!明年1月開考!教育部命題!
    2021年,江蘇、湖北、湖南、河北、廣東、福建、重慶、遼寧8個省市將實行新高考3+1+2模式。近日,在福建省教育廳舉行的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工作視頻會議上透露了,明年包括福建省在內的8個省要迎接新高考,8省將統一,而作為新高考省份的江蘇,也會有很大的概率會參加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 江蘇高考新方案 考試科目內容改革成績構成及計分方式制度規定
    4月23日,江蘇新高考方案正式向社會公布。新高考科目設置將採用「3+1+2」模式,總分值由480分變成750分。2021年參加高考(2018年秋季學期入學)的高中學生,將成為迎接新高考方案的第一批考生。揚子晚報「招考部落」鯉魚姐姐將新高考方案畫好了重點,帶您無縫銜接新高考。
  • 多省市推遲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利弊有多大?
    根據各省市最早的改革方案,2018年秋季學期入學的新高一,有17個省份都是要實行新高考的,也就是不再進行文理分科,考試變為3+3模式,即語數外3門加上3門選修科目,這次改革被稱為最大規模的一次改革。但是,2018年秋季入學的新高一已經開學一段時間了,本來應該實施新高考的省份卻毫無動靜,甚至有多方消息都傳出河南,四川,江西,貴州,黑龍江,吉林等9個省市明確推遲一年實行新高考。那麼,新高考改革到底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呢?關於新高考改革的利弊,我們看一個比較。改革前,考試科目為語數外加上文綜或者理綜,改革後,考試科目為語數外加上3門選修。
  •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擇了物理,選政治和地理可行嗎?
    在多次傳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後,今年有8個省份正式確定了將採用「3+1+2」模式進行高考改革試點。新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文理分科模式。根據方案,3是語文、數學、外語為高考的必考科目,2是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考試科目,2則是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兩門科目作為最後的高考科目。
  • 新高考選科3+2+1和3+1+2的模式有什麼區別?高一的孩子看過來啦!
    最近很多的省都已經確定了新高考的實施政策,其中江蘇省新高考就將會採用3+1+2的模式,而且總分從480分升到了750分,對於江蘇省的高一孩子來說怎麼樣選科就成了最關鍵的,之前新高考政策在浙江和上海已經率先開始了,學考選考賦分制,還有怎麼樣選科都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那麼你知道什麼是
  • 新高考8省聯考,教育部命題!河北家長考生提前關注!
    八省聯考解密一、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八省聯考這八個省分別是遼寧、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福建、重慶即:作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試點省份,均將在2021年首次實施「3+1+2」模式新高考。二、八省聯考是用一張卷嗎?
  • 新高考改革模式實行3+1+2,以後學醫考生該如何選擇三科?
    新高考改革模式實行3+1+2,以後學醫該如何選擇三科?新高考改革模式實行3+1+2,這裡的「3」是指語文、數學、英語三門;「1」是指物理或歷史的一門;「2」是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的任意兩門。物理或歷史被稱之為「副主科」,選科概率很大。
  • 福建確定啟動「新高考」改革:不分文理 語數英必考
    福建新高考方案已上報教育部教育部在網站上說,上述8省市已就啟動改革工作對本地教育系統進行了安排和部署。目前,8省市結合本地高中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組織等實際,因地制宜制訂了改革方案,將由各省向社會發布。《廈門日報》的消息來源說,福建省已經把方案上報給教育部,應該會在近期公布。
  • 8省新高考,其中5省將開啟「最難」錄取模式!專業調劑風險大!
    2021年繼山東、天津、北京、海南之後,我國有8個省開始新高考錄取方式。 與前四個省不同,這8個省採取的選科賦分方式,又有變化。都是3+1+2的選科模式,在志願填報錄取規則上,8個省的政策不盡相同。
  • 第一講: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讀
    從浙江、上海兩地區開啟新高考改革後,到目前為止(2020年),已經有六個省份(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在實行新高考。明年(2021年)將會有 8 個省份(廣東、湖南、湖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重慶)也進入新高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