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的傳奇人生 ,你所不知道的曾國藩
早年經歷
1811年,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
父親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家塾"利見齋"。1826年春,應長沙府童子試,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
1832年,曾國藩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複習一年。1834年,曾國藩進入長沙著名的演習,同年參加湖南,中試第三十六名,並動身入北京準備來年的。1835年,曾國藩會試未中,寓居北京長沙會館讀書。次年恩科會試再次落第,於是返回長沙,於同鄉劉蓉、等居於湘鄉會館。
步入仕途
183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於中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拔為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考試,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1843年光二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七月,欽命為鄉試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充文淵閣校理。
1845年,升。不久,同榜進士之子入京會試,投其門下受業,住他北京家至少一年。
1847年,升任加禮部侍郎銜。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授右侍郎。不久署右侍郎。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就是這樣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組建湘軍
1851年1月,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事。5月,曾國藩在劉蓉、羅澤南等人的推動下,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批評鹹豐皇帝。鹹豐帝沒有讀完,就憤怒地將奏摺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見了軍機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於不測之罪。曾國藩了解這一情況後,心裡非常緊張,立刻對此次諫爭之舉上奏自責,從此再不敢對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決策說長道短。
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運動已席捲半個中國,儘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軍、綠營官兵來對付,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已不堪一戰。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太平軍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
1853年,借著清政府急於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8月,曾國藩獲準在練兵,"凡槍炮刀錨之模式,帆檣槳櫓之位置,無不躬自演試,殫竭思力",並派人赴廣東購買西洋火炮,籌建。
在團練湘勇期間,他嚴肅軍紀,開闢新的軍隊,他先後將5000人的湘勇分為塔、羅、王、李等十營,先後將團練地點由長沙遷至,避免與長沙的綠營發生直接矛盾。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曾國藩的故事,建議您讀這本《曾國藩全傳》,正版書籍僅需38元,點擊下方連結方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