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億億人起修,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佛經上有說嗎

2020-09-18 香雨花雲2019

「末法億億人起修,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生死」,意思就是在末法時代眾生根性修其他佛法已經不能得度,只能靠淨土法門念佛求生淨土才能得度解脫。傳說此句是出自《大集月藏經》,然查閱《大集月藏經》卻無相關文段,大藏經整個《大集部》都沒有有關末法只能修淨土得度的任何描述。環顧整個大藏經所有佛說經教中都沒有任何有關文字。


那麼這一句末法唯淨土能度究竟出自哪裡呢?

出自道綽禪師所著《安樂集》:第五、又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看到這裡大眾應該明白,道綽禪師所引用的引號內藍色文段是禪師總結經中意,而後面紅色那句是禪師自己所說


而後世淨土講義當中未能仔細甄別,也未親自翻閱《大集月藏經》,誤將經意藍色文句與禪師所說紅色文句連在一起都說成《大集月藏經》所有。

附:我們再看看《大集月藏經》中相關末法的描述:爾時世尊告月藏菩薩摩訶薩言:「了知清淨士,若我住世,諸聲聞眾戒具足,舍具足,聞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我之正法熾然在世,乃至一切諸天人等,亦能顯現平等正法。

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小編按:佛降生於公元前六二三年,佛涅槃於公元前五四三年,佛滅度後的500年中)
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小編按:佛滅度後的500年至1000年)
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小編按:佛滅度後的1000年至1500年)
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小編按:佛滅度後的1500年至2000年)
次五百年,於我法中鬥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小編按:佛滅度後的2000年至2500年)

了知清淨士,從是以後,(小編按:今年是公元2020年,佛曆2564年,是佛滅度後的2000年至2500年)於我法中,雖復剃除鬚髮,身著袈裟,毀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如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檀越舍施供養,護持養育,我說是人猶得無量阿僧祇大福德聚。何以故?猶能饒益多眾生故,何況我今現在於世。

相關焦點

  • 昌義法師:唯依念佛 得度生死
    念佛人稱之為淨土行人,淨土行人必須要把我們淨土這一法知道的差不多,這個理路你弄不明白,雖然是念佛了,也是去向不明。理路不外乎信願行。信就是深信,深信因果,深信佛所說的法,深信淨土法門。這是諸佛讚嘆,一切祖師盡其力量弘揚。
  • 末法時代只能修淨土才能得解脫嗎
    末法億億人起修,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生死」,意思就是在末法時代眾生根性修其他佛法已經不能得度,只能靠淨土法門念佛求生淨土才能得度解脫。傳說此句是出自《大集月藏經》,然查閱《大集月藏經》卻無相關文段,大藏經整個《大集部》都沒有有關末法只能修淨土得度的任何描述。
  • 佛陀所說的末法時代,究竟是什麼時候?
    對佛法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聽到過「諸行無常」的說法,世間一切都不是恆常的,宇宙萬有無不在經歷成、住、壞、空的過程。比如我們常說的滄海桑田、海枯石爛,就是無常的真實寫照。那麼,佛法是不是也有「壞滅」的時候呢?
  • 海賢老和尚:沒有善根的人,他念不了佛!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佛說:若不是過去生中勤修福慧,今生斷然聽聞不到正法。假如我們的福報不夠大,縱然聽聞正法,也不能升起信心。賢公曾不斷向人說起,能念佛的人都是有大福報,大善根的人。一定要把握住大好因緣,老實念佛,當生成就。賢公常說:沒有善根,他根本念不了佛。
  • 佛教:有三種人,再念佛也難得往生,看看有你嗎?
    所謂「念佛一聲,增福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經雲念佛能夠除煩惱、消業障,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四類當中,不管修學哪種念佛法門,一聲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其餘三者不求自得。然而,儘管念佛法門如此殊勝,淨宗的蓮池祖師卻在《竹窗隨筆》中講,有三種人,即便念再多佛,也絕難往生。其一,口中念佛,心中不善。
  • 佛教:修福修慧,一聲「阿彌陀佛」,功德就完全具足了!
    眾所周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有「福慧兩足」的尊號。關於福慧,佛門中有一首著名的偈語:「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修行過程中福慧等持,是我們每位學佛人都應具備的正見,切莫落入只修其一的邊見。
  • 修行淨土宗的要點是什麼,念佛之人要清楚!
    淨空法師開示學習淨土要點阿彌陀佛:各位同修大家好!幸福美滿的教育——佛陀教育。學佛——人生最高享受!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遵普賢願,歸心淨土!但是末學認為學佛需要知道幾點:1.心態:真誠心和恭敬心。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淨空法師說這是入佛門的秘鑰。2.師承:只選一個老師(善知識),以淨空老法師為導師是您最明智的選擇!一個老師一條路,倆個老師倆條路,三個老師三岔路口,四個老師十字街頭啊!
  • 印光法師: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譬如《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就是說,到了末法時代,雖然有很多人在修行,但是在這麼多修行者當中,是很難找到有一個人可以得度生死的,唯有依靠念南無阿彌陀佛,才可以得度生死,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 佛教:這三種人善根淺,佛也難渡,看看有你嗎?
    佛經中講,諸佛如來「通一切智,徹萬法源」,但是成佛之後,仍然有三不能:定業不能轉,眾生不能盡,無緣不能渡。其實,以大乘佛法來說,眾生平等,佛性本自具足,怎會有與佛無緣的人呢?祖師有言,「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念佛法門,為末法眾生指明一條修行坦途,普被三根,利鈍兼收。但是有這樣三種人,因善根淺陋,佛也難渡。第一種人,不信。《宗鏡錄》云:「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無不證果。
  • 佛教:適合大眾在「末法時期」修行的法門
    今天我們聊一聊:在「末法時期」的修行法門是指學習佛陀修行的方法,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用來供大眾學習,二針對不同根基的人,也會提供不同的度化法門,度化他們脫離苦惱,打開達般若智慧。「佛陀」說的一切法門,都是了生死、證菩提的。所以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最近小編整理了一些自己熟悉的:適合「末法時代」佛弟子們修行的法門,在這兒分享給大家。首先是往生第一的:「淨土念佛法門」。
  • 【印祖開示】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
    「 佛在世的時候,十個人修行,就有九個可以成道。因為那時的人,天性淳厚,根機是很猛利的。然在晉唐時候,還有這種仗自力可以了脫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漸減少,越後越少的。到了現在,已沒有這樣的人了。如此看來,就曉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斷煩惱了生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此時如仍不自量力,要說大話,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而去別修其他法門,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我並非說其他的法門不好,實在是因為法門有契理不契機的,有契機不契理的。
  • 「南無阿彌陀佛」的含義,你真的了解嗎?
    雖說佛家八萬四千法門,但是說到修行的依止,主要包括參禪、誦經、持咒、念佛。這種種法門當中,唯有念佛一法,三根普被,利鈍鹹收。所謂三根,即上、中、下等根器;所謂利鈍,即聰慧和愚痴。古德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本文中,我們就來說說念佛法門。
  • 佛陀聖誕日 廣靈極樂寺隆重舉行消災祈福法會
    虔誠禮拜,同沾法喜。(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十方信眾雲集大雄寶殿內外,此莊嚴時刻,維那師起香贊,大眾師焚香誦經,讚嘆佛陀無上功德。在陣陣梵唱聲中,祈福佛的慈光普照,護佑眾生,離苦得樂。四眾弟子虔誠禮拜,同沾法喜。 下午2時許,極樂寺特意安排了釋隆聞、釋隆利兩位法師,與各地前來的四眾弟子進行了佛法交流。兩位法師將近來所學,通過演講的方式,表達了修學佛法的心得體會。
  • 念佛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印光法師嘉言錄》5、6、7
    而《觀經》下品下生往生章中記載,五逆十惡,具諸多不善業的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假如有善知識教他念佛,他立即相信接受,稱念佛名,還沒有滿十聲,就見化佛授手,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集經》記載:「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連一人證道都十分罕見,只有依靠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一法,能迅速出離生死。」
  • 念「南無阿彌陀佛」功德究竟有多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幾乎對佛法稍有了解的人,都聽過六字洪名。其實,自生活中只要有涉及佛門的影視劇,似乎都有「南無阿彌陀佛」的身影。那麼,究竟念這六個字有何功德,以至於它幾乎成為佛法的象徵呢?相信看完本文,你就明白了。
  • 繆玉林老居士:一心念佛、教育後人斷惡修善,功德圓滿,出現瑞相
    釋迦牟尼佛是一位大徹大悟的智者,曾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頓悟成佛,但是眾生卻無法保持一顆清淨之心,也就無法得解脫,從而受輪迴之苦,而佛法就是幫助眾生得離苦在為弟子講經說法時,佛祖曾說到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那裡的人們心中寧靜,並與人為善,是婆娑世界的眾生所嚮往的淨土,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佛經裡面詳細記載了淨土的情況,概括起來那裡就是「依正莊嚴」四字。對於修淨土法門的修行者來說,這裡就是他們的最終歸宿。
  • 為什麼自古以來和尚總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有何深意或者作用
    《法華經》中大勢至菩薩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大集月藏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唐代有弟子問道綽禪師: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