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張論在山水畫創作中貫徹的筆墨思想

2020-12-14 山東和洪

評論一幅畫的筆墨,最高的的標準就是「氣韻生動」。古人認為這個標準「千古不移」,到現在仍沒有比這個更具體、準確、生動的標準。畫家張論認為,「氣韻生動」的核心就是「氣」。「氣」就是精神,神彩。如將其具體化可以歸納為,第一,筆墨是活的,比如人又一口氣就是活的,有生命的,沒有氣就是死了。有的筆墨死死的,不能動,那這幅畫就是死的,沒有生命。第二,筆墨要有精神,有神彩,故生動。第三筆墨是有質量的,能體現作者的情感、品味、學識修養和功底。有了以上這三點才是好筆墨。畫家張論認為筆墨還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去理解,狹義的筆墨就是筆墨的本身。用筆、用墨、筆墨之間的聯繫,廣義的筆墨就是畫面上體現的一種精神。用筆、用墨這種特殊的媒介所體現的文化、哲學、歷史、人文的精神。

畫家張論

山水畫創作的審美特徵在於通過筆、墨、紙張的完美結合,使畫家在創作時的情緒、心理及精神躍然紙上,進而與欣賞者形成交流,這就是山水畫的筆墨語言。畫家張論認為山水畫創作中的筆墨語言,從表面上看是通過筆墨的應用,勾勒出線條,形成山水畫創作的視覺圖像,而實際上,筆墨語言是對畫作者精神、思想和靈魂的表達,是畫成為藝術作品的途徑,而筆墨語言的豐富性,則是匠人和大師之間的本質區別。要獲得山水畫創作中的筆墨語言,作者需要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練習以及反思,總結繪畫創作中的精神,並對其加以表達。張論認為在未來的山水畫創作發展中,筆墨語言以畫作者自身修養的提高為基礎,也將成為傳統藝術文化在現代藝術創作中繼續流傳的一種主要方式。

張論作品

張論在創作過程中,寫生是他創作的源泉。張論對於自然的體味是深刻的、立體的,日出日落,雲煙變幻,氣勢磅礴的瀑布,高聳挺拔、連綿跌宕的山巒,都能成為他創作的素材。張論以驚人的毅力和膽識,每年拿出大量時間外出寫生,積累了豐富的寫生經驗和大量的寫生作品。張論認為山水畫的對景寫生,對山水畫創作及藝術表現上形成個人風格和面貌都是極其重要的,可以使所學到的傳統筆墨技法,在對自然景物的生動表現中得到啟示,從而使傳統的筆墨技法靈活地轉換成有個人面貌的意境表現和筆墨語言。

張論作品

目前張論已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山水畫,同時也形成了自己雄渾博大的藝術風格。張論山水畫的筆墨符號顯示出新的圖式語言。他有意弱化一些筆線,而補之以擦染,巧妙運用現代一些肌理手法,隱跡以立形,並力求達到一種局部精緻與整體渾然的完美統一。張論山水畫作品中那些單純而不單調,整飭而不板滯的叢樹,頗能發人思古感今之情懷。它是張論經多年實踐熔冶出的極精煉個性化語言。整個畫面的形、色、光、線都統一在一個煙林清曠、陰陽和諧的氛圍中。張論山水畫中畫的山,石,水,雲,樹,房子是通過長期的畫作探析弄出來的,是他自己總結是線面結合式的,形意結合,用線條表現面用以選型達意。這就是張論的山水畫筆墨語言。

張論作品

張論認為山水畫要發展,要有新的創造就必須師法造化,到大自然中吸取營養,擷取自然的精華,創造出新的意境筆墨、技法、構圖,從而創造出具有時代性、並且有自己獨特面貌的山水畫。

張論作品

相關焦點

  • 北京畫家張論近期創作的人物畫賞析
    張論,1959年生於北京,職業畫家。在中央美院進行過正規嚴格的畫作培訓學習,師從著名畫家史國良老師學習人物畫作。現任京華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張論(中)近期和他的同學在中央美院張論的人物畫代表作是水墨頭像以及鍾馗等。近期張論創作了數幅人物畫力作。整體看來他的畫作筆墨特點大氣磅礴、蒼勁渾厚。
  • 北京畫家張論近期的水墨人物畫作賞析
    張論,1959年生於北京,職業畫家。在中央美院進行過正規嚴格的畫作培訓學習,師從著名畫家史國良老師學習人物畫作。現任京華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畫家張論(中)和他的同學在中央美院 張論的人物畫代表作是水墨頭像以及鍾馗等
  • 張論老師最新國畫作品
    張論,中國當代人物山水畫實力派畫家。1959年生於北京,祖籍是山西陽泉,現任京華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張論自幼喜愛畫畫。他七歲開始跟中國著名畫家高士尊教授學畫至今,在中央美院受到正規、系統、嚴格的訓練,為今天的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張論先生勤於藝術創作,筆耕不輟。
  • 北京畫家張論的山水畫技法特色
    北京畫家張論的山水畫有著深厚的傳統繪畫功底。他將中國畫傳統和現代人的審美意識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凝重渾厚、 自然清新的山水畫風格。張論先生從臨摹入手,先師古人,再師造化。張論通過學古人,把握和領會傳統的藝術精神和筆墨技巧。張論堅持師古,認真研究古代人物的經典圖像。
  • 北京畫家張論:痴情於創作畫馬,為抗擊疫情注入正能量
    在突如其來的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畫家張論以手中畫筆為刀槍,以畫作寄真情,創作出一批畫馬的系列作品,彰顯了一個藝術家的精神情懷。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正能量。那就是在抗擊疫情中,他讚美一線白衣天使富有馬身上蘊含的既天馬行空、又腳踏實地的品質和一往直前、頑強拼搏的精神。
  • 畫家張論花鳥畫作品展示出的蒼潤功力
    北京畫家張論七歲拜師著名畫家高士尊,多年來他勤於思索,善於創新,虛心學習,天成其志。其藝術作品尤其是花鳥畫作展示出了蒼潤的功力,這是他國畫藝術發展的源泉,也是他的作品獨具一格的基礎。蒼即筆力老辣,潤即墨彩溫潤。筆墨功深,深入物理,曲盡物態。
  • 畫家張論在人物畫作中對線條的理解和運用
    畫家張論畫家張論認為,人物速寫中的線條與寫意人物的毛筆用線有所不同。畫家張論認為,由於繪畫工具與紙張的不同,線條的表達方法與呈現形式也不同。人物速寫用線分結構線、衣紋線、(摺疊紋、牽引紋、裝飾線等)幾種用線在人物速寫中相互聯繫與依存,因光線強度與人物動態的不同,線條的變化與處理也會不同,無論怎樣變化它是有規律可遵循的。
  • 論古代山水畫中的道家思想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山水畫才給人以無窮的遐想與韻味,山水畫家也正是因為把老莊的思想淋漓盡致的體現在畫中。、歸樸反真、執簡寓繁等重要的思想理念,以致後來中國美學中關於「澄懷味象」、「平淡天真」、「氣韻生動」乃至水墨技法理論的形成,皆源於道家思想的影響。
  • 「藝惠藏」山水畫寫生中,筆墨語言都是來自畫家對自然山水的探索
    暗示的是畫家心靈世界的無邊無際,給人的感受是極觀念的、極形式的大氣磅礴,也是極具哲學意味的「道法自然」。山水畫寫生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課題,也是中國山水畫家的基本功。陸儼少在《山水畫的變法》中說:「山水畫傳統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觀察提煉而成,不是靠某一個人而是積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創造實踐,才有今天這樣豐富的傳統技法。
  • 山水畫創作中的「當下筆墨」,是氣韻生動的源頭,其奧妙誰懂?
    所謂的「當下筆墨」,是指在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當時客觀存在的心情、天氣、筆墨紙張等因素。說白了,就是當時創作時的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其中內在因素是佔絕對主導作用的。當然也不能忽視客觀外在條件,真正的一件絕佳作品的誕生,往往是主客觀條件達到最完美的統一。也就是古人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人類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三方面的影響。
  • 錯置與解構——談畫家於曉君的山水畫創作
    然而,欣賞於曉君的山水畫有時候會給人一種熟悉的陌生感,「熟悉」在於畫家採用了具備傳統繪畫語言特徵的筆墨,並營造了符合傳統審美習慣的意境,而「陌生」在於當我們試圖用傳統的眼光去解讀這些繪畫作品的時候,又往往會出現一種不適應性,他的繪畫結垢了傳統山水畫的空間形式,使不同角度下的場景和事物統一在錯綜的筆墨秩序中,從而擺脫了對於客觀現實的依賴並帶來了畫面中的抽象美感。
  • 道家思想如何影響歷代畫家?——中國山水畫中的「大巧」
    老莊關於『拙』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山水畫。首先,我們應該承認,運用筆墨等工具的創作行為恰好是體『道』的最切近方式,莊子認為,如果極為熟練地掌握工具和技巧,就可以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超越它們,重新回歸到無意識的自然狀態,也就是『拙』的狀態。
  • 山水畫的筆墨與境界
    山水畫能在這樣一個古老的國度獲得巨大的發展並產生深遠的影響,是西方的風景畫難以望其項背的。這其中蘊含著一個藝術上無法了卻的東方情結,它是一代代山水畫家為之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走進去,就會感到無比的溫馨與滿足。這種滿足是一種體驗,一種衝動,一種纏綿的情感。一種面對藝術女神才能付出的崇高而純真的情感。只有擁有了這樣的情感,才能獲取藝術的真諦,才能感悟藝術創作的高妙與不朽。
  • 擅長山水畫的當代畫家林德坤作品欣賞 筆墨犀利山水情
    在當今中國畫壇,從事中國山水畫創作的人可謂眾多,能在作品中真正貫注中國山水精神、氣象不俗的少矣。今天易從網小編為大家推薦擅長山水畫的當代畫家林德坤,林無靜樹、川無停波,骨氣清剛、風神秀髮,奇崛與豪雋共濟,筆墨犀利山水情,藏鋒隱意斧劈峻,用清雅墨色繪自然山水美景,一位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
  • 胡秋聲——「懂筆墨,識筆墨,解筆墨」只是畫家的起點
    胡秋聲花鳥畫3清代畫家惲南田有言:「有筆有墨謂之畫」這也說明了「筆墨」的重要性。但也很好的恆定了中國畫的境界始點。「懂筆墨,識筆墨,解筆墨」是畫家之所為畫家的起點。「意境」的產生是「筆墨」的過程,但是營造出的「意境」卻是豐富的學識,精彩的人生閱歷綜合後的感觸與明悟。這是中國畫的畫理畫要的大框架,更是中國畫的奧義所在。一個畫家怎麼去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需要去活學活用,一個時代的畫家怎麼奠定屬於自己時代的繪畫藝術也是需要去深解深悟中國畫的奧義。
  • 著名畫家周逢俊談寫生中的創作意識
    他指出,真正藝術家寫生過程就是創作過程。一幅好的山水畫我們看到是筆墨精湛、造型準確、構圖有勢,他們將筆墨潛力發揮到極致,把自然界的神韻升華出來,一草一木、一枝一葉無不彰顯他的藝術語言、情感表達,凝聚著畫家的神思和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創造了一種物我相融、詩意的山水畫作品。
  • 山水畫的寫生,如何把握筆墨的精妙是一個大問題
    >山水畫寫生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課題,也是中國山水畫家的基本功。各時期的繪畫其時代氣息是不相同的,筆墨風格也是各異的。畫家在創作作品過程中通過筆墨技巧的運用能彰顯畫家的功力技巧、思想情懷、精神氣質、風格樣式與文化修養。
  • 畫家史國富——當代山水畫的意境表達
    1000多年來,經過歷代畫家的不斷實踐和創造,山水畫藝術已經發展成為以筆墨為造型要素,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具有時代性的藝術形式,也是世界美術史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學習、研究和傳承傳統山水畫傳統技法,創作具有時代性的山水畫作品,是當代山水畫畫家的歷史使命。傳承傳統文化,不僅要在形式語言和筆墨技法上下工夫,更要學習和傳承世代相傳的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精神。
  • 山水畫家林容生:山水畫的寫生與創作
    山水畫家林容生:山水畫的寫生與創作問: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的不同意義?林容生:這個題目也是我們在寫生和教學過程中大家一直在討論的問題。關於寫生。首先,它是一個我們感受和體驗自然與生活的過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很多就是這樣形成的。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都有一定經驗和積累,寫生中把這些經驗和積累放到具體生活對象中去觀察、去比較,可以加強我們對用筆墨造型的理解,也會讓我們發現之前學習過程中尚未面對的一些具體形態和形式表現的方法。所以在寫生過程中,可以應用我們的觀察、發現,以及我們所掌握的技法表現去重新思考如何提鍊形象,如何用筆墨造型。寫生的過程也是一個技法表現到筆墨結構的提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