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術館與美術教育的多重維度

2020-12-11 人民政協網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美術館作為城市的文藝地標,正在全國各個城市大量湧現,許多高校亦將建設校內的博物館、美術館作為重要工作。高校美術館作為體現高校美育文化、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展現美術教學水平,以及服務城市社會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窗口,其意義得到各界普遍認可,其管理運作模式和建設內容途徑,引發了各方的關注和思考。美術教育作為一個專業和職業,其目的是以教育為手段,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發展和傳播美術文化;以美術為媒介,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能力,發展智力和創造力,獲取一般教育學意義的功效。如何發揮高校美術館的教育功能,如何將美術教育的多重方法和範疇與高校美術館進行結合,成為引人深思的課題。

4月25日,慶祝杭州師範大學辦學110周年暨「傳燈鑄美——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辦學25周年紀念展」在杭州玉皇山路77號新落成的杭師大美術館正式開幕。同時,由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朱珺、杭師大美術館館長諸葛沂組織策劃的「高校美術館與美術教育的多重維度」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順利召開。此次研討會包括四大板塊:美術館現狀與經驗、美術史與策展、美育與美術教育和高校美術館與美術教育。

此次研討會也是全國首次以「高校美術館建設」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吸引了全國各個高校美術館的廣泛關注,凝聚了高校美術館共同體的概念。來自江蘇省美術館、浙江省美術館、潘天壽紀念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南師大美院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吉林藝術學院美術館,以及中國美術學院、上海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等20多位全國各地兄弟院校和美術館的專家、學者參會,共同研討高校美術館的教育功能,以及美術教育的多重方法與高校美術館如何結合等學界前沿課題。   ——編者

美術館現狀:

從單一展覽到功能交叉發展樣態

研討會第一場主題為「美術館現狀與經驗」,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作為與會代表第一個發言,他指出,中國美術館的發展對比歐美來看起步比較晚,而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二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即國內美術館在改革開放以前的成立和起步階段,當時的美術館基本上以展覽館的形式出現;第二個階段即改革開放以後至今美術館的快速建設階段,目前,全國省一級單位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美術館,高校美術館和民間美術館也在不斷地建設和增多;第三個階段就是要建設美術館意義上的美術館,即大力發展美術館的學術功能和公共教育功能。他認為,從去年開始,中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正在分享、承擔和共同推進學術活動和公共教育的開展,這種功能交叉的發展樣態將有效地推動中國美術館建設,他還勉勵道,高校美術館也必將在這一發展趨勢中發揮自己獨特的學術和教育功能,辦出有特色的高校美術館文化。

浙江省美術館副館長應金飛認為,美術館不像博物館或名人館一樣擁有大量的收藏資源,所以美術館的運行必須拓展資源,靈活發展;對於高校美術館,他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他認為,高校美術館與一般的綜合性美術館不同,它可以結合學院的教學和學術研究來舉辦學術論壇和國際交流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引領藝術和學術的話題,其策劃能力要多多倚靠美院本身的教師力量。應館長對於杭師大的歷史非常熟悉,他指出,師大前身或早期階段的先賢名師的歷史資源非常強大,如李叔同、潘天壽、豐子愷等,應該對這些歷史做一定的梳理;師大對西洋藝術的引進要遠遠早於中國美術學院,這些故事也應該得到文獻的梳理和視覺呈現,希望各方面能夠支持這樣的展覽學術活動。

「美術館一條街」:

如何打造良好的美術館生態

潘天壽紀念館副館長陳永怡,饒有興味地打了個比喻,自從杭師大美術學院搬到南山路後,使得以前被稱為「酒吧一條街」的南山路變成了「美術館一條街」,這條街上既有綜合性大館,也有中國美院美術館和杭師大美術館這樣的高校美術館,還有像潘天壽紀念館這樣的名家館,還有像恆廬這樣的民營館,還有絲綢博物館這樣的地方文化館。杭師大美術館的開館像一條項鍊一樣又多了一顆珍珠,使得美術館一條街更加熠熠生輝。她還指出,美術館的建設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點,揚長避短。例如,潘天壽紀念館這幾年注重名家畫家的個案研究,或對美術史的研究,來做一些突破和嘗試,取得了良好的口碑。高校美術館依託於高校,具有研究的優勢,比如說具有開展學理性、系統性研究展的潛力,學術探索性和實驗性的研究優勢;其次還具有人才優勢,教師的專業支持和資源支持都非常重要;最後,高校美術館還有公共教育和國際教育的優勢,應該從這方面來拓展和培養高校美術館的特色。她最後提出,希望在這個「美術館一條街」,大家都能在競爭中發展自己的特色,建設一個比較好的美術館生態。

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主任胡俊博士從自己留學和對外交流的經歷出發,介紹了美國和加拿大兩所大學美術館的學術特色。其中,哈佛大學美術館的辦館特色是大力開展結合美術史的專題展,這樣的展覽面向教師、學生和公眾開放,體現了大學的學術高度和人才特點、社會服務特色。另一所是加拿大的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美術館,這是一所具有實驗性的大學美術館,這個美術館的特點就是推進把科技和藝術結合的青年項目作為它的特色。胡俊認為,杭師大的美術館要想與傳統美術學院美術館拉開距離,應該多開展一些具有融合教育為特點的公共美術教育,比如現在在做的自閉症孩子和盲童的藝術治療項目。如果以融合教育,比如以特殊孩子為中心,從特殊孩子的發展規律來運用到普通教育中去,產生特別有效的教學方案,那麼美術館就可以以此為依託作一個展覽活動,同時也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社會服務,那麼杭師大美術館便將會做出自己的特色來。

美術館開展美術史課堂的設想

研討會第二場的主題為「美術史與策展」,探討美術史與展覽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策展人王亞敏以當代藝術策展人的角度總結了他近年來策展的幾個思路,如多維度的內外交流、拓展策劃思路、同時兼具國際視野、注重感性聯結等,其中,列舉了具體的策展例子給予形象說明,對高校美術館策展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楊勇副教授以「美育視角下的美術教育反思」為題,作為一名從事美術史研究和教學的高校教師,楊勇老師感慨到高校美術史教學的窘境,從而有必要重新解讀美術史的教學價值,第一,美術史首先是教人觀察,把握細節;其次,美術史作為人類經驗的結晶,其背後有著深厚的人文內涵,具有較大的探索意義;第三,美術史對於人們理解社會生活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以清朝人穿越的例子,指出美術史教學有利於理解和跨越歷史語境,最後,楊勇老師回歸於高校美術館教育,提出在美術館開展美術史課堂的建議。

紹興文理學院司開國副教授以「《贈與及寄託草約》與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為題,通過研究闡述美籍收藏家福開森與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前身)、北平古物陳列所擬定的《贈與及寄託草約》條文,得出六點研究內容,這對當今高校美術館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借鑑和案例。司開國首先就南京大學博物館開館、收藏的歷史淵源引出論點,對福開森的研究現狀一一講述,簡單介紹了福開森的生平和條約研究,最後指出《贈與及寄託草約》雖然充滿著西方契約的嚴肅態度,卻隱含著對中國文化的深情,更彰顯了對中國藝術的貢獻。

吉林藝術學院劉詩源老師在一定範圍內對美術史的合理性問題進行討論,並總結了對展覽策劃的方法有著哪些積極的影響。他認為如今很多展覽的策劃都是以美術史作為主要線索進行梳理。他指出作為美術史學科本身其合理性的討論近些年非常多,同時這對於展覽策劃的方向也有著非常大影響。

高校美術館承擔的社會美育責任

高校美術館作為服務城市社會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窗口,其意義得到各界普遍認可,其管理運作模式和建設內容途徑,亦引發了諸多的關注和思考。那麼,高校美術館擁有何種公共教育優勢?高校美術館如何承擔社會美育責任?高校美術館如何嫁接基礎美術教育?

高校美術館承擔的社會美育責任

研討會第三場的主題為「美育與美術教育」,由紹興文理學院司開國副教授主持。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顧平教授針對高校美育與美術館教育的方向提出幾點思考,第一,美育最重要的是要以經典作品為媒介通過感性方式誘導觀眾獲得共鳴與啟迪,同時也要關注作品背後的人文內涵。第二,他認為在豐富的「審美財富」消費時代,高校美術館教育這一美育重要平臺是對非美術專業學生展開的通識教育,對非美術專業的大學生視覺審美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第三,高校美術館還承擔社會美育責任,應該制定社會審美標準,以各種形式開展美術活動。

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田衛戈,總結和強調了高校美術館應具有這四個特點,第一、審美教育性;第二、學術性;第三、實驗探索性;第四、開放性,即美術館面向大眾,讓觀眾走進校園。田院長還簡單介紹了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的建設和開展情況,同時提出通過互訪等形式增進高校美術館之間學習交流。

中國美術教育雜誌編輯崔衛教授以中、日觀眾看展的情況為例,引出中國基礎美術教育的問題。隨後,他提出目前基礎美術教育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美術師資力量缺乏;二、課時安排不合理;三、人力物力等投入不夠;四、對學生限制較多。從而引發教育的諸多思考,發人省思,並提出中小學多開展學生進美術館的活動建議。

杭州師範大學黃曉霞老師以「藝術應成為教育之基礎——赫伯特·裡德美學觀念下的藝術與教育」為題,通過美術教育家裡德的研究理論,闡述藝術成為基礎教育理論依據和價值,難得可貴的是,黃老師將這研究運用於基礎教學實踐中,和杭州市倉前小學教師展開合作,取得可觀效果。

廣西藝術學院黃燕老師以「文藝復興時期的高等藝術教育」為題,藉由對義大利文藝復興末期,《圖像學》作者切薩雷·裡帕的教育背景,尤其是其所接受的高等博雅教育經歷的探溯與推測。借古開今,追溯古人在人文教育方面所做的各種探索和嘗試,對我們當下的高等院校藝術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來自浙江理工大學的研究生田瑞以豐子愷的美育思想入手,他指出「藝術心」是豐子愷美學與美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包含著「童心」、「同情」與「絕緣」三個維度的理論內涵。他總結到豐子愷「藝術心」理論有著重要的美育價值,通過「藝術心」的培養,能夠達到真善美三維的協同並進,實現貫通審美與人生的「人生藝術化」。

高校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優勢

研討會第四場的主題為「高校美術館與美術教育」,由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田衛戈院長主持。首先,浙江理工大學莫小也教授以研究澳門藝術展館的特點為出發點,根據自己的多年研究和調查總結梳理了澳門美術館的展館特點,並針對國內美術館建設提出多項建議,如:加強藝術展館的積累與流動性互補、加強普及與學術性相結合、注重「融館於景、定位清晰」的辦館理念等啟發性意見。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員劉濤老師以從「連環畫出發——羅中立藝術創作風格的生成」為題,劉濤認為羅中立的創作與連環畫關係密切,單從他的藝術創作過程就不難看出這一點。此外,通過羅中立特殊的成長和學習經歷,可以看出他的創作更加貼近時代與生活,這也是他們那一代藝術家獨特的創作方式和視界呈現。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助理研究員陳燁老師分析了高校美術館(尤其是美術學院美術館)進行公共教育的優勢,並提出正確認識、分析美術館的定位、受眾與資源是發展公共教育的前提。以中央美術學院(微博)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以及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為例進行分析,進一步思考高校美術館公共教育的價值和發展。

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於久棋老師以高校美術館與當代美術的策展為研究,她首先提出高校美術館的定位與面向,接著針對高校美術館與當代美術的策展提出了幾點啟發性建議。一、注重美術史的敘事性。二、專題性與重構性策展。三、美術展覽檔案研究的利用。四、多學科全視角展現。此外,於老師結合自己在臺灣美術館的工作經歷,呈現了臺灣美術館在現代美術展策劃上獨特視角。

相關焦點

  • 國際美術教育大會之美術館論壇落幕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
    美術館論壇現場2018年11月2-3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高等美術教育國際頂級學術盛會——國際美術教育大會之美術館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三個板塊組成,其中板塊一的討論於11月2日下午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其餘兩個板塊則在河北廊坊進行研討。美術館論壇共邀請了26位來自國內外的學者和業內頂尖人士參會並發言,嘉賓們圍繞「美術館的未來」「美術館在當代藝術史中的作用」「高校美術館與公共美術館的藝術教育上的異同」等主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 研究|美術博物館的教育維度思考
    這不僅是美術館對教育部門的重視,也是美國人民積極參與美術博物館的體現。如何讓美術館更好地與公眾互動,首先應當在教育上做更多的思考與拓展。中國的美術博物館文化較之西方起步較晚,但中國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美育傳統,這對中國的美術博物館教育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美術博物館於1984年全國美術館工作會議明確了教育的功能。
  • 2019寧夏首屆高校美術作品聯展在銀川當代美術館啟幕
    人民網銀川11月17日電(記者 禹麗敏)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指導,銀川當代美術館主辦的「2019寧夏首屆高校美術作品聯展」日前在銀川當代美術館啟幕。 據悉,「2019寧夏首屆高校美術作品聯展」是寧夏高等美術教育六十年最高水平的展示,是六十年來寧夏各美術院校水準的縮影和集中展現。
  • 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作品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
    10月30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山東美術館、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承辦的「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作品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他說,作為中國最高美術學府、教育部直屬的唯一美術高等院校,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央美術學院的藝術家師生們以藝術的方式擔當社會責任,反映現實生活,彰顯時代精神彰顯時代精神,書寫了中國美術與國家、民族和人民命運緊密相連的史詩篇章,踐行著中國美術為國家、為人民、為英雄謳歌的初心使命,為中國美術和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 「新美育」與當代高校美術教育暨籌建「長沙美術學院」研討會舉行
    「新美育」與當代高校美術教育暨籌建「長沙美術學院」研討會現場。紅網時刻9月21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薛亞軍 李輝武)9月17日,由長沙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主辦的「新美育」與當代高校美術教育暨籌建「長沙美術學院」研討會在長沙師範學院舉行。
  •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美術教育四十周年校友群展」在浙江美術館...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美術教育四十周年校友群展」在浙江美術館隆重舉行 2020-01-08 1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劍父美術教育獎」頒獎典禮在春睡畫院美術館舉行
    2020年7月11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2020屆「高劍父美術教育獎」頒獎典禮在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春睡畫院美術館隆重舉行。本次頒獎儀式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高劍父紀念館主辦,春睡畫院美術館承辦,以及廣東省美術評論學會、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等多家單位協辦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師生、高劍父紀念館相關人員及關心與支持藝術教育發展的各界人士出席活動。
  • 「中國高校美術教師教育聯盟」成立:呼喚美術教師教育的改革
    而其中,對美術教師的培養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昨天在華東師範大學成立的「中國高校美術教師教育聯盟」宣布,其核心使命即是對「美術教師」進行教育培養,「當下社會呼喚著中國美術教師教育的全面改革。」「中國高校美術教師教育聯盟」成立  攝影:嚴家呈中國高校美術教師教育聯盟成立大會由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江乃兵主持。華東師大副校長孫真榮致辭。
  • 「宏拓——湖北高校院長美術作品邀請展」在武漢湯湖美術館開幕
    2020年10月25日上午,「宏拓——湖北高校院長美術作品邀請展」在武漢湯湖美術館隆重開幕。、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江漢大學美術學院、江漢大學設計學院協辦單位湖北省高校美術與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藝術設計委員會展覽時間
  • 江漢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心耀主講《美術館與地域藝術史的建構》
    講壇主題為《美術館與地域藝術史的建構》,江漢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心耀教授受邀擔任主講人。江漢大學美術學院2020級入校新生共120餘人聆聽了講座。本次講壇活動旨在提升美術專業新生對美術館的認知視野,促進師生審美觀念交流。
  • 7位院長作品齊聚湯湖美術館 展現湖北高校藝術風採
    ,湯湖美術館承辦的「宏拓——湖北高校院長美術作品邀請展」在湯湖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湖北高校的七位院長藝術家陳軍、潘長學、沈祥勝、吳海廣、溫慶武、許開強、王心耀105件作品,展出作品形式多樣,涉及油畫、水彩、水墨、手稿等,是對湖北高校美術與設計教育的一次系統梳理。
  • 教育探索:版畫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很多高校開設了與藝術相關的教學課程,旨在完成高素質、專業化的藝術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而美術作為藝術類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以被視為藝術人才培養的基礎課程之一,而繪畫能力的培養與強化又是高校美術教育中的重點工作內容。
  • 第二屆西部民族高校師生美術作品聯展在西南民族大學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實習記者廖蘇予 記者曾江 通訊員王禮星)近日,「第二屆西部民族高校師生美術作品聯展」在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藝術學院美術館舉辦,聯展由四川省美術家協會、西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主辦。
  • 置於「新維度」的學術生態丨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作品展在濟南...
    在此文化背景與時代語境下,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山東美術館承辦,以「新維度」為學術主題的2020年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作品展,於2020年10月30日在山東美術館拉開帷幕。開幕現場、美術理論家共論當代中國畫教育發展之道。
  • 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作品展
    展覽名稱: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作品展展覽時間: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4日展覽地點:山東美術館A1/B4/B5展廳學術主持:範迪安策展:殷雙喜 劉慶和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承辦單位:山東美術館、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 「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師作品展」即將開幕
    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作品展展覽時間: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4日展覽地點:山東美術館A1/B4/B5展廳研討會:2020年10月30承辦單位:山東美術館、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前 言時值金秋十月,在山東美術館、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作品展得以在泉城濟南與公眾見面。
  • 全省高校美術教師作品邀請展開幕
    本報訊9月10日,「以藝授道——河南省高校美術教師作品邀請展」在大河美術館開幕。    據了解,此次展覽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河南省學校藝術教育協會共同主辦,《大河美術》承辦。
  • 第五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含設計類)徵稿
    為繼續深化高等院校美術與設計教育改革,把美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成都蓉城美術館、中國美術研究院(香港)與中國設計師協會(CDA)聯合主辦,第五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大型藝術活動於2013年9月在中國成都正式啟動。本屆學年展將繼續以學術建設為目標,從多種角度全面溝通美術與設計學科的各個層面,挖掘學術潛力,推出新人新作。
  • 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研究展亮相省美術館
    原標題: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研究展亮相省美術館 近日,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項目《20世紀「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研究展》繼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後,移師江蘇省美術館巡展。
  • 銀川當代美術館五歲啦
    西北地區需要一個美術館。2015年8月8日,隨著「文明的維度」首展啟幕,銀川當代美術館站在了世界鎂光燈下,這是挑戰的開始。從「文明的維度」到「銀川雙年展」五年耕耘,銀川當代美術館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銀川在沒有很好的當代藝術基礎和資源的條件下走向世界?如何讓美術館根植於本土文化,為人們呈現一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