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文/文
我是2011年10月開始運作北京心靈自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2年5月出版的《陪伴生命》是【心靈自由】策劃出版的第一本書,該書是和中信出版社第二分社合作出版的。2014年9月出版的《僧侶與哲學家》是第十五本書,該書是和果麥文化合作出版的。合作方式是【心靈自由】主管內容和營銷,合作機構主管印刷和發行。
經過三年的運作,合作的出版機構已有多家,出書的速度也在逐漸加快中。也非常感謝書友們這三年對【心靈自由】的厚愛,為了更好地回饋書友,我們9月底將開始【心靈自由·人文講座】系列活動,年底將開始【心靈自由·工作坊】系列,這樣加上2008年7月9日創建的【心靈自由·書友會】系列活動以及2013年4月創建的【心靈自由·微信公號】,這樣我們將開始實現我們的宗旨:
「我們是一群內在工作者——來自五湖四海,專業、經歷各不相同,但共同享有對閱讀的熱情和對生命的關懷,注重生命品質的提升,並願以此為志業。
【心靈自由】創辦目的,是提供給社會大眾豐富多元的身心靈知識與信息,通過圖書出版、人文講座、成長團體、進修課程及網絡交流等方式,創造開放多樣的文化氛圍,使諸位書友獲得成長的資源及機會。
從閱讀起步,通過實修,轉化自我。傾聽人生智慧,喚醒沉睡的靈性,重拾生命的熱愛與敬畏,在愛的行動中抵達自由之地。"
【心靈自由·人文講座】是「聞」,【心靈自由·書友會】是「思」,【心靈自由·工作坊】是「修」。
我們的理念是:閱讀·實修·轉化。期待你我同行,分享深刻的感受,逐步解脫自我中心的牢籠,建立起自知之明。一個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即使從事利他的工作,骨子裡也可能只是把權力欲或其他的欲望包裝成神聖濟世的外貌,這樣的人只可能剝削他人而不可能帶來任何提升。你就是這個世界,個人的解脫之道即是利他的菩薩道;自、他根本是不二的。
---
心靈自由·書目
1.《陪伴生命》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2727471.html
推薦語
這書深邃、動人——而且不可或缺。 ——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恩寵與勇氣》、《萬法簡史》作者)
死亡是一位睿智又嚴厲的老師,這門課還是自修容易些。翻開書修習吧。——柏尼·西格爾醫師(Dr Bernie S.Siegel,M.D.,Love,Medicine,and Miracles作者)
凱薩琳·辛格初試啼聲,一鳴驚人。簡單地說,繼《論死亡與臨終》之後,她寫了一本談臨終本質最重要的書。《好走》給了我們全新的眼光來看待死亡,讀過這本書的人,肯定會被她那恢弘的視野所感動。極致的傑作!——肯尼斯·瑞林博士(Kenneth Ring,Ph.D.,Lessons from the Light作者)
精採耀眼,處處閃爍著智慧與慈悲的光輝,它為生命的最後樂章賦予了無窮的希望和意義。 ——勞瑞·杜西醫師(Larry Dossey,M.D.,《超越身體的療愈》作者)
辛格打開了我們的眼界,帶領我們看見臨終的靈性面向,一如努蘭醫師和庫伯勒—羅斯醫師分別為我們揭開臨終的生理面和心理面。她捎來的訊息……讓我們在往後的人生裡感到安心。——史帝夫·施若德(Steven A.Schroeder,M.D.,羅伯伍德詹森基金會執行長)
書名:陪伴生命
作者: (美) 凱薩琳·辛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The Grace in Dying : How We Are Transformed Spiritually as We Die
譯者: 彭榮邦&廖婉如
審校:陳壽文
出版年: 2012年5月
頁數: 336
作者簡介:
凱薩琳•辛格(Kathleen Dowling Singh),美國超個人心理學及各種靈性傳統的專家。從事安寧療護的工作。她說自己之所以有幸從事這個工作,除了超個人心理學背景的啟蒙,以及持續三十年以上默觀經驗的幫助,還得歸功於1974年康乃狄克州沸沸騰騰的安寧療護運動,她深深感動於:「生命走到盡頭之際,人終究能朝向靈性發展而去。」
她從超個人心理學的角度,依據長期在佛羅裡達醫院,曾為幾百位臨終病患從事臨終關懷的經驗,將臨終、修行、靈性成長三者之間整合,以融合生命轉化與生死大事的關係。寫就了《陪伴生命》一書。
目前,凱薩琳•辛格除了持續陪伴臨終病患走上恩寵滿溢的回歸旅程,也積極參與各種推動安寧照護的運動、演講,和觀眾分享她的經驗。
內容簡介:
人類自古以來,都不斷的在探討生的意義與死的歸宿。本書融合了超個人心理學及很多東西方的傳統智慧,從中探究死亡與臨終的奧秘。作為一名有著近10年經驗的臨終陪護者,作者並沒有將「死亡」流於空談或過於抽象,而是從臨終病人的實際經歷中,深度探討了死亡、修行與心靈成長的緊密關係,印證臨終是靈性的巔峰體驗,可以感覺到從所未有的超越、喜悅與圓滿。她給了我們全新的眼光來看待死亡和生命,體會本性的內在光芒。
辛格在提供有關死亡與臨終的身心靈地圖上,堪稱鉅細靡遺、成就卓絕。相較於《西藏度亡經》和《西藏生死書》所論,令一般人有遙不可及之感,本書的論述則屬平易近人,讓人得與現實的經驗連結。本書可以被看成是聯繫庫伯勒-羅斯《死亡與臨終》等一般臨終論說,與《西藏生死書》等宗教心理研究之間的橋梁。
這是對死亡最近距離的觀察,但帶給我們的不是死亡的陰霾與恐懼,而是悟透生死後的清朗達觀。通過了解死亡,我們更能全然、自在地活著。
--
2.《心靈日記》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03396.html
推薦語:
1973年9月,克裡希那穆提忽然開始寫日記,之後將近半年的時間裡,他每天都會在一個筆記本上記錄生活的點滴。那段時間的頭一個月,他住在英國漢普郡的布洛克伍德,其他時間住在羅馬。一年半之後,他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在那裡他恢復了寫日記的習慣。
幾乎在每一篇日記的開頭,他都會先描寫一下自己熟悉的某處自然風光,但只有三處描寫的是自己所住的地方。因此之故,第一篇日記的第一頁描述了布洛克伍德的小樹林,但到第二頁,他明顯是想像著自己來到了瑞士。1975年,他才搬到加利福尼亞州居住,從這時起,他才再次描寫了自己居住地周圍的真實環境。其餘的部分,他都是在回憶自己曾經住過的地方,雖然是回憶,但他的描寫十分清楚,從這一點足以看出他對自然風光的記憶是多麼清晰,這麼清晰的記憶正是源於他那敏銳的觀察力。這本日記顯示出他與大自然的親近對其思想具有何其深刻的啟發意義。
在整本日記中,克裡希那穆提以第三人稱的「他」稱呼自己,偶爾會告訴我們一些有關他自己的事情,這些都是他以前不曾講過的。——瑪麗·勒琴斯(Mary Lutyens )
書名:心靈日記
作者:(印度)克裡希那穆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心靈自由
譯者: 蔣宗強
出版年: 2013年4月
頁數: 166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學家,是與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又稱「東西文化合流運動」)緊密相關的思想大師,在東西方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都在幫助人類從恐懼中徹底解脫,體會生活的真正樂趣。他的五十餘本著作,全是由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目前已被譯成47種文字。
紀伯倫、蕭伯納、亨利·米勒、披頭四樂隊、卓別林、量子物理學家波恩等等20世界各領域的大師級人物,都曾坦言從克氏的話語中找到靈感的源泉。
內容簡介:
《心靈日記》是克裡希那穆提唯一一本日記體手記,記敘了他自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五年在英國、羅馬、美國等地的觀察和思考。從這些非常自由、直接的日記體手記中,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克氏對宇宙萬物、自由、真理、愛的獨到見解和感受,以及這位近世最偉大的心靈導師的人格與思想精髓。克氏用靜謐而簡單的文字告訴我們,美不僅僅在於表達之中,它在於放棄言語與表達,放棄畫布與書籍。
在整本日記中,克裡希那穆提以第三人稱「他」稱呼自己,偶爾會告訴我們一些有關他自己的事情,這些都是他以前不曾講過的。
-
3.《論關係》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03395.html
推薦語:
這本書是我創辦的【心靈自由】和中信出版社合作策劃出版的八本克氏著作系列中的第一本。
此書是第一次在內地出版,1993年臺灣方智出版社曾出版過繁體版,本打算採用臺灣譯本,後發現該譯本並不是特別好,最後還是重新找了譯者,精細打造文字,並採用類似佛經裝幀風格的精裝本。這次【心靈自由】和中信出版社合作的八本克氏著作分別是:1.論關係 2.心靈日記 3.論真理 4.論自由 5.點亮自性之光 6.世界在你心中 7.論教育 8克氏筆記
其中《點亮自性之光》和《世界在你心中》是胡因夢譯本的新版。其他六本都是第一次在內地出版。都是精裝本,各本顏色不同。
《論關係》是克裡希那穆提關於「關係」主題的集大成之作。他說:如果沒有熱情,如何能有愛?缺少了熱情,如何能有敏銳的感受力?敏銳的感受力意味著隨時去感覺你身邊的人,去觀察城市的烏煙瘴氣、喧囂及貧困,並且能看見河水、大海及天空的美。若是沒有熱情,如何能對這些事物有所感覺呢?如何能體會別人的笑容和淚水呢?
社會就是你和他人關係的一種投射。如果利用他人來滿足你的需求,就不可能和那個人建立起真正的聯結。為了自己的舒適和方便,你把另一個人當成家具來用,在這種情況下,你和他怎麼可能建立起真正的關係呢?因此在日常生活裡了解關係互動的意涵,才是最緊要的事。——陳壽文
書名:論關係
作者: 克裡希那穆提
譯者: 李瑞芳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心靈自由
出版年: 2013年4月
頁數: 212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學家,是與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又稱「東西文化合流運動」)緊密相關的思想大師,在東西方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都在幫助人類從恐懼中徹底解脫,體會生活的真正樂趣。他的五十餘本著作,全是由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目前已被譯成47種文字。
內容簡介:
有生命,就有關係。如果我們關心自己的生命,我們怎能不了解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甚至與生命本身的關係呢?《論關係》集合了克裡希那穆提對「關係」這一問題的演講精華。我們活著,就會有關係。克裡希那穆提認為,所有的人我關係都是一面鏡子,從鏡子中,事情的是非曲直看得很清楚。要看清事物都需要焦點,而這面鏡子就是我們的焦點。社會是個人構成的,要改變社會,就要從改變基本的人我關係做起。要結束戰爭,就不能不從對個人、對家庭及其他所有人的尊重開始。
關係是發現自己之門。我們處理個人及他人的關係,其實對所有人類問題都有著廣大及深遠的意義。
---
4.《論真理》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29983.html
推薦語:
真理無法屈就於人,人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親近它。高山無法自動移到你的腳前,你必須不畏艱險地穿越山谷、攀過懸崖峭壁,才能到達山頂。——克裡希那穆提
當他進入我的屋內時,我禁不住對自己說:「這絕對是菩薩無疑了」。——紀伯倫(Kahlil Gibran,1883-1931)
克裡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棄自我的人,和他相識是人生最光榮的事!——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
他(克裡希那穆提)是我所見過的最美的人類。——喬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
克裡希那穆提,雖然並未標榜任何信仰,或者自創某種教法,但若以佛法看審視他的發心和言行,正如以下幾位尊者所評價的那樣,他是當之無愧的一代中觀大師。——胡因夢
書名:論真理
作者: [印]克裡希那穆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譯者: 羅若蘋
出版年: 2013年5月
頁數: 180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學家,是與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又稱「東西文化合流運動」)緊密相關的思想大師,在東西方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都在幫助人類從恐懼中徹底解脫,體會生活的真正樂趣。他的五十餘本著作,全是由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目前已被譯成47種文字。
紀伯倫、蕭伯納、亨利·米勒、披頭四樂隊、卓別林、量子物理學家波恩等等20世界各領域的大師級人物,都曾坦言從克氏的話語中找到靈感的源泉。
內容簡介:
《論真理》是克裡希那穆提探索真理的集大成之作。
「我認為真理是無路可循的,你不能通過任何宗教派別或方法而達到它。既然真理是無限、不受任何制約、無路可循的,當然也就不需要人為組織了。沒有任何組織有權力強制人依循特定的道路。如果那樣做,真理就會變成僵固的教條,同時也會變成那些懦弱之人和不滿足之人的玩物。」
「真理無法屈就於人,人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親近它。高山無法自動移到你的腳前,你必須不畏艱險地穿越山谷、攀過懸崖峭壁,才能到達山頂。」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導師、給一代又一代大師級人物以靈感源泉的思想者——克裡希那穆提,經典系列文集重裝推出!《論真理》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真理是無路可循的,一旦你追隨某人,你就遠離了真理。」
5.《論自由》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29985.html
推薦語:
我們都知道,思考的過程其實是記憶的一種反應,就像機器在工作一樣。所以,我們會問:「自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希望我能講清楚,你們也能懂得自由的真諦。如果我所有的心靈是時間的積累,完全是由傳統、文化、經驗、限制、家庭背景、種族、信仰所形成的,只能在已知領域中起作用,那又有什麼自由可言呢?如果我所有的舉動都在自己心靈的範圍之內,我心中充滿過去和記憶,這種心靈又如何能超越自我?對於這種心靈,「自由」這個詞毫無意義。
書名:論自由
作者: [印]克裡希那穆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心靈自由
譯者: 蔣宗強
出版年: 2013年5月
頁數: 214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學家,是與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又稱「東西文化合流運動」)緊密相關的思想大師,在東西方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都在幫助人類從恐懼中徹底解脫,體會生活的真正樂趣。他的五十餘本著作,全是由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目前已被譯成47種文字。
紀伯倫、蕭伯納、亨利·米勒、披頭四樂隊、卓別林、量子物理學家波恩等等20世界各領域的大師級人物,都曾坦言從克氏的話語中找到靈感的源泉。
內容簡介: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導師、給一代又一代大師級人物以靈感源泉的思想者——克裡希那穆提,經典系列文集重裝推出!《論自由》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克裡希那穆提為你透徹解析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如果你我能發現自由並活出自由,就會變成富有創造力的人!
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但自由是什麼?又有誰能說得明明白白?
克裡希那穆提在《論自由》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我們一起探討了自由的真意。自由就是沒有恐懼。當你不再恐懼時,當你的心裡充滿愛時,自由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試圖擺脫某種事物而獲得自由,或刻意去追求自由,都無法讓你得到真正的自由。一個總想依賴的心靈是不可能自由的。你會發現只有自由的心才是謙和的,謙和而自由的心才有能力學習。
自由是一種無限的空間。當空間不夠的時候,暴力一定會出現。
6.《安心的義工旅行》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93424.html
推薦語:
她曾立志出國考取北美精算師
卻在畢業之際選擇義工旅行
365天,5個國家,超過8個義工項目
在西藏志願者之家燒火做飯
在尼泊爾兒童之家陪孩子們學習遊戲
在印度特蕾莎修女之家照顧臨終病人
在泰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教英語
在自閉症中心陪伴「遙遠星球的孩子」
在旅行中,你總能遇見不同的人生。
他們睜不開雙眼,卻希望看到最美的世界。
他們沒有雙臂,卻渴望擁抱所愛的人。
他們不能說話,卻期待講述自己的心聲。
身體無法承載夢想,心靈依舊精彩綻放!
書名:安心的義工旅行
作者: 安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方: 心靈自由
出版年: 2012年11月
頁數: 272
作者簡介:
安芯,生於1989,文理雙修。「i呀!」聯合發起人,旅遊衛視行者欄目《安心之旅300天》拍攝者,雲信公益周刊專欄作者,以公益或者遊學方式行走八國。關注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新,以拍攝寫作方式去傳播分享,從而影響思想。佛在心,能在身,思在腦,終身學習者。思不同,做迥異。
作者新浪微博:@安芯_Anita
內容簡介:
旅遊衛視行者欄目《安心之旅300天》主人公安芯作品
以旅行體驗世界,用愛心回饋社會
隨書附贈義工旅行DIY手冊,國內外義工旅行項目大匯總
安芯,一個統計精算專業的高材生,從偶然接觸「義工旅行」,到長達一年的親身實踐;從單純的好奇行走拍攝,到一次次的心靈震撼與精神洗禮,逐漸領悟生命的真諦與愛的意義。四川震後小學、西藏志願者之家、馬來西亞有機農場、尼泊爾兒童之家、泰國自閉症中心、印度特裡莎修女之家…… 「一路走來,比起自己的付出,我收穫的東西要多得多。」
----
7.《世界在你心中》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72243.html
推薦語:
就在我打消所有他力救濟的意圖時,某天我逛完紐約的Bloomingdales百貨公司,正在路上散步,抬頭看見前面有間小型的書局,是我一直想探個究竟的探索書屋(QuestBookstore),我懷著興奮的心情推門而入。這間書屋也是著名的通神學會辦公室所在地。我漫無目的地瀏覽著書架上各式各樣的宗教、哲學與玄學著作。當時我並沒有戴眼鏡,遠距離的東西是看不清楚的,可我被遠方書架上的一張照片莫名地吸引著。我眯著眼睛走上前去,發現那張照片上的人物是一個看似女孩的印度男孩,書名是《克裡希那穆提:覺醒的歲月》(Krishnamurti:TheYearsofAwakening)。此人是誰我那時一無所知,看見那個旋轉書架上全是他的著作,顯然是位有分量的人物。書架上的每一本書都是以他的照片做封面,他的臉從年少到老邁變化大得驚人,好像每個階段的他都不是同一個人;尤其突出的是普普爾·賈亞卡爾(PupulJayakar)所寫的《克裡希那穆提傳》的封面照片。那張照片上的他應該是五十多歲左右,我覺得那是我見過最俊美的一張臉--這張臉似乎不容許一絲一毫的含糊與妥協,透徹的眼神像是在遙望著另一個世界;通常這樣的眼神裡總帶點夢幻成分,他的遙望卻是警醒的、了知的。我只能說我被那張臉迷住了,旋轉架上的書我全買了下來,回到SOHO的家中開始一本本地閱讀。克裡希那穆提的書中沒有任何媚俗的廢話,句句正中核心,一針見血地點穿了人類的自欺與無明,他的洞見已經探照到人類意識的底層。如同世上無數受到他話語感召的人一樣,我知道五十三參的旅程已經到了盡頭。我找到了!——胡因夢
書名:世界在你心中
作者: 克裡希那穆提
出版社: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品方:心靈自由
譯者: 胡因夢
出版年: 2013年7月
頁數: 224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印度著名哲學家,是與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又稱「東西文化合流運動」)緊密相關的思想大師,在西方有非常大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都在幫助人類從恐懼中徹底解脫,體會生活的真正樂趣。他的四十餘本著作,全是由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目前已被譯成47種文字。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克裡希那穆提在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聖克魯斯分校四所大學所做的精彩演講與討論。克裡希那穆提針對年輕人中普遍存在的焦灼不安,以親切而循序漸進的啟發方式,與年輕人深入探討了生與死、愛與恐懼、思想與自由、覺知與改變等重要問題。他指出只有沒有預設沒有抗拒地照自己的真實人生和整個存在,人們才能發現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不為任何權威所束縛,獲得心靈的完全自由。
8.《點亮自性之光》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72233.html
推薦語:
從20世紀50年代起,印度著名的佛學家優帕迪雅、藏密體系的桑督仁波切以及吠檀多學者便試圖對克氏思想進行定位。一開始,克(克裡希那穆提)被視為正宗佛法的復興者,龍樹中觀思想的現代詮釋者,後來又有人認為克是「理入」禪的地道禪師。誠如桑督仁波切所言,克的教誨「從不落入相對次元,他的話永遠發自無我的絕對境界」。因此,習慣從佛家觀點理解克氏思想的桑督仁波切,開始試著以毫無成見和局限的態度來聆聽克的話語。一段時日之後,他才逐漸辨識出佛陀與克氏的異同。桑都仁波切認為,基本上,佛陀通常從兩種不同的層次——相對與絕對——因機施教,而克氏則不願妥協,他指出的解脫途徑乃是要頓超時空次元,在當下自然產生轉化與突變。
這種「理入」禪的形式,和中國、日本的傳統禪宗大異其趣。從表面上看,克氏教誨類似一種哲學式的邏輯推演,但仔細探究之後,你就會發現它沒有任何立論點,或是落腳點。克氏只破不立地揭露理想、準則、依賴、執著和渴求經驗的真相,不厭其煩地引領我們探索思想的本質——時間感、度量、掌控性和具有特定方向的活動。而且,他還進一步為我們指出了全觀、內在秩序、美和愛的質地。
不論在早期的演講集裡,還是後期結集而成的著作裡,克一再強調個人的解脫與徹悟。這顯示出克對人類潛能賦予了最高的肯定,而這也是他不向任何組織、權威、方便法門、意識形態妥協的原因之一。克於1929年8月3日在荷蘭歐門宣布解散世界明星社,在當天的公開演講裡,克明確表達了他的人生目的——促使人類走向解脫,幫助人類掙脫一切束縛——因為他已經見證了完整而無屬性的自由。
《點亮自性之光》結集了過去未曾發表過的克氏演講錄。這本頁數不多、看似平易近人的作品,其實是譯者閱讀過與譯介過的克氏教誨中,堪稱體大思精的代表作。內文裡沒有瑣碎的對談,沒有寫景的散記。從頭至尾都是追根究底式的洞見與推理。讀者若想精選出一本克氏思想入門書,《點亮自性之光》可謂上乘之選。 ——胡因夢
書名:點亮自性之光
作者: 克裡希那穆提
出版社: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方:心靈自由
譯者: 胡因夢
出版年: 2013年7月
頁數: 168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印度著名哲學家,是與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又稱「東西文化合流運動」)緊密相關的思想大師,在西方有非常大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都在幫助人類從恐懼中徹底解脫,體會生活的真正樂趣。他的四十餘本著作,全是由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目前已被譯成47種文字。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克裡希那穆提以素有的親切態度,為讀者循序漸進地探索應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徹光明自性。克氏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透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才是真正的解脫行動。不論他人有多麼老練、聰明、博學或是神聖,也不能點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過自己的領悟和冥想將它點燃。
-
9.《最好的教育是愛》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75174.html
推薦語:
當他進入我的屋裡時,我禁不住對自己說:「這絕對是菩薩無疑了!」—— 紀伯倫(Kahlil Gibran)
在我人生中,克裡希那穆提曾深深地影響我,幫助我突破了重重的自我設限。—— 迪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
克裡希那穆提的話帶給人一種非比尋常的親切感:優美、富有詩意,其博大精深猶如浩瀚的虛空一般。—— 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克裡希那穆提的語言赤裸而富有啟發性,它替代了障礙競賽和捕鼠器,令日常生活變成一種喜悅的過程。——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聽克裡希那穆提演講,就像在聽佛陀傳法,如此的力道,如此原創的大家之言。—— 赫胥黎(Aldous Huxley)
一種深奧而新穎的自我認識之道,為個人解脫及成熟之愛帶來更深的洞識。—— 羅洛•梅(Rollo May)
我認為克裡希那穆提為我們這個時代所帶來的意義就是:人必須為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外在的宗教或靈性上的權威所左右。—— 範•莫裡森(Van Morrison)
克裡希那穆提帶給我深思的機會,並促使我去追求自己幾乎不理解的東西。——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
書名:最好的教育是愛
作者: 【印度】克裡希那穆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心靈自由
譯者: 張寬寬
出版年: 2014年1月
頁數: 188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學家,20 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在西方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他的六十多冊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講和講話結集而成,目前已經譯成了四十七種語言出版。
內容簡介:
教育的目的不是告訴我們
如何功成名就
而是怎樣成為完整的人
這本書出自克裡希那穆提在印度的瑞希山谷學校及瑞傑哈特學校與學生和老師們的談話和討論。
目前的教育之所以會如此腐敗,是因為它只教導我們如何功成名就,而沒有教我們如何去愛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克裡希那穆提指出,正確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讓他們有機會在善良中成長,能以正確的方式看待人、事物、想法,以及整個人生。生活就是與很多人和事彼此相連。現代社會基於競爭和知識灌輸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毀滅性的。
-
10.《生命筆記》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76812.html
推薦語:
1、克裡希那穆提從1961年6月18日起開始記日記,並持續到1962年3月19日。這些日記被編輯成《生命筆記》一書,並於1976年5月出版。這本日記集是克裡希那穆提對自己內在意識狀態最直接、最清楚的描述。
2、克裡希那穆提為了「好玩」決定給這本書寫一個書評。這個書評的一部分就是本文的正文部分。
3、書評中提到來的《奧義書》與吠檀多被認為是印度古代智慧(在佛陀之前)的最高表達。
以下為正文:
在我看來《克裡希那穆提筆記》似乎超越了《奧義書》與吠檀多。當他講到知識與它的終結時,這本質上就是吠檀多。吠檀多的意思就是知識的終結。但是吠檀多主義者們,以及他們在世界各地的追隨者們,實際上卻在維持知識這個結構,或許他們認為知識就是拯救,如同多數科學家所認為的那樣。
傳統對於人心具有如此強大的控制力,似乎極少有人能夠逃脫它的觸角,而我認為這正是克裡希那穆提開始入手之處。他一再堅持說,自由是第一步也是最後一步。傳統人士堅持認為,為了達到自由,一個高度自律的心是必要的。先去做一個奴隸,然後你將會自由。對克裡希那穆提來說,最重要的似乎是,而且他在所有的講演與對話中不斷重複這一點,必須有觀察的自由,不是某種意識形態意義上的自由,而恰好是擺脫昨天獲得的知識與經驗的自由。但這就帶來一個巨大的問題。如果沒有許多的昨天帶來的知識,那麼是什麼能夠去觀察呢?如果知識不是觀察的根本,你拿什麼去觀察呢?那些許多的昨天能被完全忘掉嗎?而這正是自由的精髓。他堅持說能。只有當「過去」被充分地、正面地遭遇,在此刻結束,這個才是可能的。他認為過去就是自我,就是「我」的結構,它妨礙完全的觀察。
一個普通人讀到這本書,不可避免地會大喊,說你在說什麼呢?對他,克裡希那穆提細心地從各個角度解釋必要的記憶與心理記憶。知識對於從事我們日常生活的任何領域都是必要的,但是我們的傷害、焦慮、痛苦與悲傷這些心理記憶,則是分隔的因素。於是在我們開車所需要的必要知識,與作為我們整個的心理運動的「知識」之間,就有了衝突。克裡希那穆提在我們的關係中,在我們分裂的生活方式中指出了這個事實。我很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我熟悉《奧義書》,並深入探究過佛陀的教導。我也熟悉現代的心理學研究。在我的涉獵範圍內,我還沒有看到「觀察者即是被觀察之物」的意思,被完全充分地表達過。也許某些古代思想家曾說過這個,但是克裡希那穆提所發現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這個巨大的真理,當它實際發生的時候,正如它曾偶爾對我發生的那樣,實際上完全掃除了時間的運動。讓我在這裡補充一下,我不是一個追隨者,我也沒有把克裡希那穆提當成我的古魯。對於他來說,變成古魯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令人厭惡的。以批判與審視的目光,我發現這本書非常吸引人,因為他毀掉了所有思想製造出來的東西。當你意識到這點時,它是令人震驚的。這真的是一個生理上的震驚。
一個人除了他每日的麵包與工作,能夠活在這個絕對虛無的狀態中嗎?完全清空我們所知道的「意識」。正如克裡希那穆提一次又一次所指出的,意識是所有思想的運動。思想是物質,是可度量的,思想是時間,這意味著從心理上說不存在明天。這意味著沒有希望。這是一個災難性的心理事實,而我們日常的頭腦不僅被這個命題所震驚,而且大概會拒絕去仔細地審視它。這是此時此刻的死亡。從這個死亡中升起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能量品質,不同的層次,不可窮盡的,沒有終結的。他說這是終極的賜福。
從這本書的每一頁裡,我能感受到一種非凡的愛。西藏人可能會稱之為菩薩的愛或慈悲,但是當你給它一個名字和一個意識形態的符號時,你就會失去它的芳香。這一切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奇妙的影響…
他處理冥想的方式也是奇特的。冥想,按照他的說法,不可能是一個有意識的事情,而且我們能夠看到為什麼。如果你有意識地,帶著明確的意圖去冥想,那麼意識與它所有的內容就會繼續…
1976年6月20日
書名:生命筆記
作者: 【印度】克裡希那穆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心靈自由
譯者: 湯瓏
出版年: 2014年1月
頁數: 246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學家,20 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在西方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他的六十多冊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講和講話結集而成,目前已經譯成了四十七種語言出版。
內容簡介:
你活著,但那不是你。
你找尋,但卻更空虛。
你不是迷路,只是失去了存在。
本書是克裡希那穆提眾多著作中最特殊的一本,記錄了他1961年-1962年間在美國、英國、瑞士、法國以及印度等地遊歷和生活時,自己的每日感知和意識狀態。從這特殊的每日筆記中,我們看到了克氏思想的源頭 。
這不是一本用大腦讀的書,而是用心看的書。克裡希那穆提細緻入微的生命觀察,引領我們進入心靈的世界。在每個普通的清晨,觀察天空的顏色,傾聽鳥兒的歌唱,體驗陽光的溫暖以及周圍的一草一木。清空由經驗構成的大腦,即是自由。當大腦停止用經驗、記憶和思維來滋養自己,當一切經驗都被體驗代替時,行動才不以自我為中心,心靈方能獲得最終的自由。
11.《超越自我之道:超個人心理學的大趨勢》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30430.html
推薦語:
本書是諸多超個人心理學專家的精粹作品集錦,包括肯恩·威爾伯、丹尼爾·戈爾曼、傑克·康菲爾德、查爾斯·塔特等人,匯集各家思想精華,予以分析、整理。內容涵蓋有靜坐禪修、清明夢、迷幻夢、瀕死經驗等超常意識經驗。此外,本書還介紹了各種自我探索、靈性成長的具體道路,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與對治之道。超個人心理學是西方深度心理學與東方高度心理學的整合,而本書就是這條整合道理的思想精粹。——胡因夢
超個人學者所共有的特色,就是能夠抱持著開放的態度,深入探索人類經驗的全貌,尤其能整合東西方在身心靈方面的各種發展。本書除了介紹種種意識狀態,也提供了促進心靈成長與突破「小我」的許多方法。——李安德
這本書提供了超個人心理學領域之中一個全方位的視野,從科學、心理、靈性及宗教傳統的整合,提出心理學的新範式。——呂旭亞
書名:超越自我之道
作者: (美)肯·威爾伯,傑克·康菲爾德 等
出版社: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出品:北京心靈自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副標題: 超個人心理學的大趨勢
原作名: paths beyond ego:the transpersonal vision
譯者: 胡因夢 易之新
審校:陳壽文
出版年: 2013年9月
頁數: 380
主編簡介:
羅傑·沃什( Roger Walsh),美國加州大學精神醫學、哲學及人類學博士,著作與研究領域包括醫學、生態學、心理學、哲學及宗教等。曾獲得超過二十項國內外相關獎項。已有三十多年的豐富靈修經驗。
法蘭西斯·方恩(Frances Vaughan),美國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博士,「超個人經驗研究計劃」創立理事,曾任美國超個人心理學協會會長。曾著有《勞倫斯傳》(The Prince of Our Disorder:the life of T. E. Lawrence)及《內在之弧:心理與靈性治療》(The Inward Arc:Healing in Psychotherapy and Spirituality)等書,前者曾獲普立茲獎。
譯者簡介:
胡因夢,臺灣著名演員、作家與譯者,現從事身心靈的整合研究與治療。近二十年來,引介了多位心靈導師至華人世界,著有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譯有《平常禪》、《克裡希那穆提傳》、《生命之書》、《恩寵與勇氣》、《轉逆境為喜悅》、《無可摧毀的純真》、《耶穌也說禪》等書。
易之新,私人執業醫師,文字工作者。譯有多部身心靈圖書,如《踏上心靈幽徑》、《懂得愛》、《叔本華的治療》、《疾病的希望》、《心理治療入門》、《存在心理治療》、《當下覺醒》等。
內容簡介
面對全球迫切的危機,有愈來愈多的人感受到自己是責無旁貸。也許你注意到周遭有些人開始力行環保、簡樸生活,進行深度的自我省察,試圖為特定族群、甚至全世界的人服務,思考人類更成熟的生存方式。這些調整與改變,是在呼應著全球的「超個人運動」。
超個人並非某個學派,它是一股潮流,一種跨學科、學派、國家、性別的運動,目的在於採納包羅萬象的途徑,來反映出人類及宇宙超凡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從本書中了解超個人運動的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透過這股潮流,我們終於可以向累積了數千年的東西文化學習,再度尋得我們本質裡的神性,學會與所有人類、宇宙以及眾生和諧共處之道。
--
12.《不分心:初學者的正念書》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80081.html
推薦語:
◎胡因夢:「在生活中維持每個當下的正念,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禪修基礎,也是不會落入邪道的一種保障。」
◎鈴木俊隆:「初學者的心充滿各種可能性,老手的心卻沒有多少可能性。」
◎傑克•康菲爾德:「卡巴金是你一生中能遇到的最好的正念導師。」
什麼人需要正念:
你奉行享樂主義,認為每一天都要及時行樂。
你長期與癌症、病痛、失眠或抑鬱纏鬥,感到身心俱疲。
你習慣評價他人、批評自己、總以偏見識人。
你害怕獨處,非得填滿每一天的空檔。
你常吃飯聊八卦,休息還想著工作,無法專注在眼前的事物。
你終日為生活奔波,卻不知道所為何來,感覺人生無望。
生活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但不知道如何放鬆。
書名:不分心:初學者的正念書
作者: (美)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
出版社: 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品:北京心靈自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原作名: Mindfulness for Beginners: Reclaiming the present moment-and Your Life
譯者: 陳德中 溫宗堃
審校:邵婷婷
出版年: 2014年1月
頁數: 176
作者簡介
喬·卡巴金博士,生於l94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的榮譽教授,也是禪修指導師、暢銷書作家。喬•卡巴金,畢生致力將正念禪引入主流醫療界,是整合佛教禪修和現代醫療方法的創發者之一。他從1979年開始在麻州大學醫學院開設減壓診所,並設計了「正念減壓」課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Reduction,MBSR),協助病人以正念禪修處理壓力、疼痛和疾病,獲得多方肯定。30多年來,卡巴金博士創發的「正念減壓療法」已被醫療、學校、企業、監獄等機構廣為應用,目前美、加等地約有200多家醫療院所和相關機構都運用正念減壓療法幫助病人。卡巴金博士對靈性療愈的貢獻良多,獲獎無數,他亦為精神與生命研究所(Mind and Life Institute)的董事,協助推動佛教界領袖與西方科學家的對話與交流,以期更深刻探索人類的心智、情緒與疾病。
13.《初學者的冥想書》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83517.html
推薦語
在本書中,你將會發現那些最簡單,最常見的冥想練習。冥想可以幫我們完成最深的渴望,發現內在的自由和喜悅,並實現與生命的一體感。透過它,我們會更徹底的明白自己究竟是誰,在這個獨特的生命中,如何更有智慧的活著。——傑克·康菲爾德
康菲爾德是結合正宗佛法與西方心理學的卓越精神導師和超個人心理學家。本書綜合了所有冥想練習的精要,讀者不可錯過。——胡因夢 身心靈導師與譯者,代表作《生命的不可思議:胡因夢自傳》
書名:初學者的冥想書
作者: (美)傑克·康菲爾德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北京心靈自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原作名: Meditation for Beginners
譯者: 唐唐
出版年: 2014年1月
頁數: 136
作者簡介
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1945-)
西方最受歡迎的內觀禪修大師,哲學博士、作家、心理學博士。擅長於將禪修思想與現代心理學結合,並將靈性修行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1967年赴東南亞修學,先後於泰國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緬甸尊者馬哈希和泰國佛使比丘座下學習。1974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教導禪修,是將南傳佛教引入西方的重要導師。
作品有《初學者的冥想書》,《踏上心靈幽徑》,《智慧的心》,《狂喜之後》,《黑暗中的明燈》和《帶佛法回家》等。
內容簡介
你是否曾經嘗試冥想,卻不知如何開始?本書中,內觀禪修大師傑克·康菲爾德告訴我們,如何以簡單明了、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呼吸、走路、吃飯開始,逐步將冥想融入自己的生活。試著掌握這些冥想的基礎技巧,你將在這樣的過程裡逐漸發現——自身所蘊涵的改變生命的力量。
呼吸:找出一個安穩、舒服的姿勢,這樣你就可以在當下去感受自己的身體。將注意力帶回此刻,留心周圍的環境與聲音,去覺察你的身體有什麼感受。深呼吸,放輕鬆,再去注意你的意識和感覺有何變化。
走路:在那個地方靜靜站著,雙眼微睜,目視地板,留意出現的所有身體感受。當你心無旁騖地來回走著,你很快就能意識到,重點並非取得某些進展,而是待在此時此地。
吃飯:在盤子前坐上一分鐘,什麼也不要做,就那樣靜靜地坐著。帶著覺察細細品味,然後再咽下去。若在整頓飯的過程中,你都能保持這樣的正念,那麼你與飲食之間的關係就將發生切實的轉變——你將意識到,何謂一花一世界。
-
14.《和平勇士的智慧之道》
噹噹主頁: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50530.html
推薦語
時至今日,已鮮少有人研讀經典名著、博覽古籍,或從其它世代或文化的神秘語言中挖掘深藏不露的至寶真理。正因如此,每個新世代都需要新的聲音,以最能契合現代人的語言和情境,闡釋永恆不變的真理。
誠如古諺所云:「光只有一種,燈卻有數盞。」我只是現代生活荒原中的眾多聲音之一,盡我所能,傳達鼓勵的話語並提供一盞明燈。我能做的只是喚起大家已經知道但有時忘記的道理。
我很榮幸能接觸中國的讀者,希望這些有關和平勇士智慧的省思能讓各位耳目一新。我的文字不是「道」,只是「指月之指」。誠如瞬息萬變之道、無門之門、水之道一般,我鼓勵各位從千變萬化的自我生命經驗中吸取教訓。希望各位神遊象外,卻也腳踏實地,並以平和的心境與勇士的精神面對世間的挑戰。——丹·米爾曼
書名:和平勇士的智慧之道
作者:(美國)丹·米爾曼
出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出品:北京心靈自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副標題: 改變生活的指南書
譯者: 黃喻麟
審校:陳壽文
出版年: 2014年9月
頁數: 192頁
內容簡介
當學生準備就緒時,老師就會無所不在。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出版後,許多讀者希望作者能進一步解釋書中神秘的心靈導師──蘇格拉底的教誨。畢竟蘇老的某話語相當晦澀難懂,有時甚至裝瘋賣傻,令人費解。為什麼「心智」是我們最大的困境?許多時候他以這句「這是門規」打發一切,卻從未解釋緣由。
作者終於決定,以沉澱了三十年的心得,重新闡明恩師教誨。他精選一百篇《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關鍵文段,加以透徹的評註,撰成本書,讓這些深奧教誨變得親切可行,令人豁然開朗,想立刻在生活中實踐。例如,心情惡劣、暴跳如雷時,該處理的是「情緒」還是「行為」?當你走上嶄新道路,卻被昔日夥伴嘲弄時,該如何自處?
本書還透露了許多令人驚喜的「幕後花絮」,讓蘇老及這段邂逅多了幾分真實性。例如,蘇格拉底與作者家族有何淵源?蘇格拉底超脫世俗的智慧師承誰人?他一身武藝又是學自何處?如果你看過《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本書將帶你重返那一段青春的心靈秘境;如果你還不認識加油站的蘇格拉底,這次便是你親炙其智慧的絕佳機會!
作者簡介
丹·米爾曼(Dan Millman),美國頂尖身心靈導師、世界蹦床錦標賽冠軍、史丹福大學體操教練、美國歐柏林學院教授、武術輔導員。
在世界各地主持「和平勇士之道」的演講和研討會,幾十年來深深地影響著不同領域、不同社會階層和年齡段的讀者。所研究範圍包括身心靈健康、心理學、教育、政治、體育和藝術等。
推薦語
時至今日,已鮮少有人研讀經典名著、博覽古籍,或從其它世代或文化的神秘語言中挖掘深藏不露的至寶真理。正因如此,每個新世代都需要新的聲音,以最能契合現代人的語言和情境,闡釋永恆不變的真理。
誠如古諺所云:「光只有一種,燈卻有數盞。」我只是現代生活荒原中的眾多聲音之一,盡我所能,傳達鼓勵的話語並提供一盞明燈。我能做的只是喚起大家已經知道但有時忘記的道理。
我很榮幸能接觸中國的讀者,希望這些有關和平勇士智慧的省思能讓各位耳目一新。我的文字不是「道」,只是「指月之指」。誠如瞬息萬變之道、無門之門、水之道一般,我鼓勵各位從千變萬化的自我生命經驗中吸取教訓。希望各位神遊象外,卻也腳踏實地,並以平和的心境與勇士的精神面對世間的挑戰。——丹·米爾曼
15.《僧侶與哲學家》
豆瓣主頁: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78763/
推薦語:
「當現代的科學遇上古老的佛法,當西方的物質遇上東方的心靈,當望子成龍的父親遇上亟思解脫的兒子,必然迸發最上乘的智慧,這就是這本書的迷人之處。」--鄭振煌(佛教學者,《西藏生死書》譯者)
「《僧侶與哲學家》法文版出版後,已翻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影響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東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橋梁,用聆聽的、容忍的、溫和的方式疏通雙方,讓東西方人各自照鏡子,看看自己,看看我們這個世界,這個時代。」--賴聲川
書名:僧侶與哲學家
作者: 讓-弗朗索瓦•何維勒 馬修•理察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心靈自由&果麥文化
出版年: 2014年9月
頁數: 344
作者簡介:
讓-弗朗索瓦•何維勒(Jean-Francois Revel)
法蘭西學院院士,1924年生,哲學教授、政治評論家,所著政治評論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響,曾任法國新聞周刊《快報》總編輯,現居巴黎。
馬修•理察(Matthieu Richard)
佛教僧侶。生於1946年,曾為巴黎巴斯特學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佛教大師們學習,二十多年來過著佛教僧侶的生活。出家前曾寫過一本鳥類遷移的著作,出家後的作品有《頓悟之旅》。至今一直從事藏文經文的翻譯,現居尼泊爾謝城寺。
譯者簡介:
賴聲川,臺灣知名舞臺劇導演,1954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伯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院長。1984年參與創立劇團表演工作坊,擔任藝術總監。自1984年開始劇場創作,後陸續開創臺灣舞臺劇市場,即興時事電視劇市場,受到中外媒體讚譽,並獲得諸多獎項。賴聲川同時是藏傳佛教信徒,譯有多本藏傳佛教書籍。
內容簡介:
◎藏傳僧侶與法國哲學家,父子在喜瑪拉雅山中關於佛教、哲學、生命意義及宇宙萬物的心靈對談
◎賴聲川經典譯本,首度向大陸讀者呈現
◎法國暢銷30萬冊,臺灣好評暢銷再版40刷
馬修•理察,是法國著名哲學家讓-弗朗索瓦•何維勒的兒子,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法蘭索瓦•雅各布的學生。
曾經,馬修是分子生物學博士,在巴黎巴斯特學院,傾力研究最尖端的西方科學;
現在,馬修是一名藏傳佛教僧侶,隱居喜馬拉雅山麓,潛心修學古老的東方智慧。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選擇給自己的人生來了這樣不可思議的轉變?
在修學佛法的道路上,他體驗到了怎樣的真理與魅力?
在父親的詰問之下,馬修逐一道來……
佛教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它今天在西方有如此多的信奉者?如何理解這樣一種既古老又嶄新的智慧?這本《僧侶與哲學家》就要解答這些問題。
生物學博士馬修•理察生於1946年,在諾貝爾獎導師指引下從事分子生物學最尖端研究,然而,他卻突然遠赴喜瑪拉雅山麓出家為僧,跟隨藏傳佛教的老師,探求古老的東方智慧。二十年後,他的父親,法蘭西學院院士、著名哲學家讓-弗朗索瓦•何維勒來到尼泊爾加德滿都,他們決定通過自由的談話,交流他們的疑問和各自對於對方的困惑。父子二人進行了一場為期十天的對談,所談涉及社會、文明、生命、宇宙等諸多重大話題,父親對佛教犀利的質疑,讓馬修有機會揭開佛法神秘的面紗。這是東方智慧與西方理性之間一次震撼心靈的相遇。
-
【野獸群薦】:為了方便各地的書友彼此交流和後續協助建立各地的線下書友會,創建了一個心靈自由書友會QQ群(群號:291656264),歡迎有心的書友加入。
分享卡巴金老師錄製的「食禪」引導冥想給諸位書友,請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