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聽家風家訓故事
傳承好家風 傳承好家訓
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五寨縣婦聯為全縣的小朋友和家長朋友們送上一份貼心的家風故事大禮包,「宅」在家裡,足不出戶,聽生動家風故事。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開啟特別親子時光,為築牢家庭戰「疫」防線,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助力加油!
家風故事三:孟母三遷
音頻來源:智能蒙氏幼兒園 袁文靜
孟母三遷的故事已成為中華民族流芳千古的教子經典。
孟子(約前372-前289年)小時候家裡很窮,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裡全靠母親仉氏紡線織布為生。母子倆相依為命。孟子家住在今天山東省鄒城鄉下的一個小村莊,莊外不遠處是一片墳地,總有送葬出殯的人家在那裡吹吹打打。孟子很聰明,看過以後回來就學人家出殯打幡、哭喪祭拜。孟母非常擔憂,孩子從小就學這些事,將來怎麼得了呢?於是她決定搬家,給孟子換一個環境。
孟家遷到了縣城西北的廟戶營,這裡是個大鎮甸,孟母的原意是讓孟子多長一些見識,開闊眼界。但是這裡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單日,附近的百姓就帶著自家的土產來到集市交易,討價還價喧囂熱鬧。孟子看得興高採烈,回來後不是用棍子挑兩塊石頭學賣菜,就是用木頭做刀子像模像樣地學殺豬,還學會了買賣人錙銖必較的一套。孟母覺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下去怎麼能行呢?於是決定再次搬家。
這一次,孟家搬到了一所學堂附近,周圍都是讀書人。孟子每天看到來上學的人舉止文雅,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學習讀書、演禮。孟母見了,放下心來,高興地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這才安頓下來。
孟母最開始住在偏僻的村莊緊挨著墳地,再遷往熱鬧的集市,三遷至書聲琅琅的學堂。可見孟母是多麼注重環境對一個年幼孩子的影響啊!孟子也沒有讓母親失望,刻苦向上,後來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亞聖」。
原標題:《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五寨縣婦聯家風故事匯開播了(三)》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