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給李白的一首詩,看到第一句就落淚了

2020-12-01 騰訊網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杜甫《不見》

都說,低谷最能看清一個人。鮮花著錦時,高朋滿座不稀奇,難的是跌落塵埃,亦有人真心待你。

杜甫與李白的相識,是文壇盛事,聞一多曾形容是太陽和月亮的相逢。中國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詩仙和詩聖生活在一個時代,並一見如故。

那是744年的初夏,一個43歲,名滿天下,一個32歲,籍籍無名;一個被皇帝賜金放還,一個還在科場的失意中。杜甫傾慕於李白的才華,李白是投緣即知己。

當時,還有高適,三人一起同遊,逛梁園,渡黃河,遊王屋騎馬、喝酒、唱歌、登高懷古,夏到冬,春又到夏。

後來,高適去了楚地,李杜短暫分開,又在晚秋時節於兗州重逢。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贈李白》)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醉時同榻,白日同行,無所求,無所怨,全憑一片素心。

那時,杜甫也沒想到,兗州一別後,竟總也沒有再見之期。他在為自己的前程奔波,這是一個儒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必經之路。李白呢,對朝堂沒了期待,求道修仙,廣交天下好友,遍訪名冊大川。

這一晃,就是十六年。十六年裡,杜甫寫了很多詩,想念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杜甫《春日憶李白》

春去春來,何時能與李白把酒共飲?

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節選)

孔巢父啊,你如果見到李白,一定要代我問他可好。

那時車馬慢,相見太難。後來又逢上安史之亂,一切更是都亂了套。像王維,被俘後被迫接受了偽職,成了貳臣;像王昌齡,回鄉的路上莫名被殺;杜甫雖僥倖逃脫,但居無定所,四處漂泊。李白,也沒有好哪。

世人只知李白酒入豪腸,七分月光,三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卻不知他也完整經歷了這場天下大亂。

家國有難,李白心亦難安。玄宗西逃時,有詔令:諸皇子兼領天下節度使。在廬山的李白,就應邀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結果,李璘後期想要割據一方,被江西採訪使皇甫侁所殺。李白,受李璘連累,也被歸為叛軍,投入大牢,後被流放夜郎。

自古天才招人妒,李白也不意外。所以,當時要處死他的聲音,有很多。李白也想過找朋友求援,其中就有曾經同遊,後來發跡的高適,但高適沒有回他。李白很是心灰意冷,這種被世人拋棄的心情,一直到臨終都沒能釋懷。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李白《臨路歌》

大鵬飛的時候,聲振八方,可惜啊,力量不濟,中天摧折;它的餘風啊可以激勵萬世,可惜啊,東遊扶桑掛住了左袖。後人只知結果,這世上沒有仲尼,誰會為我的死傷心哭泣呢?

註:傳說麒麟是一種祥瑞的異獸。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魯國獵獲一隻麒麟,孔子認為麒麟出非其時,而被捕獲,非常難受。

李白不知道的是,有一個人,從他出事起,就無時不在擔心。杜甫,哪怕人微言輕,他也要為李白說話。哪怕他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他也希望李白能夠有歸路可回。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杜甫《不見》

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見到李白,我知道他懷才不遇假裝疏狂的悲哀;所有人都想讓他死,只有我憐惜他的才華和心事。他下筆成詩千首,他消愁唯酒一杯。(為什麼就容不得?)李白啊,當年你讀書的舊居還在,頭髮白了別忘了回來。

當時杜甫在四川成都,李白的老家也在四川,(李白是在四川長大,有童年記憶就是四川)所以,他想他知道不是沒有歸路。

只可惜,第二年,李白就去世了,享年61歲。他的死,成了一個傳說,傳說,他酒醉江中,見江中月明,便伸手去撈,與水中之月同去。

我特別喜歡普希金的《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對你有什麼意義?它會死去,像大海拍擊海堤...它早已被忘記在新的激烈的風浪裡...但是在你孤獨、悲傷的日子,請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並且說:有人在思念我,在世間我活在一個人的心裡。

李生,李生,如果泉下有知,應是欣慰吧,並不是所有人都把他忘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和杜甫,更是活在所有中國人心裡。

世界上最溫暖的事,莫過於有人牽掛,有人懂。

相關焦點

  • 杜甫寫給李白的一首詩,看到第一句就落淚了
    杜甫傾慕於李白的才華,十六年裡,杜甫寫了很多詩,——杜甫《春日憶李白》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 杜甫寫給李白的一首詩 看到第一句就落淚了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杜甫《不見》都說,低谷最能看清一個人。鮮花著錦時,高朋滿座不稀奇,難的是跌落塵埃,亦有人真心待你。杜甫傾慕於李白的才華,李白是投緣即知己。2那時,杜甫也沒想到,兗州一別後,竟總也沒有再見之期。他在為自己的前程奔波,這是一個儒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必經之路。李白呢,對朝堂沒了期待,求道修仙,廣交天下好友,遍訪名冊大川。這一晃,就是十六年。十六年裡,杜甫寫了很多詩,想念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 杜甫寫給李白的最後一首詩,其中10字,是對李白一生最好的概括
    他們這一生就見了三次面,可是杜甫卻用一生來追憶這個老大哥。據統計,杜甫這一生給李白寫了15首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或充滿景仰,或深情款款,可以說他對李白是真的十分的情深義重。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杜甫寫給李白的最後一首詩——《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 李白寫給杜甫的一首詩,後兩句很肉麻,卻證明了二人真感情
    有人統計,杜甫寫李白的詩多大15首,不乏名篇,如《春日憶李白》《贈李白》《天末懷李白》等,不僅有名句留世,標題直接打上李白的名字。李白寫杜甫的詩有多少呢?確鑿的只有二首,還有一首不確定是否屬實,就算屬實,也只有三首。
  • 杜甫寫給李白的詩,《贈李白》,短短四句便是李白一生的寫照
    沒錯,這個人就是李白。李白為人瀟灑不羈,被人稱為「謫仙人」。不管是他生前還是死後,都有很多詩作是描寫李白的。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首詩,是杜甫贈與李白的詩,是李白一生的寫照。《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 李白寫給杜甫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深情的告白,感人至深!
    明《南濠詩話》中有「李太白、杜子美微時為布衣交,並稱於天下後世」之句。說的便是古代詩壇李白、杜甫兩人,不拘身分地位高低成為朋友的千古美談。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他們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兩顆最耀眼的明珠。所以李白和杜甫的友情可謂備受世人矚目。
  • 杜甫寫給李白的一首詩,看似在表揚對方,其實是在為朋友而擔憂!
    李白就是如此狂的一個人,但是後來他又接見了杜甫,經過一番交談,他對於杜甫也是極為欣賞,最終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此後的杜甫寫過了無數詩給李白,不僅表達了自己的崇拜之情,另外也擔憂李白的處境,可見杜甫無論是對詩,那都是傾心結交,為了朋友那也是可以兩肋插刀,這也正是杜甫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 李白寫給杜甫的4首詩,詩雖少,但情真意切
    點評:詩人和杜甫有兩次同遊,這首詩是李白第二次和杜甫同遊後,再東石門分離時,李白臨時而作的一首詩。第一聯寫李白和杜甫同遊時的情景,正如杜甫寫和李白同遊的詩中所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一起豪飲,出入同行,遍遊魯郡。第二聯未離別,先寫願望,希望可以再重逢,一起豪飲。杜甫思念李白的時候說了「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可見杜甫和李白都希望有重逢之日。
  • 杜甫最崇拜的人是誰,不是李白,這首詩裡有答案
    我們讀唐詩,多數的時候是在讀李白和杜甫,因為他們兩個人的詩寫得既多又好。把杜甫的詩當作歷史來讀,心裡就少了很多浮躁。心情抑鬱時,讀讀李白的詩,又會感到豁然開朗。讀詩讀得多了久了,就會發現,杜甫1440首詩中有不少是寫給李白的,大約有14首。李白990首詩中,回應杜甫的詩也有4首吧。
  • 李白寫給杜甫的三首詩之一,水平太低像打油詩,戲謔之意甚濃!
    杜甫為李白寫了15首詩,可以說是把李白當成偶像看待,裡邊不乏「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世人皆欲殺,我獨愛其才」的美句。但是李白就比較高冷啦,目前收錄的我們所知道的詩中,李白明明白白寫給杜甫的就只有三首詩,前兩首還算正經,也有許多人分析過啦。
  • 杜甫最美的荷花意向詩,為什麼沒有寫給,自詡秋水芙蓉的李白?
    天寶15年,李白因為參加了永王起兵與肅宗爭奪王位的事件而遭到流放貶謫,遠在他鄉的杜甫記掛朋友的安危和孤獨,說李白是屈原一樣的人物,這樣的安慰,是杜甫深刻了解李白浪漫之下的真實思想和精神狀態,李白不是詩人謫仙,他是一個想有所為的愛國者。這是真正的朋友,不浮在表面看一個人。
  • 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把李白吹上了天,不愧為千古名篇
    兩個人年齡上相差十二歲,認識的時候,李白已經很有名氣,但是杜甫作為出生於世家大族的身份,讓李白更加願意和他成為朋友。杜甫對於李白也是推崇備至,從寫給李白的詩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今天就來欣賞其中的一首,全詩如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唐代詩人杜甫寫給李白的最後一首懷念詩——《不見》,看看吧
    唐代詩人杜甫寫給李白的最後一首懷念詩——《不見》,看看吧。今天我們讀一首杜甫的詩。題下自註:「近無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鄭虔在台州的消息後,引起對李白的思念而寫的。次年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詩也應是杜甫懷念李白的最後之作。
  • 李白真幽默,看到杜甫體瘦如柴,一首詩把杜甫調侃得無地自容
    大詩人李白作為唐代詩人的佼佼者,那是唐朝最頂峰的存在,他的詩也是很多人都不及的,尤其那些詩句都像是神來之筆,宛如是天上來的一般,這就是李白早最獨特的魅力所在了,這位大詩人那是很多人的偶像,尤其像杜甫,白居易他們,都將李白作為自己的偶像,這個高度那可是無人能及的,在那一年,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發生一件重大的詩
  • 杜甫究竟有多麼喜歡李白?從他寫給李白的詩中便可以感受到
    杜甫曾經寫過很多首詩,表達他對李白的尊敬和關心,如《春日憶李白》、《贈李白》、《夢李白二首》等,而李白也寫過一些詩回贈杜甫。在杜甫寫給李白的詩中,有一首詩顯得格外感人,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李白的牽掛和惦念,這便是《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 杜甫究竟有多麼喜歡李白?從他寫給李白的詩中便可以感受到
    幸運的是,李白和杜甫曾有三面之緣,李白出生在701年,而杜甫出生在712年,李白比杜甫整整大了11歲,而當時的李白已經名滿天下,而杜甫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文藝青年,但這對忘年交卻天然地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李白與杜甫分別之後,兩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天南海北地生活著。杜甫曾經寫過很多首詩,表達他對李白的尊敬和關心,如《春日憶李白》、《贈李白》、《夢李白二首》等,而李白也寫過一些詩回贈杜甫。
  • 五首感人至深的友情詩,最後一首令人落淚
    友情一: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這首詩是高適寫給好友董大的送別詩,董大就是唐代著名的琴師董庭蘭。董庭蘭因為受人牽連,所以不得不離開故地,去往異地他鄉,心中的悲苦和彷徨可想而知。高適知他心中苦悶,就開解道:「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要多麼知心的朋友,才能說出這麼安慰人的話?兩人的友情,令人豔羨。
  • 李白杜甫爭著跟他交往,崔顥卻一生憎恨,只因一首詩
    而李白對杜甫,並不怎麼樣,對杜甫為自己寫的詩,回應並不多。由此看來,李白當時是詩歌界一哥無疑,但凡寫詩,也從來沒有難倒過李白的時候,即使是醉的一塌糊塗走路都不穩的情況下,被玄宗宣召,三首歌頌楊貴妃的詩也能一揮而就。李白真的屬於天才,天才這東西,一般人不懂。那麼,有沒有把李白難住的時候呢?
  • 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詩,李白卻不予理會?原來這段子唐代就流行
    比如段成式說,「眾言李白唯戲杜考功『飯顆山頭』之句,成式偶見李白祠亭上宴別杜考功詩」云云。就是說,大家都說李白只給杜甫回過一首詩,這詩還逗弄他作詩太苦,不過我段成式還另外發現了一首。段成式最早記載了這個段子。
  • 李白寫給孟浩然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便是感受到了濃濃的友誼!
    李白和孟浩然那都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而且兩個人都對於唐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在名氣上可能孟浩然要稍稍遜色一些,但是他的很多詩作,也都是膾炙人口,其中一首《春曉》,更是成為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作品,整首詩簡練,寥寥數語,便是把早春時節的美景,以及內心的悲春之感,描寫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