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書閣、西西弗等實體書店為何獲購物中心青睞?

2020-12-09 贏商網

  在探討實體書店在購物中心靠什麼存活下去之前,得先看到商業地產市場對於實體書店品牌的青睞,這種青睞往往來源於,購物中心在轉型過程中對於體驗性業態以及創新性業態的重視與需求,而並非僅著眼於其能夠創造的實際商業利潤。

  畢竟,「書店掙錢難」似乎已成為業內乃至大眾的共識,即便是在實體書店已經表現出崛起勢頭的當下,依然如此。

  那麼,在網絡書城與電子書的持續衝擊下,在單靠賣書難以盈利的尷尬現實下,實體書店到底是靠什麼在品類多元、品牌競爭激烈的購物中心內活下去?並且,眼下看來好像還活得不錯。

  一個不能被忽視的事實是,作為文創類業態的主力,實體書店在進駐購物中心時,都會得到企業方和項目方減免租金以及裝修補貼等優惠條件。項目方的重視既給了實體書店信心,也給了它們實際的支持。

  前成都遠洋太古裡董事兼總經理韓置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在引入主力店時,對於方所這一類的文創品牌會給予一定的租金優惠等支持,並且,將方所以主力店的身份引入,並將其放在負一層的死角位置,也正是基於相信實體書店能夠像超市、影院一樣擁有穩定的客流吸引力。

  鍾書閣(需求面積:650-2000平方米)董事長金浩也在成都店開業期間對媒體表示,鍾書閣能夠走到成都並且與銀泰合作,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基於和項目方能夠達成共識,並且得到了銀泰中心in99的租金減免和裝修補貼等支持。

  而同樣作為外力推動的,還有政策的扶持。

  去年6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北京舉行「全國實體書店發展推進會」,會上宣讀了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涉及「完善規劃和土地政策」「加強財稅和金融扶持」「簡化行政審批」等措施。不少的實體書店從業者都表示,政策導向對於行業崛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然,依靠「輸血」很難長久健康地活下去,所以,對於實體書店而言,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無疑更加重要,而它們顯然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於是,我們看到方所裡面有服飾、美學產品、咖啡等其他內容。並且,方所的亮點在於,它的服飾區是屬於自營品牌性質的「例外」;美學產品目前的情況是,一部分有篩選地進行採購,另一部分則是方所自有的品牌,內容包括了家居、文具、禮品等,像是一個濃縮的集合店。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方所也曾公開表示,會繼續在自主品牌打造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並且會將文創類活動以及行業類公益事業持續推進。

  言幾又則不斷地嘗試更多的跨界與合作。譬如其在成都IFS的門店,面積逾4000平米,裡面與11家品牌取得合作,給它們提供獨立的運營空間,業態包括餐飲、美發、花藝甚至照相館等,然後再向合作品牌收取一定的租金作為回報,有點類似二房東的角色。這樣一來,既讓實體書店的呈現形式更加豐富,仿佛書店不一定非得是書店的樣子,同時又在經濟效益上得到了一定的平衡。

  不同於言幾又顛覆書店固有的樣子,鍾書閣的理念是「把書店做成書店」,作為圖書比例佔到80%以上的大型實體書店,他的生存似乎更加困難,鍾書閣也從未否定這一點。但是,它的造血功能來自於對書籍本身的魅力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與呈現。譬如對於圖書的篩選,不僅考慮到大的分類,更是細節到同一本書的不同出版社;譬如對於環境的創新與精益求精,所以有了「中國最美書店」的名頭;譬如也會選擇和方所言幾又乃至西西弗等書店一樣,持續不間斷地推出多種文創主題活動。

  當我們看到一個行業的崛起勢頭,必然是看到了這個行業出現了多面的模樣,而絕不是千篇一律的複製粘貼。這一點不管是放在商業地產市場,還是針對某一種業態或者品牌,都同樣適用。

  比如,實體書店。

  在成都,一方面我們看到擁有數萬冊藏書量、大空間、內容相對多元的言幾又、方所、鍾書閣……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會被做精品、主題化、小而美的西西弗書店、貓的天空之城概念書店、見山書院、散花書屋等品牌吸引。

  筆者的觀點是,既然要走進商業市場,既然選擇與購物中心合作,那麼在實體書店以「文化人」的身份談論情懷之前,先想好怎麼以「商業人」的角色掙到錢。

  喜聞樂見的是,目前活躍在成都購物中心的實體書店應該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已經開始做更多的嘗試。

本文轉載來自:房觀察 陸一,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靠什麼在購物中心活下去?
    在探討實體書店在購物中心靠什麼存活下去之前,得先看到商業地產市場對於實體書店品牌的青睞,這種青睞往往來源於,購物中心在轉型過程中對於體驗性業態以及創新性業態的重視與需求,而並非僅著眼於其能夠創造的實際商業利潤。畢竟,「書店掙錢難」似乎已成為業內乃至大眾的共識,即便是在實體書店已經表現出崛起勢頭的當下,依然如此。
  • 書店成了購物中心標配,西西弗今年要開100家新店
    記者 | 楊秋月以複合經營業態為特色的實體書店已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2019年,西西弗、言幾又、鍾書閣等書店空間還會擴張發展。在體驗式商業興起的大趨勢下,這些開在商場、購物中心的連鎖書店空間以「書」為核心,融合了多種消費及體驗場景,已發展成了生活方式類體驗空間。西西弗旗下有park書店、矢量咖啡、不二生活創意空間、兒童閱讀體驗空間等子品牌,它們會在區域城市做複合式連鎖。言幾又也基於年輕白領及中產人群,探索著咖啡館、文藝活動、文創設計產品、親子體驗空間等業態。
  • 實體書店為何頻頻與購物中心結緣?
    當傳統書店在西安街頭逐漸減少之後,它們正在一個個購物中心中獲得「新生」。近一兩年間,西安本土書店巷往書店入駐中大國際和世紀金花,國內知名書店西西弗、貓的天空之城、京廣·尚悅、言幾又等也接連與西安的購物中心合作。當前的實體書店行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 不止有西西弗、言幾又 上海百家商場最青睞哪些書店?
    其中長風大悅城、靜安大融城引入了主流連鎖書店——西西弗、鍾書閣,百聯悠邁生活廣場則吸引了噹噹時間車站全國首店,長風大悅城除了西西弗書店之外,還引入了以藝術類書籍和童書出版為特色的臺灣閣林文創書店。世紀匯則引進了原創兒童書店——Aerogia愛閱家,旗下擁有「愛玩書」幼兒閱讀計劃及「愛看屋」主題式閱讀套裝兩大有聲童書高端品牌。
  • 成都舉辦實體書店聯盟秋季沙龍,言幾又、鍾書閣、西西弗探討疫情下...
    今(20)日,成都市實體書店聯盟秋季沙龍在鍾書閣銀泰in99店舉辦,沙龍活動中,成都市書刊發行業協會會長陳麗為新申請加入成都市實體書店聯盟的西見集、萬卷堂、新匯購書中心的代表授牌,隨後,大家就「後疫情時代書店的發展」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 實體書店都在死 為什麼西西弗們能活?
    外來知名書店:西西弗、鍾書閣(需求面積:650-2000平方米)   隨著寒冬漸去,實體書店開始緩慢復甦,一大批新型書店開始走向全國。2015年10月,武漢首家西西弗書店正式開業,時至今日,西西弗在武漢已有6家分店;2019年5月18日,近年來大火的鐘書閣武漢首店正式開業。
  • 網紅書店頻頻落戶鄭州 購物中心何以興起「讀書」熱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發現,除言幾又外,近幾年,西西弗、鍾書閣、尚書房等書店品牌紛紛進駐鄭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19家鄭州購物中心引入書店,漸成購物中心標配。從曾經「街邊店」,到如今進駐購物中心,這些書店緣何成為鄭州商界業態新寵?購物中心又為何不惜重金為大空間、慢節奏的實體書店頻頻讓位?
  • 北京主要購物中心青睞哪些書店?我們作了統計
    >聯商網消息:如果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那麼書店就是淨化心靈的驛站,不過隨著銷售渠道和閱讀方式的改變,以及房租等成本的增加,實體書店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2010年左右實體書店曾經歷過一次關店潮。面對「走下坡路」的趨勢,實體書店開始尋求新的出路。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引進文創業態,「書店+咖啡店+零售」的複合型書店開始在購物中心興起。《聯商網》統計了北京21家購物中心的書店, 發現大部分購物中心都只引進了一家書店, 僅長楹天街引入中信書店和西西弗2家書店,而藍色港灣字裡行間暫停營業後,區域內也僅剩西西弗1家書店。
  • 北京29家購物中心進駐書店品牌一覽
    眼下,面對「走下坡路」趨勢的實體書店開始尋求新的出路。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引進文創業態,「書店+咖啡店+零售」的複合型書店開始在購物中心興起,逐步成為購物中心加碼新業態的重要標配。中購聯統計了北京29家主流購物中心及主要書店品牌,發現除了西西弗、言幾又、中信書店最為受歡迎以外,還有不少其他書店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雖然有的購物中心僅僅只是引進一家書店,或者說有的書店僅僅只入駐了一家購物中心。
  • 不止西西弗 深圳購物中心還有這些特色書店
    隨著文化意識漸強,購物中心的創新方向也主打文化牌,通過書店業態,打造一個適合消費者閱讀休閒的空間,同時增強商場的品牌豐富度。近些年來,包括方所、言幾又、西西弗、鍾書閣、大眾書局、單向空間等民營書店品牌紛紛進駐購物中心。   那麼,深圳購物中心在書店業態上是如何發力的?書店品牌在深圳購物中心的發展又呈現出怎樣的局面?
  • 西西弗沒有「書店」
    導語:國內書店的沒落,或許始於新華書店。新華書店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卻也在我們這代人成年後迅速沒落,如今已慢慢在各大城市的中心消失。隨著新華書店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如今是方所、鍾書閣、西西弗書店等在國內各城市的崛起。
  • 購物中心何以興起「讀書」熱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張利瑤陳沛文朱哲攝影    近日,一張海報在朋友圈刷屏,國內體驗式書店言幾又將在鄭州開一家7000平方米的店,這是其河南首個落子,或在今年年底開門營業。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發現,除言幾又外,近幾年,西西弗、鍾書閣、尚書房等書店品牌紛紛進駐鄭州。
  • 噹噹實體書店有望入鄭州 多家購物中心有意引入
    雖然電子閱讀來勢洶洶,可實體書店數量依然有增無減。據媒體報導,西西弗書店、閱開心、我在、紙的時代、噹噹閱界等實體書店都在爭相布局河南。書店將會向哪種方式發展?如何應對電商的競爭?進駐購物中心、集多種業態於一體、增強讀者的情景體驗,或許將成為未來書店的發展趨勢。
  • 西西弗書店落戶武漢宜家薈聚購物中心
    市民在宜家薈聚購物中心新開業的西西弗書店內翻看圖書記者昨日,漢街文華書城閱讀區,讀者座無虛席10月30日,全國知名連鎖書店西西弗書店落戶武漢宜家薈聚購物中心書店開進商圈,在武漢,西西弗並非首例。2010年,德芭與彩虹書店開進武漢天地;2011年9月,大型連鎖書店文華書城入駐漢街;2014年4月,海豚兒童書店入駐漢陽王家灣人信匯購物中心,同年8月第二家分店開進武廣商圈的世貿廣場。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西西弗、誠品書店等即將亮相
    除了已成購物中心「標配」的連鎖書店,庫布裡克、槑林書店、飛地書局、我們書房等個性書店也不斷湧現,深圳人所擁有的「實體書店指數」正在不斷上升。   這一輪開業熱潮,來得既有些突然,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作為一座閱讀之城,這些年來,深圳的文化氣息日益濃厚,除了圖書館,讓深圳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遍布全市各處的「大書城+小書店」了。
  • 調查顯示:新型實體書店生機勃勃
    「網絡閱讀取代紙質圖書,電商平臺擠垮實體書店」的說法欠妥,相反呈現出「紙質閱讀網絡閱讀齊頭並進,網絡售書書店購書共同繁榮」的良好態勢。觸底反彈,實體書店依然受青睞2012年年底,各類新聞中總少不了「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等字眼,這也反映出前些年實體書店的發展情況不佳。
  • 那些走進Shopping Mall的創意書店 如何實現1+1>2的效果_新聞中心...
    消費者進入購物中心不再只是滿足簡單的購物需求,還有深層次的文化訴求,而書店作為滿足人們精神消費需求的最好承載品,也因此成為購物中心新的業態標配。      2.民營書店的先行者——西西弗書店     西西弗書店,一家誕生於1993年的民營書店,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從一家提倡閱讀體驗的書社發展成輻射多個省份的連鎖品牌,不得不說,在實體書店不斷沒落的當下,西西弗書店可謂是一個奇特存在。
  • 外媒:西西弗等概念書店在中國興起 成新興「文化中心」
    概念書店的興起,真的會令人重新愛上讀書嗎?   概念書店成為新興「文化中心」   周日下午,一場雷陣雨不期而至。從健身房走出來的凱西西,匆匆來到位於北京東直門的來福士商場二層的西西弗書店(需求面積:480-520平方米),想在這裡打發些時光,沒想到閱讀區人滿為患。
  • 西西弗開到100家 實體書店溫暖回歸
    現在,西西弗足跡遍布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內的全國40多個城市。10月15日,西西弗的第100家店在天津開業。  據《第一財經周刊》調查,北、上、廣、深、蓉、漢、杭、寧八大城市,共有2781個書店品牌,其中連鎖品牌有117個,佔比4.2%,只有1到2家門店的書店品牌佔比為95.8%。西西弗大概是其中的一個異類,在實體書店不景氣的這10年間,足足開了100家店。
  • 實體書店回暖 「世界讀書日」一批新書店在滬集中開業
    西西弗書店去年進入上海,短短一年就已開出4家門店,而在全國,西西弗的門店數量已接近70家。「未來兩到三年內,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西西弗希望做到20至25家門店。」張志忠說,今年在上海,西西弗還有2至3家開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