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養老金體系中的金融經濟學

2020-12-07 中國經濟時報

智利養老金體系中的真實金融經濟學,折射出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之路,是多麼艱難、多麼複雜,也警示我們在改革進程中需要仔細權衡什麼是技術細節,什麼是戰略舉措;什麼是不妨外包或者複製的,什麼又是必須堅守不放的。

比揚古觀察

田輝

儘管遠隔千山萬水,智利這個南美國家對不少擁有金融經濟學背景的人而言,其形象正面,甚至頗具好感,好感多半來自於各種教科書和研究報告的塑造,不論是對抗通貨膨脹的獨特貨幣單位——UF,還是應對地震風險的巨災保險制度以及管理長壽風險的養老金體系,智利模式都備受推崇。正因為如此,今年10月初一場由地鐵票漲價4美分所引發的社會騷亂,伴隨暴力和流血,至今尚未平息,讓人瞠目之餘,也不得不開始審視智利故事的另一面。

智利故事一度十分勵志。上世紀80年代初,尚還屬於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如今卻一躍成為南美大陸最富裕的國家,人均GDP高達25978美元(以購買力平價衡量);2010年更是加入被稱為「富國俱樂部」的聯合國經合組織(OECD),與墨西哥一起成為目前拉美地區「唯二」的OECD成員。然而,人們在盛讚「拉美金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另外一個事實:智利的不平等程度極高,基尼係數高達0.477,不僅在OECD國家排名墊底,在APEC國家裡面也屬於最糟糕的。極高的不平等程度,使得普通智利人生活艱難,動蕩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

拋開裙帶主義、政治醜聞、腐敗等問題不談,從金融經濟學角度看,智利形象的反轉,最大的啟示可能在於:引發我們反思理想的設計和真實的世界之間可能具有巨大反差。不妨以智利養老金體系作為分析樣本展開分析。

首先,筆者選擇智利養老金體系的原因在於:智利養老金體系是新自由主義思想的產物。眾所周知,智利一向被稱為是「自由市場試驗場」,設計師是以弗裡德曼為代表的「芝加哥男孩」們。1981年智利啟動的養老金體系改革,帶有鮮明濃重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特徵。養老金體系對於智利極為重要。從1981年發展至今,智利養老金規模已經達到GDP的70%左右,對於該國資本市場、投資等影響深遠。智利養老金體系經歷了廣受讚揚到聲譽下降的戲劇化變遷。1981年建立的智利私人養老金制度,不僅領全球風氣之先,而且在世界銀行支持下,複製到30多個國家,一度被樹為養老金改革典範。然而,近年來養老金制度卻成為智利悲劇的源頭,顯著推高了智利的不平等狀況,並引發了多次抗議。智利政府為了平息此次動蕩,所提改革措施也多聚焦在養老金方面。

養老金問題,可以說是智利問題的集中體現,也是真實世界不同於教科書上的金融經濟學的集中體現。在此僅選取兩點進行解析。

其一,如果缺乏有效監管,市場化未必能帶來有效競爭。1981年智利養老金改革的核心是徹底拋棄了原來的現收現付制政府養老金制度,代之以強制的、完全積累式的個人帳戶體系,由私人的養老金管理機構來管理,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與帳戶資產規模掛鈎。制度設計的假設條件是通過市場化改革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養老。例如,由私人機構管理運營養老金,能夠取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無須對基金管理費進行監管,因為多個管理機構之間的競爭,自然會降低管理費率,提高服務質量。然而,現實情況是:期望中的競爭提高和效率改善都沒有發生。隨著時間流逝,智利養老金的管理機構數量從12個減少到了6個;管理費用長期居高不下。有研究估計,智利工人繳費金額的1/4至1/3被用作佣金和其他管理費用,即使名義上的投資回報很高,但扣除這些費用之後,淨投資回報率就很低了。這也使得普通智利人的養老金帳戶無法積累足夠的資產以供退休之用,因此老年人的貧困問題尤為突出。

其二,只顧市場效率,不顧社會公平;只講市場作用,不講政府作用,絕非長久之道。從1981—2008年長達27年的時間裡,智利養老金體系基本上完全依賴市場化、私人運營的制度解決退休收入來源問題,幾乎看不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私人養老金管理機構利潤頗豐;另一方面,則是普通人退休後的養老金收入替代率每況愈下。在此背景下,智利政府不得不於2008年進行結構改革,引入了一個新的養老金支柱,確保窮人不管是否繳費,都能夠在退休後享受一個最基本的養老金待遇。顯然,新的政府養老金計劃的引入,實際上意味著智利已經放棄了原本堅守的純粹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思想。研究表明,這一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智利老年人的貧困問題。然而,儘管政府已經有所行動,但所做的顯然還遠遠不夠。例如,儘管智利養老金體系名義上要求強制實施,但由於存在大量非正規就業人員,離全民參保的目標始終相差很遠。如何將非正規就業人員納入正規的經濟體系進行管理、服務,智利政府顯然在這方面缺乏作為。

2011年,即在智利加入OECD的次年,OECD對其金融體系進行了評估,基本結論是:在過去30年,智利實現了巨大的發展,金融體系十分發達,不僅按照新興經濟體的標準是如此,甚至按照許多OECD國家的標準看也是如此。報告中還特別提到了強制性的私人養老金制度對金融體系的巨大貢獻。顯然,這份報告只評估了「效率」,對「公平」未加理會。智利養老金體系中的真實金融經濟學,折射出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之路,是多麼艱難、多麼複雜,也警示我們在改革進程中需要仔細權衡什麼是技術細節,什麼是戰略舉措;什麼是不妨外包或者複製的,什麼又是必須堅守不放的。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從智利騷亂看新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三十年
    智利的經濟學家米格爾說:【「新自由主義導致了低工資、低養老金、劣質的公立學校和公立醫療,這些問題共同構建了一個高度不穩定的社會。」】這次騷亂中,不僅是年輕人,也有許多老人參加,因為養老金養不活老人,如果沒有積蓄,老人根本無法靠養老金生活,許多老人不想連累孩子,只能自殺。
  • 智利經濟為什麼繁榮?
    按照IMF的數據,2015年,智利人均GDP已經達到1, 3331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越了在中等收入陷阱掙扎多年的近鄰阿根廷(1, 3428美元)、巴西(8802美元),也超越了波蘭(1, 2662美元)、匈牙利(1, 2021美元)和克羅埃西亞(1,1551美元)等冷戰後重歸全球市場體系的歐盟新成員國。
  • 滿足老齡化社會金融需求
    大多數國家遵循經合組織的建議,增進養老金體系多樣性,促進養老金來源多樣化,並設計了多種資金支持方式,以補充現收現付的公共養老金。過渡可能給公共財政帶來額外壓力,並增加個人風險,因此在養老金制度多樣化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引入資金安排。此外,為防範養老基金承擔過度風險,提高養老基金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至關重要。
  • 經濟學中的諾貝爾獎:金融研究的角色(修訂)
    在2009年的危機之後,默頓似乎並沒有後悔他的理論,所以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們不需要一個新的經濟模式,但相反我們必須以危機為契機,來改善全球金融體系,因為沒有避風港,……,模型的數學是精確的,但模型只是真實世界複雜性的一種接近。」
  • 智利暴亂誰之過
    然而智利過度私有化的教育體系限制了普通中下層民眾獲得高質量教育的途徑,他們想要通過自身努力打破階層天花板十分困難,因此不滿情緒日益加劇。  養老和教育領域問題嚴重  民生問題向來是關係到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議題。
  • 智利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向多支柱的平穩轉換與保障責任安排
    在此背景下,智利政府從1980年開始對本國養老金制度進行徹底改革,建立新的三支柱現代養老金體系,並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不斷完善養老保障體制,使其同社會、經濟、國民需求以及資本市場發展等多方面相匹配。新的制度下,第二支柱引入專業的養老 基金 管理公司,鼓勵市場競爭,對養老金個人帳戶進行專業管理和投資,通過投資股票、債券等多種類型的金融產品提高養老金的投資回報。
  • 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 為金融創新正名
    隔壁的大會議室裡,上百號金融人士正在等著默頓做一場關於「研究宏觀金融風險的新方法」的演講。默頓因199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聲名鵲起。他與費希爾·布萊克(Fischer Black)和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共同發明了金融期權數學模型,也就是經典的Black-Scholes-Merton 模型。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可 斯賓塞:金融體系有至關重要的三大目標
    每經記者:謝婧 每經編輯:段煉 9月24日,由上海市政府指導、支付寶和螞蟻集團主辦的全球高級別金融科技大會「外灘大會」在上海開幕。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漢堂學術委員會委員麥可 斯賓塞(Michael Spence)在現場分享了他對金融的看法。
  • 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
    智利支持中小企業政策體系由多個部分組成,比如開通面向中小企業的專門融資渠道,向中小企業提供投資貸款;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援助基金,專門資助中小企業聘請顧問,解決經營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實行退稅制度,即非傳統產品出口部門中的中小企業可以得到其出口產品離岸價格一定比例的退款;實行中小企業研究與開發援助,等等。這些政策都非常有利於智利企業的持續發展。5.多元的貿易政策。
  • 《經濟學原理》金融小白必看的一本書
    一個毫無專業金融背景的小白入門金融領域最應該看的一本書籍—《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原理》是公認的經典入門經濟學教材,相比國內教材語言更生動有趣、可讀性強。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這十大原理貫穿於書中始末,並運用它們對貿易、供求關係、銷量與生產、企業行為和行業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學理論進行闡述。該書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上、下兩分冊,上冊為《微觀經濟學分冊》,下冊為《宏觀經濟學分冊》,遵循了從微觀到宏觀的敘述線路。
  • 房連泉介紹《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
    國際案例經驗表明,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發展具有相互助推的良性互動關係,養老基金是資本市場的長期機構投資者,對於提升儲蓄、投資、勞動力市場乃至宏觀經濟增長都具有正向影響;同時,大規模養老基金入市也需要健全完善的資本市場制度、監管環境和金融工具等條件支撐。
  • 新供給經濟學論壇:智利國家概況、投資機遇及風險分析
    三、中資銀行業務發展機遇及風險分析中智金融合作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中國人民銀行與智利央行籤有關於人民幣清算安排的諒解備忘錄和本幣互換協議。2017年5月,中國證監會同智利保險監管機構籤署了《中智資本市場信息交流合作諒解備忘錄》,邁開了金融監管部門合作的步伐。
  • 智利總統宣布惠民改革平息抗議:提高養老金降藥價,保證最低工資
    10月19日,智利總統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宣布首都聖地牙哥進入緊急狀態,並將聖地牙哥的管理權移交給軍方,軍方隨即宣布聖地牙哥從當日起進入緊急狀態,並開始實施宵禁,現今,智利主要城市依然維持宵禁政策。據路透社報導,智利當地時間22日晚間,皮涅拉針對抗議活動宣告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通過保障最低工資、提高國家養老金和穩定電力成本來平息民眾對政府的抗議。
  • 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
    從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的角度對金融全球化進行反思,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無法逃避的重要課題。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問題。  一、全球金融體系脆弱性的根源在於金融經濟的過度擴張。  金融經濟的過度擴張是金融全球化過程中一個引人矚目的現象。
  • 農村金融創新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
    基於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對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做一個制度框架分析,有利於釐清改革的思路和路徑,更好地把握改革的重點、節奏和力度,進而為相關政策決策和實務操作提供參考。   農地金融亟待制度優化   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相分離,是我國特定國情下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也是加快推進農村土地金融改革的前提和基礎。根據新制度經濟學理論,產權與所有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中基協副會長鍾蓉薩再談養老金體系三...
    12月1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鍾蓉薩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背景下的養老金融展望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成立五周年年會上表示,在「積極應對」養老上,既要「有所養」,即讓老百姓有足夠的養老金;也要實現「有所依」,即依靠養老金體系的建立。 「說起20年來基金業服務養老金的經驗,一定離不開社保基金。
  • 李兆琦:推動中國養老金行業研究和金融投資持續發展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12月8日消息,2019養老金融行業發展峰會於今日在北京召開,美世(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李兆琦出席並發表成果介紹。李兆琦表示,如今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已經成為了全球養老金體系數據的重要來源,而我們中國版的MMGPI報告也會更聚焦中國市場,美世很高興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達成戰略合作,未來我們將進行更多深入探討,以期不斷推動中國養老金行業研究、創新和金融投資的持續發展。
  • 智利總統:希望2019年智利經濟增長3%到3.5%
    新華財經瓦爾帕萊索6月1日電(記者尹南 張笑然) 智利總統皮涅拉1日在位於海濱城市瓦爾帕萊索的國會發表國情諮文,他總結了2018年3月就職以來的工作,提出希望在2019年全球經濟形勢複雜的背景下,智利能夠實現3%到3.5%的經濟增長。
  • 陳世清: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不能解釋解決金融危機
    由於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和《從西潮到東風》兩本書都是以現代市場經濟為參照系,所以兩本書對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定位不同只能說是自相矛盾,而這種自相矛盾是由於《新結構經濟學》中對政府在市場中的定位被全球金融危機的實踐所證偽,林毅夫在《從西潮到東風》中不得不左支右拙修正自己原來的錯誤觀點導致。這種對原來錯誤的修正與真理的相對性有本質的區別。
  • 金融工作會議的經濟學理論依據: 紅嘴鳥與大象
    一、金融調控是否必須經濟學理論支撐金融調控是否必須經濟學理論支撐的問題,與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一樣。從亞當斯密創立現代政治經濟學學科開擘以來,現代經濟學的歷史只有三百年,但是人類的經濟史卻悠遠悠長到萬餘年,即使有理論體系也只能回溯到人類經濟活動出現的多年之後了。從這一點即可側面證明:沒有經濟學理論指導的經濟活動是可以有效運轉並能長久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