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木結構磚雕墓不是在宋代突然出現的。考古資料顯示,這種墓型在唐代晚期已經出現,較早的實例有河南安陽唐大和三年(八二九)趙逸公墓和河北故城西南屯唐墓(M一)。趙逸公墓中有磚砌的立柱鬥栱、板門、直欞窗等仿木構件和柜子、燈檠等家具陳設,還有人物家居生活的壁畫。故城西南屯唐墓的墓壁上有立柱鬥拱、板門、直欞窗和一桌二椅、柜子、馬球桿、剪刀熨鬥等仿木構件和家具陳設。

目前,洛陽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仿木構雕磚墓是五代時期,已發現五座。五座墓規模宏大,形制相同,都是帶長斜坡墓道的磚室墓,墓室為圓形,直徑在四點三四至五點九米之間,墓室周壁都有磚砌的突出壁面的立柱鬥拱、門窗家具,而且都繪有人物壁畫。墓中的家具、器物雕磚,製作精緻、細膩。


其中發現於伊川的五代墓出土一方墓誌,從而得知該墓建於後晉天福四年(九三九),墓主人為孫璠,官居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身份顯赫。由孫璠墓推測,這幾座墓的規模差別不大,墓葬主人身份應該是中、高級官宦。

由上述考古資料可知,洛陽宋金仿木構雕磚墓源於五代,是在五代仿木構雕磚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宋金仿木構雕磚墓的墓室長度在二至三點六米,規模明顯小於五代墓。究其原因是在宋金時期使用仿木構磚雕墓的人群,基本都是沒有做過官的富裕鄉紳或商人,而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官僚一般不用這種墓型。如洛陽已發掘北宋名臣王拱辰、富弼及其有做官經歷的兄弟子侄的墓葬,均非仿木構雕磚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