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李商隱七律《荊門西下》讀記

2020-10-18 小河西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5


----李商隱七律《荊門西下》讀記


(小河西)


荊門西下


一夕南風一葉危,荊雲回望夏雲時。


人生豈得輕離別,天意何曾忌嶮巇。


骨肉書題安絕徼,蕙蘭蹊徑失佳期。


洞庭湖闊蛟龍惡,卻羨路岐。


從大中元年(847)起,李黨之人大多被貶逐。李德裕先被貶為東都事務,再貶潮州最後貶至崖州。給事中鄭亞外調為桂州刺史、桂管防禦觀察使,李商隱被闢入幕掌書記。這場朝廷內部的爭鬥,詩人耳聞目睹,看到會昌舊臣逐一遭貶,憤憤不平,在隨鄭亞赴任途中又遇險境,深有感觸,寫下這首詩。


荊門西下:從西邊的荊門沿江而下的意思。目的是經洞庭湖、湘江去桂林。古人「西下」這個用法有點奇怪。(倒是有點像「夕陽西下」。)可參考:《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唐-李商隱):「南下大散嶺,北濟渭之濱」。這裡的「南下」也是自南向北的意思。


首聯:一夕南風一葉危,荊雲回望夏雲時。


一葉:一葉扁舟。《江邊吟》(唐-韋莊):政事千杯酒,生涯一葉舟。《無題》(唐-李商隱):萬裡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


夏云:夏天之雲。《子夜四時歌-夏歌》(魏晉-無名氏):「暑盛靜無風,夏雲薄暮起。」《四時》(魏晉·陶潛):「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贈別司馬幼之南聘詩》(隋-盧思道):夏雲樓閣起,秋濤帷蓋生。


大意:一夜南風迎面吹著江上的一葉扁舟,好像隨時都會傾覆。黎明時分回頭遠望,荊門已在夏雲之中。(有點「朝辭荊門夏雲間」的意思。)


頷聯:人生豈得輕離別,天意何曾忌嶮巇。


險巇():亦作險戲。險惡、險峻。《九辯》(先秦-宋玉):何險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七諫其三-怨世》(漢-東方朔):何周道(大路)之平易兮,然蕪穢而《廣絕交論》(南朝梁-劉孝標):世路險巇,一至於此。《秋夜作》(唐-李昌符):跡避險巇翻失路,心歸閒澹不因僧。


大意:因為老天總是讓人處在危險之中,所以人生千萬不可輕易離別。


頸聯:骨肉書題安絕徼,蕙蘭蹊徑失佳期。


徼(jiào):邊界。絕徼:絕域,極遠之邊塞。《湘中酬張十一功曹》(唐-韓愈):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過九疑山有懷》(唐-李合):交河通絕徼,弱水浸流沙。《因書》(唐-李商隱):絕徼南通棧,孤城北枕江。


書題:指書信。《南史-周山圖傳》:(周山圖)於書題甚拙,少言,不嘗說人短長。《祁四再赴江南別詩》(唐-):山驛秋雲冷,暮雨低,憐君不解說,相憶在書題。《送陳秀才將遊霅上便議北歸》(唐-方幹):詩句因餘更,書題不合忘江東。


蕙蘭:蘭花的一種。《》: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江樓夜別》(唐-許渾):蕙蘭秋露重,蘆葦夜風多。


蹊徑:指小路、門徑。《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南北朝-謝朓):桃李成,桑榆蔭《從軍詩》(魏晉-王粲):城郭生無所由。《夏晚有懷平泉林居》(唐-李德裕):密竹無蹊徑,高松有四五。


大意:家裡人寫信來囑咐我要安心在邊塞供職,不要惦記。可是那掛滿蕙蘭的家園小徑上,再難有共度美好時光的快樂了。


尾聯:洞庭湖闊蛟龍惡,卻羨路岐。


蛟龍:古代傳說藏在深水中的動物,能發洪水,興風作浪。


楊朱泣路岐:典「楊朱泣」。《淮南子-說林訓》: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三國魏-阮籍):楊朱泣歧路,墨子悲染絲。《古風》(唐-李白):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絲。《寄唐生》(唐-白居易):賈誼哭時事,路岐。


大意:真羨慕楊朱能在陸地上有多條路選擇,我們沒有陸路可走,只能面對水闊浪高,蛟龍出沒的洞庭湖。


此詩先說從荊門乘一條小舟沿江向下,逆著江風,隨時都會傾覆。天亮後回頭一看,荊門已在夏雲深處。這一夜其實挺危險的。船上的人一定是提心弔膽了一個晚上。頷聯開始寫所思:老天總是讓人處在危險之中,看來人生真的不能輕言別離。這一個晚上,作者一定不斷在想家人,想著自己會不會隨這一葉小舟葬身江中再也見不到家人。頸聯進一步想到家書,妻子鼓勵自己安心邊疆工作,可為此不得不失去蕙蘭叢中的家園小徑的浪漫生活。尾聯說前路遙遠風大浪高充滿風險,自己卻沒有任何選擇餘地。真羨慕泣歧路的楊朱,雖然前途未卜尚可選擇,而自己此行,只有奔往險巇之地。全詩從頭到尾,讀來如舟行江中,起伏跌宕,錯落婉曲。首聯的「一葉危」舟,對應的是尾聯的「洞庭湖闊蛟龍惡」。此時的李商隱對未來是相當悲觀的。


這首詩較為生僻的詞有「嶮巇絕徼

相關焦點

  • 068 李商隱七律《無題》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68)----李商隱七律《無題》讀記(小河西)無題一葉舟:《荊門西下》(唐-李商隱):「一夕南風一葉危。」《荊門西下》(唐-李商隱):「人生豈得輕離別,天意何曾忌嶮巇。柳中郢派李商隱至江陵路祭李德裕歸柩並為李德裕寫祭文一事本身就是「高義」。這些解釋使此詩內涵更為豐富。(此外有專家根據本詩及其它材料甚至推斷出,李德裕的歸柩到江陵後當是沿江而下,再由運河經淮河、漕運水道抵洛陽。李商隱送李燁及李德裕歸柩曾至鄂州。)
  • 李商隱七律《一片》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108)---->李商隱七律《一片》讀記(小河西)這本是李商隱仕途發展的良機,然而這年十月,其母病故,旋「丁母憂居家」。三年之後的會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隱回秘書省工作。李商隱應該非常珍視這個機會。從此詩內容看,此詩作於會昌六年(846)春的概率較大。
  • 056 李商隱七律《辛未七夕》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56)----李商隱七律《辛未七夕》讀記(小河西)或是在這一年初,李商隱夫人病逝。時李商隱在盧弘正幕(汴上),沒能見妻子最後一面。也是在這個春天,幕主盧弘正死於任所。李商隱只好離開盧幕回到長安。經向令狐綯的再三陳情,約在五六月時,李商隱獲得「補太學博士」的職務。此詩應為這年七夕,為懷念亡妻而作。
  • 105 李商隱七律《可嘆》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105)>----李商隱七律《可嘆》讀記(小河西)這讓人想起李商隱另一首七律《當句有對》中的「孤鳳憶」。首聯和尾聯結合起來說的是另一件「可嘆」之事,說的是像宓妃與陳王的「有情無緣」。無論是「無情有亂」還是「有情無緣」當然都「可嘆」。但我們仍然想追問一下這兩件事為什麼能放在一首詩中呢?我們回想以下《當句有對》,假定這位「身份不一般」的女子是一位入道的公主,一切都豁然開朗。
  • 049 李商隱七律《野菊》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9)----李商隱七律《野菊》讀記(小河西此時李商隱任「京兆府掾屬」,精神上正處於非常苦悶的階段。令狐綯對其成見頗深。李商隱無論如何陳情自剖,都得不到諒解。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首聯:苦竹園南椒塢邊,微香冉冉淚涓涓。
  • 李商隱七律《楚宮》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1)----李商隱七律《楚宮》讀記(小河西)楚宮這首詩是對屈原的哀悼,也是對許許多多的類似屈原這類愛國忠貞之士的哀悼(在李商隱心目中或許有一些特定的人),更是對造成屈原悲劇的統治者及其讒佞小人的譴責。當然,看到湘水,想起屈原,想起才華橫溢、赤膽忠心的屈原,作者也一定會為自己現在的境遇而感嘆不已。
  • 李商隱七律《促漏》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99)----李商隱七律《促漏》讀記(小河西)」《夜思》(唐-李商隱):「往事經春物,前期託報章。」大意:近處漏聲、遠處鐘聲,所有的動靜都聽得真切,時間過的很慢。」《謔柳》(唐-李商隱):「長時須拂馬,密處少藏鴉。
  • 李商隱七律《聖女祠》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77)----李商隱七律《聖女祠》讀記(小河西)聖女祠李商隱在梓州幕期間,應不止一次路經此處。關於聖女祠,李商隱先後留下了三首詩。這是其中一首。首聯:松篁臺殿蕙香幃,龍護鳳掩扉。
  • 李商隱七律《春日寄懷》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0)---->李商隱七律《春日寄懷》讀記(小河西)(差不多同時,李商隱還寫了一首《》,其中有「空餘雙蝶舞,竟絕一人來。」李商隱在閒居的三年中,特別是在永樂期間,這應是實情。)
  • 055 李商隱七律《蜂》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55)----李商隱七律《蜂》讀記(小河西)蜂《青陵臺》(唐-李商隱):「青陵臺畔日光斜,萬古貞魂倚暮霞。莫訝韓憑為蛺蝶,等閒飛上別枝花。」李商隱在後來寫的《偶成轉韻》中,曾經描述過這一段經歷:「歸來寂寞靈臺下,著破藍衫出無馬。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推測當時李商隱的工作相當於現在的「臨時工」。既辛苦待遇又低還不受尊重。所以說就像蜂的「崖蜜盡」。頸聯下句說選擇外地幕府的後果,那就是「迢遞霧巢空」。
  • 033 李商隱七律《茂陵》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3)----李商隱七律《茂陵》讀記(小河西)茂陵對武宗寄有希望的李商隱,頓感惆悵。此詩即寫在此事之後。也有很多人認為此詩寫在此事近十年之後的大中十年(856),時李商隱梓幕罷歸返京經茂陵,詠懷古蹟,借詠漢武一生的功過委婉曲折地評論武宗皇帝。也言之成理。(茂陵:漢武帝陵墓。)
  • 李商隱七律《曲江》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006)----李商隱七律《曲江》讀記(小河西)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應作於五言排律《有感二首》及七律《重有感》之後)。首聯: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望斷:向遠處望直至看不見。《-蘇侃傳》:「青關望斷,白日西斜。
  • 042 李商隱七律《深宮》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2)----李商隱七律《深宮》讀記」《蝶》(唐-李商隱):「回首雙飛燕,乘時入綺櫳。(我這裡突然想比較下,從起步而言,李商隱和令狐綯差別並不大。都是進士及第,開始的時候一個在弘文館任校書郎,一個為秘書省正字。在此期間,都遇到了要「丁憂」三年。然而後邊就差別大了。一個左右逢源,幾年下來已經是翰林學士;一個左衝右突,幾年過去,還在原地徘徊。唉!)尾聯還是用典。看來自己還是站錯地方了。自己不在「高唐十二峰」!
  • 090 李商隱七律《牡丹》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90)----李商隱七律《牡丹》讀記(小河西)(進士及第後在長安逗留期間,李商隱或有涉及婚戀的活動。)《十字水期韋潘侍御同年…》(唐-李商隱):「漆燈夜照真無數,蠟炬晨炊竟未休。」
  • 047李商隱七律《流鶯》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7)----李商隱七律《流鶯》讀記(小河西)在後來寫的《偶成轉韻》中,李商隱寫自己這一段經歷為:「歸來寂寞靈臺下,著破藍衫出無馬。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看來「臨時工」的待遇向來就比較低。
  • 073 李商隱七律《留贈畏之》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73)----李商隱七律《留贈畏之》讀記(小河西)留贈畏之(2-8據劉學凱餘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曾於大中七年(853)仲冬由梓州返京,至大中八年(854)仲春或暮春初啟程返梓。返梓前訪韓瞻遇韓朝回。
  • 036 李商隱七律《宋玉》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6)----李商隱七律《宋玉》讀記(小河西)宋玉在江陵期間李商隱或許拜訪了宋玉舊宅(也叫庾信宅),當然也或許只是想到了這檔事,有感而作。時李商隱35或36歲。《送崔珏往西川》(唐-李商隱):「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壚從古擅風流。」大意:為什麼擁有數百萬人口的楚國,讓宋玉一人獨攬才華呢?
  • 李商隱七律《九成宮》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87)---->李商隱七律《九成宮》讀記(小河西)魏徵貞觀六年有《九成宮醴(lǐ)泉銘》以記其宮興建之始末。(「醴」是甜酒的意思。「醴泉」是九成宮中的一個泉。)李商隱曾多次出入蜀,或到過九成宮附近也未可知。此詩即從遙想九成宮避暑著筆,追思貞觀時期的太平盛世,而有感於晚唐的衰落。
  • 066 李商隱七律《寫意》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66)----李商隱七律《寫意》讀記(小河西)寫意時李商隱四十一歲,在梓州東川節度史幕府任職。雖然得到柳仲郢的器重,但遠離長安,悼懷亡妻,思念親人,心境一直消沉鬱悶。時至深秋,離愁又起,寫下了這首詩。首聯: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斷正長吟。
  • 118 李商隱七律《錦瑟》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118)----李商隱七律《錦瑟》讀記(小河西)錦瑟這首詩與另一首七律《無題-相見時難》的「本事」有可能相同。後者寫在剛失戀不久,而本詩寫在多年以後的作者晚年。看到五十弦之錦瑟,李商隱想起「華年」的情人。這位情人與五十弦錦瑟有某種關係。二是「聞瑟思人」。聽到悲哀的瑟音使李商隱想到了「華年」時一樁悲哀的情事。這時就不必假定錦瑟與情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