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1)
----李商隱七律《楚宮》讀記
(小河西)
楚宮
湘波如淚色漻繆,逐恨遙。
楓樹夜猿愁自斷,女蘿語相邀。
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豈易招。
但使故鄉在,彩絲誰惜懼長蛟。
大中二年(848)春夏之際,詩人由桂州鄭亞幕返長安途經潭州,在潭州逗留一段時間。(當時的湖南、潭州刺史為李回。李回曾在武宗時「同平章事」。與親善。後再貶撫州刺史。)大約在端午前後因楚鄉風俗而作。此詩既吊屈原,也融進了對社會政治和個人身世的感慨。
首聯:湘波如淚色漻繆,逐恨遙。
漻(liáo)漻:水清且深的樣子。《南山田中行》(唐-李賀):「明,秋風白,塘水蟲。」
楚厲:指。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無後人、無歸處,《春秋左傳-昭公七年》:「鬼有所歸,乃不為厲。」
迷魂:迷惑的魂;無所歸依的魂。《致酒行》(唐-李賀):「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大意:湘地江水如淚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隨著湘水流向遙遠的地方。
頷聯:楓樹夜猿愁自斷,女蘿語相邀。
楓樹夜猿:《》(先秦-):「湛湛(zhàn)江水兮,上有楓,目擊千裡兮,傷春心。」《》(先秦-屈原):「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jiū)啾兮狖(yòu)夜鳴。」(湛湛:水深貌。狖:一種長尾猿)
愁斷:即愁斷腸。《途中逢故人話西山讀書早曾遊覽》(唐-許渾):「湖上夢餘波灩灩,嶺頭愁斷路茫茫。」
女蘿: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古詩十九首》(魏晉):「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
女蘿山鬼:楚國傳說中的山間女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帶女蘿。」(「被」:通假「披」。薜荔,常綠藤本蔓生植物。「帶」:束帶。)
大意:屈原的冤魂目睹江邊的楓樹,耳聽徹夜不停的猿鳴,將會愁腸欲斷。唯有披著女蘿穿著蘿帶的山鬼相邀。(寫楚厲的生活環境。)
頸聯: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豈易招。
空:只。空歸:只歸。《詠懷古蹟》(唐-杜甫):「畫圖省識,空歸月夜魂。」《八月十七日夜書懷》(唐-令狐楚):「誰向西園遊,空歸北堂臥。」
腥臊(sāo):腥臭;喻醜惡的事物;借指寇盜、叛軍等。《荀子-榮辱》:「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君貪冒闢邪,…其政腥臊,馨香不登。」《避地》(唐-杜甫):「神堯舊天下,會見出腥臊。《賈家莊》(宋-文天祥):「行邊無鳥雀,臥處有腥臊。」
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魚腹,故日「困腥臊」。
大意:只是埋在土裡身形腐敗,就很難招魂,更不用說已經葬身魚腹困於腥臊。
尾聯:但使故鄉在,彩絲誰惜懼長蛟。
三戶:指楚人。《-項羽本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彩絲:指五彩絲線紮成的棕子。《》:「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lǘ)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liàn)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大意:只要楚人還在,誰惜彩絲(粽子),誰懼長蛟?
此詩首聯寫屈原湘水如淚,冤魂逐水。這湘水之淚有屈原的憂國憂民之淚,也有詩人的傷心之淚。在這如淚的湘波之中,屈原的冤魂含著滿腔悲憤隨波遠去。湘水流不盡,屈原之恨無絕期。頷聯寫屈原的冤魂日日夜夜所見乃傷心之楓所聞乃哀鳴之猿。寫屈原的冤魂只能與女蘿山鬼相伴。前二聯寫的就是千百年來與湘水相伴的屈原的冤魂。長夜漫漫,迷魂無依,楓影陰森,夜猿哀鳴,山鬼為伴。景象悽迷,悲情如海。頸聯寫招魂之難。因招魂不得,屈原之怨魂就要隨著湘水繼續無休無止的流淌。尾聯變調。說只要楚人還在,人們不會忘記屈原。人們永遠會祭祀屈原。人民永遠會懷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永遠不會懼怕任何「長蛟」。這首詩是對屈原的哀悼,也是對許許多多的類似屈原這類愛國忠貞之士的哀悼(在李商隱心目中或許有一些特定的人),更是對造成屈原悲劇的統治者及其讒佞小人的譴責。當然,看到湘水,想起屈原,想起才華橫溢、赤膽忠心的屈原,作者也一定會為自己現在的境遇而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