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七律《楚宮》讀記

2020-10-18 小河西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1


----李商隱七律《楚宮》讀記


(小河西)


楚宮


湘波如淚色漻繆,逐恨遙。


楓樹夜猿愁自斷,女蘿語相邀。


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豈易招。


但使故鄉在,彩絲誰惜懼長蛟。


大中二年(848)春夏之際,詩人由桂州鄭亞幕返長安途經潭州,在潭州逗留一段時間。(當時的湖南、潭州刺史為李回。李回曾在武宗時「同平章事」。與親善。後再貶撫州刺史。)大約在端午前後因楚鄉風俗而作。此詩既吊屈原,也融進了對社會政治和個人身世的感慨。


首聯:湘波如淚色漻繆,逐恨遙。


漻(liáo)漻:水清且深的樣子。《南山田中行》(唐-李賀):「明,秋風白,塘水。」


楚厲:指。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無後人、無歸處,《春秋左傳-昭公七年》:鬼有所歸,乃不為厲。


迷魂:迷惑的魂;無所歸依的魂。《致酒行》(唐-李賀):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大意:湘地江水如淚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隨著湘水流向遙遠的地方。


頷聯:楓樹夜猿愁自斷,女蘿語相邀。


楓樹夜猿:《》(先秦-):湛湛(zhàn)江水兮,上有楓,目擊千裡兮,傷春心。》(先秦-屈原):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jiū)啾兮狖(yòu)夜鳴。(湛湛:水深貌。狖:一種長尾猿)


愁斷:即愁斷腸。《途中逢故人話西山讀書早曾遊覽》(唐-許渾):湖上夢餘波灩灩,嶺頭愁斷路茫茫。


女蘿: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古詩十九首》(魏晉):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


女蘿山鬼:楚國傳說中的山間女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被」:通假。薜荔,常綠藤本蔓生植物。「帶」:束帶。)


大意:屈原的冤魂目睹江邊的楓樹,耳聽徹夜不停的猿鳴,將會愁腸欲斷。唯有披著女蘿穿著蘿帶的山鬼相邀。(寫楚厲的生活環境。)


頸聯: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豈易招。


空:只。空歸:只歸。《詠懷古蹟》(唐-杜甫):畫圖省識空歸月夜魂。《八月十七日夜書懷》(唐-令狐楚):誰向西園遊,空歸北堂臥。


腥臊(sāo):腥臭;喻醜惡的事物;借指寇盜、叛軍等。《荀子-榮辱》: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君貪冒闢邪,其政腥臊,馨香不登。《避地》(唐-杜甫):神堯舊天下,會見出腥臊。《賈家莊》(宋-文天祥):行邊無鳥雀,臥處有腥臊。


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魚腹,故日困腥臊


大意:只是埋在土裡身形腐敗,就很難招魂,更不用說已經葬身魚腹困於腥臊。


尾聯:但使故鄉在,彩絲誰惜懼長蛟。


三戶:指楚人。《-項羽本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彩絲:指五彩絲線紮成的棕子。《》:「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liàn)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大意:只要楚人還在,誰惜彩絲(粽子),誰懼長蛟?


此詩首聯寫屈原湘水如淚,冤魂逐水。這湘水之淚有屈原的憂國憂民之淚,也有詩人的傷心之淚。在這如淚的湘波之中,屈原的冤魂含著滿腔悲憤隨波遠去。湘水流不盡,屈原之恨無絕期。頷聯寫屈原的冤魂日日夜夜所見乃傷心之楓所聞乃哀鳴之猿。寫屈原的冤魂只能與女蘿山鬼相伴。前二聯寫的就是千百年來與湘水相伴的屈原的冤魂。長夜漫漫,迷魂無依,楓影陰森,夜猿哀鳴,山鬼為伴。景象悽迷,悲情如海。頸聯寫招魂之難。因招魂不得,屈原之怨魂就要隨著湘水繼續無休無止的流淌。尾聯變調。說只要楚人還在,人們不會忘記屈原。人們永遠會祭祀屈原。人民永遠會懷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永遠不會懼怕任何「長蛟」。這首詩是對屈原的哀悼,也是對許許多多的類似屈原這類愛國忠貞之士的哀悼(在李商隱心目中或許有一些特定的人),更是對造成屈原悲劇的統治者及其讒佞小人的譴責。當然,看到湘水,想起屈原,想起才華橫溢、赤膽忠心的屈原,作者也一定會為自己現在的境遇而感嘆不已。

相關焦點

  • 050 李商隱七律《過伊僕射舊宅》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50)----李商隱七律《過伊僕射舊宅》讀記(小河西)過伊僕射舊宅李商隱詩中還有兩處用到「瀧」字,似皆非特指。例如:《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唐-李商隱):「瘴雨瀧間急,離魂峽外銷。
  • 李商隱七律《一片》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108)---->李商隱七律《一片》讀記(小河西)這本是李商隱仕途發展的良機,然而這年十月,其母病故,旋「丁母憂居家」。三年之後的會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隱回秘書省工作。李商隱應該非常珍視這個機會。從此詩內容看,此詩作於會昌六年(846)春的概率較大。
  • 091 李商隱七律《柳》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91)----李商隱七律《柳》讀記李商隱曾多次到「楚地」。根據此詩內容,或是某清明節在楚地某江邊驛館作。首聯: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搖落》(唐-李商隱):「古木含風久,疏螢怯露深。
  • 074 李商隱七律《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74)----李商隱七律《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讀記(小河西)開成元年(836)四月,李商隱恩師令狐楚曾任興元尹,充。開成二年(837),也就是李商隱進士及第的那一年冬,在令狐楚病逝前,李商隱曾匆匆趕到興元在令狐楚幕短暫任職。
  • 016 李商隱七律《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016)--李商隱七律《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讀記(小河西)和韓錄事」皇帝放宮人出宮在李商隱時代數見,開成三年這次放宮人人數多,規模大。其時,韓琮正在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中,當先有《送宮人入道》之作,同在王茂元幕的李商隱和之。
  • 056 李商隱七律《辛未七夕》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56)----李商隱七律《辛未七夕》讀記(小河西)或是在這一年初,李商隱夫人病逝。時李商隱在盧弘正幕(汴上),沒能見妻子最後一面。也是在這個春天,幕主盧弘正死於任所。李商隱只好離開盧幕回到長安。經向令狐綯的再三陳情,約在五六月時,李商隱獲得「補太學博士」的職務。此詩應為這年七夕,為懷念亡妻而作。
  • 105 李商隱七律《可嘆》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105)>----李商隱七律《可嘆》讀記(小河西)這讓人想起李商隱另一首七律《當句有對》中的「孤鳳憶」。首聯和尾聯結合起來說的是另一件「可嘆」之事,說的是像宓妃與陳王的「有情無緣」。無論是「無情有亂」還是「有情無緣」當然都「可嘆」。但我們仍然想追問一下這兩件事為什麼能放在一首詩中呢?我們回想以下《當句有對》,假定這位「身份不一般」的女子是一位入道的公主,一切都豁然開朗。
  • 035 李商隱七律《荊門西下》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5)----李商隱七律《荊門西下》讀記(小河西)荊門西下」《無題》(唐-李商隱):「萬裡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因書》(唐-李商隱):「絕徼南通棧,孤城北枕江。全詩從頭到尾,讀來如舟行江中,起伏跌宕,錯落婉曲。首聯的「一葉危」舟,對應的是尾聯的「洞庭湖闊蛟龍惡」。此時的李商隱對未來是相當悲觀的。
  • 049 李商隱七律《野菊》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9)----李商隱七律《野菊》讀記(小河西此時李商隱任「京兆府掾屬」,精神上正處於非常苦悶的階段。令狐綯對其成見頗深。李商隱無論如何陳情自剖,都得不到諒解。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首聯:苦竹園南椒塢邊,微香冉冉淚涓涓。
  • 李商隱七律《促漏》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99)----李商隱七律《促漏》讀記(小河西)」《夜思》(唐-李商隱):「往事經春物,前期託報章。」大意:近處漏聲、遠處鐘聲,所有的動靜都聽得真切,時間過的很慢。」《謔柳》(唐-李商隱):「長時須拂馬,密處少藏鴉。
  • 李商隱七律《聖女祠》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77)----李商隱七律《聖女祠》讀記(小河西)聖女祠李商隱在梓州幕期間,應不止一次路經此處。關於聖女祠,李商隱先後留下了三首詩。這是其中一首。首聯:松篁臺殿蕙香幃,龍護鳳掩扉。
  • 李商隱七律《春日寄懷》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0)---->李商隱七律《春日寄懷》讀記(小河西)(差不多同時,李商隱還寫了一首《》,其中有「空餘雙蝶舞,竟絕一人來。」李商隱在閒居的三年中,特別是在永樂期間,這應是實情。)
  • 055 李商隱七律《蜂》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55)----李商隱七律《蜂》讀記(小河西)蜂《青陵臺》(唐-李商隱):「青陵臺畔日光斜,萬古貞魂倚暮霞。莫訝韓憑為蛺蝶,等閒飛上別枝花。」李商隱在後來寫的《偶成轉韻》中,曾經描述過這一段經歷:「歸來寂寞靈臺下,著破藍衫出無馬。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推測當時李商隱的工作相當於現在的「臨時工」。既辛苦待遇又低還不受尊重。所以說就像蜂的「崖蜜盡」。頸聯下句說選擇外地幕府的後果,那就是「迢遞霧巢空」。
  • 033 李商隱七律《茂陵》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3)----李商隱七律《茂陵》讀記(小河西)茂陵對武宗寄有希望的李商隱,頓感惆悵。此詩即寫在此事之後。也有很多人認為此詩寫在此事近十年之後的大中十年(856),時李商隱梓幕罷歸返京經茂陵,詠懷古蹟,借詠漢武一生的功過委婉曲折地評論武宗皇帝。也言之成理。(茂陵:漢武帝陵墓。)
  • 李商隱七律《曲江》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006)----李商隱七律《曲江》讀記(小河西)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應作於五言排律《有感二首》及七律《重有感》之後)。首聯: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望斷:向遠處望直至看不見。《-蘇侃傳》:「青關望斷,白日西斜。
  • 042 李商隱七律《深宮》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2)----李商隱七律《深宮》讀記」《蝶》(唐-李商隱):「回首雙飛燕,乘時入綺櫳。(我這裡突然想比較下,從起步而言,李商隱和令狐綯差別並不大。都是進士及第,開始的時候一個在弘文館任校書郎,一個為秘書省正字。在此期間,都遇到了要「丁憂」三年。然而後邊就差別大了。一個左右逢源,幾年下來已經是翰林學士;一個左衝右突,幾年過去,還在原地徘徊。唉!)尾聯還是用典。看來自己還是站錯地方了。自己不在「高唐十二峰」!
  • 090 李商隱七律《牡丹》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90)----李商隱七律《牡丹》讀記(小河西)(進士及第後在長安逗留期間,李商隱或有涉及婚戀的活動。)《十字水期韋潘侍御同年…》(唐-李商隱):「漆燈夜照真無數,蠟炬晨炊竟未休。」
  • 047李商隱七律《流鶯》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7)----李商隱七律《流鶯》讀記(小河西)在後來寫的《偶成轉韻》中,李商隱寫自己這一段經歷為:「歸來寂寞靈臺下,著破藍衫出無馬。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看來「臨時工」的待遇向來就比較低。
  • 073 李商隱七律《留贈畏之》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73)----李商隱七律《留贈畏之》讀記(小河西)留贈畏之(2-8據劉學凱餘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曾於大中七年(853)仲冬由梓州返京,至大中八年(854)仲春或暮春初啟程返梓。返梓前訪韓瞻遇韓朝回。
  • 036 李商隱七律《宋玉》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6)----李商隱七律《宋玉》讀記(小河西)宋玉在江陵期間李商隱或許拜訪了宋玉舊宅(也叫庾信宅),當然也或許只是想到了這檔事,有感而作。時李商隱35或36歲。《送崔珏往西川》(唐-李商隱):「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壚從古擅風流。」大意:為什麼擁有數百萬人口的楚國,讓宋玉一人獨攬才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