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李商隱七律《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讀記

2020-10-18 小河西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74


----李商隱七律《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讀記


(小河西)


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


樓上春雲水底天,五雲章色破巴箋。


諸生個個,從事人人


六曲屏風江雨急,九枝燈檠圓。


深慚走馬金牛路,驟和陳王白玉篇。


金牛驛,在今陝西省寧強縣(唐代稱三泉縣)北。位於川陝甘三省交界地帶。唐朝時,金牛驛是長安奔蜀的首驛。從金牛驛經柏林驛向南至如今的寧強縣,再過黃壩驛,越七盤嶺方入川;繼走朝天驛過廣元縣即臨近劍門關。唐代詩人胡曾有詩《金牛驛》:「山嶺千重擁蜀門,成都別是一乾坤。五丁不鑿金牛路,秦惠何由得併吞。」


興元指「興元府」。唐元年二月(784),升府(山南西道節度治所)。在現在的漢中市東。開成元年(836)四月,李商隱恩師令狐楚曾任興元尹,充。開成二年(837),也就是李商隱進士及第的那一年冬,在令狐楚病逝前,李商隱曾匆匆趕到興元在令狐楚幕短暫任職。


渤海尚書:指封敖。冀州渤海蓨(tiáo)人。為李德裕所器重。元和十年(815)舉進士。唐文宗大和年間任右拾遺。唐武宗會昌初年以左司員外郎、知制誥召為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唐宣宗即位後,歷禮部、吏部侍郎,封渤海縣男。大中四年(850)至八年拜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大中六年二月加檢校吏部尚書。存詩2首。


此詩即作於大中八年(854)春。李商隱從長安回梓州時或在經過興元時已經拜謁過封敖尚書,並得到尚書的詩。因趕路直到金牛驛才匆匆以此詩庚和。


首聯:樓上春雲水底天,五雲章色破巴箋。


五雲色:五色瑞雲,多作吉祥的徵兆。《南齊書-樂志》:聖祖降,五雲集。《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唐-駱賓王):瑞開三眷,祥洽五雲。《日》(唐-李嶠):雲間五色滿,霞際九光披。


巴箋:蜀地產的一種優質紙。《寄高使君岑長史》(唐-杜甫):荊玉簪頭冷,巴箋染翰光。《送楊秀才往夔州》(唐-張祜):新詩逢北使,為草幾巴箋。《宮中曲》(唐-李商隱):巴箋兩三幅,滿寫承恩字。


大意:說樓上是藍天瑞雲,水中也是瑞雲藍天。五色瑞雲盡入「巴箋」。(李商隱在金牛驛賞讀封敖尚書的詩。說尚書詩的印章好像穿透了巴箋,應是指尚書詩描述春雲水天很精彩的意思。首聯即贊尚書詩。)


頷聯:諸生個個,從事人人


諸生、從事:均指封敖尚書的幕僚。《送常侍御卻使西蕃》(唐-韋應物):本是諸生守文墨,今將匹馬靜煙塵。《寄行簡》(唐-白居易):去春爾西徵,從事巴蜀間。


:《晉書-王恭傳》:恭美姿儀,人人愛悅。或目之云:'濯(zhuó)濯如春月柳。』」後以指美容儀者。《江上答崔宣城》(唐-李白):非季子,似王恭。《蔣公嶺》(清-王以慜):千條翠縷王恭柳,滿地黃金張翰花。


:典「蓮幕」。《-庾杲之傳》:南齊王儉為衛將軍,為宰相之職,領一朝之政。庾杲出為王儉衛軍長史。蕭緬與王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稱儉府為蓮花幕。《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唐-李商隱):下客依蓮幕,明公念《贈鄭仁規》(唐-方幹):未來須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大意:說封敖尚書的幕府幕僚個個是「王恭柳」人人是「庾杲蓮」。(讚美尚書幕僚。自然也是讚美尚書。這裡讚美幕僚,或許是尚書詩中有涉幕僚,也或許尚書的詩是幕僚送來。)


頸聯:六曲屏風江雨急,九枝燈檠圓。


燈檠(qíng):燈架。《對燭賦》(北周-庾信):刺取燈花持桂燭,還卻燈檠下燭盤。《短燈檠歌》(唐-韓愈):長檠八尺空自長,二尺便且光。


九枝燈:一桿九枝的燈。《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別有千金笑,來映前。《楚宮》(唐-李商隱):如何一柱觀,不礙九枝燈?


夜珠:夜明珠。可比喻美好的詩篇。《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唐-宋之問):不愁明月盡,自有來。


大意:尚書和幕僚們在屏前燈下詩思敏捷,如江上急雨;詩語圓潤,如夜明之珠。(「六曲屏風」、「九枝燈檠」說的是華貴。)


尾聯:深慚走馬金牛路,驟和陳王白玉篇。


陳王:曹植封號。著名文學家,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等。南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


白玉篇:如白玉一樣的詩篇。古人常以珠玉喻詩文:《贈劉都使》(唐-李白):吐言貴珠玉,落筆迴風霜。《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唐-杜甫):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在揮毫。《會昌春連宴即事》(唐-白居易):麗句輕珠玉,清談勝管弦。《廣府胡尚書頻寄詩因答絕句》(唐-白居易):唯向詩中得珠玉,時時寄到帝鄉來。《贈孫百篇》(唐-):羽翼便從吟處出,珠璣續向筆頭生。


大意:很慚愧急著趕路,只能匆匆寫此詩以和尚書的白玉一樣的詩篇。


這是一首應酬之作。感覺李商隱和這個尚書大人不是特別熟。通篇都是在寫讚詞。首聯說大人的詩寫春雲寫水天寫的特別好。頷聯說幾個手下都很優秀。頸聯說可以想像您寫詩時詩思敏捷,寫出來的詩句就像夜明珠。尾聯說我匆匆忙忙趕路,很慚愧沒有及時認真欣賞庚和您的「白玉篇」。全詩用詞華麗。頸聯精彩。頷聯二典有點偏僻。

相關焦點

  • 105 李商隱七律《可嘆》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105)>----李商隱七律《可嘆》讀記(小河西)《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唐-李商隱):「深慚走馬金牛路,驟和陳王白玉篇。這讓人想起李商隱另一首七律《當句有對》中的「孤鳳憶」。首聯和尾聯結合起來說的是另一件「可嘆」之事,說的是像宓妃與陳王的「有情無緣」。無論是「無情有亂」還是「有情無緣」當然都「可嘆」。但我們仍然想追問一下這兩件事為什麼能放在一首詩中呢?我們回想以下《當句有對》,假定這位「身份不一般」的女子是一位入道的公主,一切都豁然開朗。
  • 073 李商隱七律《留贈畏之》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73)----李商隱七律《留贈畏之》讀記(小河西)留贈畏之(2-8據劉學凱餘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曾於大中七年(853)仲冬由梓州返京,至大中八年(854)仲春或暮春初啟程返梓。返梓前訪韓瞻遇韓朝回。
  • 064 李商隱七律《井絡》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64)>----李商隱七律《井絡》讀記(小河西)井絡《蜀記》:「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雲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唐-韋應物):「為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 051 李商隱七律《哭劉蕡》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51)----李商隱七律《哭劉蕡》讀記(小河西)哭劉蕡大中元年(847),李商隱奉鄭亞之命出使荊州和鄭肅通好。次年正月南返時,在黃陵廟與劉蕡相遇。李商隱曾寫下七律《贈劉司戶(蕡)》。
  • 068 李商隱七律《無題》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68)----李商隱七律《無題》讀記(小河西)無題也有人根據陳寅恪《李德裕貶死年月及歸葬傳說辨證》,說大中六年春李德裕兒子李燁自海南扶護李德裕歸柩洛陽,行至江陵已是秋天。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命李商隱為文祭於江陵。此說認為此詩即大中六年秋作於江陵。首聯:萬裡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
  • 李商隱七律《復至裴明府所居》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102)----李商隱七律《復至裴明府所居》讀記(小河西)復至裴明府所居許渾有一首《晨至南亭呈裴明府》。因時代相同(許渾較李商隱長23歲,同年去世),人們推測二人詩中的裴明府系同一人。根據許詩中「南亭」二字,進一步推測裴為京畿某縣令。因而推測此詩寫於李商隱居長安期間,具體時間不易確定。
  • 李商隱七律《贈田叟》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5)----李商隱七律《贈田叟》讀記(小河西)三四月間從啟行,五月至潭州,在剛被貶為湖南觀察使兼潭州刺史的李回幕中,做過短暫停留。夏秋之交到江陵,於秋末回到長安,此詩當作於罷桂管幕後,徘徊江漢時。
  • 050 李商隱七律《過伊僕射舊宅》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50)----李商隱七律《過伊僕射舊宅》讀記(小河西)過伊僕射舊宅」《放歌行》(唐-權德輿):「拂衣西笑出東山,君臣道合俄頃間。一言一笑玉墀上,變化生涯如等閒。李商隱詩中還有兩處用到「瀧」字,似皆非特指。例如:《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唐-李商隱):「瘴雨瀧間急,離魂峽外銷。
  • 091 李商隱七律《柳》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91)----李商隱七律《柳》讀記大意:如長在長安灞橋邊,或已被人攀折送至行客之手;如長在南國楚地,早已如同舞姬之腰嫋嫋婷婷。《西行》(唐-白居易): 「柳陰陰,行宮花漠漠。」《送薛據宰涉縣》(唐-劉長卿):「驛路疏柳長,春城百花媚。」
  • 095 李商隱七律《中元作》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95)----李商隱七律《中元作》讀記(小河西)遙望山上有桃樹子熟,遂躋險援葛至其下,啖數枚,飢止體充。…出一大溪,溪邊有二女子,色甚美,見二人持杯,便笑曰:'劉、阮二郎捉向杯來。』劉、阮驚。二女遂忻然如舊相識,曰:'來何晚耶?』因邀還家。…酒酣作樂。夜後各就一帳宿,婉態殊絕。
  • 004 李商隱七律《贈趙協律皙》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004)----李商隱七律《贈趙協律皙》讀記原註:愚與趙俱出今吏部相公門下,又同為故尚書安平公所知,復皆是安平公表侄。李商隱二應進士試又為賈悚(sǒng)所不取。大和七年(833),三應進士試,仍為賈竦所斥。三試鋒芒,皆受其挫,情緒自然消沉。大和七年(833)六月,令狐楚離開太原,赴任吏部尚書,李商隱轉而謁華州刺史崔戎。受崔戎憐愛,送其習業南山。
  • 李商隱七律《一片》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108)---->李商隱七律《一片》讀記(小河西)這本是李商隱仕途發展的良機,然而這年十月,其母病故,旋「丁母憂居家」。三年之後的會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隱回秘書省工作。李商隱應該非常珍視這個機會。從此詩內容看,此詩作於會昌六年(846)春的概率較大。
  • 056 李商隱七律《辛未七夕》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56)----李商隱七律《辛未七夕》讀記(小河西)或是在這一年初,李商隱夫人病逝。時李商隱在盧弘正幕(汴上),沒能見妻子最後一面。也是在這個春天,幕主盧弘正死於任所。李商隱只好離開盧幕回到長安。經向令狐綯的再三陳情,約在五六月時,李商隱獲得「補太學博士」的職務。此詩應為這年七夕,為懷念亡妻而作。
  • 018 李商隱七律《馬嵬二首》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018)--李商隱七律《馬嵬》讀記(小河西)馬嵬二首李商隱生活在晚唐那種國勢頹危的氛圍下,這不能不使他對歷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識,對政治懷有更多的拯救情緒,對荒淫誤國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寫下這組詩以表諷喻之意。這組詩的「其一」為七絕。「其二」為七律。先簡單說下「其一」。
  • 035 李商隱七律《荊門西下》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35)----李商隱七律《荊門西下》讀記(小河西)荊門西下李德裕先被貶為,東都事務,再貶潮州,最後貶至崖州。給事中鄭亞外調為桂州刺史、桂管防禦觀察使,李商隱被闢入幕掌書記。《湘中酬張十一功曹》(唐-韓愈):「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
  • 066 李商隱七律《寫意》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66)----李商隱七律《寫意》讀記(小河西)寫意時李商隱四十一歲,在梓州東川節度史幕府任職。雖然得到柳仲郢的器重,但遠離長安,悼懷亡妻,思念親人,心境一直消沉鬱悶。時至深秋,離愁又起,寫下了這首詩。首聯: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斷正長吟。
  • 李商隱七律《楚宮》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41)----李商隱七律《楚宮》讀記(小河西)楚宮《南山田中行》(唐-李賀):「明,秋風白,塘水蟲。」《致酒行》(唐-李賀):「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賈家莊》(宋-文天祥):「行邊無鳥雀,臥處有腥臊。
  • 085 李商隱七律《晉元帝廟》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85)----李商隱七律《晉元帝廟》讀記(小河西)《》(三國吳-韋昭):「以尚書令陳化…使魏,魏文帝因酒酣,嘲問曰:'吳魏峙立,誰將平一海內者乎?』」《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唐-):「龍驤鳳起,霸圖存玉壘之雲;紫蓋黃旗,王跡著金陵之野。
  • 007李商隱七律《令狐八拾遺綯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007)--李商隱七律《令狐八拾遺綯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讀記(小河西)令狐八拾遺綯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只有十八歲的李商隱為天平節度使巡官。令狐楚既是李商隱的恩師,還給了他第一份工作。大和六年(832)二月,調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李商隱也隨之到太原。大和七年(833)中,令狐楚離開太原,赴任吏部尚書。李商隱轉而謁華州刺史崔戎。
  • 李商隱七律《淚》讀記
    李商隱七律118首讀記之(092)----李商隱七律《淚》讀記(小河西)此詩為李商隱自傷身世之作,具體創作年份難以確定。首聯: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少年行》(唐-李白):「少年遊俠好經過,渾身裝束皆綺羅。」風波: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