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講「普通話」嗎?

2020-09-16 新青年思維

喜愛古裝戲的人想必也有過一個夢想

有朝一日自己能夠穿越到古代

定能以現代人的智慧走向人生巔峰


然而如果你真的回到古代

是根本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的

沒有「普通話」,古人怎麼交流呢?

普通話又是如何誕生的?

其實語言中潛藏的

是一部中國史

最早的普通話


公元前560年

晉國召集諸侯商議伐楚

對準與中原語言不通的戎人首領駒支

駒支不卑不亢,當場朗誦了一首《詩經·青蠅

「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戎狄言語向來與華夏不通

駒支卻能朗誦《詩經》並公開辯論

那麼駒支說的,究竟是什麼語言?

對此,《論語》中給出了答案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即孔子在誦讀《詩經》《尚書》時說的是「雅言」

——而雅言

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民族共同語


春秋時期,孔子經常宣講「雅言」。

語言學家指出

雅言廣泛使用於今天的黃河、洛水一帶

而雅言背後的河洛古語

正是今天流傳於江浙一帶的吳方言

以及存在於福建、廣東以及臺灣地區的

閩方言、客家話、粵語等的共同祖先

演變的普通話


從夏商周以降到西晉時期

各王朝首都從西向東擺動於黃河洛水一帶

雅言逐漸成為古代中國人尊奉的共同語

西晉滅亡後,儘管中國經歷了兩百年大分裂時期

但中國的雅音系統並未遭到大的破壞

相反卻不斷凝結在一起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使得南北朝時期的標準語基本保持了一致。



隋朝一統南北後

音韻學家陸法言做《切韻》規範國家標準語

將南朝金陵雅音和北朝洛下雅音重新整合

形成了隋朝新的官方雅音系統

擁有極高的地位


在這之後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移

因此宋元的「正音」或「雅音」

便以現今河南北部至河北、北京的方言為基礎


中國首都和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的東進、南下北上,深刻影響著中國語言的發展。



1127年,女真人攻滅北宋

北方地區官話體系也發生了變化

從中古音轉為近古音


元代時期盛行的雜劇和散曲

也大大促進了大都語(北京話)的傳播

元朝時期,《中原音韻》的聲韻調系統

已經接近今天的北京話


清朝建立後

北京話吸收了滿、蒙和回族的語言要素

例如「您」「胡同」都是來自蒙古語

而「帥、耷拉、打發、大夫、嬤嬤」等則來自滿語


現代的普通話


今天定義普通話時,會說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

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


但是全國最標準的普通話卻不在北京

而位於承德,特別是承德市灤平縣

承德方言在譜系上屬於北京官話

——懷(懷柔)承(承德)片

與普通話極為接近。


灤平縣


1955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這場會議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出於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尊重、突出民族語言文字上的平等精神,名稱上改「國語」為「普通話」。


最終普通話作為現代標準漢語在全國通用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自1998年起

每年9月第三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全國文字改革會議

2020年9月14日至20日

是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主題為: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


相關焦點

  •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
    應該不少古代人是說古言的吧,光是那些文言文都令人頭疼。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語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實語調,語音等變化是不大的,只是有些名詞稱謂變化大。比如:小二,我們現在叫服務員,客官,我們現在叫先生,這些問題都不大。大家現在看《水滸傳》、看《西遊記》,基本不存在閱讀困難。各地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語調的不同。
  •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漲知識了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是如何交流的這樣的問題。中國北方方言之間最大的差異是語調。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普通話)為基本方言,以現代白話為典型語言的現代普通話。然而,古代漢語分為古代漢語、中古漢語和近古代漢語。它們是商朝到金朝,南北朝到宋朝,元明和清初。隨著時間的變化,語音和語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即使在一百英裡內,語音、語調和語義也同時存在差異。
  •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或許,有人會問,沒有「普通話」,古人怎麼交流呢?「普通話」又是如何誕生的?其實,語言中潛藏的,是一部中國史。01最早的「普通話」公元前560年,晉國召集北方諸侯商議如何討伐楚國。而現代意義上的普通話,是清朝末年「切音字運動」的積極分子朱文熊提出的。他在1926年寫了一本叫《江蘇新字母》的書,註明:普通話是「各省通用之話」。03現代的普通話今天,定義普通話時我們會說「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
  •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
    或許,有人會問,沒有「普通話」,古人怎麼交流呢?「普通話」又是如何誕生的?其實,語言中潛藏的,是一部中國史。01 最早的「普通話」公元前560年,晉國召集北方諸侯商議如何討伐楚國。03 現代的普通話今天,定義普通話時我們會說「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但是全國最標準的普通話卻不在北京,而位於承德,特別是承德市灤平縣。
  • 古代人說什麼樣的「普通話」?
    想起前幾天憨憨曾疑惑說:「古代大臣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在一起開會是各自講各自的方言嗎?那多熱鬧……」  emmmm,這道題沒超綱,墨醬會。在古代,也有類似「普通話」的一種語言,方便來自不同地區的人交流。  這種對語言的統一,通常與統治階級的現實需求有關。
  • 如果穿越到古代,只會講普通話,能和古人正常交流嗎?
    看起來,除了飲食、服裝、觀念等差別,現代人回到古代似乎也沒有什麼很大的生活困難,但是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飲食這種的倒是很好改變,那麼普通的交談呢?和古代人說話他們能夠聽懂嗎?
  • 古代人說的「普通話」是什麼樣?
    01普通話名稱變遷普通話名稱變遷:雅言-通語-正音-雅音-官話-國語。其實古代不是沒有「普通話」,只是人家不那麼叫而已。夏商周時期的通語叫什麼指什麼,現在已不可考。先秦時期的通語叫「雅言(雅音)」。一聽這麼高端、大氣的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每天閒來無事、飲酒論道的貴族雅士們發明出來的。
  • 漢朝人說漢語嗎,「雅言」是普通話嗎?
    這就會讓很多人產生一個疑問,難道古代人平時說話也知乎者也嗎?他們平時交流的時候也說文言文嗎?筆者認為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生活在4000多年前的古人,其實就已經開始講漢語。只不過可能當時的漢語詞彙量較少,而且有很多詞彙與現代社會大相逕庭。但不可否認的是,古代人其實也說漢語,而且在漢朝時期漢語被正式確立。
  • 現代人穿越古代與古代人交正常交流嗎?
    現代人穿越古代與古代人交流沒有差別,只是半懂不懂狀態。①現代人說普通話,而古代人的官話為河南音,一般古代人講話的音與普通話音沒差別,平常古代人話就是民間的囗語就是沒有舞劇的腔調,大致能聽懂些就是半懂不懂狀態,不過穿越者應該入鄉隨俗吧!為了生活從頭學起方能生存。
  • 古代沒有普通話,如何交流?普通話鼻祖原來是這樣產生的
    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近代漢語發展所衍生的產物,古代人並不會說普通話。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口流動性非常小,幾乎是百裡一音,有的地方只隔了一座山或者一條河,其語言就大不相同。但似乎古代人的各地交易也並不少見,那就奇怪了,古代沒有普通話,他們是如何進行交流的呢?普通話鼻祖原來是這樣產生的!
  • 中國「最不愛講」普通話的四座城市,其中有你的家鄉嗎?
    中國「最不愛講」普通話的四座城市,其中有你的家鄉嗎?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雖然,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但不是完全採用北京語音,而是以北京官話為語音基礎,加以修正北京話的胡同味兒,普通話標準語音主要採集地為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所以,灤平縣語音和普通話最接近。
  • 講好普通話的重要性
    普通話是以北京話音為標準語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普通話是現代民族的共同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也是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要是不會說普通話,而想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比如,一些農村的人來城市找工作,他們不會說普通話,跟老闆說話,簡直是「雞同鴨講」,那就不會得到老闆的欣賞,基本上也沒有被錄用的可能。
  •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來啦~
    考一考上面的這些字你讀對了嗎?為什麼突然考大家這些?年9月14日至20日舉行主題為「同講普通話 攜手進小康」目前,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海報已經發布!一起來看看吧~01海報一,以「同講普通話 攜手進小康」為主題進行設計,拍攝參加2020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班的貧困地區教師的上課場景,通過老師與孩子們洋溢的笑容,體現即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期待感、幸福感。
  • 你是不是以為古代人交流用的是文言文?真的是這樣嗎?
    於是,我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古代人講話都是講文言文的嗎?他們聽文言文不暈嗎?其實不是的。文言文,第一個&34;,是書面文章的意思。&34;,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34;,即書面語言,&34;是相對於&34;而言,&34;也叫&34;。最後一個&34;,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其實,口語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 古代人平時說話,是不是也用文言文呢?文言文與口語的區別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講一下,古代人日常說話也是用文言文嗎?難道不累嗎?文言文跟口語的區別。現在是2019年了,我國還是有很多方言呀。各個地方的語言都有不一樣。我們在日常也可以接觸和發現,我們跟一些老人說話,他們聽不懂或者他們說話,我們聽不懂。
  • 【推普周】同講普通話 共奔小康夢
    【推普周】同講普通話 共奔小康夢 2020-09-14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人為什麼不喜歡講普通話?即便在外省人面前你知道嗎
    重慶人為什麼不喜歡講普通話?即便在外省人面前你知道嗎,重慶這幾年獲得了「網紅城市」的稱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這些網紅景點很多都不需要門票,可謂良心,除了山城美景、山城美食讓人印象深刻之外,這裡的重慶話也讓人記憶猶新。
  • 關於在單位和公共場所講普通話的建議
    而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語言,它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講普通話有利於促進人員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統一市場。因此推廣普通話,講普通話既是時代發展要求,也是國家基本政策,同時也是全體國民的重要需求,是促進各省市之間的商務合作往來,互通有無,對於國家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是打破地域隔閡,增強全國人民的團結力的需要。
  • 說好普通話,不妨也講幾句方言
    對貴陽方言,一名從事報紙編輯工作50年的老報人也有話要說——說好普通話,不妨也講幾句方言  日前,貴州都市報《神一般的貴陽方言,你會寫嗎?》一文見報後,引起了讀者的興趣。
  • 我國三座基本不說「普通話」,習慣講方言的地方,你知道是哪裡嗎
    一般我們去到另一座城市旅遊,像本地人問路時,會聽到帶著方言味道的普通話。但本地人之間聊天卻不用普通話。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三座基本不說「普通話」,更習慣講方言的城市,除了上海和四川,剩下一座城市你知道是哪嗎?上海,作為我國經濟中心,世界一線城市,繁華程度可見一斑。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上海的開放程度和國際化都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