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不少穿越劇,我依舊很好奇,如果穿越過去,怎麼和別人溝通呢?應該不少古代人是說古言的吧,光是那些文言文都令人頭疼。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
語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實語調,語音等變化是不大的,只是有些名詞稱謂變化大。比如:小二,我們現在叫服務員,客官,我們現在叫先生,這些問題都不大。大家現在看《水滸傳》、看《西遊記》,基本不存在閱讀困難。各地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語調的不同。
普通話是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而古代漢語分為遠古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和近古漢語。分別是商朝到晉朝時期、南北朝到宋朝時期,元明及清初時期,而且隨著時間改變,語音、語調都有了很大改變。甚至方圓百裡在同一時期都有語音、語調、語義的不同,因而,到了古代,現代普通話完全派不上用場。
明清的普通話還是有文言語句的,但是大概都能聽懂 ,我們平時學過文言文的話都會有一種規律。現在的河南話就是以前中原漢人所說的古漢語,錯,宋滅亡後,大量中原漢南遷,比如山西和河南難民來到福建,此後這裡就有了晉江(山西為晉人),晉江上有座橋叫洛陽橋(河南人為懷念家鄉而起名。現在的閩南語,客家話等幾種語音才是元代以前中原漢人的語言。
尋秦記中項少龍穿越到戰國,那他最好的選擇是用廣東粵語和戰國人交流而不是普通話,雖然粵語閩南語這樣的南方語系和古漢語也是千差萬別,但體系上是一脈相承,據說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後一度想把粵語作為官方普通話,但未能如願,但從傳承上來說,這種提議有一定的理由和依據,因為粵語和閩南語是最接近古代雅言的地方語系。
古漢語書面形式有兩個系統:一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進行加工的書面語,即通常所謂的文言文;二是魏晉之後以北方口語為基礎進行加工的書面語,如諸宮調、話本之類,即通常所說的古白話。清朝以後可以說普通話,現在的普通話,就是以北京話為地標,而北京話就是滿清的老少爺們入關後學習漢語中慢慢形成的發音習慣。基本沒有太大的差別。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有空還是要多讀讀歷史啊,以後再做穿越夢的時候,也有事實依據,小編要去苦讀了,你們還有什麼比較好的歷史見解,咱們有空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