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玻璃博物館讓人領略玻璃的「無限可能」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什麼是玻璃? 玻璃在技術和工藝發展是怎樣的?玻璃如何從日常生活走到科技前沿?玻璃藝術創造力的魅力在哪裡?今天上午,隨著上海市副市長趙雯為玻璃博物館落成儀式揭牌剪彩,200多名的「驢友」、藝術愛好者、寶山區居民代表成為首批觀眾觀摩了剛剛落成的上海玻璃博物館,領略了玻璃的無限可能和玻璃藝術的魅力。建設方表示,該館將於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

  作為大陸第一個玻璃博物館,上海玻璃博物館是城市文化的新地標,後工業時代的一抹亮色。據了解,上海玻璃博物館是由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主管的市級專業博物館,是非盈利的私立博物館。該館以「玻璃:一種科學與藝術的語言」為主題,通過玻璃材料科學、玻璃技術發展史、玻璃科技前言探索、玻璃藝術史等多重視角,將玻璃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呈現於公眾面前,使得參觀者對於玻璃,這一深入生活的普通材料有更為系統的科學認識和高層次的藝術欣賞。

  上海玻璃博物館總展示面積約5000平方米,主館展覽區域2100平方米,科普展項1450平方米。主館展覽區域分為四個單元,分別為:第一單元:什麼是玻璃;第二單元:技術和工藝的發展;第三單元:從日常生活到科技前沿;第四單元:藝術創造力的證明。上海大學是博物館的合作方,提供給學術和藝術領域的支持。

  記者在開幕儀式上了解到,玻璃博物館的G+玻璃主題園區,還原了玻璃的無限可能。據介紹,未來的上海玻璃博物館將會成為一個以玻璃和玻璃技術為主題的園區的核心,G+玻璃主題園區包含第一期博物館,第二期雕塑庭院,第三期科技園,第四期商業園區。項目二期和三期完成節點預計在2012年年底;四期的商業園區完成節點預計在2014年年底。

  園區的意義在於,其之於城市,是上海新的文化名片、旅遊文化地標,豐富城市功能與內涵,為後工業時代的創意城市注入活力,為老舊工業及物流產業區增加了一抹生動新鮮的亮色。其之於產業,其填補國內的空白,帶動新的藝術時尚,拓寬玻璃藝術在中國的影響力,創造體驗型的博物館。其之於公眾,提供了新型的融藝術欣賞、文化教育、旅遊休閒等一體的平臺,讓玻璃藝術和文化走進公眾生活,讓公眾以豐富的體驗方式感受玻璃文化的魅力,提升大眾的藝術鑑賞力,豐富和優化生活方式,豐富文化氛圍與形態,促進文化的多元交融。

  上海玻璃博物館及其上海G+玻璃主題園將為人們提供這樣一個場所,讓人們體驗多層次的感受,人們可以攜家人在博物館和園區裡度過美好的一天,徜徉於藝術,參與互動展項,聆聽講座,DIY玻璃製作,學習玻璃歷史,參觀玻璃藝術家工作室,參加PARTY,喝下午茶和咖啡,休閒於我們的魅力庭院等等,讓自己的心靈有些休整,從而分享我們博物館所想分享的一切。

  作為北上海地區的一個戰略區域,寶山通江達海,地理位置優越,是上海的水上門戶。近年來,寶山區按照「調結構,促轉型」的工作要求,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以融合發展為基礎,以創新載體為動力,致力於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優化、美化城區環境,吳淞國際郵輪港、吳淞炮臺灣溼地森林公園、顧村公園、寶山寺移地新建等一批旅遊項目相繼建成。廢舊老廠房華麗轉身,誕生了鋼雕公園、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玻璃博物館、半島1919等後工業時代的新景觀。該區依託區域資源特色,整合新增旅遊景點及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已形成生態旅遊、休閒旅遊、工業旅遊、軍事旅遊、教育旅遊、水上旅遊等六大系列,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遊產業發展後勁逐步顯現。

  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寶山區將依據區域的地理條件、資源結構和旅遊功能的差異進行總體布局,有重點地進行開發,建成集歷史文化遊、水上觀光遊、生態度假遊、低碳工業遊、紅色經典遊、教育科普遊、都市農業遊、購物休閒遊八大旅遊產品於一體的北上海旅遊基地、水陸旅遊集散地及水上旅遊門戶。同時,伴隨著吳淞國際郵輪港二期、羅店老鎮改造、紅木文化藝術公園、寶山寺二期、顧村公園二期等項目即將建成,寶山將立足本土特色,完善節慶活動期間的商業配套和本土元素的體現,營造熱點,集聚人氣,拉動消費,充分發揮節慶經濟的綜合效益。(徐巍 記者張玉龍)

    來源:海峽之聲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上海玻璃博物館:共享玻璃的無限可能
    原標題:上海玻璃博物館:共享玻璃的無限可能 上海玻璃博物館 上海玻璃博物館:共享玻璃的無限可能 管天瑞 文/攝 我個人還是挺喜歡一些工藝品的,小巧,有趣。早就聽說過上海有著一個玻璃博物館,但是因為路途比較遙遠,之前一直沒有動力前去參觀,直到上周末我才下定決心前去參觀。 上海玻璃博物館位於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西路,那裡曾是玻璃工廠廠區。雖然博物館地理位置相對來說是是偏了一些,不過找起來倒是出乎意料的好找,沒有花多少工夫我便到達了目的地。
  • 捷克新銳玻璃藝術品亮相上海玻璃博物館
    12月11日電(記者 許婧)捷克國際新銳玻璃設計大賽作品展「當上海遇見布拉格」11日晚間在上海玻璃博物館拉開帷幕。  展覽匯集展出了從捷克新銳玻璃藝術家競賽中脫穎而出的20件精選作品,反映出捷克青年藝術家在與玻璃這種材質對話時的不同表達方式。入選作品亦展現了廣泛的玻璃製作工藝,呈現出玻璃與其它材質相結合時所蘊藏的無限可能,以及如何融入現代的工藝技術創造精彩絕倫的藝術形式。
  • 上海玻璃博物館 關於玻璃之無限可能性的動人故事
    直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上海玻璃博物館的前身是一座位於上海市郊的繁忙的玻璃工廠。自從2009年起,它歷經數次變革,從一個來自工業時代的遺產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化地標。 自伊始便參與其中的迪爾曼協助博物館不斷獲得新生,使之成為上海市內一個佔地17800平米,擁有20個主題展覽與設施的主要景點。不但沒有徹底抹滅過去的痕跡,反之,上海玻璃博物館園區將原有的結構與元素轉化為衝擊力十足的設計語言,將當地的記憶融入其中,塑造一個關於玻璃之無限可能性的動人故事。
  • 上海玻璃博物館不容錯過
    「探索並分享玻璃的無限可能」,上海玻璃博物館曾被美國CNN旗下網站評選為中國最不容錯過的三個博物館之一。圖說:上海玻璃博物館 來源:網絡位於寶山區的上海玻璃博物館設有主展廳、形影廳、炫彩廳、設計新館、幻夢廳等七個不同主題的常設展覽空間,還有包括珍寶館在內的兩個臨展空間。
  • 上海玻璃博物館門票價格上海玻璃博物館好玩嗎
    上海玻璃博物館好玩嗎?上海的玻璃博物館門票多少錢中國一直以來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國家,每個國家裡,都有那麼幾個獨具標誌性的一線城市,比如中國的北上廣,後來再加入名單中的深圳,這裡每一座都是中國的代表城市,這樣的城市裡自然少不了著名的人、事、物。
  • 流光溢彩的玻璃藝術世界:上海玻璃博物館「重置」大展將啟
    張鼎,《黑色物質-3》,2015「退火」既充滿不確定性又具有無限可能,故上海玻璃博物館當代藝術項目以此為名,如同退火工藝之於玻璃創作的不確定性,「退火」項目(2015-2020年)邀請不同的當代藝術家從各自視角出發,利用玻璃的強大可塑性,不斷挑戰這一材料的邊界,為觀眾和業界帶來了精彩紛呈的作品,將玻璃的無限可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 流光溢彩的玻璃藝術世界:上海玻璃博物館「重置」大展將啟
    張鼎,《黑色物質-3》,2015「退火」既充滿不確定性又具有無限可能,故上海玻璃博物館當代藝術項目以此為名,如同退火工藝之於玻璃創作的不確定性,「退火」項目(2015-2020年)邀請不同的當代藝術家從各自視角出發,利用玻璃的強大可塑性,不斷挑戰這一材料的邊界,為觀眾和業界帶來了精彩紛呈的作品,將玻璃的無限可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 微遊上海|玻璃博物館:疫情之下,治癒你的「玻璃心」
    坐落於寶山區的上海玻璃博物館就給文藝愛好者提供了選擇,創造一次全新的觀賞體驗,用藝術治癒人們的「玻璃心」。偌大的玻璃博物館門口張貼了巨幅海報,標題「重置」之下寫有「『退火』五周年特別展」,藍白色組成的畫面足夠奪人眼球。
  • 一份攻略,帶你玩轉@上海玻璃博物館
    上海玻璃博物館以獨一無二的建築、展陳及空間設計,美輪美奐的玻璃展品,豐富有趣互動體驗項目,融合玻璃藝術賞析,文化、科普教育等於一體,為觀眾打造引人入勝的參觀體驗。 秉持「分享玻璃的無限可能」這一理念,上海玻璃博物館以前衛的理念,將玻璃從歷史的光影中呼喚而出,從藝術家的工作室中呼喚而出,從工藝大師的熔爐中呼喚而出。
  • 夜晚,在玻璃博物館裡遇見璀璨玻璃心
    昨晚,在寶山的上海玻璃博物館一場特別的「博物館奇妙夜」在一曲阿卡貝拉中拉開帷幕。第二篇章「玻璃之心」中,玻璃藝術家王沁給大家解讀了幾個人們對玻璃理解的誤區,介紹了玻璃的歷史發展和在人類發展和生命活動中起到的作用,讓人感受到了玻璃為人所用的初心。第三篇章「玻璃之美」中陳偉德玻璃藝術中心的彭陽與大家分享了玻璃的審美藝術,從西方的大教堂,到上海的土山灣,再到身邊的榮宅、馬勒別墅、文化廣場,玻璃藝術打破神秘性,通過與這座城市的交互融通成為海派文化的一部分。
  • 這一次,上海玻璃博物館裡的一切都「碎」了
    作為「國際玻璃創意設計展」(Keep it Glassy)的第三個系列,本次展覽將提供觀者另一種視角去審視他們周圍的世界,特別是對於玻璃這種材質。自2011年開館以來,上海玻璃博物館不僅是一個玻璃創作的平臺,也是一個致力於探索藝術、建築和設計理念的空間,而所有的這一切,都與玻璃的無限可能性緊密關聯。
  • 遊上海玻璃博物館,看古代玻璃文物!原來戰國時,中國就有玻璃了
    原始玻璃管珠,春秋至戰國。上海玻璃博物館藏。戰國時不僅將蜻蜓眼玻璃珠作為裝飾品而大量生產,而且以玻璃製成仿玉品也成為玻璃的另一項主要用途,1975年湖南省長沙市楊家山出土的一件戰國玻璃璧即為此時仿玉品的代表,顯示了戰國時期中國玻璃製造業的高水平成就。公主珠玻璃朝珠一串,清代。
  • 館長對話|上海玻璃博物館館長張琳:探尋玻璃與城市的關係
    地處上海寶山區的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項目五周年特展「重置」近日開幕,展覽以多個戶外的「貨櫃」為載體,以新的方式呈現博物館歷年「退火」項目的作品。畢蓉蓉的《反覆紋樣的彩色片》藉由玻璃來表達形狀、光影和色彩,繼而隱喻人與人、人與空間的各種關係。這些作品都是玻璃博物館過去五年中「退火」項目的作品:每一年,博物館邀請一到兩位藝術家,運用玻璃材料來進行藝術實驗,他們經歷對材料的陌生和誤解,最終突破自我,創作出驚喜的作品。「退火」項目下誕生的作品也進入上海玻璃博物館永久收藏體系。
  • 走近玻璃博物館,體驗玻璃藝術的魅力——記2020年10月JCID中學部體驗上海一日遊
    一個充滿神奇和創意的玻璃王國,一個讓人驚嘆的奇妙博物館,那就是位於寶山區的上海玻璃博物館。2020年10月30日,進才中學國際部近150名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這座與眾不同的博物館,近距離欣賞了玻璃藝術的流光溢彩。
  • 上海玻璃博物館悲劇又重演!
    7月10日下午6點,上海玻璃博物館發文表示,其永久館藏、由Arribas藝術家兄弟製作的玻璃城堡在5月30日被兩位小觀眾在追逐中撞到,導致展品出現了嚴重的受損情況。然而,由於疫情期間,生活、工作於美國的藝術家無法往返上海對作品進行修復,使得展品只能暫時以「不完美」的面貌示人,並呼籲廣大觀眾文明參觀,遵守參觀禮儀。
  • 上海玻璃博物館國際玻璃設計邀請展
    在前工業向後工業時代的轉型中,上海作為中國玻璃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率先完成了對工業舊址的改造,並在位於寶山區長江西路685號上海玻璃儀器一廠的原址上,建成了工業設計色彩濃厚的上海玻璃博物館。這一舉動,意味著文化藝術將在工業的土壤上復興、再生。
  • 上海玻璃博物館——老廠房改造後的藝術品
    廠房內部上海玻璃博物館曾是上海邊緣繁忙的玻璃工廠,自2009年以來,上海玻璃博物館經歷了多次轉型,從工業遺產變為如今獨特的文化目的地。Tilman從一開始就參與了博物館公園的生活,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上海的一個主要景點,佔地17,800平方米,擁有20個主題展廳和設施。公園不是根除過去的所有痕跡,而是將現有的結構和元素翻譯成一種有影響力的設計語言,融合了這個地方的記憶,形成了對玻璃無限可能性的敘述。
  • 如何面對一塊有思想的玻璃?來上海玻璃博物館一探究竟吧
    據悉,上海玻璃博物館的「退火」項目始於2015年,過去五年間,博物館與一些優秀的當代藝術家合作,將玻璃作為創作材料,創作特定場域的大型裝置作品,並定期舉辦展覽。與玻璃的相遇,也為藝術家們打開了一條創新通道。
  • ——上海玻璃博物館園區
    上海玻璃博物館位於上海寶山區,其前身是上海玻璃儀器廠的玻璃熔爐車間。 上海玻璃博物館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主場館面積3750平方米,分設接待大廳、常設展廳、臨時展廳、藏品室、辦公區、商店、圖書館、咖啡館、熱玻璃演示及DLY工坊。
  • 上海郊區的玻璃博物館,原來玻璃還可以這樣玩
    上海玻璃博物館位於寶山區的工業片區中,是在原本倒閉的玻璃儀器廠上重建的。這裡距離市中心有不小的距離,卻因為知名度很高,吸引了不少外來遊客。這天下午,我們就遇到了一位母親帶著 6 歲的兒子從蘇州趕來,發現館內還有今年新建的兒童玻璃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