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最強盛的唐朝,為什麼會發生安史之亂?滅亡的真相揭秘

2020-12-18 日讀詩書

中國史上最強盛的唐朝,為什麼會發生安史之亂?滅亡的真相揭秘

說道漢以強亡也不是完全沒有聯繫。漢人內戰了快一百年打得中原十室九空,才有了五胡內附的事情。到了八王之亂的時候河東關中都有成片的胡人聚居,已成肘腋之患。但是最後五胡亂華的時候也是胡人裹著漢人一起亂殺,如果不是漢人自己先亂起來了,單靠胡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這跟唐朝中後期周邊強權一個接一個根本沒法比啊。五胡內遷以後對漢是抱著敬畏膜拜之心的,所以看亂華的那些胡人,個個都是改漢姓。劉淵個匈奴人改姓劉不說還要跟漢扯上關係恢復漢的法統,拓拔氏還要改姓元來穩定人心。這種膜拜之心在隋唐之後是沒有的。唐代武功赫赫,周邊民族少有不被虐的。漢朝晉朝隋朝宋朝明朝清朝,除蒙古外,你遍翻史書,可有見過?

包括漢朝,你看漢朝有幾次抓到過敵人首領,獻俘朝堂的。其他朝代難得抓一次敵國首領,而在唐朝,這來來往往的都看膩了。唐國都淪陷只有一次是外敵,而且只佔據了十五天。再除去農民起義一次,其餘全是唐朝自己的節度使,而且全部集中在安史之亂附近。如果以這個標準算東漢國都淪陷次數可不比唐少。事實上漢唐的滅亡幾乎是一個模式——以強亡。

雙方都是中央,地方間的關係被一場農民起義打破,地方上強大的軍閥最終導致國滅。兩者都是強滅,因為中央還在,平衡未破時,這些軍閥對周邊少族表現都十分強勢。明朝那一段有些偏頗,永樂帝遷都北京不會只是因為北京是他發跡的地方,更是為了抵抗北元,若是如你所說不遷都,發展海權,那麼豈不是任由北元成為明朝的金,蒙古帝國?

中國應該大力宣揚漢唐雄風,現在天天說中國崛起,中國要怎麼樣才算崛起?很簡單,自信強大、包容開放的漢唐就是最好的模版,愚昧懦弱、封閉落後的滿清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對清朝則應該以批判為主,而不是現在為了收視率大拍特拍清朝電視劇,本來就是最噁心的朝代還這樣拼命美化。

秦以後的朝代最喜歡唐朝,雖然有那麼幾個皇帝特別討厭,不稱職,但總體來說這個朝代的皇帝素質是最強的。至於漢朝,漢朝挺不錯的,韓信霍光霍去病衛青周亞夫李廣班超等文臣武將都不錯,但是漢朝皇帝嗎,看看前面的這些人有多少個好下場?且不說漢朝皇帝這麼喜歡滅別人全族,在了解兩漢農民起義的原因之後,同時這也是對於人民犯罪的兩句話。

漢朝的昏君也是最多最荒唐的,漢靈帝這個最大的昏君。相比較之下,漢恆帝漢哀帝這兩個不那麼昏庸的昏君還能跟唐宋明的昏君相比較一下。還有景帝只是按照文帝無為而治的既定國策治國而已,要不是因為他為一盤棋打死吳王劉濞的獨子也不會引發七王之亂了,要不是周亞夫都不知道會發展成啥樣了,然後還不是一樣周亞夫又被害死了,但是比其他功臣好,沒有被滅族。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是歷史罪人,還有其陵墓茂陵造陵工期長達53年;耗資佔到當時皇朝每年供賦的三分之一,其在位期間人口減半,晚年殘暴嗜殺,他本來就是個暴君,只不過是沒像秦始皇楊廣那樣直接亡國而已。感覺這個比較沒有任何的歷史意義啊?唐朝前有貞觀之治後有開元盛世,但是也有安史之亂之後國力迅速下降,宦官亂政,節度使割據的弊政,在對外交流方面唐朝與吐蕃大秦都有交流。

漢朝前有文景之治,後有漢武帝的盛世,但是漢武帝窮兵黷武,在他之後也是迅速衰落,外戚專政是漢朝的弊政,漢朝對外交流有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你這個問題就像問唐太宗和漢武帝哪一個厲害?個人情感傾向之外這個問題沒見的有任何的意義,因為他本身都是構成中華歷史的縱向線,唐無漢不成唐。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日讀詩書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唐玄宗執政時發生安史之亂,為何唐朝仍存活了150年
    說起唐朝的話,其實存在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據統計,唐朝的政權存在時間長達二百八十九年。在唐朝時期,還出現了貞觀之治以及開元盛世,這樣的局面使得唐朝達到了一個頂峰。然而到了唐玄宗晚期,卻發生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一場爭奪唐朝統治權的戰爭,由安祿山和史思明共同發動。
  • 對談︱仇鹿鳴、李碧妍:安史之亂為何沒有導致唐朝滅亡
    這些觀點都很有意思,它們都認為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無疑在安史之亂前後,唐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項制度都發生了改變,從「唐宋變革論」的視角來看,社會文化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唐朝從前期的開放包容,慢慢到後來強調夷夏之辨,慢慢趨向於保守,這是安史之亂後的一個走向。
  • 初中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梳理: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亂   1、背景:   (1)唐玄宗統治後期(年號"天寶"),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賢,朝政日趨腐敗,社會上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邊疆形勢也日益緊張。   (2)各地的節度使(地方最高軍政長官)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於一身。   (3)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
  • 一場改變中國乃至世界進程的戰爭——安史之亂
    說到安史之亂很多人都會覺得沒有標題說的那麼誇張吧,只不過是一場中國古代唐朝的內亂而已,而且最後也被平定了,唐朝也沒滅亡啊。如果這樣想的話,那不得不說你看東西離的太近了,只看到了米粒燭光,稍稍往後退點你就會知道還有皓月當空呢。
  • 安史之亂害得唐朝差點滅亡,此人的歸順,使唐朝又多活了100多年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國家經歷了無數次的朝代更替,也經歷了戰爭與和平的交織,並產生了很多經典的故事。比如在安史之亂中,唐朝由盛轉衰,甚至差點滅亡,但是卻因為田弘正的歸順,使得唐朝多活了一百多年。
  • 安祿山都死了,為何國力強盛的唐朝,平復安史之亂卻用了八年?
    唐朝平息「安史之亂」用時八年,即使在叛軍首領安祿山反叛第二年就去世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快速平息叛亂,拋開叛軍本身的實力強不說,來自唐朝內部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唐朝從太宗時期「貞觀之治」打下基礎,加上高宗、武則天經營,玄宗前期勤政治國,唐朝社會穩定,國力空前強盛。
  • 「詩聖」杜甫——成於安史之亂
    如果《望嶽》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在絕頂之巔大談理想抱負,那《登高》則是一個古稀之年的老者眺望山河發出的聲聲長嘆。歷史浩劫——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興盛走向衰敗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我國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的開始。杜甫一生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詩作,其中大部分是描寫安史之亂的。
  • 唐朝藩鎮割據的形成: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了,但是其餘孽毀了大唐
    藩鎮割據削弱了唐朝中央的力量,間接導致了唐朝的滅亡,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唐朝的藩鎮割據是如何形成的? 1、要說清藩鎮割據,就必須提到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對唐朝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對此後中國歷史的走向也是意義深遠的。
  • 安史之亂歷時多久,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
    唐朝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一片盛唐景象,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一場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漸漸沒落。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最後安史之亂又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會為你一一揭曉。安史之亂簡介唐朝後期,由於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
  • 安祿山起兵造反一年多就死了,那為何安史之亂後唐朝一蹶不振?
    安祿山起兵一年多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後唐朝一蹶不振?有人以為安祿山造反了很長時間,其實不是的,安祿山起兵造反一年多後就死了,但是唐朝卻在平叛多年後無法恢復到盛唐的水準,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件事,到底唐朝因為什麼原因衰敗,表面原因是安史之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黨爭與制度疆化才是唐朝滅亡的關鍵,但安史之亂比較突出,代表了唐由盛轉衰。當兼併把府兵制也給廢了的時候,唐朝就已經走下坡了。安史之亂本身的破壞遠比理論制度上的衰退要嚴重,是多重偶然性的要素引發的巨大災難。
  • 梳理安史之亂後,以唐朝和吐蕃為核心的東亞局勢演變脈絡
    而這一繁華盛景僅僅持續不及百年便爆發了可怖的安史之亂,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暴亂發生後,帶來了無盡的災禍,也成為了唐朝開始由盛轉衰並一蹶不振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僅僅影響了唐朝的國運,同時也對那個歷史時期東亞國際時局變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次我們就圍繞安史之亂後唐朝和吐蕃的關係演變為主線來討論安史之亂後東亞國際時局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 唐代這樣強盛,為什麼那麼多文人被貶?又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步,所以現在海外都有唐街,唐裝。可以看到唐朝的歷史地位。唐朝前期確實很強大,經過李世民,武則天,還有李隆基的治理,徵高麗,滅突厥,白江口之戰讓日本此後數百年沒有人敢來入侵。國家越來越強大。
  • 為何唐朝會爆發安史之亂?沒錢養軍隊?這個原因比較重要
    任何一個強大的帝國,最可怕的敵人均來自內部—佚名公元755年,強盛許久的大唐帝國在內部爆發了一場長達8年的叛亂,這場叛亂直接導致大唐帝國的經濟、軍事不堪重負,國力銳減,國野權威能力也不斷下降,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亂!
  • 中國古代的舞者——楊貴妃與安史之亂究竟有沒有關係?
    那麼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的罪責都要歸咎於楊玉環一介女子身上麼?玉環大概都要忍不住感嘆一句這鍋真黑了,那麼究其原因,唐朝最終為什麼會在玄宗李隆基手中走向結束呢?安史之亂後,玄宗帶著楊玉環兄妹與皇子公主逃至馬嵬坡時發生士兵譁變,李瑁帶兵安撫卻戲劇性的沒有任何結果,反倒是最後玄宗被逼處死了楊玉環。儘管此時的李瑁與韋氏夫妻恩愛,也已經育有五子,楊玉環到底是他的恥辱和傷疤,不排除他在安撫過程中的刻意和放縱。也可能真的是現世報吧,最後李瑁夫妻和鳴,安享晚年,玄宗卻失了皇位,又與玉環天人永隔,孤寡而終。
  • 同樣是動亂,安史之亂後唐朝延續144年,為何黃巢之亂後23年就亡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延續144年,為何黃巢之亂後23年就亡了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將領安祿山、史思明叛亂,進而引發大唐盛衰轉折點。這場內戰消耗大量人口,也讓唐朝國力銳減,曾經的盛唐成過去式。
  • 安史之亂為何會爆發?五代十國有多混亂?真相讓你大吃一驚!
    安史之亂為何會爆發?五代十國有多混亂?真相讓你大吃一驚!中國的這個夕陽裡邊有一個很重要大哥信仰,大哥崇拜我就跟著大哥走,大哥對不對,我管不著。所以這樣一來的話,漸漸就變成了呢節度使手下的部隊由國家的武裝力量就變成了他們的私人不對,所以兵和將越來越緊密地聯合在了一起,所以爆發了安史之亂,平定安史之亂靠的也是節度使各方節度使郭子儀是吧?
  • 為何說安史之亂影響至今?看了這些,會發現這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而中國的邊界到底應該在哪裡?看看自古至今變幻莫測的朝代地圖,頓時腦子就亂了。我們僅僅拿唐宋來說,看看宋朝的地圖,面積才多大?而唐朝的安史之亂起因,就是楊國忠對今天的雲南地區用兵失敗後,安祿山趁機造反的。而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這不僅僅是經濟中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南方的這一點,更大的轉折在後面。
  • 揭秘: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的史思明,到底有多厲害?
    揭秘:安史之亂禍首之一的史思明,到底有多厲害?在安史之亂後,安慶緒殺了安祿山稱帝後,他對史思明收其潰散的殘部感到不滿。於是想要找機會除掉史思明。而同時史思明也想將範陽佔為己有,不想再被安慶緒控制。之後史思明就向唐廷奉上歸降書,降順歸唐了。但這其實是他故意假裝歸降的,為了就是能夠再起,並復叛稱帝。
  •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硬撐150年之久?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3123,閱讀時間:約8分鐘答:比起安史之亂前,大唐王朝遠播四方的強大榮耀來,安史之亂後的中晚唐,卻也有個公認亮點:命硬。
  • 安史之亂爆發前,唐朝十大邊軍重鎮都是什麼狀態?
    我們知道,唐朝在玄宗天寶年間一共設置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嶺南五府經略史,統稱為是天寶十節度,其中範陽、平盧、河東三鎮最終發生了叛亂,是為安史之亂。 那麼在天寶年間,唐朝各大邊鎮的軍備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除了叛唐的邊鎮外,其餘的邊鎮又是什麼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