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舞者——楊貴妃與安史之亂究竟有沒有關係?

2020-12-16 舊人舊事歷史說

一曲霓裳無盡姿態,舞不盡的風情,道不出的結。

當初錦衣華服踏入宮門那一刻,是否也為五年的情深不壽紅了眼眶,卻不得不唏噓於自己的身不由己?華清池水漫過肩胛時,是否也為自己的攻心算計有過片刻的清醒,卻不得不屈服於自己的身不由己?馬嵬坡下一尺白綾懸於梁上時,又是否也為帝王的狠辣絕情感到疲憊與絕望,卻不得不放任自己的身不由己?

李白曾詩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白居易《長恨歌》中也寫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那麼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的罪責都要歸咎於楊玉環一介女子身上麼?玉環大概都要忍不住感嘆一句這鍋真黑了,那麼究其原因,唐朝最終為什麼會在玄宗李隆基手中走向結束呢?

楊玉環,號太真,唐玄宗李隆基后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宮廷著名的音樂家和舞蹈家,尤擅長胡旋舞(節拍鮮明奔騰歡快,多旋轉蹬踏,故名胡旋),《霓裳羽衣曲》曾在以豐腴為美的唐代風靡一時,更是中國罩衣的最早發明者。

一、情深歲月總易遷

儘管古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之間初時再不喜歡彼此,相處時間長了,感情總歸是深厚的。更何況,兩人曾經在壽王李瑁姐姐鹹宜公主的婚禮上見過面,壽王李瑁更是對楊玉環一見鍾情,是壽王母妃武惠妃央著玄宗將楊玉環嫁給壽王李瑁的。而且,楊玉環本身出自顯貴之家,不僅氣度修養極佳,能歌善舞,又容貌迤邐,得壽王李瑁看中和喜歡也不過是遲早的事。再者,從壽王李瑁曾經做過的幾件事情,不難看出,他對於和楊玉環的婚姻是重視的,對於兩人的結局也曾抗爭過的,儘管最後一無所獲。

其一便是當年楊玉環入道觀修行時,壽王李瑁曾請旨要求讓楊玉環還俗,玄宗不僅沒有同意,還在楊玉環入道觀的第四年,為壽王李瑁娶了王妃韋氏,這裡邊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其二便是李瑁想認李憲為父,原因是其對他有養育之恩。這件事情深究的話也就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玄宗霸佔兒媳,李瑁以此來表明其為父不仁。二則是在提醒玄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李憲的讓位之恩不可忘。

其三便是馬嵬坡安撫事件了。安史之亂後,玄宗帶著楊玉環兄妹與皇子公主逃至馬嵬坡時發生士兵譁變,李瑁帶兵安撫卻戲劇性的沒有任何結果,反倒是最後玄宗被逼處死了楊玉環。儘管此時的李瑁與韋氏夫妻恩愛,也已經育有五子,楊玉環到底是他的恥辱和傷疤,不排除他在安撫過程中的刻意和放縱。

也可能真的是現世報吧,最後李瑁夫妻和鳴,安享晚年,玄宗卻失了皇位,又與玉環天人永隔,孤寡而終。

二、安祿山之爪

安祿山是楊玉環認的兒子,安祿山稱呼其為母親,但野史關於安祿山與楊玉環的關係眾說紛紜,事件具體有二。其一為洗兒事件,便是母親為新生兒洗澡,而這件事發生在安祿山某次壽辰時。其二便是安祿山之爪,說有一次二人關係親密,致使楊玉環胸口處留下淤青,楊玉環以衣物遮擋,便有了後來我國最早的罩衣。

安祿山的出現最終成為楊玉環和唐朝的噩夢,楊玉環最終魂消馬嵬坡,安祿山卻建立偽燕政權,成為一代帝王。

三、愛兮恨兮兩相抵

有些人認為玄宗的出現是楊玉環的幸運,一朝帝王為她所傾倒,她無疑是人生的大贏家。也有的人認為玄宗的出現是楊玉環一切不幸的開端。公元七三六年,玄宗寵妃,也就是壽王李瑁母妃武惠妃病逝後,玄宗聽信讒言對風華無雙的壽王妃楊玉環一見傾心,效仿高宗將其納入自己後宮之中,至此「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為搏美人一笑,玄宗可謂是煞費苦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對此最真實的寫照了吧。

儘管兩人之間因為嫉妒和誤會矛盾並不少,楊玉環甚至兩次因為善妒被遣出宮,也依舊沒能阻攔得了他們的愛情,只是最終卻落得香消玉殞,天人永隔的下場,曾經羨煞世人的寵愛與最後的決絕兩相抵消,也算是還得清吧。

四、縱觀歷史,唐朝衰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是玄宗沉迷酒色,不理國事,導致安祿山利用楊玉環做靠山的便利,大肆行便宜之事,再加上安祿山此人有野心有籌謀。

其次,安史之亂後太子李享北上,其他平叛將領也不斷地擴建軍隊,造成節度使制度行使權力的範圍進一步擴大,藩鎮割據基礎已初現端倪,朝廷卻因為軍隊不足,只能採取安撫和聽之任之的方式。藩鎮勢力更是父死子繼,各藩鎮割據勢力之間利益衝突也日漸尖銳,戰爭不斷,在中央集權力量較為薄弱的情況下,成為了唐朝滅亡的催化劑。

再者,玄宗對於宦官的親信和重用,致使官僚士大夫對統治階層寒了心,儘管官僚士大夫與之對抗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結果卻是收效甚微,而此類鬥爭最終消耗的是朝廷中央集權的內部力量,久而久之,朝廷正常的政治事務無法展開,藩鎮割據勢力更加有恃無恐,也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另外就是黨系之爭。外戚以及朝廷官僚士大夫之間的派系之爭,一直以來都是影響和制約朝廷發展的惡疾毒瘤。這些鬥爭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致使皇帝政令無法正常的上傳下達,各勢力之間為利益相互牽制和鬥爭,也是消耗中央集權制力量的主要原因。

最後,也適應了那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動亂使得朝廷不得不加重對百姓的徭役雜稅,再加上宦官的打壓掠奪和搶佔土地,自然災害導致糧食銳減等原因,百姓民不聊生,這最後一根稻草終究是壓到了駱駝,昔日繁華如夢的大唐就這樣土崩瓦解。

當然啦,玉環肯定想說她就是一會跳舞的胖次,這些跟她又有什麼關係呢?活著不好麼?所以為了活著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屈服於現實,這又有什麼錯呢?這不止是男尊女卑社會女人的悲哀,也是專制中央集權統治下每個女人的悲哀吧。

還好,胖?我也是個舞蹈家!歷史鮮少那種!還有我最愛的胡旋舞!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為何算在了楊貴妃頭上?
    提起楊貴妃,很多人便能聯想到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她最喜歡吃的荔枝也因為她 他也是萬般不舍,但安史之亂使得自己流離失所,總得對子民和百官有所交代;而那時的高力士也在向唐玄宗進言:貴妃確實沒有罪,但貴妃必須死,陛下應當審時度勢,才能保住平安。 唐玄宗雖然萬般不舍,但他也明白,犧牲楊貴妃換得一方平安也是值得的,況且經過這麼多天的長途跋涉,不斷的逃亡,軍心早已經渙散,這時候處死楊貴妃有十分必要性。
  •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楊玉環會是什麼結局
    我常常想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紅顏是否就不會薄命?其實沒有安史之亂,楊貴妃也可能活不長,因為她可能有糖尿病。首先楊貴妃1米64的身高,138斤的體重,已經是有些超重了,而過胖的人得糖尿病的機率比正常體重的人要大。
  • 安史之亂中,陳玄禮逼殺楊貴妃,唐玄宗為何沒有殺他?
    唐玄宗李隆基和乾隆一樣,都是個幸運兒,充分繼承前代帝王的基業,沒有花費太多的力氣就開創了盛世的局面。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陷入了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動亂時期。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路逃亡,當他們逃到了馬嵬坡的時候,唐玄宗一生的最痛苦的時期來了,他的心腹大將陳玄禮背叛了他,逼殺了楊貴妃,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 安史之亂歷時多久,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
    唐朝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一片盛唐景象,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一場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漸漸沒落。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最後安史之亂又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會為你一一揭曉。安史之亂簡介唐朝後期,由於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
  • 楊貴妃真的禍國殃民嗎?是她引發的安史之亂嗎?這都是無稽之談
    卻突逢安史之亂。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和史思明造反,攻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子出逃到馬嵬坡,士兵怪怨楊貴妃兄妹禍國殃民,殺死楊國忠,逼迫楊貴妃自盡。難道這都是楊貴妃的過錯嗎?1.李隆基得到楊貴妃後,整日沉迷於女色不理政事,從此君王不早早朝。把政事交給李林甫,朝政綱紀日亂。2.楊貴妃備受寵愛,百官為了巴結楊貴妃,紛紛進獻珍寶,和美味佳餚。大開奢靡之風,和勞民傷財。
  • 安史之亂動蕩不堪,矛盾加劇社會不安,是一場可怕的戰爭
    然而在貞觀之治年間即唐玄宗末年間,唐玄宗驕奢淫逸,每天縱情歡樂,他在晚年和楊貴妃一起每天玩樂,而楊貴妃連帶著他的家人和親戚,全部都享受著皇族的待遇,極大的剝削了百姓的勞動力,賦稅更加嚴重,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唐朝的兩名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聯合發動了政變,反抗唐朝統治,謀朝篡位。在安史之亂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爭,因為是唐朝由繁盛轉為衰敗的重要點。
  • 安史之亂並非安祿山的錯,根源在於楊貴妃的「三大神助攻」
    自李世民協助李淵開創大唐王朝後,貌似唐王朝就一直沒怎麼消停過,先是「玄武門之變」手足相殘。緊接著又差點被武則天給改了姓,好不容易狄仁傑連忽悠帶拉扯的,把大唐又重新拽回了李家,結果「安史之亂」還是令這個強大的古王朝,一度走向了滅亡。安史之亂的發動者,叫做安祿山。
  • 三千寵愛集一身的楊貴妃,安史之亂中,卻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當時玄宗後宮中,有封號的嬪妃有數十位之多,其中不乏姿容豔麗者,可玄宗覺得沒有一個能談得來的,都低眉順眼,俗不可耐。善於察言觀色的高力士,為了討玄宗歡心,那天就向他提起了壽王妃楊玉環,說此女不但有傾國傾城之姿,還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把普普通通的琵琶,都能讓她彈出天籟之音。玄宗眼前一亮,忽然來了興致,就立馬派人將楊玉環召入了後宮。
  • 「詩聖」杜甫——成於安史之亂
    如果《望嶽》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在絕頂之巔大談理想抱負,那《登高》則是一個古稀之年的老者眺望山河發出的聲聲長嘆。歷史浩劫——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興盛走向衰敗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我國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的開始。杜甫一生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詩作,其中大部分是描寫安史之亂的。
  • 一場改變中國乃至世界進程的戰爭——安史之亂
    說到安史之亂很多人都會覺得沒有標題說的那麼誇張吧,只不過是一場中國古代唐朝的內亂而已,而且最後也被平定了,唐朝也沒滅亡啊。如果這樣想的話,那不得不說你看東西離的太近了,只看到了米粒燭光,稍稍往後退點你就會知道還有皓月當空呢。
  • 「安史之亂」楊玉環是否被處死?日本女子拿出族譜:稱楊貴妃後裔
    有人會談論,唐玄宗雖然迷戀楊玉環,但他對楊玉環有真感情嗎?若有,為何「安史之亂」時卻要將她賜死呢?還有人談論,楊貴妃沒死,被賜死的是一個侍女,為此各執一端,爭論紛紜。那麼歷史究竟如何呢?756年7月14日,安祿山率軍攻入長安,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繁盛的大唐王朝由此走向衰敗。接到密報的唐玄宗連夜帶領楊貴妃及貼身禁軍倉皇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馬嵬坡。就在這時,隨行的將士突然起義反叛,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
  • 楊貴妃真實的樣子究竟多美,畫像復原圖曝光後,網友驚呼:太美了
    眾所周知,咱們古代歷史上有四大美女,今天,咱們說的是美女的傳說。提起美女,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有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說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今天呢,小編就帶大家走進楊貴妃的傳說。白居易筆下的「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 楊國忠死前的一句話,使唐玄宗明白安史之亂本可以不發生
    楊國忠死前的一句話,使唐玄宗明白安史之亂本可以不發生 | 文 三隻眼讀史安祿山和楊國忠一向不和,每當兩人在朝堂前的龍尾道上相遇時,彼此都要向對方怒目而視,都不肯低頭。歷史上都說楊國忠靠著楊貴妃的裙帶關係,才有機會玩弄權術,把持朝政。
  • 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傷亡達三十多萬,大唐經此一戰由盛轉衰
    安史之亂至於安史之亂的起因,在很多影視作品或是小說中,可能會將安史之亂的一部分原因歸罪於楊貴妃,但其實和她並沒有很大的關係。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發生,其實是有很多個因素的作用共同構成的。從經濟矛盾來看,雖然這個時期是稍有的盛世,但並不代表著底下的百姓都過得很好,其實貧富差距還是挺大的,上層的貴族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而很多百姓還在因為失去土地苦惱著,沒有土地意味著就要成為流民。再從階級矛盾來看,李林甫、楊國忠等人任職期間,只為自己謀利,實為奸臣當道,誤國誤民。
  • 都是楊玉環惹的禍: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
    就在楊玉環演繹「貴妃醉酒」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洛陽淪陷了,潼關失守了,長安城危在旦夕。老皇帝要跑路了,帶著老婆孩子一起跑,還有皇親國戚、禁衛軍,一大堆人馬。往哪兒跑呢?往成都跑,那兒「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叛軍打不進去,又是楊貴妃的娘家。
  • 對談︱仇鹿鳴、李碧妍:安史之亂為何沒有導致唐朝滅亡
    唐朝從前期的開放包容,慢慢到後來強調夷夏之辨,慢慢趨向於保守,這是安史之亂後的一個走向。所以無論在哪一個研究的脈絡中,都會把安史之亂看作一個標誌性事件,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安史之亂這個事件本身沒有足夠好的研究。
  • 每天一個小故事「安史之亂」
    原來,安祿山為討好貴妃,竟違背人倫,認一代美人楊貴妃為自己乾娘!因此,順理成章,當朝皇帝李隆基就成了自己的乾爹。自認乾娘、乾爹以來,安祿山越來越受賞識。此時與乾娘嬉鬧,也驚動了乾爹,乾爹前來探望,發現乾娘正在為「兒子」做「洗兒禮」。本來,古時有為孩子出生後三天為其洗身的「洗兒禮」,那天正好是安祿山生日後的第三天。所以乾爹也很高興,大手一揮就給了他不少「洗兒錢」。
  • 楊貴妃和安綠山是情人關係嗎
    凡是讀過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有個「安史之亂」,也知道楊貴妃與安綠山的「緋聞」。近些年來,一些影視劇的極力渲染,使得「楊、安情史」成為俘獲觀眾注意力的一個噱頭。那麼,歷史上的楊貴妃與安綠山真的是情人關係嗎?非也!
  • 烽火連天《劍網3》安史之亂歷史NPC原畫首曝
    開服時間:2013年5月8日16:00測試伺服器:安史之亂測試區:山雨欲來/黑雲壓城註:以往體服帳號資格已經全部清除,每位玩家都將在同一起跑線重新申請測試資格。登陸《劍網3》測試服須使用多版本客戶端進行登陸,請先準備好最新的正式服客戶端,然後下載《劍網3》多版本客戶端登陸轉換工具,轉換完成後即可選擇登陸測試服。
  • 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大唐從一個開放帝國向一個內斂國家的轉變。從此以後,盛唐氣象不再,疆土日益緊縮,華夏精神低沉。那麼,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4、中央集權減弱,藩鎮林立作亂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管控能力已經很低,在北方地區,由於藩鎮林立,聽從中央號令的可謂少之又少,節度使權力之大堪比一方諸侯。幸得東南地區的節度使尚聽從中央,朝廷不至於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