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死前的一句話,使唐玄宗明白安史之亂本可以不發生

2020-12-14 青衫文齋

楊國忠死前的一句話,使唐玄宗明白安史之亂本可以不發生 | 文 三隻眼讀史

安祿山和楊國忠一向不和,每當兩人在朝堂前的龍尾道上相遇時,彼此都要向對方怒目而視,都不肯低頭。歷史上都說楊國忠靠著楊貴妃的裙帶關係,才有機會玩弄權術,把持朝政。其實情況不完全如此,試想一個只知權謀,不懂行政事務的紈絝,怎麼可能上升到宰相的地位,那是一個日理萬機、紛繁複雜的工作,而且唐玄宗雖說寵信外戚,但也絕不是一個政治白痴。

安祿山在範陽北築建雄武城,利用擔任節度使的便利,招兵買馬,設立密不透風的防線,又收乾兒子多達八千人,充當自己的親兵,蓄養戰馬三萬匹和無數牛羊,所有通往範陽的路口,都有親兵家將把守,並且私下與外族人通商交好,一副野心勃勃的樣子。安祿山回到朝廷,也從不把楊國忠放在眼裡,目空一切,飛揚跋扈。

楊國忠打聽到安祿山的所作所為,時常向唐玄宗密奏,引起了唐玄宗的警覺,然而安祿山已經拜在楊貴妃裙下當了乾兒子,所以楊貴妃不停地在唐玄宗耳邊幫安祿山說好話。安祿山認楊貴妃做乾娘一事,也並非野史相傳那樣,是貪念楊貴妃美色,對於一個梟雄,我們不能以市井的想法去妄加揣測,他就是要楊貴妃替他在唐玄宗面前說話,消除朝廷對他的猜疑。

一天,楊國忠憂心忡忡地私下對唐玄宗說,外面傳言安祿山要謀反,唐玄宗剛要深入了解,楊貴妃恰好在旁邊,隨口說了一句:將相不和是朝廷隱患,陛下要明察千裡哦。唐玄宗一聽,便聯想起安祿山平時與楊國忠之間的齷齪,也就根本沒有把楊國忠所說放在心上,反而勸楊國忠不要和安祿山互相攻擊,然後又擔心安祿山有什麼誤會,還特意對安祿山進行獎賞,並把隴西馬群的掌管權交給了安祿山。

安祿山得到了大量的戰馬,頓時如虎添翼,回到範陽後立即謀劃反叛事宜。後來,安史之亂突然爆發,直逼京城,皇帝被迫南巡,來到馬嵬坡,軍士譁變,縊死了楊貴妃,砍死了楊國忠。楊國忠臨死前大聲呼喊:陛下,如果您早早聽我直言,殺了安祿山,哪來這場叛亂啊!現在想來,如果唐玄宗及早限制了各個節度使的權利,對安祿山採取一些防備措施,也許真地就不會發生安史之亂,讓百姓流離失所了。

用生動的故事,講述枯燥的歷史,請關注「三隻眼讀史」。

相關焦點

  • 唐玄宗執政時發生安史之亂,為何唐朝仍存活了150年
    有的皇帝昏庸無能,也有的皇帝勵精圖治,努力讓老百姓可以達到安居樂業的水平。說起唐朝的話,其實存在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據統計,唐朝的政權存在時間長達二百八十九年。在唐朝時期,還出現了貞觀之治以及開元盛世,這樣的局面使得唐朝達到了一個頂峰。然而到了唐玄宗晚期,卻發生了安史之亂。
  •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 七年級下冊第5課介紹了安史之亂,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突然在這個時候發生180°大轉彎,這是歷史大轉折是怎麼發生的
  • 安史之亂歷時多久,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
    唐朝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一片盛唐景象,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一場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漸漸沒落。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最後安史之亂又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會為你一一揭曉。安史之亂簡介唐朝後期,由於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
  • 安史之亂為何算在了楊貴妃頭上?
    公元七百五十六年6月13日黎明時分,唐玄宗和楊貴妃、楊國忠等人在3000禁軍的保衛下逃出了長安城,在逃亡的隊伍經過縣城的時候,由於縣令早就逃跑了,所以沒有人招待皇帝,妃子們只好餓著肚子。
  • 安史之亂討伐的是楊國忠,馬嵬坡首先被殺的也是他,這是為什麼
    「國忠忌翰,促令陷賊,潼關不守,亟議幸蜀,陷翰猶可,陷天子可乎?惟國忠之意,以為都可棄,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復,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陳玄禮等之加刃其後耶?」——《唐史演義》 唐玄宗晚年,安祿山打著討伐楊國忠的名義,發動了安史之亂。
  • 每天一個小故事「安史之亂」
    僅憑前三條,就能幫他飛黃騰達了,這第四條就厲害了:他賄賂唐玄宗身邊的親信,替他作美言,親信說的話自然有分量。在唐玄宗、楊貴妃面前,安祿山的好感度飆升,一路上高升到了皇帝、貴妃的身邊。這一天,安祿山在後宮陪著乾娘玩鬧了半天,眼見天色已晚,他便拜別楊貴妃,直奔自己在京城的府邸。這座府邸是皇帝親賜的,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與皇宮相比都不遜色。老話說得好,打鐵要趁熱。
  • 唐玄宗與楊貴妃,探究楊貴妃之死,原來這其中還有這等故事發生!
    我們都知道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說唐玄宗搶了自己的兒媳婦,其實在唐朝時是沒有那麼多忌諱的,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關於倫理的愛情故事被誇大了,而楊玉環其實不過就是政治犧牲品而已。安史之亂總得有個頂鍋的,楊國忠早就告訴了唐明皇安祿山不安分,不過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視,後來兵變之後,在馬嵬坡楊國忠為相與禁軍不和,必然要拿他開刀,楊玉環是被牽連進去了。當然楊國忠為相與楊玉環多少有些關係。後來楊貴妃被賜死,雖然也有傳說是去了日本,不過沒有資料證實。估計那時唐明皇自身難保,顧不了那麼多了,賜死楊貴妃也是難免的。
  • 【打卡第6天】每日歷史故事:安史之亂
    唐玄宗統治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唐玄宗整天和楊貴妃在一起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宰相李林甫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乘機把持朝政,專權自恣。這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安史之亂指的是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一次內亂。安祿山是混血胡人,通曉多種藩語。史思明是他的同鄉,兩個人一起長大,後來又都在幽州節度使(管轄今北京市一代)張守部下當軍官。安祿山慣於溜須拍馬,逢迎諂媚。
  • 三千寵愛集一身的楊貴妃,安史之亂中,卻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途徑馬嵬驛時,三軍將士疲憊不堪,心裡不約而同地產生了怨恨之情。以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將士,一致強烈要求,處死楊國忠與楊貴妃。唐玄宗龍顏大怒,擺出了皇帝的威嚴,可士兵們群情激憤,壓根就沒人聽他的。隨即譁變,亂刀砍死了楊國忠。他們還不肯善罷甘休,大聲叫喊著,要唐玄宗馬上處死楊貴妃。否則,他們就要造反。
  • 安史之亂中,陳玄禮逼殺楊貴妃,唐玄宗為何沒有殺他?
    唐玄宗李隆基和乾隆一樣,都是個幸運兒,充分繼承前代帝王的基業,沒有花費太多的力氣就開創了盛世的局面。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陷入了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動亂時期。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路逃亡,當他們逃到了馬嵬坡的時候,唐玄宗一生的最痛苦的時期來了,他的心腹大將陳玄禮背叛了他,逼殺了楊貴妃,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 安史之亂誰的責任最大,潼關慘敗哥舒翰有多少責任?
    安史之亂因為蕃鎮權力太重,致大唐由盛而衰,是李世民的安邊失策,或是唐玄宗的大意,或是李林甫的專權,或是楊國忠的無能?到底是誰的責任?答:首先一點,關於安史之亂能不能避免的問題,可以這樣概括:它難以避免,但是完全有機會提前平定。
  • 安史之亂實因:唐玄宗的治國能力,沒能跟上大唐的拓疆實力
    「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心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胡人打仗勇猛,背後又沒有宗族勢力,最重要的是胡人不通文墨,絕了入朝為相之路。自然他李林甫的相位就穩如泰山。因此邊將多用胡人,安祿山也是由此被重用。如果說邊將用胡人一定會謀反,未免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狹隘之見。
  • 烽火連天《劍網3》安史之亂歷史NPC原畫首曝
    開服時間:2013年5月8日16:00測試伺服器:安史之亂測試區:山雨欲來/黑雲壓城註:以往體服帳號資格已經全部清除,每位玩家都將在同一起跑線重新申請測試資格。登陸《劍網3》測試服須使用多版本客戶端進行登陸,請先準備好最新的正式服客戶端,然後下載《劍網3》多版本客戶端登陸轉換工具,轉換完成後即可選擇登陸測試服。
  • 安史之亂對唐朝文壇有多大影響?當時最牛的幾個詩人都在幹什麼?
    唐朝天寶十四載,安祿山以擔心國家安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於範陽起兵,安史之亂就此爆發。次年叛軍攻破長安,唐玄宗逃至馬嵬驛,太子李亨暗中聯繫陳玄禮,殺了楊國忠,並逼唐玄宗處死楊貴妃。763年,歷時七年有餘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安史之亂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安史之亂對唐朝的文壇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了解一下當時的著名詩人都在做什麼就知道了。
  • 安祿山,從偷羊賊到亂國賊,安史之亂改變大唐國運
    李言語稍重,安退回後也只能六神無主,唯有一言翻來覆去:「哎呀,我死定了!」楊國忠幾致亡國李林甫臨終前知道已阻攔不了楊國忠入相,不得不在病榻前向楊求和並以後事相託。哪知屍骨未寒,楊國忠便汙以謀逆之罪,李林甫被開棺,重新以平民身份下葬,子孫被罷免流放嶺南和黔中。楊國忠只知獻媚,與貴妃等姐妹日夜笙歌,奢靡無度,做了宰相後亦不理朝政,放任天災人禍的瀰漫,引得天怒人怨。楊的那兩把刷子並不能壓制安祿山,便極力阻止唐玄宗想讓安祿山入相的打算,屢次進言安祿山必反之事,終於激得安史之亂爆發。
  • 安史之亂時,哥舒翰為什麼打不過安祿山的叛軍?
    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北宋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在八年安史之亂裡安史叛軍還沒打來,部下王思禮和李承光就成天互掐,外加哥舒翰的帶兵方式,還是一貫的簡單粗暴,發現士兵們一點小錯,就是能動手不抄抄,逮住就往狠了打。這一套帶昔日親兵有用,帶這二十萬菜鳥兵?當然是火上澆油,弄的全軍怨聲載道。所以,在公元756年六月七日的靈寶西原之戰開打前,被哥舒翰以簡單粗暴方式管理的二十萬唐軍,其實已到了瀕臨分崩離析的時刻。
  • 為何唐朝會爆發安史之亂?沒錢養軍隊?這個原因比較重要
    楊國忠(影視形象)同時,如果更為形象來說,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唐王朝的財政系統和兵役制度就已經處於極端狀態了。那麼,談論具體原因,我們接下來慢慢看!首先,我們來說說楊國忠,雖然其風評不是很好,但是能做到宰相的位置也肯定有過人之處,否則也是虛名而已。
  • 安祿山都死了,為何國力強盛的唐朝,平復安史之亂卻用了八年?
    那麼在唐玄宗一度開創「開元盛世」的局面下,為何安祿山、史思明,卻要起兵作亂,最終導致盛唐開始走下坡路呢?小編我分析給出了以下幾個觀點,如有不正,還需指正。一、唐玄宗的荒廢 開元前期唐玄宗可以說勵精圖治,大肆改革,但是到了開元後期,唐玄宗認為社會在前期的治理下已經欣欣向榮,他看到了「盛世之景」,但他卻沒有看到「盛世」下的弊端。唐玄宗自以為沒有了後顧之憂,開始荒廢朝政,自娛聲樂。
  • 楊國忠在與唐玄宗逃亡的路上發生了一件事,最終導致他丟掉了性命
    就拿楊玉環的哥哥來說吧,此人名為楊國忠,曾經就是一個小混混,而因為楊玉環的緣故進入朝堂。之後經過他多方謀劃,終於官拜宰相。在此之間,楊國忠也做下了很多欺上瞞下的事,最終因壞事做盡,他的下場也不太好。此人死於安史之亂期間,是在逃往西方蜀地的路上因為一件事情被殺死的。具體情況如何,請大家繼續往下看。離開長安的皇帝一行人,走過搭在渭水上的一座便橋。「把這座橋燒掉吧,免得被賊軍追擊上來。」
  • 安史之亂背後隱藏著什麼?
    順便說一句:最近坐觀君和混子哥那邊接了一下洽,溝通得很好,算是達成合作,以後會不定期整理分享混子哥賤賤的歷史漫畫全本收藏版,當然包括中國歷史啦。每次都會結合我推送的文章好好編輯編輯,絕對會是良心推送,收藏佳品。好了,回到今天的主題。提到唐朝,必然避不開安史之亂。有人如此定位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最大的消極影響就是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